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1日,一个荒谬的日子,晚上八点多,我正和一位朋友网上聊天。
“张国荣死了。”突然,他发来这样一句。顿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虽然,我知道正面临事业严峻考验的朋友此时此刻不会有闲情与我开这样一个没头没脑的玩笑,但逐渐恢复知觉的我还是本能地努力让这悚人听闻的消息和愚人节扯上关系。然而,“他跳楼了。”朋友又淡淡地发来一句。
我终于被这残酷的事实击溃。当张国荣的死讯逐渐占领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甚至盖过了美伊战争的专题时,我已经颓然地陷在电脑前的沙发中无法自拔。
说实话,我并不是张国荣的影迷。从《英雄本色》、《胭脂扣》到《霸王别姬》、《红色恋人》,我无法从一部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中窥探到张国荣哪怕一点点的本来面目。只是,我依然清楚记得,《阿飞正传》中那个爱对着镜子翩翩起舞的忧郁男人;《倩女幽魂》中那个抱着爱人骨灰坛,背对着阳光撕心裂肺哭泣的脆弱男人;《东邪西毒》中那个“坚持自己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的执著男人;《霸王别姬》中那个在“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吟唱中终于迷失了自我的惶惑男人……
而且,我也并不十分喜欢张国荣的歌。虽然我曾被《夜半歌声》中那空灵而凄婉的旋律深深打动,但我始终没有真正走进张国荣的音乐世界,对他的歌曲也知之有限。所以,我无法像许多悲痛欲绝的歌迷一样将他的作品用那么温柔缠绵的方式串联成凄美的悼词,也无法真正深切感受到那些因痛失偶像而沦陷于无限绝望的歌迷们的切肤之痛。我有的,只是满心的惶然与惊愕。
然而,即便如此,就在得知他死讯的一瞬间,我竟满眼都是这个眼神细腻如丝的男人的忧郁表情。仿佛失去了一个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虽没有生死与共的默契,却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牵挂。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两年前,在张国荣的个人演唱会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火样热情与活力的他。他那磁性的充满了穿透力的歌声,至今仍在我脑中盘旋……我无法想象这个曾经在舞台上如阳光般灿烂微笑着的男人,竟会以这种匆忙而灰暗的方式离开这个也许已使他郁闷了太久太久的世界。
阿飞说,有一种没有脚的鸟,它的一生都在不停地飞翔,只有一次落地的机会——死亡来临的那一刻。张国荣真的用生命扮演了他在影片中的角色,这只飞翔了46年的小鸟,终于用落地来见证了自己的死亡。
没有人有权利指责他这最终的选择。因为同样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在这一路不停歇的飞翔途中所背负的艰难与痛苦。
张国荣的死,赋予了4月1日这个原本充满了荒诞和戏剧性的节日抹掺了血与泪的悲情色彩。我不知道他是否为这最后一跃的时间早作了打算。当每个人都在第一时间将他的死讯本能地作为一个恶毒的谎言而置若罔闻时,我不知道哥哥的在天之灵是否正在天堂一隅会心微笑。
这一夜,我难以入眠,听着逝者在倩女幽魂里如怨如诉的缥缈歌语,我大口喝着啤酒,心里只想:在去天国的路上是否有红叶为他轻舞如雨?他的眼神是否依然如蓝光下独绽的夜玫瑰般凄美与孤独?(当当)
…
“迷”忆:记忆深埋心底(2)
…
还记得初次相见——你惊世的红颜
我的生命如此美丽,是因为你的出现!每天都期待你的出现,然而我们真的在一起了,你却飞了!今年香江的天空总是那么的阴郁,那么的忧伤!
还记得那年,在这个相同的地方,在这个酒店,我们第一次的相见,你惊世的红颜,倾城倾国的笑颜!梦随星移,一切太美但一切又太短暂!
我只想说:如果我没有了你,你没有了我,我们就像枫叶般从这里飘落!
让爱挥手!
……
你去了!如一片枫叶!
你走了!留下我在尘世悲叹!
如果有来生!我愿与你相恋!给你温情!给你明天!
如果还有来生!我想拥你入眠!听你诉说心愿!
但是,一切太晚!
梦,轻盈飞旋!花,绽放心田!(爱罗)
如果有天堂,你还是天堂的偶像
张国荣自杀了,看了短信,一笑了之,4月1日吗,你说布什死了,我也没力气回应。
回到家,习惯地打开电脑,好象不是在愚人吧!
震撼,无语!
他伴随着我们过了我们的年代,高中的时候,对他的歌喜欢但不理解,大学的时候理解并随唱,大学毕业后,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没有了机会去接受那些光怪陆离的偶像,也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的小丑,因为那一批伴随我们的青春,伴随我们的冲动,伴随我们成长的偶像们(现在我都很不习惯偶像这个词,因为我一直认为他们是我们那个时代心灵的朋友)已经入了我们的骨髓。
喜欢他的歌,因为动情,因为深刻,因为他的歌我们在那露天的卡拉OK中传递着我们现在还怀念的单纯。
大学回家,见到她,我唱过《想你》;和她拥抱时,我唱过《风继续吹》。
离家后的挫折,人生的历练,伴随着《倩女幽魂》已步步感悟。
怀念他,是因为他伴随这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的成长,尽管他以后有各种常人无法了解的行为,但我们不在乎,因为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早已凝固,对他我们永远是理解的,就象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
我不是容易伤感的人,但确信消息和看着评论,我的脑子联想到的是已自己逝去的青春和那最深刻的回忆。
我的眼睛一直都是湿的……
如果有天堂,你还是天堂的偶像!(沈沈)
难忘一曲——《最冷一天》
早在中学阶段,就听过哥哥的歌曲,是在大街小巷里广为流传的那种,只是一直没有太多的留意。
直到后来的《跨越1997演唱会》,看着那个脚穿高跟鞋,身着睡袍,哀怨的唱着《红》、《偷情》的他,才真正地被吸引住。他那性感的眼神里带着茫然,有一点颓废,又有一点高贵,更有一点洒脱。哥哥是自恋的,惟有这样,哥哥在我眼中才能是与众不同的。后来,就有意地去找《这些年来》《路过蜻蜓》等专辑,渐渐地就喜欢上了哥哥的声音。
初听《最冷一天》还处于学生时代,每天睡觉前打开随身听,放入这盒磁带,然后躲在被窝里蜷成一团,等到四周一片寂静,哥哥如耳语般的低吟浅唱缓缓响起,如泣如诉,带我进入一个黑暗如墨的世界,“惟愿在剩余光线面前,留下两眼为见你一面”。说的应该是恋人之间的爱情吧?如此的缠绵欲死,如此的惊心动魄,在哥哥娓娓道来的歌声中,一切却又是那样的心平如水。
“任未来存在哪个可能,和你亦是最后那对变更”,这样的爱情,人生能有一份已足够;“茫茫人海,取暖渡过,最冷一天”,什么样的才是最冷一天?是绝望,是心灰意冷……半梦半醒之间,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泻入床前,哥哥的声线逐渐模糊起来,在脑海里吟唱的仿佛是高适那个“自把玉钗敲彻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歌完全是为哥哥量身定做的。惟有哥哥那浑厚感性的嗓音,才能唱出歌曲中那股冷入骨髓的伤感味;惟有哥哥那平淡从容的气魄,才能诠释出歌曲中深深隐藏的那股浓烈激情。换在80年代,哥哥也唱不来这首歌曲的味道,那时哥哥的嗓音更多一股纯正,少了一点落魄。惟有饱经人世沧桑,知道什么才是忧郁,什么叫做无奈,才能在灵魂深处与这首歌曲产生共鸣,才能品味到歌曲中那无边的落寞之意。
古人曾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信哉!
《最冷一天》——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飞刀浪子)
…
“迷”忆:记忆深埋心底(3)
…
他的生命载不动太多情
直到现在,我才不得不相信,那个风华绝代的男子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心里有些郁闷。
张国荣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妩媚和妖娆。举手投足中自有一种风情,恍惚中,男女的界限在他身上变得模糊。第一次看张国荣出演的电影是《纵横四海》,那个妙手空空,和周润发、钟楚红默契配合,盗也盗得潇洒风流。第一次听张国荣的专辑是《宠爱》,当时觉得难以入耳。后来才知道那些都已是张国荣复出后的作品了。之前,他还出演过《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之前,他还唱过《沉默是金》、《风继续吹》和《人间道》。再看张国荣的电影,他已经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白发魔女传》的卓一航,《金枝玉叶》里的小白领,《大三元》里的神父,《夜半歌声》里的金嗓子,《春光乍泻》里扭动的躯体。还是那般的风流,却已男女兼收;还是那般的潇洒,亦被妩媚浸透。
他的美,揉和着男孩固有的清澈和男人天性的放纵;他的美,渗透着女孩的娇媚和女人的妖娆;他的美,再夹杂着些许的挑逗和放荡。当他以一种不拘世俗的美丽风姿出现时,我们再也无从辨别他的性别。
于是,男人和女人都被这个叫张国荣的风情万种的尤物给征服了。
最吸引我的,还是他的眼睛,那双忧郁而明亮纯洁的眼睛。原本以为他那样一个爱美的人水不会选择这样的死法的,但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样一个在娱乐圈风光多年的聪明男子,他的想法,也许,我们都不会懂。
偶像破灭,我们成长。
哥哥终究是不可靠的,他的生命载不动太多情。张国荣死了,我们还活着,该走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情,他已看不到,而我们,正在旅途上。
最后,说一句:哥哥,走好。(千里红尘)
他是,他是
雷声在窗外游走,似近还远。
雷声里,想起在自己的WindowsMediaPlayer,有他的歌,可以听。
80年代的他,90年代的他,还有与黄耀明一道的他。他们是男子,却如花一般,怒放,妩媚,且悲哀。但是,也是此时,朋友发来消息,他告诉我,他很难过,张国荣自尽身亡。
高处坠落,大朵血的花盛开。飞坠的过程中,是拥抱地狱还是奔向了天堂呢?
想必他已是不计。
一心只想脱离人世的人,哪管身后去处?哪管爱恨过的人?哪管、哪管——无处托付的这冷冷红尘俗世?
不想说他的从前。不想追忆他曾经的足迹。
我只是想起,他是《英雄本色》中,那个有着如星眼眸的人。他是《春光乍泄》中,那个哭泣着的人。他是《东邪西毒》中,那一身的黑衣,握着一碗酒的人。这人世的酒,暖不回一颗冷却的心吧?
若非决绝,岂能如此与人世决裂?
只是,不疼痛吗?坠地一瞬?抑或轻微快感?
几日前,他才是出席过一个颁奖礼。而隔几日,还有一个颁奖礼,凭借《异度空间》,他可能成金像影帝。
然而,这一切,已不重要,真是一点也不重要。
雷声自窗前经过,似近不远。
我冷冷的坐着。不想搜索,不想看到他的脸,不想看到他的名字。
那笑着的脸,那宋体字的名字,是他的背影,是世人的喧哗,是喧哗的始于今夜的纪念。
从此烟花灭,灯火黑。
从此,真正是,风声过耳,笑骂由人,沉默是金了。
爱的煎熬,生的困惑,便如桌上水迹,抹去了,也便是不在了。
生死一瞬间。
而人生本身,蔡琴唱过,人生本是一出戏。
是的,他已不在。
《春光乍泄》最后一幕:梁朝伟乘坐火车急速穿过光怪陆离的城市,不远处的前面是一个安静的小站。
愿他不远处的前方,亦是一处安静的小站。
言语已是无用,怀着心伤,听他的歌,今晚,我们入睡或者失眠。(中等美女)
…
“迷”思:凄美结局的思索(1)
…
哥哥曾说过“就在雨季最适合回忆,到了春季我只想远行……”仿佛,哥哥早已为他的宿命作了安排。
今夜无眠
那一刹是震惊,娱乐圈自去年噩耗连连之后才平静了没多久……
也好,真的,基本上,任何人自杀我都会为他高兴,他一定是觉得死比活着更好。觉得死了比活着更好的人很多,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都能够去死的。
眼泪却仍是流了出来。盛名又如何?演唱会上无数欢呼,FANS狂热挥舞荧光棒,却不能暖到他心上。他有过多少快乐?总觉得他就像他演的《霸王别姬》那个戏子蝶衣,一双眼睛黑白分明,冷冷地睁——他就是一个戏子,那种天份与热爱,变幻之美与身世之感,这么多年——连他的性取向都和他一样,我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一颗心长在男人的身体里,总是不方便的。什么样的心长在什么样的身体里才是合适和可以令人幸福的?我只能说:上天没有安排好。可是,上天几时有安排好过?
……死者已矣,任由我们各自挣着继续活罢了。(丰颜)
天性飘逸爱我风情
一颗巨星的陨落,居然在瞬间就从这个世界上灰飞烟灭。为什么上天总是要给他们非人的才华,然后又给他们与众不同却也是悲怆莫名的人生轨迹?虽然历史上远不鲜见美丽的短暂,刹那的光辉越发容易得到永恒,但是,当张国荣从这个世界的某座高楼上飘然坠落的时候,我们和愚人节欢娱的笑脸共同凝固在苍白的表情上。
他走了,以绝决的姿态和自我,没有更多的理由,没有更多的哀怨,没有长篇大论的离别赠言。
回忆张国荣的一切,像一首哀怨动人、感人至深的小诗。岁月流逝,他却依然用他那一个常用在演唱会上的关切、询问、爱护的表情,那洁白牙齿绚烂微笑的俊美脸庞,悠远、落寞、又飘然自绝的眼神给我们的记忆再来一次回转往复,一切都还像昨天。
他的声音,至今无法找到类似的风格和唱法,首先他声线的纯美是人所共知的,他的唱法一方面轻重飘洒结合,充满了情调和美感,另一方面偶尔又有点公子哥般的放肆和纵情歌舞。相信那首获得大奖的MONICA就是把他这种独特的声线和表达方法释放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看到张国荣的磁带封面,就被那风情万种又发自心底的忧郁打动,一条白色的丝巾仿佛被风吹起,飘浮在眼光中,无数的歌迷为他疯狂躁动不安,无数人在卡拉OK里以模仿他的声音为荣。他在电影里俊美小生的扮相,在舞台上却又风情飘渺的形象,他,像一个异数闯进了从前那个远比现在更苛刻的娱乐世界。
但他却仍然自我地生活,爱着他所爱的感情生活,向往他所追求的美丽世界。当他面向全世界承认他是个同性恋的时候,也许有人开始看不起他,贬低他,甚至奚落他。可是,谁又能想到,当他面对自己内心真实时候的勇气,谁又能理解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美丽?
《霸王别姬》、《风月》、《春光乍泄》、《红色恋人》更是张国荣真实才华的应证和有力强音,也许,《霸王别姬》正是他潜在一面开始浮现和发挥出来的告白;也许,也隐约在预示他一生凄惨不为人理解的命运。
历来,辉煌的天皇巨星都是天赋异禀却又往往一生动荡不堪,也许是因为上天让他们太过完美,才用更坎坷的命运让他们面临更多的痛苦,也许张国荣的所做所为只为表达他简单的要求,却令这凄美的哀婉绝唱留给世人无穷回味。
风再起时,默默地这生不再计较与奔驰/我终要依依带泪归去也愿意/珍贵岁月里/寻觅我心中的诗。
不知道此刻远在天堂的他,是否真的找到心中的那首诗。(雪夜追雪)
选择离去
当看透尘世纷争,有人选择归隐,有人选择离去。
归隐是种默默无闻,选择这样方式的人是一个懦夫,他不愿让人去揭开他内心丑恶的一面——哪怕只有一点,他的人生的经历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参照的价值。
离去是种英勇抗争,是对整个社会疾患的大声斥责,尤其当他选择在大庭广众下离去时,便更是如此。
没有隐瞒,没有畏缩,有的只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生,要让人看见;死,也要人看见。
哥哥正是这样一种人。
一下午都在听哥哥的歌曲,感觉心情沮丧!
祝在尘世不快乐的哥哥天堂快乐!每天快乐!(莫言)
…
“迷”思:凄美结局的思索(2)
…
背负魂灵的沉重走向孤独
今晨9时,红绿灯人行道口有人拿了一张晨报:张国荣走了。
我不相信愚人节报纸愚弄人的可能,我的自觉无法欺骗我自己,因我知道假如某天报纸真的关注起哥哥来,那就说明,哥哥真的去了。因为哥哥的遁隐不会无端招惹报刊,除了死亡的震撼。于是我明白,昨天哥哥的死愚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