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提升,就超越四圣法界、超越十法界了,「分证即佛」,那真的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对於世出世间法,不但没有执著,分别也没有,妄想也破一品。妄想就是无明,四十一品他已经破一品了,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这样的人,他要是有缘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到极乐世界到哪里?他到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报身,不是应化身!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菩萨,这个我们要知道。
  成佛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说古佛、今佛,都是释迦牟尼佛随顺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说。真正成佛之后,哪有什么先佛、后佛?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这个比喻很好。它就像河流里面的水,在河流里面,所谓是有前浪、有后浪,流入大海,前浪后浪就没有。成佛就好像入了大海,入了大海就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还有什么古佛、今佛,前佛、后佛,过去佛、现在佛,没有了,统统没有。佛佛平等,佛佛道同,所以这是一,真正成了佛是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
  「然亦不坏一念中见无量众生三世劫量,是异」,这一句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说的「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决定不破坏世间法。为什么?如果要破坏世间法,世间的秩序就乱了。他没有觉悟,没有觉悟时要随顺他,不能够改变他。改变当然要改变,慢慢来,渐渐诱导他,当他没有大彻大悟的时候,一定要随顺。这是体现出大慈大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菩萨从来不以他的标准来看世间,要以他的标准来看世间,那世间人造作一切业报,佛不是这样看法的。佛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点了不起。所以,他跟十法界众生起感应道交,现身说法。现什么样的身形,看众生欢喜,众生喜欢什么样子,自自然然就变现这个样子。
  像你们大家读《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佛身得度,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应以国王身得度,就现国王身;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他就现童男童女身。《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现各行各业身,哪一个行业都有佛菩萨在里头现身,在里面说法,在里面教化,他不暴露身分,凡夫天天跟他在一起,不知道,不知道他是佛菩萨,这个情形太多太多。自古至今,只有极少数有特殊的因缘,身分暴露,但是身分暴露有个原则,立刻就走了。绝对不是说,身分暴露,这个身还在这个世间,没这个道理,那是假的,那是欺骗人的。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最熟悉的,永明延寿大师,身分暴露就走了。当年在一起的有一个和尚,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耳朵长的特别大,所以人家叫他做大耳朵和尚。他是定光古佛,定光佛来示现的,身分暴露了,马上就走。天台山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丰干和尚,丰干是阿弥陀佛化身,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身分一暴露就走了,再也找不到他,这是真的。早年我在美国,听说有人讲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说了也不走,很多人来跟我说,我笑笑:说了不走,不是真的;说了就走,是真的。
  所以佛门有个规矩,有个例子,我们一定要知道,决定不能被人欺骗。现在这个世间仿冒太多了,冒充佛菩萨、冒充善知识的,比比皆是,我们要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你就不会走向岔路。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是非邪正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典。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留给我们后世的弟子,辨别邪正的能力,给我们讲四依法,「依法不依人」,这个标准是经典。完全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修学的,这是真的;违背经典理论方法的,那是邪法,是错误的,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这一点在现前的社会很重要,有很多人批评佛经。这几年来,批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很多人来问我,我知道,他的目的不是对经,他是对我来讲的,我弘扬!如果说会集本是有问题,会集本决定不可以用,这个问题严重了,寺庙里头的早晚课诵是会集本,那早晚课不能做了。现在许许多多道场做水陆法会,水陆法会那个本子是会集本,《梁皇宝忏》是会集本,几乎所有一切法会用的法本全都是会集本,统统都不能用。你怎么可以说这个会集本可以用,那个会集本不可以用,哪有这种道理?讲不通!何况《无量寿经》会集本有三种,那两种为什么不反对?王龙舒有会集本,魏默深有会集本,没有人反对,偏偏反对夏莲居的会集本,用意到底何在?我们总要清楚、总要明了,不能上当!
  尤其是我,我有师承,我这个会集本是什么人交给我的?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传给我的。我如果不遵守这个本子来学习,不弘扬这个本子,也听你们的话把这个本子丢掉,去学另外的本子,我有罪名。什么罪名?背师叛道。真的,这一个罪名就把我送到地狱去了。所以我说,你们大家反对,可以,我不能反对。因为你不是李老师的学生、不是李老师的传人,你没有这个罪名,我不可以。天下人都反对,我还是要依教奉行,尊师重道,决定不违背老师的教诲。在末法时期,我们要树立这个榜样。
  所以在九法界里面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这是凡夫之人、没有见性的众生共同的见解,共同的认知,虽然是错误的,佛也不把他点破。所以佛说法「依二谛」,依是根据,根据什么说的?根据两个道理,一个是真谛,真谛是诸佛如来所证的;一个是俗谛,根据九法界众生,他的常识、他的知见,这好说话。所以依俗谛就有二,就有二、三;依真谛,没有二、三。真谛是一,俗谛里面才跟你讲多、讲异、讲不同。这个道理「以十玄门,六相义」,你就能够理解。
  「十玄门,六相义」,我留到把这部经讲完之后,再跟诸位细说《华严》玄义。为什么不先讲玄义?先讲玄义不好懂,真的很深。到整个《华严经》你都听完了之后,再讲玄义,其味无穷。所以我把它留在后面讲,不放在前面。就像往年我讲《地藏经》一样,先讲全经的经文,讲完之后讲《地藏经》的玄义,大家听了就有味道。
  他引用这个经文一首偈,这一首偈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要把它记住。记住,你不能够理解,没有关系,可以存疑。孔老夫子讲「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禅宗里面讲的「疑情」。你千万不要去胡思乱想,不要想去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你想怎么样去研究它,愈研究愈错误。这一首偈是「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二十个字,希望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应当常常要念到,常常记住。
  「一切诸佛身」,这个含义就太广了。一切诸佛包括什么?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我们都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你说这个意思多深多广。「唯是一法身」,真身只有一个,毗卢遮那,真身。我们这个身是真身变现出来的,真身不生不灭,变现出来的这个有生有灭。这个有生有灭是假的身,幻化的,不是真的。我们有真身,有真我,这个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么?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我所有的衣服;这个念珠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么时候你能够认清楚了,这个身体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毗卢遮那才是真正的我,共同一法身。
  一个「心」,真心!我们现在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一个心。一个心德用无量无边,说成五个!「智慧」就是真心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力」,十力,四「无畏」!往底下跟诸位细说。这是什么?这是能力。所以,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自性本来具足的。诸佛菩萨来教导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
  所以,大乘经上诸位常常看到,佛不度众生,真的是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得度的?是自己觉悟,自己度自己。而佛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在迷,他把我们的迷点破,我们才觉悟了;就跟学校老师教学生没有两样。老师教学生,学生是自己觉悟的,自己修行、自己成就;成就他的品德、成就他的能力、成就他的学问,离开学校,成就他的事业。老师给他的是增上缘!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教化,也是属於增上缘。
  所以你看经上常讲的「信、解、行、证」,学生修学这四个阶段。老师帮助你什么?帮助你信,你没有信心,帮助你建立信心;你不了解,帮助你了解。下面那一段完全是自己事情,怎么样修行是你的,怎么样证果是你的,老师一点忙都帮不上。所以《法华经》上讲的「开示悟入」,老师只能做到开示,学生听了要悟、要入;悟就是信解,入就是行证。这是事实真相,佛完全给我们说出来。
  那我们自己不信、不解、不依照方法去修学,你怎么能证果!不能证果,你随你的业力去受报,你造的善业,三善道受报;造的恶业,三恶道受报,不能脱离轮回,这个道理要懂。轮回是怎么造成的?轮回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尤其是执著,坚固的执著。所以执著放下了,六道轮回就没有;分别放下了,四圣法界没有;妄想要是统统放下,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你要懂得佛所说的这些话,你就了解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怎么修成的?他怎样教化众生?你就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有路可以走,不至於在菩提道上迷失了方向。
  下面长者在解释经文之前,先给我们也提出一个纲要。他说经文,这个经文他老人家分成十五个大段落。在十五个大段落当中,这里面曾经讲到有四尊佛出世,「总明毗卢遮那」一个名号。那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名号?今天我们在《佛名经》里面看到有一万两千多个名号,这就是下面所说「各随世间应缘名异」。「应」是感应,各个随世间众生之感,佛就有应,佛应的身相不一样,名号也不一样,「非是佛名号异」。佛名号,佛的名号总的就是毗卢遮那。
  这一桩事情我在讲席里头讲过多次,虽然讲的次数很多,真正明白觉悟过来的人并不多,所以要重复的讲,不厌其烦的讲,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的身,随著众生欢喜心。众生,每个世界的众生不一样,但是有相同的,众生都喜欢美,所以佛示现要示现个美男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示现的身相,这经上记载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世间人认为哪一种相是贵相,哪一种相是好相,你们所讲的贵相、好相,佛统统都具足,一样也不少,人见到欢喜,看到你就生欢喜心。这是以色相来摄受众生,我们讲投其所好,他才愿意接近你,示现这样的身。
  名号,名号是教化众生的原则、纲领,不是随便起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对人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名号上用「释迦」,释迦的意思,要照字面上来翻,翻作「能仁」;要从意思上来讲,就是慈悲、仁慈的意思,这是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仁慈。这是他在此时此处,教化这些众生总的纲领,他缺乏!大毛病!对自己心不清净,严重的染污,所以用「牟尼」。牟尼照字面上来翻是「寂默」,意思就是清净,清净寂灭。灭什么?灭烦恼,灭染污,恢复到清净平等。你看他名号,他的名号就是讲,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大时代里头,他的法运一万两千年,在这一万两千年当中,众生的大毛病是没有慈悲心、不清净,用这个名词。叫你念释迦牟尼佛,你就想到我对人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这个教学的纲领、原则,就在你口里头提出来了。
  「佛」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南无」,南无这两个字也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皈依」。我们一心要回头,皈是回头,要依靠,从自私自利回头依靠仁慈,这是对人。对自己,从染污、杂乱回过头来,依清净、依寂灭。南无也有恭敬的意思,也有礼敬的意思,但是皈依这个意思最好;回头找了依靠,依靠仁慈,依靠清净。
  所以,现在人光晓得念这一句名号,不懂得意思,白念了。只有在佛法里头,说一句好听的话,阿赖耶识里头落个种子,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如果懂得名号的意思,就起作用,声声佛号唤起自己的慈悲,唤起自己的清净。这教学的方法,统统都是光明遍照里面开出来的,所以佛在哪个地方成佛,用的名号不一样。那个众生病在哪里,跟大夫治病一样,他知道你病根在什么地方,给你开个方子,药到病除。你真正能够理解,真正能够得受用,你的毛病就改过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如果到极乐世界去做佛,决定不能用释迦牟尼,为什么?极乐世界人各个都慈悲、各个都清净,这个名词到那里去,没用!所以到那个地方去,一定要用阿弥陀。阿弥陀是什么?无量!要帮助那个世界的众生,无量觉,要帮助他,提醒这一个纲领、这一个原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佛没有一定的名号,这是「各随世间应缘名异」,绝对不是佛号有两样,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到《华严经》下面有「名号品」,到名号品里面会详细跟诸位介绍。「一一佛都具等法界众生界随缘名号」,这名号有多少?哪里是一万两千多个名号,不止,无量无边。有多少众生,佛就有多少名号。就好比什么?大夫给人治病,有多少病号,他就有多少处方,每个人处方不一样,每个人害的病不相同。总的名号都是毗卢遮那,一个号、一个名。
  「世间一切名,皆是诸佛名」,前面的意思你要是听懂了,这一句话你会点头、你会肯定。所有一切名无非是提醒你,无非是在那里指导你,把你带上觉道;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所以,这一切名皆是如来名,「为如来德遍一切法」,这是把理说出来,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
  如来这个名号是通号,一切诸佛都有十个号,如来是第一个号。这个名号怎么讲法?《金刚经》上有很好的解释,「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太妙了!要用禅宗的话说,一切诸法没有一法不称性。「如」是真如本性,这是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常讲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性,毗卢遮那是讲性,性德,一切名号是讲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说诸法如义,这是从理上讲的,讲得非常圆满。
  另外一个说法是从事上讲,「如来者,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意思说的浅,但是这个意思好懂,诸法如义不好懂。今佛如古佛再来,是让我们对现在的佛生起敬心、敬仰之心、尊重之心,我们才真正能跟他学到东西。这是印光法师常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跟一个老师,你能够得多少东西,与你对老师的诚敬心完全成正比例,确实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什么利益都得不到。
  所以为什么要讲尊师重道?唯有尊师,那个道你才真正能够证得。轻慢老师,背师叛道,跟老师学习,阳奉阴违,这种人不但没有成就,将来果报都在三途。在我们中国儒家、佛家,自古以来大德大善是什么?是孝、是敬,就是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就是第一德。不孝父母是忤逆,不敬师长是背师叛道。这个在恶业里面也是第一等的恶业。尤其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见到父母的过,见到老师的过,你要起分别执著,就是你自己最大的过失。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讲的很清楚,那是教善财童子的。善财童子要出去参学,文殊菩萨教他不可以见老师的过失。即使老师真的有过失,真有过失,你能知道他是真的吗?为什么?有很多他是佛菩萨来示现的,他要示现那个过失让人觉悟,他不是真的过失,他用那个做度众生的方法。就像什么?中国小说里头写的济公长老,那一号的人物。你看看,好像处处都是破斋犯戒,他无所不为,但是他那种行持是对特别对象的,让那一类的人觉悟、回头。度多少众生,你能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错怪人,所以说权实难知,自己不能够随随便便批评。随便批评别人的过失,往往造成自己最大的过失。圣人的教诲,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二卷)  2003/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2
  诸位同学,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第六,经文在第十一卷。上一次跟诸位介绍了本经的经题、来意,以及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