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泪是金-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有一天于吉磊看到自己的卡上一下少了80元。这这、这怎么办?还有20多天我怎么过呀!那一顿2元钱的午餐他都没买,只简简单单喝了几碗不用花钱的汤水便急步来到学校计财处。   
  老师抱歉地告诉他,是电脑出了毛病。   
  于吉磊长嘘了一口气,他一抹后背:冰凉凉地浸了一大块。   
  他终于有一天病倒了。医生说,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山东姑娘李某临来大学时就对母亲说:“妈,你什么都不用给我备,我只要一缸你腌的咸菜,就像我到县城上高中那几年你备的那样……”   
  母亲无奈地摇摇头,泪水噙在眼眶…“   
  李某就是这样左手提着母亲备的一大塑料包咸菜,右手带着母亲刚刚教的腌菜技术踏进了太原某高校大门。   
  进校的第一件事是她交完了所有该交的钱。交完后身上还有多少钱她从来没对人说过,好像她心里很有底似的。可不是,像这样的日子她在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的那十几年里几乎年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然而李某感到有些不同的是,大学里她同班的同学中有人天天换新衣穿,吃饭时也有人竟连八九元一个小炒还嫌不对味,非要上外面的馆子花上几十元甚至一二百元才算过得去。可她只能还像上中学时那样,到食堂买一个馒头,然后回到宿舍,夹上几根咸菜算是一顿。开始几天她并没有感觉什么,后来发现老有同学跟在后面看她打饭、看她打开那只气味异常的咸菜袋,这个时候她的脸才有些热起来……她猛然发现自己长大了,猛然发现远方的大学与家乡那个大都是穷孩子的中学不同了。而这一发现使李某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   
  同学们从此再也看不到她什么时候吃饭了,偶尔看到她上食堂打个馒头也是行踪匆匆,从不多呆一秒钟。不吃是不行的,要上课,要跑步,要坚持至少4年的大学学业。但李某自从见同学们用异样的目光看自己打开咸菜袋的那一瞬间的神情,她发誓再不让大家看自己吃东西的情景。她开始躲,躲到宿舍,躲到门角,宿舍里不行了,她就躲到校园内的小树林,甚至没有人时的厕所里……但这都算不了什么。   
  李某感到最痛苦的是她的咸菜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一点也没有了。她想起了母亲教给的腌咸菜的技术。可菜从哪儿来呀?在家时可以上屋后的菜地里拔几棵就是了,大学校园内可没处去拔呀!到街上去买?好几毛好几元一斤有那钱还腌什么菜嘛!她真的着急了:大学的日子咋这么难过么!   
  突然有一天她兴奋不已,因为她发现了学校食堂后面有不少被丢弃的烂菜叶、菜根子。   
  这个发现使李某连续好几个夜半时分带着从家背来的那只已经空了的塑料咸菜袋,悄悄遛出宿舍……就这样,她每天捡几把回来,在水笼头上冲洗干净后将其腌泡起来,直到认为可以暂且不要时才罢手。   
  李某依旧这样行踪匆匆地每天上食堂买回一只馒头后,便回到别人很难发现的地方完成她的一日三“餐”。   
  终于有这么一天:同学们发现她昏倒在厕所里……   
  医生诊断结果与于吉磊同学一样:没有什么其它病,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广西壮族小伙子马义词怀揣中央民族大学入学通知书,来到首都北京的校园时,激动得竟然当众跳起他拿手的壮族舞,引起同学、老师们的阵阵喝彩。尤其当他看到自己的校园那么美丽,在学校的左边是每时每刻都有一群群如天仙般的女生进出的舞蹈学院,再往左则是那雄伟无比的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往右边走,则是商潮如火、满地是金的中关村电子街……   
  “哼,你们躲吧,我不信在北京这么好的地方自己挣钱养活不了自己!”上学的第一夜,马义词躺在床上忍不住想起在家时父亲为了给他筹借学费的那一幕幕令人心寒的情景:父亲到一家亲戚,那一家亲戚就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原来亲戚们都怕他家来借钱,说是上大学要好多钱,而且一上就是4年,那还不知要借多少钱么!就是借了也不知啥时候还得起么!亲戚们正是因为这无期的借款而远躲马义词一家的。   
  躲吧,看我怎么走出这十万大山!马义词在离开那个边远的山村时心凉透了,而他到了北京后的心几乎又过于热。他带来的3000元债款由于沾了少数民族的“光”,在交完各种学杂费后还剩了1000多元。马义词是个有头脑的孩子,他想:这钱在老家可能全家七八口能过上一两年不成啥问题,可在北京光供我一个人也过不了一学年呀。他为此算了又算,甚至把每个大月小月的天数都算得仔仔细细,他知道如果不好好算准,就有可能出现“饥荒日”。中央民族大学的伙食费与其它学校没有什么特殊,农村来的孩子都唠叨学校的伙食费“贵”。一个菜要花几块钱,这在他们过去的读书岁月里是从没有过的,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大城市里,现在几乎找不到一家食堂、餐馆卖5元钱以下的一个炒菜。马义词一掐指头,便把每天的生活标准定在了5块钱,三五一十五,这一个月就得150元呀!马义词算过后心头吹起一阵寒风:照此水平,1000元钱也用不到一学年!再说吧,习惯吃早餐的他不像有的家贫的同学不吃早餐,但5元钱一天,在北京你无论如何想一日三餐都进食堂是不太可能的。于是马义词就决定中、晚合餐:中午打两个馒头或4两米饭加一个菜合计4元来钱,早餐一个馒头加一碗稀饭花1元。就这样度过了“兴奋的九月”、度过了“新鲜的十月”,到了进大学门的第三个月,马义词发现自己在上课时老想睡觉。这怎么成,你不想对得起老父亲老母亲了?   
  马义词狠狠地敲打着脑门,他警告自己不要糊涂。可第二天他还是不能自控地犯困,甚至有一天被老师当场叫醒,引得全班同学哄笑。他感到自己很丢人,也很沮丧。他弄不明白怎么回事,自己并不是故意放肆呀,可为什么一到中午前和晚自习时就想睡觉?   
  “你要注意饮食,否则克服不了这个毛病。”一天,有位大二的同学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他转过身去想问问清楚好困与饮食到底有什么关系么,可那个同学走了。马义词后来知道,这也是一个家里很穷很穷的学生。   
  明白怎么回事后,马义词决定改变一下“生活水平”,但首先得有份活干,他早听说首都北京遍地是黄金,外地来京淘金的人就有三四百万。马义词想找份工打打,但几次碰壁证明他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份工作:论做生意,无本钱无经验;搞家教,北京的家长们一听是农村来的新生尤其是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肯定不要。听说学校有个勤工助学中心,结果他报名了很长时间一直“待业”(直到现在)。   
  自信的马义词渐渐感觉自己与这个丰富多彩的大都市和诱人的校园有道深深的鸿沟。他开始孤独、苦恼,甚至害怕,害怕自己如此长期下去会完不成学业。马义词觉得自己应该自我兴奋起来,像电视里有些歌手说的临场前得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兴奋”起来。拿什么调节、什么兴奋呀?走,跑步去!   
  一圈、两圈……几圈下来,气喘喘的他再回到教室上课——马义词发现自己这一节课真的“兴奋”,真的没有睡意。有办法啦!马义词为自己能找到这个克服“好困病”的办法欢呼。   
  从此,在谁也没有注意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内,每天可以见到一个瘦小的同学在操场上、走道上一圈又一圈地来回跑着。同学们奇怪的是这位瘦小的同学竟然不仅在白天的课余时间跑,在吹灯后的晚上他也跑。   
  “晚上的时间饿得最难受,所以我跑。跑累了往床上一躺就着了,不然我会饿疯的……”   
  马义词有一天公开了自己的秘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大学里还有好几年,他还要一圈一圈地跑下去。   
  马义词今天还在跑。这是怎么啦,同学们!   
  ——校长和老师们在发出一声声惊呼。   
  军训场上,农大的副校长很生气地把几个老是在队伍里拖拖拉拉的新生叫了出来,大声责问:“为什么才跑几圈你们就像败兵了?”   
  “老师,我们真的跑不动……”学生胆怯地轻声回答。   
  “不可能!这么几圈连小学生都能跑得下来,你们一个个身高马大的大小伙子怎么就跑不下来?”   
  “……”学生无言。   
  “说,是不是平时家里给你们惯的?”老校长最恨现在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教子无方,害苦了下一代。   
  “没人惯,……天天让我们上地里干活。”   
  “什么什么?你们都是农村娃呀!”校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要说城里独生子女现在娇成你说什么样就有什么样,可你们又是啥娇惯的呀?啊,我弄不明白!”   
  “不是的。”几位学生终于吐吐吞吞地说出了实情:“老师,我们没有吃饱饭……”   
  “干啥不吃饱?”校长又生气了。   
  “……”学生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回答。   
  “说啊,是不是成心不想参加军训?”   
  “不。我们实在……没钱了。”有个捂着肚子的同学没等说完,身子歪歪扭扭地倒在了地上……   
  “他怎么啦?快送医院!快!”校长急忙招呼。   
  老校长这一夜没睡好觉,他辗转难眠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们穷到这份上,竟然在强度军训的体力消耗中,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么!   
  南京。河海大学。   
  班主任张老师一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做得最细致、最扎实的,有省教委评的“优秀老师”和学校“文明标兵”等可以说明,但她万没想到这一年这个班的新生中竟然有人上学近半年自己的床铺一直空着。“像什么话?我们河海大学是所全世界公认的水利最高学府‘,我们为国家和第三世界培养过无数杰出的人才。可是,就在我们这个班上竟有同学长期不归宿!   
  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班干部会上,张老师说话时那张向来美丽可爱的脸都变形了。   
  “明天你们汇报情况。”她通知学生干部。   
  可第二天班干部们谁也没有向她说什么。   
  “怎么,你们成心与我作对?”张老师胸脯起伏,声音也变了。   
  最后,有个学生干部对她说:“老师,您晚上如果方便到一趟我们宿舍……”   
  班主任在熄灯号响过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男生宿舍B室。她在一位男生带领下,轻轻推开门,然后将手电筒移向靠窗的那张床上停下了:那床上的被子把睡觉的主人的头盖住了,但腿却长长地露在了外面……   
  “天哪!”女班主任差点气晕:那条被子底下竟然露着四条黑乎乎的腿!   
  伤风败俗!伤风败俗!都说外国有同性恋,可现今咱中国的大学生……唉!老师疯了似地拉亮屋里的灯,怒不可遏地叫起两个躺在一起的学生。   
  “今天你们给我说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屋里一片沉寂,另外几个床上被闹醒的学生也呆呆地坐在那儿谁也不作声。   
  “你们是想气死我呀?!”班主任用冒火的目光从这个学生扫向另一个学生,最后落在了那个不该住宿此室的学生身上。“你自己讲,我要你自己讲!”   
  学生在哆嗦,在发抖,就是不说话,只有眼泪不停地在往下流……   
  “老师,你出来一下。”那个领班主任进屋的男生轻轻叫过老师,并带她出了门。随后男生把全部事实告诉了这位班主任。   
  “你说什么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女老师惊呆了,她不相信自己的学生里竟然有人连床过冬的被子都备不起!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这位学生不仅如此,平时吃饭就餐也都是靠同学们的济助。   
  当这位女老师再次进那个男生宿舍时,B室内已是一片抽泣声……   
  山西农大。学生处老师原文华,年纪轻轻的一条汉子。但在我们见面不到5分钟时间,他就开始泣不成声地诉说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害得农大那么多同学生活、学习还极其艰难。   
  “……我们有个同学是山西原平的,上大学时母亲已经72岁了,父亲则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上大学前,这个同学一边读书一边种地,养活他和老母亲。进了大学后,家里的地没人种了,老母亲只能每天出去卖些瓜子度日。咱农大学生每月学校发给一人72元专业补贴和副食补贴,这个同学就是从这72元中每月要给老母亲寄回二三十元,他自己仅剩三四十元。那么一点钱够什么用呀!他每顿吃饭总是去得最晚,因为这个时候食堂里的稀饭因为太稀了就不要钱了,他就靠这不要钱的一勺稀饭和两个馒头过日子……”原文华一边哽咽着,一边又把一个瘦得近似皮包骨的学生介绍给我。   
  “他叫高武军,现在是研究生了。可你看他瘦成这个样……高武军,你给何老师走走看。”原文华让这个学生在我面前走动了几下。   
  “你的腿怎么啦?”我发现这同学走路时一拐一跛的,便问。   
  “他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肌肉萎缩症。多可怜呀。”原文华老师替这位同学挽起裤腿,说道,“你看看,他这条腿都快萎缩成干干了。他惨啊,本来家里就贫,偏偏95年家里又发生了一场大灾,他父亲和几家本族亲戚同乘一辆拖拉机到一家远房亲戚参加婚礼,结果途中出车祸,他父亲和其它3个亲戚当场死亡,另外7个重伤。这一大家族,死死伤伤11人,还能有谁救谁的难么?高武军同学从此断了家里的一切经济支持。去年我看他可怜,给他介绍了一个勤工俭学机会,说好听是勤工俭学,说不好听就是给人家送终。有个老人得了瘫病,拉屎拉尿都在床上,老人的孩子谁都不愿再管了。这样的活,连亲生儿女都不愿干,可我们小高这样的一位快读研究生的大学生,则为了能挣一二百块生活费,天天去老人的病榻前忙里忙外了整一个多月,直到把老人送终……”原文华老师又泣不成声。   
  “你、你说同学们这么可怜,我这个学生处的老师心里有多难受!我们想帮助小高,可学校像他这样甚至比他更需要帮助的同学不是一个两个。小高现在是研究生了,一月有180元钱,我们的本科生、大专生只靠学校发的那几十元补贴,困难不是更大么!”原文华擦一把眼泪后,将小高同学拉到身边,说:“小高,老师没把工作做好,你可不要怪谁,好好读书,有什么困难找我就行,啊?我一定尽力帮你……”   
  那个同学本来一直笑咪咪地很乐观,经原老师这么一说,不禁两眼汪汪。他一把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要写就写写原老师,他自己一个月只有400来块钱工资,可这几年里光我知道的,他资助贫困生就不下4000多元……”   
  “你你别说这些。”原文华老师一把抢过小高同学的话,急促促地告诉我,“我们这儿曾经还出现同学卖血、晚上乘人不备时偷偷遛进食堂捡剩馒头、菜叶吃……”   
  同学们、老师们,这是怎么啦?   
  这回轮到我的心在大声疾呼: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是正在迈向21世纪的中华民族!怎么、怎么可能在我们的大学里会出现这等的事!   
  为什么?到底又有多少这样的事?   
  带着我的疑虑,带着我的痛苦,也带着我的一分责任,我走进了中国大学的一个又一个学生工作部——这是一个春天的季节,我来到北京清华园东临的北京林业大学。这是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高校,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的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林科。   
  校园很美,既有北大、清华校园内的那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又有更多的园林群体,耸立在林与花中央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更显几分娇美与壮观。漫步在这样的校园内,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这对居住、生活在闹市而整天淹没在污浊空气里的我来说,大有人间仙境之感。   
  然而在透过几口清鲜的空气之后,我又不得不把一个与此地的环境十分不协调的词汇在心头掂量。这个词汇依旧叫“贫——困”。   
  美丽如画的校园本不该与“贫困”联在一起,可是在当今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却无情地结缘了,而且这种苦涩的结缘还那样“剪不断、理还乱”。   
  北京林业大学隶属国家林业局,现有在校学生3500多人。从人数讲,是所中型大学,可它却是被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列入重点“扶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