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样?我船上的手艺不错吧!走,吃饭去,再尝尝我这里厨师的手艺,保证你没吃过……哦,对了,还有徐家父子呢,正好凑一桌,差点把他们给忘了。”想起啥就去干啥,洪涛拉着江竹意跑到底舱看着木匠们做了小半天木工活儿,拿到第一个成品之后,才心满意足的钻了上来,此时天色已经渐暗,到了晚饭的点儿。

“船上的生活太艰难了,他们每天就待在船舱里,睡那种吊床吗?”江竹意这一下午并没老实在底舱待着,她对做木工活儿没啥兴趣,在水手的陪同下,在船上四处转了转,对海上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船舱里那股子发霉混合人体体味的混合气息,让她差点没吐了。

“停靠的时候可以上甲板,在海上航行时就不能乱走动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我的船还算干净、整洁的呢,如果我带你去其他几艘货船上去转转,你就真吐了。那里的人和马匹住在一起,上百匹马一天放一个屁,你琢磨那是个什么味道吧。嘿嘿嘿……不说这个了,还是准备吃饭吧。来来来,徐作头,真是怠慢了,我们喝点,这杯算我赔罪,先干为敬!”晚饭很简单也很丰盛,烧烤,品种很多,想吃什么自己动手,就坐在金河号艉楼上,吹着海风围着热乎乎的烤架,边吃边聊还有江景看,也挺有意境的。

这顿晚饭一直吃了一个多时辰,倒不是说洪涛弄烧烤的手艺有多厉害,而是大家都有很多话题要聊。徐量植这边已经决定要和金河公司一起合资弄个专门跑日本、高丽的海商行会,按照洪涛的习惯,行会的名字就叫做太平洋公司,专门负责东边的海贸。公司的董事长自然还是金河公司的代表洪涛,目前股东只有金河公司和徐家,暂时不会增加。洪涛还不想在这边搞出太大动静,公司的唯一任务就是满足金河湾的硫磺需求,慢慢在这条航线上站稳脚跟,其它的等洪涛腾出手来再说。

“我就不送你了,等我的消息吧……”天下没有不散的酒席,虽然这顿饭吃得大家都很满意,但洪涛还是把江竹意送下了船,不管她愿意不愿意,都不能让她留在船上。一方面是有徐量植父子跟着,未婚女子半夜留宿在船上,传出去对她的名声不好;另一方面洪涛也怕自己陷得太深,真要是对这个女孩子有了感情,那就麻烦了,怎么去人家提亲啊?还不给打出来!其实他现在已经慢慢脱离了纯情欲的境界,上辈子什么样的女孩子没见过啊,他对江竹意的喜欢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只是单纯的觉得一起说说话、聊聊天比较舒服。

大宋的官员还真的主动上门了,洪涛舰队抵达明州的第三天,一队人马就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舟船转运使衙门门口,领头一位骑马的官员穿着一身紫袍。按照南宋官员的品级制度,紫袍至少是四品官以上,算是实打实的高官。不过洪涛依旧是没下船,他让慈悲出面去问对方到底是谁,然后再做打算。有了当初和理宗皇帝在船上见面的底子,现在他是谁也不用顾忌了,你们皇帝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聊天,做臣子的难道要比皇帝还高级?

权知明州事!这尼玛是什么官职?假如洪涛是刚穿越了不久,还真搞不清南宋这些复杂的官制。好在他本人好学,又接触过了一些南宋朝廷大臣,不敢说都弄清楚了,但是主要的官员职务名称还能知道是干嘛的。

这个权知明州事,说白了就是明州知府。权这个字原本是代理的意思,但是叫着叫着就成规矩了,不是代理知府、知州也得在前面加个权字,显得比较谦逊。宋朝和唐朝的行政区划分差不多,也是州县制,上面还有一个路。不过宋朝的路州县都挺有特色,路和州是平级的,州和府、军、监也平级,合算一共就两级,州、府、军、监算一级,县算二级。一级行政区全部由中央掌管,和后世的直辖市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在北宋时期,朝廷要管着几百个直辖市。

路呢,路既不是省也不是郡,它没有行政长官,每路设立四个司,分别是转运使司(槽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经略安抚司(帅司)。这四个司各管一摊儿,互不统属,只有安抚司的安抚使级别略高,对本路的官员有推荐权利,也只是推荐而已。但是安抚司的安抚使不是常备官员,不打仗的时候就没这个职位,只有在战争时候朝廷才会派人过来当安抚使,而且一定是文官,绝不可能是武人。

从大宋朝这个行政区域划分上,就能看出它的统治阶级是多麽忌惮武人,也能看出他们对唐朝后期的战乱是多麽恐惧,宁可耗费这么多精力,也要把全国所有的州都收到中央掌管。好不容易设立了一个路,结果还是怕有人割据,干脆连管理者都不设置了,任凭几个部门在哪儿磨牙玩。这样倒是让武人没机会藩镇割据了,但是它的弊端也很多,比如说冗官现象、军队战斗力下降、办事效率太差、耗费国家钱粮太多等等。而且一打仗,让一个文人来带兵,赶上个平时好看点杂书的官员还好点,一旦像文南那样是个纸上谈兵的书生,你说这个仗能打赢不?假如这位再有点刚愎自用,不听手下武将的意见,不输等什么呢。

“吴潜!!!”慈悲很快就拿着一个小本子跑回来了,这玩意叫名帖,就和后世的名片差不多,不过有很多种形式。如果是下级拜见上级,就叫门状,里面写的内容多一些,不光要写明白你是谁,来自哪儿,还得把来意说一说。要是平级走动,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只需要写上自己是谁就成。洪涛翻开这个本子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权知明州事浙东沿海制置使吴潜。

这个名字洪涛熟悉,南宋有名的词人啊!具体写过啥洪涛是不记得了,但是他搞过旅游,大部分历史古迹都有印象,在后世宁波西南有个历史古迹,叫做它(tuo)山堰,是一项古代的水利工程,可以防止海水从甬江倒灌进稻田,和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这个它山堰的修建者,就是吴潜,至于是不是这位吴潜,那就得再问问看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又忽悠一个

“去把吴大人请上来;客气点!”相对于郑清之那样的纯政客来讲,洪涛更喜欢与吴潜这种学识比较渊博的知识份子接触。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有的聊,说话不用太算计,聊一聊水利建设啥的,必然会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自己是长项,至少比说什么诗词歌赋明白多了,典故啥的自己更听不懂。

少许,那位紫袍官员在慈悲的陪同下小心翼翼的踩着跳板上了船,一看他走路的姿势就是没怎么上过船的人。此人可能有四十岁左右吧,洪涛现在已经不敢随便看面相来猜人的岁数了,过往的经验到了宋朝基本失效。这时候人的长相普遍偏老,又喜欢留胡子,看着四十多的没准才二十多,也没准都五十多了,误差太大。

“哎呀,吴大人,初次见面没有下去迎接您,还望海涵。鄙人有个病,一下船就头晕……”洪涛早早就站在了甲板上等候,吴潜刚一露头,他就赶紧深深施了一礼。自己不下船是为了安全,并不是为了摆谱,所以在礼节上尽可能周全,除了下跪之外,这个躬能鞠多深就多深吧,也算是个补偿。

“……洪先生如此大礼某可受不起,先生与官家也是平礼相待,按理说某还要向先生施礼才是。”吴潜长得浓眉大眼,四方脸,不苟言笑,从他这句话里,洪涛听出来了,这位好像对自己有点偏见。也正常,一个海贼头子到了大宋居然和当朝宰相讲条件,不光不去敬拜,还要在什么中立船只上对话,甚至连皇帝都饶上了,这不光是对郑清之和理宗皇帝的轻待,还是对大宋全体士人阶层的蔑视。估计现在洪涛的名字已经传遍了南宋各地,能不对他有意见的士人凤毛麟角。

“别别别……事急从权,我也是不得已为之,并不是对官家和郑相有什么轻慢之心。大人也看到了,船队到此地已经三日,我依旧是不踏上码头半步。没办法,不是我不想上岸,而是身体有病,一上岸就头晕,吃不下睡不着啊!”吴潜本来也没想给洪涛施礼,只是那么一说,但洪涛还得紧走两步,假装诚惶诚恐的去扶,顺便再把自己不上岸的毛病重申一遍。

“头晕……是心悸吧?我听朝中同僚说起过,洪先生之所以不上岸,是怕成为第二个岳大官人。某今日就是想来看看洪大官人和岳大官人像否。如果真像,以后见到先生,某必将大礼相迎。”这位吴潜吴大人好像有点来者不善,说话都是横着出来的,虽然没正面责问洪涛什么,但是每句话都有点调侃的意思。

“嘿,吴大人您是问着了,我这次还真干了一件大事儿,虽然还比不上岳大官人,但亦不远,大人是否想听听详情?”洪涛一听对方又把自己当初顺口秃噜出来的话拿了出来挤兑自己,不打算再躲闪了。通过和文南相处的这几年,他对南宋文人的脾气大概摸到了一个脉络,这些人属于茅坑的砖头,脾气又臭又硬,光说软话他们会更瞧不起你,必须打脸!打得越响、越疼,他们越容易服气,千万别和他们客气,一群受虐狂!

“哦!!!某洗耳恭听!”吴潜果然上当了,把脸乖乖的伸了过来,摆好了位置等着洪涛轮圆给来上一下。他还是不了解洪涛啊,一旦他那双小眯缝眼笑弯了,这就是要害人的前兆。

“请,吴大人请到我的舱室里坐一坐,容我慢慢道来……”洪涛现在已经慢慢熟悉了和古人说话,其实自己说的话他们大部分都能听懂,但自己还是忍不住要在说话的时候变换一下强调,就好像唱戏一样,这样他们听着更舒服。

“我这次带着船队到辽东转了一圈,就是狮子口、金州一带,然后顺着海岸线一直转到了直沽寨,沿途的蒙古国港口全被我烧光了,一座也没留下。本来我还想把登州和密州也都烧掉,没承想我的属下在直沽寨抢回来几十艘槽船,上面装满了粮食。无奈,我只能率领船队返回明州,打算先把这些粮食存放在库房里,等转运使大人回来,由他妥善处理。只是这个仓库……吴大人也看到了,无法存储粮食,只好先修缮修缮,待它修缮好之后,我再去把登州和密州烧成一片白土。如何,吴大人认为我此行是否可比得上岳大官人百分之一?这大半圈转下来,不能说上万吧,至少有五千左右的蒙古国军队已经命丧黄泉。对了,我在金州城还抓到了一位蒙古诸王的王子,让我给吊死在码头上了,说不定现在他的尸体还在随风飘荡呢。”洪涛还真没吹牛,不光不吹牛,还往少里说了,因为他都是烧完就跑,被舰炮打死的军队根本无法统计出准确数字,只能是估计。

“……此话当真!”吴潜的反应和文南一个德性,下巴上的胡子又倒霉了,心里一激动,手上就用力,然后拽断了几根。

“大人如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去明州城里找找,我估计有不少北边来的海船都跑到明州来了。攻击那些港口城市的时候,我对百姓并没一并杀戮,只要不是蒙古水师的船只,都放行了,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对了,我还忘了说了,不光是蒙古军队损失惨重,金州和狮子口的蒙古水师也全军覆没了,具体人数我没统计。还有就是直沽寨的漕粮仓库,全让我给烧了,这些槽船上的粮食就是从那些仓库里搬出来的,不及百分之一,至少还有几十万石的粮食都烧了。大人请放心,只要是我放的火,没人能从里面抢出粮食来,抢出来也吃不了了。”洪涛不怕吴潜不相信自己的话,明州港里确实有从北地逃出来的船只,不光是徐量植父子,这一路上他是一边烧一边吓唬人,放出话去要把海州以北的港口全烧一遍,那些北地的海船根本没地方躲,除非都钻进内河,否则就只能跑到南宋的港口来避难。南宋的情报工作如何运转自己还不清楚,但是这么大动静,洪涛觉得南宋朝廷很快就会得到消息的。

“……如此说来,倒是某错怪先生了,官家和郑相确实高瞻远瞩。沿江运粮一事极好,但还比不上先生孤胆北上之举,潜刚才有无礼之处,还望先生海涵……”洪涛说的东西一环套着一环,都是不难证实之事。吴潜低着头琢磨了半天,慢慢站起身,把刚才洪涛给他施的大礼又规规矩矩的还给了洪涛。

“嘿嘿嘿,吴大人,咱俩一人一礼,算是两清了……不知大人特意来此找我是不是还有别的事情?北上骚扰蒙古国后方的事情先不提了,等朝廷得到了消息,再下定论不迟。”让一个历史名人给自己施礼,洪涛舒舒服服的接受了。这个机会不常有啊,不受白不受,过过瘾再说。而且吴潜比自己大点有限,也不算不尊敬老人家,平等相处嘛。别和自己摆什么官架子最好,老子可不是南宋官员,连南宋子民都不算,不吃这一套。

“……琐事也,市舶司前日上报,说先生的船队在江面上撞翻了两艘民船,他们无法插手军务,就报到我这里来了,今天某本是来找先生问罪的,不知先生可有自辩之词?”吴潜别看年纪比文南大,官位比文南高,性格却比文南开朗多了,受虐倾向也更严重,刚被洪涛抽了一巴掌,还有心情说笑。

“自然!在江面上阻拦挂着转运使旗号的船队,视同敌人!按照我的规矩,应该是把他们全都射杀的。就是因为此地乃是大宋,我才格外忍让,也是不愿意给吴大人这样的父母官添麻烦。”洪涛当然不会认罪,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克制了,吃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此说来,某就回去把先生的话原封不动转告他们,江面上那些船家也该有人去治治,某就不去趟这趟浑水了。先生可否和某讲一讲北边的事情,我观先生的人马不足二千,如何能单枪匹马独闯虎穴全身而退?”吴潜对洪涛所说的理由也是认同,舟船转运使这个职务虽然以前并没有常设,但现在有了,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还是军职,无缘无故被人挡路,驱赶不开,有点火气也难免。尤其是船队里还拉着几十船粮食,还是战利品,这就算行军了,阻挡朝廷大军,何罪?当场射杀也不为过啊。比起这条罪名来,他对洪涛这只船队的好奇心更大,区区几艘船,就能在北地海边横行无阻,如果本朝能多几支这样的船队,还愁什么蒙古国南侵吗?

“既然吴大人问到了,那我也不隐瞒,我的船上有利器相助,官家和郑相都曾亲眼所见,现在给吴大人演示一下也无不可,吴大人请随我来看。”一听吴潜的问题,洪涛乐了,和坐在这里彬彬有礼的作答相比,洪涛更愿意向他展示一下自己的发明创造。不怕偷学,就怕学不会,假如南宋朝廷能把自己一半儿的技术学走,那自己就省大事儿了,带着船队去欧洲、去地中海、去美洲肆虐不好吗,何苦非窝在这里帮别人打仗呢。

第一百七十四章再下个蛆

吴潜今天可算是开眼了,他本身的学识就比较杂,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洪涛给他演示了火炮的威力、又讲解了火炮的工作原理之后,他就大概听明白了,于是对铸造的学问就上心了。可是当他听说这一门火炮就重达几千斤,发射时作用力巨大,非坚船无法承载时,立马又对金河湾的造船技术感兴趣了。等洪涛给他演示完六分仪、月距表时,他又变成了天文爱好者,举着六分仪对着太阳,眼睛被刺得泪汪汪仍不肯放下。最终让他放弃六分仪的,却是一堆儿灰色的土和一块灰色的大石头。洪涛说这堆土和上水,一两天之后就会变成旁边的大石头,比石头还坚固,铁锤砸上去,只是一个白点而已。

“先生大才!此乃神土也!可惜不能用于人间……咳咳咳……”吴潜也不嫌水泥灰弄脏了他的紫袍,狠狠抓了一把不肯撒手,还凑到鼻子下面闻了闻。

“哪儿有什么神土,这东西叫水泥,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便宜得很,比让工匠开山凿石还便宜。官家和郑相那里我已经给了一袋子样品,想让朝廷把不堪作战的厢兵拨出一部分来,专门去生产此种水泥。假如水泥作坊能投产,到时候我就能让江水倒流、让山川移位、让沧海变桑田!只要用竹子编成骨架,把此物混合石子浇筑下去,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条甬江就能被堵死,我想让它往那边改道就能让它往那边流。吴大人是父母官,应该知道此物的用处了吧?”洪涛是不放过任何能忽悠南宋官员的机会,多一个人能认同他的理论,他就能多影响南宋朝廷一分,就能让这个朝代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河堤!”吴潜果然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瞬间眼睛就亮了。

“没错,甬江每年都有海潮上溯,江边的农田不堪其害,假如能在经常被海潮倒灌的江边用此物筑起一道堤坝,不用耗费太大人力,就能一劳永逸,不敢说百年吧,至少几十年是没问题的。”来了,废了这么半天力气,洪涛就等吴潜上套呢。历史上就是他亲自指挥修建了它山堰工程,说明他就好这个玩意,投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