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圣灵的洗」与「圣灵重生」乃是同一件事,而且不一定会有任何特殊的表现。因保罗在下文明白地说:岂都是说方言的?岂都是翻方言的?岂都是行异能的?岂都是恩赐医病的?(参林前十二29、30)既然这些答案全都是否定的,更遑论那些圣经中未曾提到大的怪异经历了!事实上,「都从圣灵受洗」之动词是简单过去被动式,意指过去一次成就的动作,故那是指初信主时的那一次「圣灵重生」了。
那么为何会有五旬节及撒马利亚的两个特例呢?首先,五旬节时的门徒有许多位已跟从主耶稣两三年,并也真心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和死而复活的救主。虽说五旬节之前,圣灵尚未正式降临,但他们很可能是已经奇妙地被圣灵重生了的信徒。因主耶稣曾确切地说:「信他的人有永生。」(约三15、16,五24,六40等)但为何那些已经得到「灵生」的人还要接受「灵洗」呢?主要原因是教会要在五旬节那天「有形地」被成立起来。神要藉圣灵「公然正式的降临」而形成基督的身体,并使分散在十五个地区之犹太归国侨民,以后也因信基督耶稣而加入这崭新合一的团体。故不论门徒是否已经被圣灵重生,都要藉五旬节之圣灵的洗而形成一个「身体」。故这先灵生后灵洗的情况是一个特例。
其次,「撒马利亚信徒」(参徒八4~17)也是一个不得已的特例。由于撒马利亚人与犹太人互相为仇已有五六百年,彼此之间隔阂极深,若无发生像五旬节圣灵降临之特别情景,实难将撒马利亚信徒和犹太信徒连结成一个身体。故神让撒马利亚的信徒先得着圣灵重生,再特别藉彼得与约翰为他们按手(或许这也是应验主耶稣的预言:要把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及把天国的钥匙交给彼得,让他在各族群中开始教会),使他们经历到特殊现象之「受圣灵」(应该就是「圣灵的洗」),而让犹太信徒与撒马利亚信徒,在彼此心灵中真正成为一体,而且是「合而为一」的基督教会。
总之,除在耶路撒冷及撒马利亚刚成立教会时,有两个可能是「先灵生后灵洗」的特例之外,其后教会开始发展并逐渐定型,灵生与灵洗乃为同一件事。都是圣灵感动人悔改认罪,信靠耶稣,得着神的生命,并连结成为「基督的身体」;并且可能有说方言、说预言之表现,但也可能都没有。因为这些都是圣灵按照自己的意思所要分给各人的恩赐(参林前十二11),信徒自己不应该错误地强求某一特别的表现。
事实上,有关属灵恩赐之表现,最重要的原则是:「举凡圣经曾有的经历,都常被尊重;举凡圣经没有的现象,都不要羡慕。尤其特例不可当成通例;个人之特别经验,也不可要求人人都要有。一切属灵的恩赐,都要让圣灵作主。」故此,凡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必再切慕追求圣灵的洗,因他已经在圣灵重生的同时得到了圣灵的洗,虽然不一定有特殊的表现。然而基督徒应当持续切慕常常被「圣灵充满」,好使自己不仅有丰盛的生命与果子,也有属灵的恩赐和能力。
论到圣灵的洗与圣灵充满的关系。首先要注意的是,圣灵的洗是一次过的。而圣灵充满是一生之久常要经历的。在新约书信中惟一出现圣灵充满的地方是《以弗所书》第五章十八节:「要被圣灵充满。」保罗于此使用的动词是现在时态(表示持续发生)、命令语气(表示必须如此),又是多数形态(表示全部信徒)和被动语态(表示圣灵作主)。圣经中仅在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临时,讲到门徒同时经历到「圣灵的洗」与「第一次的圣灵充满」。固然以后《使徒行传》中,门徒仍然常被圣灵充满,但并没有人再接受第二次的圣灵的洗。
圣灵充满
全本圣经使用「圣灵充满」这个词共有十九次。其中四次在旧约。前三次论到摩西的巧匠,有智慧建造会幕及相关用品(参出二十八3,三十一3,三十五31);后一次是描写摩西的接班人约书亚,有智慧带领百姓(参申三十四9)。这四次无须特别研讨。然而在新约的十五次中,也有较特别的四次,亦不在此申论'即施洗约翰在母腹中被圣灵充满(参路一15);施洗约翰的母亲歌颂主(参路一41);施洗约翰的父亲说预言(参路一67);主耶稣自己被圣灵充满(参路四1)等'。剩下的十一次则与基督徒关系密切。除了《以弗所书》第五章八节之外,其余十次都记在《使徒行传》中。
但要注意,「圣灵充满」在希腊文圣经的《使徒行传》中,有四次是形容词用法(参徒六3、5,七55,十一24),其他六次是「动词」用法(参徒二4,四8、31,十三9、52)。
一、圣灵充满的形容词用法
「圣灵充满」的形容词用法乃形容一种「情况」、说明一种「状态」。是描写人灵命成熟,品格美好,结出丰盛之圣灵果子,并彰显出基督的荣形。就如当年(参徒六2…5)选出七位同工管理数千人的饭食。这七位被圣灵充满的「表现」是甘心服侍、任劳任怨、智慧充足、名声良好。再者,被圣灵充满的司提反还通晓圣经,熟悉圣史,而且他懂得传扬圣道,甚至能从《创世纪》讲到《尼希米记》。当他快要被石头打死之前,不但对仇敌心无怨恨,反而真心饶恕并求主赦免他们的罪(参徒六60)。
另一位被圣灵充满的巴拿巴,是个完美奉献归主为圣的人。除了房屋、田产、积蓄、财富全部奉献给主使用之外,更是顺主感召,奉献一生,甚至为主独身,四处传道。尤其可贵的是巴拿巴心胸宽广,又乐于提携后进;当年保罗最先承蒙他接待,又不断被举荐和持续同工;以后又甘于让保罗取代他同工团领袖的地位。如此圣灵充满的表现,真是令人佩服,且不愧被誉为「好人」。至于为了「马可事件」导致与保罗之间的摩擦,并双方因此分道扬镳(参徒十五36~41),引起不同之揣测,但合理的解释如下:这不是巴拿巴的错(被认为包庇其表弟),也不是保罗的错(以为他缺少宽广包容),甚至马可也没有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巴拿巴和保罗失去了被圣灵充满的人生,也不能归咎马可蒙召不清或不肯受苦或贪爱世界或意志不坚,这应该只是马可不能适应外邦文化与生活习俗使然。因为马可自幼即严守「犹太主义-奉行割礼」(参西四10、11),直到主后六十一年,保罗写《歌罗西书》推荐马可时仍是如此),其生活习俗皆遵照犹太传统之律例、礼仪、节日、饮食、洁净等等之规条。主后四十七至四十八年,当马可跟随巴拿巴和保罗去塞浦路斯等地宣教时,实在难以放弃犹太习俗,或像保罗一般地豁达,故马可到了别加就先行离去。保罗被圣灵充满,并一心要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因而坚决不让任何犹太习俗成为福音的拦阻。为此之故,保罗不肯再带马可前去。巴拿巴也是被圣灵充满的人,并懂得体恤宽容年轻尚有待磨练之同工,因而再给马克学习的机会。事实证明,神使用这两位被圣灵充满的前辈,让后生马可获得属灵的益处,而能渐渐地成为神重用的器皿。
所谓形容词的圣灵充满,就是基督徒表现出甘心服侍、任劳任怨、智慧充满、名声良好、勤研圣经、通晓圣道、饶恕仇敌、为敌代求、全然奉献、让主使用、心胸宽广、提携后进、坚持真理、全为福音等的美好态度与德行。今日主的教会,何等需要真正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
二、「圣灵充满」的动词用法
《使徒行传》讲到六次动词的被圣灵充满。所讲的对象包括:使徒(参二4)、彼得(参四8)、门徒(参四31,十三52)和保罗(参九17,十三9)。
《使徒行传》在提到他们被圣灵充满时,所使用的动词皆为简单过去时态,是指「过去一次完成之动作」,特别强调当时在某次侍奉之中的能力、胆量、智慧、讲道、神迹、恩赐等。很明显这六次的「圣灵充满」,都与热诚传讲福音并见证基督有关。这正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但圣灵降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
(一)论到使徒(参二4)被圣灵充满。五旬节时,门徒为了要向十五种方言的人传道,圣灵就赐下说方言的恩赐给他们,结果是讲道见证主大得能力,有三千人归服了主;
(二)在杀害主耶稣的众官员面前,彼得大胆高举主名和他的十字架救恩,就经历了圣灵所赐的胆量、能力和口才(参四8);
(三)彼得和约翰放胆讲道(参四13),却险遭公会的官长为难,被释放之后,将所发生之事告诉众门徒。当众人同心祷告时「聚会的地方震动」(参四31),而且大家都被圣灵充满而放胆讲道;
(四)保罗信主之后数日,经亚拿尼亚按手医治眼瞎,又特蒙恩被圣灵充满而开始热心传道(参九17);
(五)保罗在传道过程中,因面对属灵争战而又被圣灵充满,并得着大能败坏了恶者的权势(参十三9);
(六)最后保罗和巴拿巴因传扬主道遭受逼迫,被人逐出彼西底的安提阿,转往以哥念。门徒又被喜乐和圣灵充满(参十三52)。
上述这些被圣灵充满的表现是暂时性的,事过之后就随之消失,但却又可重新再被圣灵充满。当信徒有心为主作见证或面对属灵争战时,圣灵会一次又一次地充满那些为主而活的人,并赐下从天而来的属灵恩赐与大能,使基督徒得胜一切罪恶的权势,攻破一切坚固的堡垒,让人愿意归服基督。
基督徒需要不断地被圣灵充满。不但需要有「形容词的被圣灵充满」――满有基督丰盛的生命及圣灵美善的果子;也需要有「动词的被圣灵充满」――满有属灵的能力与恩赐,能够大胆地为主传扬真道并作主见证直到地极。但愿基督徒都为广传福音、见证主名而尽心竭力。又要切慕经常被圣灵充满,将自己更完全地献上给神,并让圣灵更自由地管理运行。深信主耶稣升天前的应许――「但圣灵要降在你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徒一8――就是圣灵充满的经历),仍然会继续不断地实现在众基督徒的身上。
问题研讨
一、为何「圣灵重生」等于「圣灵的洗」?
二、为何会有五旬节时耶路撒冷教会及初期撒马利亚教会之特例发生?
三、说明形容词的「被圣灵充满」?
四、说明动词的「被圣灵充满」?
五、如何会「被圣灵充满」?
一。信仰篇/黄子嘉 第6课 基督的教会
主耶稣传道事工之主要内容是强调:「神的国来到了,世人当悔改,信福音。」经过了三年,神国的福音渐渐被人接受,主耶稣就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宣告:「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接着又对彼得说:「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这是主耶稣第一次用到「教会」两字,并且强调这是「我的教会」,又更进一步说:在这磐石上,我要建造我的教会……(原文另译)。两千年来,基督的教会之所以会持续增长,都是因为主耶稣在建造他自己的教会。那么,基督徒应该了解教会是什么?教会有何组织、礼仪、聚会、侍奉?而今日的教会又如何能达到主耶稣基督的盼望呢?
教会的字义
教会的希腊文是「呼召出来」,或指被呼召出来的人。通常用来泛指集会、聚会或众人(参徒十九32、39、41)。希伯来文相关之字qahal,原意是「发出声音」,被引用之为「呼召」。在旧约中乃指以色列人的聚集或会众(参士二十一8;申九10,十4)。但是《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八节,主耶稣宣告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故教会简单的意义是「被神呼召出来,归属主耶稣基督者的聚集。」希腊文中「属主的人」(kyriakos即英文theLord’s一词,就衍生成为德文及英文中的「教会」,德文为Kirche,英文为church)一字。此乃一群因圣灵感动而悔改归向神,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从事敬拜上主,团契关怀、教导真道、宣扬福音、处理事务的各样圣工。
故此,教会不是建筑物,不在乎聚会场所之富丽堂皇或因陋就简;不在乎是尖顶之歌德式,或是圆顶的罗马式;不在乎是家庭之客厅,或是野外之山洞;教会也不是社团组织,不在乎会员资金之多寡、学识之博浅、地位之高低、权势之有无……乃在乎经常有真神的同在,能多多彰显基督的荣耀,又能够充满圣灵的果实,而且信徒之间能够彼此相爱、合而为一、为主而活、广传福音。
广而言之,教会其实是宇宙性的。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属主耶稣的人都在此一个教会之内(参太十六18)。甚至包括了旧约中因信而等候弥赛亚救恩的信徒(参罗九24~29,十一23~29;来十一39~40)。但从小的角度看,教会也是地方性的。教会显出在某一地区,或某家庭里聚集的基督徒之中。譬如: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参林前一2),或百基拉和亚居拉家中的教会(参罗十六3~5)等。无论什么形态,教会是蒙神呼召归属耶稣基督的信徒同聚一处敬拜、关怀、教导、宣教、服侍上主的属灵团体。也是充满神的荣耀、高举神的真理、流露神的慈爱、宣扬神的救恩,并彰显神的能力之所在。
教会与神国
主耶稣降世带来「神国」的实现。但为何却产生了教会的存在呢?「神国」与「教会」是什么关系呢?神国与教会之间有因果和循环的关系;但并非神国等于教会。神国是由神的角度来看,是指神的「王权统治」,是神藉主耶稣基督作王统治下的拯救、生活、责任与福分等。而教会是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指接受神统治者的「团契」。是指接受主耶稣为王的人,聚集在一起从事的各项活动,诸如敬拜、关怀、教导、宣教、事务等。故神国来临而产生教会,教会因为宣教而扩展神国,二者互为因果并循环发展。先是主耶稣降世带来神国的福音,尔后人接受福音使教会得以建立。当教会传扬福音则神国得以扩展(这就是使用天国钥匙的意义。参太十六19,二十三13;路十一52);当更多人接受耶稣为主,则教会增长,故神国与教会虽不能划上等号,却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
教会的比喻
圣经中用许多比喻来描写神的教会,颇能帮助信徒明白教会之意义及功能。例如:神的家、神的圣殿、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妇、神的羊群、神的军队、真葡萄树、灯台、神的田地……兹简述六个主要比喻的意义如下:
一、神的家(参提前三15、16;弗二16~22)。强调信徒要尊神为家长(参弗二18、19);家人要相爱(参弗14~19);家教要严谨,就是要持定神的真理(参提前三15、16;弗二20)。
二、神的圣殿(参弗二20~22;林前三10~17;彼前二5、9)。强调信徒要被建造成为合神居住的所在(参弗二20~22),是圣洁的,是尊主为大的(参提前三16、17,六17~20);同时要培养出圣殿侍奉的祭司团队,一方面献上神所悦纳的灵祭(参彼前二5,如敬拜、赞美、感谢、悔罪、祈求等),一方面宣扬神的美德与救恩(参彼前二9)。
三、基督的身体(参罗十二3~8;林前十二4~27;弗一22、23,四1~16)。强调头与肢体之关系,基督是头,教会是身体。头不但指挥肢体的行动,也是供应肢体适当行动之思想、情感、意志的源头。至于肢体与肢体之关系,除了有生命之联系外,也必须有功能之搭配,每个肢体都应发挥各自的用处,彼此互相合作,好发挥整个身体之能量。
四、基督的新妇(参弗五23~32;林后十一2~4;启十九6~9)。强调基督为教会舍命的爱,此乃丈夫爱妻子的最好楷模。基于这无比的大爱,教会也应当像装饰整齐的新娘,不但敬爱其新郎,也应向其持定忠贞、顺从服侍、保守圣洁,作个荣耀的教会,以匹配高天荣耀的主。
五、神的羊群(参约十1~18,27~30;徒二十28~31;彼前五1~4)。强调主耶稣是好牧人(参约十10),是群羊的大牧人(参来十三20),是其众仆人牧者的牧长(参彼前五4)。所有的羊群都应跟从主的脚步,听从主的声音,如此出入必得草吃,属灵生命日渐丰盛(参约十4、27)。而所有侍奉主的小牧者,也应存爱主爱人的心,细心又耐心地喂养主的小羊和牧羊主的群养,并作群养的榜样直等到将来牧长的荣耀显现。
六、神的军队(参弗六10~20)。强调主耶稣是神国军队的元帅。在属灵的争战中,惟有依靠他的大能大力,穿戴他的全副军装,才是致胜的秘诀。因为争战的对象乃是管辖这幽暗世界的天空属灵恶魔,若基督徒凭自己的血气之勇,则必败无疑,但若靠主的复活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