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谜案追凶-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妹,只不过带有怨言的眼神望了牌位一眼而已。结果就是被皇太后和皇帝下令,当场打死在祖先殿门外。一个成年的公主,一个不久之后就要出阁的公主,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了。可见皇室对于祭祖,对于祖先是多么的尊重和严肃。

    可是同样是朱明皇室的后人,当今的皇帝嘉靖帝朱厚却好像并不重视祭祖。住在紫禁城的时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的祭拜早就停止了。逢年过节还有祖先重要祭日,嘉靖帝朱厚也是能免就免,不能的话由儿子代替。就算搬到了西苑之后,在大臣和皇室的压力下,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祖先殿,供奉着祖先牌位,也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十几二十年了,嘉靖帝朱厚去这个祖先殿的次数屈指可数。嘉靖帝朱厚本人不重视,他的那些奴才们也就不重视。所以西苑的祖先殿布置是整个大明朝最简单的,平时除了一般的打扫外,几乎看不见什么人。而且这个祖先殿距离嘉靖帝朱厚居住的玉熙宫也很远。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嘉靖帝朱厚有意无意地决定。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因为继承的原因,才导致嘉靖帝朱厚对祖先的不满。

    同为宪宗皇帝的后人,嘉靖帝朱厚是宪宗皇帝的亲孙子,但是不能在祖先殿供奉自己的父母牌位。他在登基之初,以过继给已故孝宗皇帝为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也就是说他的大伯孝宗皇帝只有一个儿子武宗皇帝,孝宗皇帝死后,武宗皇帝朱厚照继位。武宗皇帝朱厚照再没有儿子继承的情况下死了,这才有了嘉靖帝朱厚继位这件事情。按照圣旨上说的,嘉靖帝朱厚过继给大伯孝宗皇帝当儿子,就是武宗皇帝朱厚照的弟弟。武宗皇帝朱厚照没有儿子又死了,所以他才能兄终弟及成为皇帝。也就是说祭祖的话,嘉靖帝朱厚要跪拜孝宗皇帝和武宗皇帝,而真正的父亲连牌位进祖先殿都不可以。为此嘉靖帝朱厚的生母进京只能以王太后的身份,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住在紫禁城。为此发生了嘉靖帝朱厚和大臣之间的第一次争斗“大礼仪”事件。结果嘉靖帝朱厚输了,他的生母不能享受皇太后的荣耀,他的生父也不能死后牌位进祖先殿。为此嘉靖帝朱厚以一种“消极对待”的方式,默默地抵触每一次的祭祖。久而久之变成了嘉靖帝朱厚对祖先的漠视和怠慢。但是这不代表嘉靖帝朱厚敢公然不把祖先放在眼里,敢真的说出做出对祖先不敬的事情。这就是秦泰敢于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嘉靖帝朱厚要是真的下令杀了他们的话,就是说不要自己的祖先了。这么做的话秦泰他们必死无疑,但是嘉靖帝朱厚的代价就是失去帝位。一个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的人,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做皇帝。嘉靖帝朱厚看上去是一个淡泊名利的无为皇帝,其实是一个特别看重权势和地位的皇帝。秦泰就要拿自己这些人的性命,和这个嘉靖帝朱厚赌一下。而且这是一个赢面相当大的赌注,输的几率几乎小到看不见。只要把握得好,不但赢面很大,而且成果相当可观。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贪污不光害了老百姓,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秦泰曾经有一次无意之中打听到了内部消息。地方各级本来都有自己的库房,这些库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民用库房,也就是储备着物资的库房,这些库房基本作用就是遇到危难的时候,救济本地老百姓的。还有一种是战备仓库,属于国家的,没有遇到战事,地方官员是不能擅自动用的。可是据说民用仓库里不是十室九空,就是堆放着一些已经不能用的无用东西。金银早就被分了,好东西也被管库房的拿光了。战备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多了,里面的优质大米被换成了陈米甚至于不能使用的糠米。官银变成了私银,私银又变成了散碎银两,最后就连这些散碎银两也成为了纯度不高的“假银”。一个仓库这样,其他的又怎么样呢?秦泰没权利查,更不敢查,生怕一查之下查出一个惊天的答案。秦泰不怕死,更不怕身败名裂,但是秦泰担心民心不稳,从此发生暴乱甚至于战乱。地方仓库已经这么不堪了,军队的仓库会独善其身吗?要是军队的仓库也出问题的话,怎么办才好?优质又精良的武器和装备被倒卖,士兵们得不到补给,一旦战事发生的话,还有多少战斗力?还能保卫国家吗?还有多少能力出战?秦泰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了。

    其实秦泰很清楚,所谓的三大弊端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多年来的官场陋习积淀。但是嘉靖皇帝朱厚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这个责任必须要嘉靖皇帝朱厚来承担。嘉靖皇帝朱厚不是不知道这些,他不但装作不知道,而且更加纵容手下人气压老百姓。在嘉靖皇帝朱厚看来老百姓什么也不是,无权又无势力,老百姓的生命不如牛羊,几乎和鸡鸭差不多。他觉得只要手下人听他的,上下一心任他指挥,他能做一个不死的永久皇帝,死一些老百姓,老百姓闹一点乱,没什么了不起。

    秦泰曾经听说过一些不怕死的大臣,曾经用极为委婉的方式向嘉靖皇帝朱厚汇报过一些现象。这些奏折不是被司礼监的太监私自扣下了,就是没有通过内阁的审查,就连司礼监也没有看到。就算真的送到了嘉靖皇帝朱厚那里,嘉靖皇帝朱厚也是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之下,司礼监用嘉靖皇帝朱厚的口气训斥这些大臣,说他们是“吃饱了没事干,无理取闹。”导致大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了。

    嘉靖皇帝朱厚是一个不好的皇帝,自私、小气、记仇之外,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的建议。一旦嘉靖皇帝朱厚决定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的反对。凡是提出反对的,都将是嘉靖皇帝朱厚的敌人。嘉靖皇帝登基初年,为了给他生母争取一个皇太后的名分,他曾经和当时的大臣们对持。虽然当时说好事后不针对大家,但是几乎所有参与过这件事情的大臣,凡是反对过嘉靖皇帝朱厚的,事后几乎都得到了莫须有的罪名。因为这件“大礼仪”事件,三十多个大臣被贬,四十多个大臣获罪入狱。十多个大臣死在了锦衣卫的诏狱里面,二十多个官员全家一起受罚,七个大臣一家上下一起上了断头台。不光臣子这样,嘉靖皇帝朱厚对自己人也这样。嘉靖皇帝朱厚曾经有一个皇后,她都身怀六甲了,嘉靖皇帝朱厚因为觉得皇后多嘴了,说了一些他不爱听的话,直接上去用脚踹皇后。结果导致皇后小产,母子两个一起离开了人世。凡是和嘉靖皇帝朱厚接触过的人,对嘉靖皇帝朱厚的评价都是这么几个词“刚愎自用”、“喜怒无常”、“冷酷无情”。

    秦泰并不知道一个秘密,在他决定利用这个方法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做了相同的事情。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瑞,他已经上了一份几乎可以精绝天下的奏折。这个不怕死出了名的正直官员,做出了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正月十五大家都上表恭请嘉靖皇帝朱厚搬入新居的时候,海瑞上了一份别开生面的奏折。在奏折里海瑞提到了当时的问题,毫不隐晦的隐射嘉靖皇帝朱厚的不足和错误。嘉靖皇帝朱厚当场大怒,下令将海瑞关入诏狱,并要大臣们廷议这份大逆不道的奏折。嘉靖皇帝朱厚的意思是要大家给这个胆大包天的海瑞定罪,定一个重罪,可是大臣们不敢也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个海瑞因为这件事情必定写入史册,大家的一言一行不但影响到海瑞的生死,更是会被写入史册。大家都知道海瑞说的没错,要是顺从了嘉靖皇帝朱厚判定海瑞错的话,将来史册上会说他们是奸臣,至少是不光彩的角色。但是要是维护海瑞的话,后果更严重,会直接导致嘉靖皇帝朱厚针对他们。所以大臣们都用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把这件案子拖着不办。再加上这件事情涉及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的脸面,所以外人不会知道。秦泰刚从外面回来,当然不知道这件已经暗中轰动京城官场的大事。但是比起海瑞来说,秦泰的胆子更大,做的更有魄力。海瑞只不过以臣子的身份,上奏折规劝嘉靖皇帝朱厚,也就是提醒嘉靖皇帝朱厚。秦泰却直接抬出嘉靖皇帝朱厚的历代祖宗,准备以长辈的身份教训这个脑子不清楚的后代皇帝。这种行为简直和“逼宫”差不多。

    历代以来规劝皇帝有好多方式,早在秦始皇建立帝国初期,就设立了和丞相差不多平级的“御史”。当时皇帝之下设立三个重要职务,丞相总管日常事务和民生问题。太尉负责训练和日常管理军队。御史作为言官不但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更是有劝谏皇帝错误言行的使命。自此大臣们纷纷以规劝和引导皇帝的言行,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一旦能够规劝或者阻止皇帝错误的言行,这是臣子们最大的荣耀。所以有了许多不怕死的故事。关于规劝皇帝的方式,有所谓“哭谏”、“死谏”、“兵谏”等等。所谓的“哭谏”就是指大臣们不要脸面地哭着闹着劝说皇帝,企图用家中妇女经常用的“一哭二骂三上吊”的方式,逼着皇帝收回成命。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数都是朝中老臣,皇帝的老师或者长辈,他们利用自己资格老,皇帝不好意思处罚他们的前提条件,敢于阻止甚至于改变皇帝所下的决定。“死谏”就是用自己的死来吓唬皇帝,逼皇帝修改或者取消所下的某一个决定。这种做法有点偏激,影响也不是太好,但是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让皇帝见见血,起到吓唬皇帝的作用。皇帝都是养尊处优的,虽然经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很少有机会真的见血,真的有人在他面前死去的话,效果还真很有效。一般来说敢于“死谏”的大臣,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怕死,第二为人正直,第三家中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没有欠别人钱。据说在西晋的时候一个大臣“死谏”不成被救下了,后来有人说他是还不了别人的债才找死的,导致他不但没有名垂青史,而且连官都没脸当了。“兵谏”就是指有实力或者掌握军队的武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或者威逼皇帝下达命令,修改或者直接否定某一个决定。使用“兵谏”的大臣,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手里有一定的权力可以震慑君主,第二就是没有改朝换代的不良用心。不然的话其中的意义就有了大变化,实行者将是窃国大盗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兵谏”有汉朝的霍光事件,霍光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新帝登基之后觉得霍光管得太多,逼得霍光交出兵权后,赶霍光离开朝廷。这个昏君还企图占有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霍光得知之后,召集手下旧部,包围皇宫比新帝下台。这个皇帝知道那个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了。在民国的时候,爱国将领张学良也实行过“兵谏”。为了威逼不想和日本人开战的******宣布对日全面作战,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西安实行了“兵谏”,把前来视察的******抓了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

    对于嘉靖皇帝朱厚来说,海瑞实行的规劝属于“死谏”。也就说海瑞知道自己的奏折,会导致自己下大狱,甚至于会死,但是还要上奏折。就是拿自己的性命来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的觉醒。秦泰将要做的,就是比海瑞的“死谏”更要直接的“兵谏”。虽然秦泰手里没有军队,也没有大臣们的全力支持,但是秦泰是拿嘉靖皇帝朱厚的祖宗吓唬嘉靖皇帝朱厚,这比千军万马逼迫嘉靖皇帝朱厚更有威慑力。嘉靖皇帝朱厚要是不受威胁的话,嘉靖皇帝朱厚的皇位就摇摇欲坠了。而且这个举动一出的话,任何人也帮不了嘉靖皇帝朱厚力挽狂澜。徐阶不行,高拱不行,张居正不行,吕芳不行,陈洪不行,黄锦不行,孟冲不行,马成不行,嘉靖皇帝朱厚他自己也不行。必须一切都听秦泰的,至少在那一刻是必须的。无论是想法上,还是做法上,甚至于效果上,秦泰的方法比海瑞更直接,更有效,也更简单安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五回 白骨疑案二十五

    就在秦泰等人准备直闯嘉靖皇帝朱厚居住和修炼的玉熙宫的时候,离玉熙宫并不是很远的一个小院落里,一个看上去苍老的老太监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自言自语起来。

    这个看上去很慈祥,又有点衰老的老人谁?从他的长相来说,应该是一个太监,一个并不是很威风的老太监。一头纯银的白发,一身半旧不新的袍子,脚上穿着一双当时很流行又很廉价的包头千层底的布鞋,这双鞋子要是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就是上面绣有了一些代表吉祥富贵的蝙蝠而已。他身上几乎没有什么配饰,手上没有戒指,腰上没有挂玉佩或者香囊,身上的衣服也素的很。有眼力的人看一眼,就能算出这个老太监从头到脚所有的加起来,绝对不超过当时市价白银二两。如果在大街上看到的话,引不起大家的注意。除非去贫民区,平时绝对不会被围观或者关注。在这深宫大内,这个人的打扮绝对是最差的了。不要说像他这种老资格的老太监了,就是一般的小太监也喜欢穿着他们的太监服走来走去,向外人显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大家都极少穿没有彰显身份的衣服,更很少穿老百姓穿的衣服。这个老太监真的是一个不起眼的老太监吗?

    不,这个老太监绝对不简单。他就是嘉靖皇帝朱厚掌管天下的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在太监势力非常强盛的大明时代,司礼监掌印太监代表着太监这个族群当时的最大领袖。说他在朝廷里可以只手遮天比较夸张,但是能左右朝局绝对很正常。其实在明朝的时候,皇帝都很会偷懒,除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之外,每一个皇帝都很会享受生活。内阁是所有官员的最主管衙门,直接对下属负责,处理和审批所有军国大事。内阁的长官叫首辅,他直接对当时的皇帝负责。司礼监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内阁办事,也代表皇帝批阅和下达重要决定。所谓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所掌管的印章,不是其他就是代表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玉玺。四个秉笔太监代皇帝起草圣旨或者带皇帝“批红”,最后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盖章。凡是没有盖章的,都不代表皇帝同意,只能算是内阁的意思。也就是说这种文件不但没有最高法律效应,而且出了事情皇帝会把所有责任推卸给内阁首辅。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实权其实比内阁首辅的还要大还要重要。当然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头上毕竟还有一个皇帝在,要是这个皇帝不信任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了,这个人也就要完蛋了。但是在皇帝还信任这个奴才的时候,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相当大。

    吕芳属于比较安分守己的,野心并不是很大。正德时期有一个太监叫刘瑾,这个一样被正德皇帝朱厚照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就做了出格的事情。由于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心情处理国家大事,所以长时间把军国大事交给刘瑾和内阁首辅吕调阳。吕调阳不是不好,但是作为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老师的他,毕竟年纪偏大了,有点优柔寡断。再加上他想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点根基,所以他只好和刘瑾合作。这样一来导致太监势力快速壮大的同时,也导致了刘瑾的野心一发不可收拾。刘瑾已经肆无忌惮起来,什么“二皇帝”、“站皇帝”等等的称号出现了。当时还有一首儿歌专门说刘瑾的嚣张跋扈。“天下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啊,一个站皇帝。坐皇帝叫正德,只管吃和喝。站皇帝是刘瑾,杀人又放火。江山姓朱还姓刘?你说奇怪不奇怪?”可见当时大家对正德皇帝朱厚照做皇帝不管事的无奈,更对太监插手各种事务的不满。刘瑾还把正德皇帝朱厚照一次的笑话当了真,催着大家叫他“九千岁”。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一次正德皇帝朱厚照从外地回来,吕调阳和刘瑾向他汇报了一些工作,当然是经过加工和粉饰过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说只要有刘瑾在,他可以在外面玩的安心自在了。要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活一万岁的话,最好刘瑾能活九千岁,帮正德皇帝朱厚照管理更久的事务。正德皇帝朱厚照是说笑话,可是刘瑾却当真了,他对外宣布正德皇帝朱厚照赐他“九千岁”的封号,也就是说除了正德皇帝朱厚照外,他的地位和权势最高。看出了刘瑾巨大野心的吕调阳终于后悔了,后悔不该纵容刘瑾的强大。可是刘瑾已经无法控制,不是一个吕调阳可以对付的。出于愧疚和无奈,吕调阳找了一个机会自己把自己赶下了台。吕调阳走后,刘瑾利用他的党羽控制了内阁,成为了刘瑾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渐渐地刘瑾不甘心再满足鱼这个“九千岁”,甚至于相当一个真正的“万岁爷”。这才有了后来的事件,刘瑾失败之后,不但他自己被正德皇帝朱厚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