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参提后1~5)以上所提,都是圣经曾论及之预兆。基督必忽然再临审判万民,像挪亚与罗得的日子一样。基督徒都当注意观察,谨慎自守、警醒预备、爱神爱人、为主而活、广传福音、共建教会、荣神益人、以迎见主面。
基督再来的步骤
这是圣经中最困难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在各宗各派的神学家中,至今仍无统一的定论。因为牵连到「千禧年」及「大灾难」的问题,综合起来重要的约有下列五大说法。但请切记,这些差异与得救无关,基督徒之间应学习忍耐、包容与相爱,最要紧的是众人都切切地预备迎接主的再来。兹将不同之说法简介如下:
一、无千禧年派
(一)千禧年不是真正的一千年,乃是表征「完整的时期」。因全部圣经仅在《启示录》第二十章中,六次提到一千年,而《启示录》是充满符号与象征之文字。一千不可按字面解,乃按象征解,即一千等于十乘十再乘十,而十是代表完全,故一千年是「最完整的时期」。而「最完整的时期」应是从主耶稣降生到主耶稣再来之时期,也就是教会在历史上出现的整个时期,这就是「千禧年」,也称为历史性的「千禧年」或「无千禧年」。也是基督作王,并基督徒也与基督一同在属灵境界中作王的时期。对个别基督徒而言,在他重生得救的那时,也就是他经历「头一次复活」的时刻(参启二十4、5),接着就开始与基督一同作王到基督再来,那就是他的千禧年。故「无千禧年派」更恰当的名称是「历史性的千禧年派」。
(二)主耶稣再来当然是在「千禧年」之后,而在教会历史之最后阶段,会有所谓的「大灾难」时期,故也可说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后再来。
(三)此派在第五世纪时流行,当时基督教已经成为国教,宗教与政治合流,又因奥古斯丁(Augustine)之鼓吹而大大兴旺,渐渐成为天主教末世论之主流。以后改教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加尔文(Calvin)等都接受此立场。故直到今日,无千禧年论仍是「信义宗」、「改革宗」及「长老宗」等教派之主流思想。
(四)此派解释《启示录》必须用「历史之循环法」才可,即七教会、七印、七号、七碗及一千年等,都是重复循环讲论由主耶稣降生到再来之历史事迹。而最大的困难是必须把《启示录》第二十章四至六节中两次复活,解释成不同的意义。第一次复活指重生得救,是灵性的复活,而将来恶人的复活,则是肉身的复活。但是在同一段经文中,把相同的用字分解成两个不同的意义是鲜见的,这是此派学说被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后千禧年派
(一)此派甚接近「无千禧年派」,只是认为「千禧年」尚未开始。「千禧年」可能是真的一千年,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时期」,将来要在历史上实现。至于什么时候实现,则无人知晓。不过在十九世纪时,海外宣教热潮彭湃,工业革命科技萌芽,医学发达文明进步等,世人以为靠自己的力量,必可改善今世成为美好的天堂,连不少的神学家也误认为,当福音广传,普世归主之后,教会的力量必要影响全世界,则天国就实现在地上了。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地上的国将要成为主基督的国,基督与基督徒要在地上作王一千年,也就是「千禧年」将要实现,美好太平的日子就要到了。只是最后虽然仍有撒但的背叛,及离道反教之事而引起「大灾难」期,但接着就是主耶稣再临之大审判,而带进新天新地。故主耶稣是在「千禧年」之后,也是「大灾难」之后再来,是谓「后千禧年派」。
(二)后千禧年派亦指认奥古斯丁为主要的倡导者,在十二世纪曾因但以理·怀特比(Danielwhitby)而兴盛一时。到十九世纪,不但自由派学者,连保守派神学家如查尔斯·霍奇(CharlesHodge)及斯特朗(A。H。Strong)都赞同此说。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历经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炸碎了世人的幻想与神学家之误解,目前支持此说之学者亦已不多。
三、前千禧年派
(一)千禧后是在主耶稣再来之后才开始的。《启示录》中的七印、七号、七碗之「大灾难」期以及千禧年是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故七碗之最后是哈米吉多顿大战。大战之结尾,主耶稣荣耀降临,打败一切敌对神的恶人,带进千禧年,已经殉道的基督徒要经历第一次的复活,并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参启二十4、6)。
(二)「千禧年」之最后还有一次撒但鼓动的大背叛,主再次来临后,接着是恶人的复活,并面对白色大宝座的审判。至终恶人被丢入永远的火湖中,是谓「第二次的死」。然后基督徒被带进永远荣耀的新天新地之中(参启二十至二十二章)。
(三)初代教会因多在迫害之中生存,众信徒都热切期盼基督早日再来,得胜邪恶势力,建立永恒荣耀的国度。因而许多早期教父的著作都倾向前千禧年主义,并都切望主耶稣快来建立千禧年国,其中著名的如希拉波立的帕皮亚(PapiasofHierapolis)、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oRome)、安提阿的伊格那丢(lgnatiusofAntioch)、士每拿的坡旅甲(PolycarpofSmyrna)、护教士游斯丁(JustinMartyr)、里昂的爱任纽(lrenaeusofLyons)、迦太基的特士良(TertullianofAfrica)以及孟他努教派(Montanism)等。故在主后四三一年召开的以弗所大会之前,前千禧年派或主耶稣在千禧年前再来之思想甚为普遍,但尚未清楚界定出「灾前」或「灾后」之学说。
(四)第四、五世纪以后,政教合一,加上寓意解经盛行,更有奥古斯丁之推波助澜,无千禧年派及后千禧年派鼎盛。甚至在主后四三一年的以弗所大会上,判定有千禧年之信仰为迷信;从此千禧年派黯然走入旁支小派之中,流传在瓦勒度派(Waldenses)、保罗派、亚尔比根派(Albigensis)及西班牙(Spain)的耶稣会教士等派别之内。渐渐脱离主流而不被注意。
(五)十六世纪改教运动时,由于农民改教主流的「重洗派」,以基督快再来建立公平、合理的千禧年国为号召,倡导农民反抗贵族压迫,引起暴动。遂使天主教用武力镇压,也让改教家们避开千禧年主义。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之「清教徒运动」,才又恢复切慕基督再来建立千禧年国。
(六)十九世纪是千禧年派的复兴时期,尤以英国(UnitedKingdom)的弟兄会最极力提倡。但其中有人坚持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前再来,另有人强调主是在「大灾难」之后才来。由于各持己见,甚至引起兄弟会之分裂,一为「灾前派」,一为「灾后派」。渐渐地又有人折衷一下,主张「灾中派」,或「得胜者被提派」或「多次被提派」。使得在前千禧年派之阵营内又产生了五六个支派之多。其详细内容绝非本文所能涵盖。仅此略提一下灾后派及灾前派之要点。
四、前千禧年灾后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徒复活只有一次,且是灾后(被提时):
1.《但以理书》第十二章一至二节论到复活是在灾后。
2.《启示录》第二十章六节的「头一次复活」是在灾后。
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被提与复活同时,故应是指灾后。
(二)「大使命」(参太二十八19、20)指出信徒会一直存在到世界的末了(故应与世人同渡灾难期,不应先离开)。
(三)《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二十四至三十一节、三十六至四十三节提到基督徒与恶人一同存在到世界末了。
(四)《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三节所言「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前面只有一个冠词,故表达是同一件事,也是同时,且是灾后才发生(参太二十四29、30)。
(五)保罗之用词中,显现、显明、启示、再来、那日子、那日、耶稣基督的日子、主耶稣的日子、主的日子、降临(参帖前四13至帖后二10),故是指相同的一件事;而保罗明言此事发生在大罪人显露出来之后(参帖后二1~10),故是指灾后。
(六)按《启示录》之次序,羔羊婚宴是发生在大巴比伦倾倒之后,故主耶稣提接教会应为灾后。
(七)《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及《马可福音》第十三章之「选民」是指基督徒。他们经过灾难,故应是灾后才被提(因被提与主降临是同时,而主降临明明是灾后)。
(八)虽有七年灾难之信号,但主再来时刻无人知晓,故仍须随时预备妥当。
另外还有些支持灾后的理由,不过此派也有困难之处,譬如:为何「千禧年」竟是专为不信主的人而预备的呢?再者,七年如此严重之大灾难,信徒怎么仍会「不知不觉」呢?
五、前千禧年灾前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经强调「想不到的时候」主要再来,故「要警醒」、「要预备」(参太二十四42~44;帖前2、3、6~9;路十二35~40等)。但若先有大灾难,则不会想不到。
(二)圣经强调「欢喜地、殷切地期盼主的再来」,非恐怖之大灾难(参腓三20;彼前一13;多二13;雅五7、8;罗八23;林前一7等)。
(三)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之解释:
1.若主灾后来,则他们岂不当先为自己要经大灾难而忧伤,为已死者而庆幸?(若已死信徒可免了灾难,而存活信徒必经惨痛之大灾难,那岂不是先死倒好?)
2.若主灾前来,则他们一面伤感离别,一面担心死者会错过被提,故保罗说必先复活。
(四)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五章一至十一节之解释:主再来时,地上应正是平安稳妥的时候而非大灾难。
(五)千禧年中居民之由来:
1.灾前派认居民是大灾难中那些信主而未殉道者,其中有悔改信主之「以色列全家」。
2.灾后派则甚困难说明,只能认为居民是未信主但不拜兽像之列国。因存活的信徒皆被提改变了,故必须把不信主的(列国)放进千禧年中去,但这样的解释是否相当奇怪呢?
(六)大灾难主要是对「住在地上之人」(参启六10,八13,十一10,十三12,十七2),或称「普天下之人」(参启三10),是指不信主反对神之人,不是教会,故教会已经在「灾前」被提。只有在大灾难中信者主要经历。
(七)大灾难之主要目的:
1.惩罚犯罪之列国。也促使糊里糊涂之挂名基督徒真心悔改信主。
2.雅各遭难的日子(参耶三十6、7)。透过大灾难,以色列全家才会悔改信主而得救(参罗十一25、26;太二十三38、39)。
(八)圣经中论主再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之描写:
1.不知不觉地如夜间之贼来到——到空中迎接信徒(参帖前四16~五2;太二十四37~44)。
2.众人皆知地驾云降临――到地上审判万人(参帖后二8~12;太二十四30;亚十四4、9)。
另外也还有一些支持灾前被提之理由,无法一一细说。归纳起来灾前派的要点如下:在七年大灾难之前,主耶稣先不知不觉地再来到空中,那是已死之信徒都要复活。接着那些仍存活在世的信徒,都要改变且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于是信徒开始了「基督台前」的交账与受报(参林五10)。于此同时,地上就开始了七年的「大灾难」时期,于是七印、七号、七碗所描写可怕之人祸、天灾、战争、瘟疫等相继发生,不过仍有大批的人归主而成为基督徒,特别是以色列人。然而「敌基督」及其同盟必大加迫害,以至许多信徒殉道,不过在危急的末后世界大战中,「以色列全家」竟全然归主。接着主耶稣「再来」到地上审判万族万民。惟有当时在世仍存活之信徒才得进入「千禧年」作百姓,非信徒则永远灭亡。而在大灾难中殉道之信徒要复活(头一次的复活,参启二十4~6),与灾前已复活及被提的信徒会合,且与主一同作王一千年。然后,才进入永恒荣耀的新天新地。
其实此派也有困难。譬如:为何《启示录》未讲在千禧年前,基督徒有两次的复活(第一次是灾前当主再来提接教会时,第二次是灾后,千禧年前的「头一次复活」)?又为何主耶稣并未明言:他要分成两次的再来呢?再者,被提之时,亿万基督徒突然同时由世上失踪,势必全球全面大乱,甚难想象这世界接下来之灾难情景,是否这就是「大灾难」期一开头的灾难呢?而圣经中并未说明或暗示。
总之,有关基督再来之说法复杂繁多,令基督徒不易清楚明了。但千万不可因此争吵不休,甚至彼此分裂,不相往来。最重要的是众人都当存热切期盼主耶稣速速再来之心。无论主什么时候来,所有基督徒都当警醒预备、敬虔爱主、彼此相爱、殷勤服侍、广传福音、做个良善忠心又有见识的仆人,好随时欢然迎见主面,得蒙主得称赞。阿们!
问题研讨
一、试说明圣经描写基督徒死亡之比喻。
二、试说明乐团、阴间、天堂、地狱之关系。
三、有哪些基督再来的预兆已渐显出?
四、试评「无千禧年论」之优缺点。
五、试评「前千禧年灾后论」之优缺点。
六、试评「前千禧年灾前论」之优缺点。
二。圣经篇/王守仁 第8课 圣经的形成
圣经是神吹气所产生的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三章十六节写着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默示」这个字,在希腊原文是theopneustos,意思是神吹气的后果。创造宇宙、管理宇宙、掌管历史的神,要将他的心意传给人,他的灵作用在圣经作者身上,结果使他们所写的就是神的话。《彼得后书》第一章二十一节说:「因为预言(propheteia)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pheromenoi;也可译为「带动」、「托住」),说出神的话来。」这里的「预言」(propheteia)不只指对将来的预测,乃指替神说的话,传的信息。这包括一切记在圣经中的信息。圣经不是出于人意,乃是人在圣灵的运作下,写下神来的话语。圣经的作者经常声明,「耶和华的话临到」他(参耶二1,十四1;结三16,十二17;珥一1;亚七1,八1等)。
《马太福音》第十九章四节记载耶稣说:「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并且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耶稣在这里引用《创世纪》第二章二十四节。按照《创世纪》第二章二十四节:「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句话是写《创世纪》的摩西的评语,而不是创造人的神说的。但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九章四节却说这句话是造人的神说的。可见,耶稣认为写在圣经上的都是神的话。耶稣在《马可福音》第七章九节至十三节说:「你们诚然是废弃神的诫命,要守自己的遗传。摩西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人若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献给你的,已经做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献的意思),以后你们就(原文logos,神的话)不容他再奉养父母。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当孝敬父母」这句话记在《出埃及记》第二十章十二节、《申命记》第五章十六节,这是神吩咐摩西写下来的。「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这句话在《出埃及记》第二十一章十七节;《利未记》第二十章九节。这是神命令摩西立的典章(参出二十一1)。耶稣说这是神的道(原文logos,神的话)。神命令摩西写的,耶稣说那是「摩西说」的「神的话」。《出埃及记》第九章十三至十九节记载神叫摩西转告法老的话,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十七节说这些话是圣经向法老说的(中文和合本在《罗马书》第九章十七节说:「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但原文说:「圣经向法老说」。因为圣经是神吹气的结果,是人在圣灵的运作下,写下从神来的话语,所以记在圣经的话,这是神的话。圣经说的就是神说的。
旧约的形成
神既然用心启示先知写下他的圣言,他当然就会带领人将他所启示的写作收集成为圣经。神经常藉着摩西传信息,所以摩西所写的五经(《创世纪》至《申命记》)立刻被接受为圣经。摩西死后,约书亚成为领袖,并替神传信息。约书亚接受、遵行摩西所写的律法书(参书一7、8),而将他所写的《约书亚记》和摩西的律法并在一起(参书二十四26)。
《约书亚记》最后提到约书亚的死。《约书亚记》第二十四章二十九至三十一节:「这些事以后,耶和华的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