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领悟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并且知道他的爱是超过人所能理解的,使我们“被充满,得着神一切的丰盛。”(弗三14…19)

    问题研讨

    一、“某轮船在海上遇上了狂风巨浪,最终船长决定弃船。由于风浪实在太厉害,船下沉的速度是异常的快。结果便只有几艘救生艇能够成功下水。虽然海上仍然有很多等待救援的人,但船长所坐的救生艇已经严重超载。于是,船长命令艇上的人不可以再救其他人上艇。”如果你是救生艇上的乘客,你会认同船长的命令吗?为什么?

    二、“这时某一位乘客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地从惊涛骇浪中攀上了这艘救生艇,但船长却以减低救生艇沉没为理由,命令艇上的人将这位乘客推向水中。”你会认同船长的命令吗?为什么?

    三、你能否忆述一个曾经令你陷在道德两难的境况吗?你作出了怎样的取舍?如果有机会给你再决定一次,你会否作出相同的抉择呢?为什么?

    阅读建议

    1、JosephL。Allen;Love&Conflict:ACovenantModelofChristianEthics。Nashville:Abingdon1984。

    2、GarthL。Hallett;ChristianNeighbor…Love:AnAssessmentofSixRivalVersions。Washington;D。C。:GeorgetownUniversityPress;1989。

    3、BrianHebblethwaite;TheAdequacyofChristianEthics。London:MarshallMorgan&Scott;1981。

    4、DennisP。Hollinger;ChoosingtheGood:ChristianEthicsinaplexWorld。GrandRapids:Baker;2002。

    5、J。PhilipWogaman;MakingMoralDecisions。Nashville:Abingdon;1990。

    

八。伦理篇/叶敬德 第71课 圣经与基督教伦理

    基本上,当个别信徒或教会群体作道德判断时,他们都会以圣经、教会传统、理性和当时人类的经验所提供的资料为判断的理据。

    在我们决定鼓励、容忍或禁止某些行为时,某些涉及该等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或跟有关人士的恳谈会告诉我们这些行为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和当事人曾经面对的挣扎。而如果我们曾经亲身跟该等人士接触,便更能体会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然而,可能不同的人对该等行为有不同的经验,亦会导致不同的判断。

    当神创造人类时,亦赋予人类推理的能力。纵使我们认为在人类堕落后,理性已经因为罪的侵蚀而被扭曲,但我们仍然不能够否定理性在协助人类建立文明和秩序及个人推理抉择等各方面的贡献。可是,由于各人接受的思想训练不同,有慎思明辨的,也有糊里糊涂的。而且,也由于各人使用不同的推理方法,结果亦可能有异。因此,或许人人都为了某些问题而耗尽心力,但结果却异。

    我们会在道德推理的过程中,参考历代教会的教导。因为我们相信,过往的教会也曾面对相同或类同的道德难题,而当时信徒的思辨或许会为我们解决今天的难题带来启发。况且,如果我们相信神是一位活的神,则或许透过了解历代教会的教导会让我们明白神活动的轨迹。虽然当时的教导或许只是针对当时的处境,而今天我们可能对这些难题已经有更深切的了解或已经找到更适切的思考方法,但以往的教导却仍深具参考的价值。

    基督教相信:“全部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在教训、责备、矫正和公义的训练各方面,都是有益的,为要使属神的人装备好,可以完成各样的善工。”(提后三16、17,编案:本文经文引自《《新译本》》)而自主后四至五世纪开始,普世的教会已经取得共识,接受现时希伯来文圣经二十四卷(即旧约的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为正典。意思是教会承认这些都是一些具有权威的经卷,是信仰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根源。因此,圣经是信徒道德判断的首要根据。然而,怎样将圣经的教导应用到我们所面对的道德难题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或许有些人视圣经为一本道德法典。意思是无论我们遇上什么难题,只要打开圣经,便可以找到对应的规条,告诉我们对或错、应该或不应该。当然,圣经中的十诫、登山宝训及其他的典章律例等都是属于这类的文字,也可对某些问题给我们提供某些指导。但是,将圣经视为法典的用法也有其限制。

    首先,由于圣经成书的年代距离我们相当远,因此,圣经并没有为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像节育、滥用药物、器官移植、核子战争等,提供任何对应该等问题的规条。而由于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圣经所定下的规条并不足以覆盖和对应今天我们所面对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道德处境。

    况且,部分圣经的规条是否适用也是一个疑问。例如:《利未记》第三十五章三十九至四十六节关于买卖奴婢的条例,对我们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又如:《利未记》第二十章十至十六节主张将通奸者、乱伦者、同性性交者和兽交者处死,都为今天法律所不容。或许我们不会同意撒母耳灭绝亚玛力人(参撒上十五1…3),也不认同因为亚干一人犯罪而全家受罚……

    第三,圣经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有时会给我们不同的教导。例如:《罗马书》第十三章一至七节及《彼得前书》第二章十三至十七节都主张信徒要顺服政府,但《启示录》第十三章视当地政者为与神为敌的兽,《启示录》第十七章则视之为大淫妇。

    第四,坚持遵守规条亦可能会令我们陷进了律法主义的危险,忘记了“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并不是为安息日设立”(可二27)的道理。

    或许有人尝试从圣经中找出某些道德的原则,并试图藉着这些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道德难题。但怎样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具体的情境却是一个颇值深思的问题。例如:有人用爱人的原则来鼓吹和平主义,也有人藉此支持正义战争论。因为原则往往只可以为我们提供普遍性的指引,但却不能够在具体的处境中,给我们提出详细的指导。况且,在芸芸的原则中,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原则?当重要的原则彼此冲突时,我们凭什么决定跟从哪个原则的指导呢?

    或许有人尝试圣经中寻找类比性的经文,以解决当前所面对的问题。例如:《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节记载的“浪子的比喻”或许可以为面对类同情况的父母提供解决疑难的方向。然而,圣经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或列举的事例能否成为今天我们的问题的完全类比呢?从圣经所能找到的类比又能否对应我们今天的全部难题呢?当圣经好几处经文都跟我们所面对的难题有某程度的类比性时,我们又选择哪段经文,以回应当前的困境呢?

    或许有人以圣经所揭示的两个完美的道德理想为判断的依据。首先,圣经告诉我们,当神的国度完全降临时,他的旨意将会“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太六10)。神的掌权是耶稣是事工的中心,神的掌权翻转了世界的价值,推翻了一般社会和宗教对所接受的所谓有价值的标准。神赦免罪人,怜悯任何悔改的人。不论人是否值得,只要他有需要,神都会照顾。任何人希望获得生命,都可以进入神的管治。当神在末后完全掌权时,他所建立的新天新地将会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却非常有限。或许这是一个爱心与公义都得着完全彰显,人与人、人与万物和平共存的世界。而纵使我们知道这是神要求我们在现世所追求的理想,但究竟要怎样才能将这个理想落实,却没有什么具体的说明。所以,这或可成为人追求理想道德生活的动力,或可成为人道德抉择的指引,但在具体行动方面,却并未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

    第二,《希伯来书》第一章一至三节:“神在古时候,曾经多次用种种方法,藉着先知向我们的祖先说话;在这末后的日子,却藉着他的儿子向我们说话。神已经立他作万有的承受者,并且藉着他创造了宇宙。他是神荣耀的光辉,是神本质的真象,用自己带有能力的话掌管万有;他作成了洁净罪恶的事,就坐在高天至尊者的右边。”因此,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神对人的终极启示。耶稣基督在世所留下的典范是信徒道德生活的重要依据。

    耶稣在世时,他不但与穷人和被社会遗弃的人吃饭,亦与被犹太人视为罪人的人吃饭。他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拆除了社会的藩篱,接受那些被社会拒绝的人,不论他们属于什么阶级、性别、家庭状况或宗教,他都愿意与他们来往。

    此外,耶稣在世时也行了好些神迹奇事,以表明神的掌权。一般人以为疾病是神因为人犯罪而施行了惩罚,但耶稣却往往无条件地医治人的疾病,接受那些因患病而被社会拒绝的人,推翻了一般人错误的看法。因此,耶稣的事工、死亡及复活推翻了整个社会建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权力分配。

    耶稣所建立的群体是一个平等的群体,这群体拒绝名誉、地位和权势,却重视对群体的服侍。因此,我们从耶稣基督所留下的典范看见,基督教伦理所关注的是如何具体地活出神的管治,而神的管治是充满了慈悲、怜悯、忧戚与共和彼此包容的。然而,或许耶稣所留下的典范可以成为好些道德判断的终极准则,但耶稣所留下的是否足以具体地帮助我们解决今日我们所面对的一切难题呢?耶稣并没有立时将现世改变成理想的世界,则我们今天又能否将耶稣标示的理想落实呢?况且,如果我们只是从耶稣的生平找寻解难的窍门,则我们是否只需要接受四卷福音书为权威便足够呢?

    基本上,当我们尝试从圣经寻找解决道德难题的资源时,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整本圣经对该问题的看法。当中包括所涉及的规条、原则和类比性的事例。亦要深入了解圣经所支持的理想跟该难题的关系。并参考其他的资源,然后尝试找出当下最适切的解决方法。所以,信徒和教会必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圣经,然后才能够面对各种道德难题的挑战。

    阅读圣经的不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信仰的群体。此群体承认圣经为正典,愿意藉着这本本身已经对某些思想或事物作出诠释的书来塑模及调节其生活。任何群体都要以开放的态度跟圣经对话和交谈,藉着圣灵的工作,挑战及改正该群体某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因此,为了寻求神的旨意,群体应该以谦卑的态度来解释和聆听圣经的信息。所以,我们不可以单单说圣经被“使用”,却也要知道,圣经正不断地塑模着我们,叫我们成为忠心的信徒和教会。怎样的人才会作怎样的抉择,忠于神的人才会作忠于神的抉择。或许是个人,或许是教会,圣经如何塑模我们生命的素质呢?

    问题研讨

    一、基督徒在道德抉择时要从圣经、教会传统、理性和当时人类的经验所提供的资料寻求判断的根据。但是,某些人可能会较重视某个资料来源的重要性,其他人则可能会较重视其他资料来源的权威性。你认为哪个在道德抉择中拥有最高权威,为什么?

    二、认识不同书卷写作的背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该等经卷对某些道德问题的看法。原则上,《罗马书》第十三章一至七节及《彼得前书》第二章十三至十七节跟《启示录》第十三及十七章等两组经文分别表示出两种对当政者的不同态度。虽然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任何一组经文来建构自身对政府与教会关系的看法,但我们可否透过了解这些经卷写作的背景来深化我们对作者的看法的认识,并从而思考作者对政府的不同看法如何应用在不同的华人处境?

    除了个人的探索外,请回想我们所处的群体,包括:家庭、学校、教会、职场……,如何塑造我们的道德价值观?这些群体对我们道德生活的影响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呢?

    阅读建议

    1.BernardHoose;RecieivedWisdom:ReviewingtheroleoftraditioninChristianethics。London:GeoffreyChapman;1994。

    2.ThomasWOgletree;TheUseoftheBibleinChristianEthics。Philadelphia:Fortress;1983。

    3.EstherD。Reed;TheGenesisofEthics:OntheAuthrityofGodastheOriginofChristianEthics。London:DLT;2000。

    4.JeffreyS。Siker;ScriptureandEthics:Twentieth…CenturyPortrait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

    

八。伦理篇/叶敬德 第72课 爱心与公义

    在西方的哲学系统,公义的“形式原则”(formalprenciple)为:“类同的个案类同处理”(treatsimilarcasessimilarly)或“给予每人他所当得的”(givetoeachwhatisdue)。然而,什么是“每人所当得的”却有不同的解释。或许有人主张按各人的需要分配;或许有人主张以各人对社会的贡献,各人的权利、努力、业绩或优点为分配的准则。而整个西方哲学史便充斥着对公义的“实质原则”(substantive)的讨论。

    基督教对公义的看法是以希伯来圣经为基础的。在希伯来圣经中,mishpat及sedakah均被翻译为“公义”。Mishpat是指在人与神或其他人所立的约中所包含的特定责任,讨论的范围相应于西方哲学的“给各人所当得的分”所涉及的问题。Sedakah则是指神的公义(rightousness),是神审判的准则。围绕这准则所探讨的不仅是个人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问题,亦涉及群体公义的问题。

    基督教的公义观是建基在那充满慈爱的神创造的意图和他对被造物所作的具体行动上的。神是为了平安(shalom)而创造的,他所期望的平安是神、人、物关系的和谐,能够完全彰显公义的和平。神不仅是创造者,也是救赎者和护荫者。神藉着创造、救赎和护荫的行动将他的恩典赐与万物,期望人为了那能够完全彰显公义的平安而努力。因此,追求公义是人对神所赐的恩典的回应。

    基督教认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堕落”的、不断被“罪”所侵蚀的世界。而不义便是罪展现的主要方式。因此,公义要求我们不断改正,将事物放回神所要求的、应有的轨道或关系上。

    基督教公义观所强调的是如何建立正确的关系。给予一个人当得的分是正确关系的其中一个考虑。圣经以人真正的需要为他当得的分,他的需要便是量度神公义的标准。此公平或公义基本上是“救赎的”,对那些毫无贡献和事实上没有任何应得的“分”的无助者特别偏好。只要某人是人类群体的一员,这便是他所当得的。圣经从不以设计某些方法或途径来计算人的“分”是什么为首要的关心对象。

    而且,按照圣经的看法,公义要求我们承认结构性的问题和压迫的存在。由于圣经特别关心无助者的需要,因此,基督教的公义观是以受压迫者为中心。社会上的穷人亦变成了公平的试金石。问题是公平所涉及的不仅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公平亦涉及创造资源的问题,而社会是否愿意赋予包括受压迫和被剥削的所有人参与资源创造和分配决策过程的权利,并改正结构性的不义。因此,基督教反对维持现状(statusquo),重视对不义的补偿和改正,期望人能够获得神所赐的平安,正义与和平得到落实,狮子和羔羊能够和平共存,社会充满了和谐。

    然而,问题是后现代社会对公义并没有一套共同认可的了解。尽管基督教以圣经为决定对错的准则,其强处是能够给我们清楚地看见自己要求的是怎么样的公义,但问题是只有信仰群体的成员才接受这份信念。那么,基督教的信念又如何能够在这多元的世界为所有的人接受呢?

    而且,尽管基督徒可以为了公义而竭尽所能,但是,我们会否为了公义而在争取的过程中作出了一些爱心所不容的事情呢?究竟基督教对爱心和公义的理解会否出现矛盾呢?爱心和公义两者应该维持怎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从耶稣的教训看见,神藉着:一、他对他所创造的万物的爱;二、他无条件地赦免那些悔改的罪人;三、他“寻找拯救”的救赎行动,来显示他的爱。而我们也要效法神的榜样,既然神是如此爱我们,我们也要爱神所创造的一切;既然神愿意赦免我们,我们也应该赦免其他人;而且,我们亦要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在爱心的问题上,除了效法神外,基督徒也要遵守神的命令。当一个经学家问耶稣哪一条是最重要的诫命时,耶稣说:“第一重要的是‘……你要全心、全性、全意、全力爱主你的神。’其次是:‘爱人如己。’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重要的了。”(可十二29…31,经文引用《《新译本》》,下同)“全部律法和先知书,都以这两条诫命作为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