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可不知不觉已挺直了腰杆,说话间已是进入办公状态。

“这个妾的确不知!”

小桃红摇了摇头,一脸的茫然无措不知所以。

“呵呵,瞧我脑子尽问你这样的问题!”

吴可反应过来轻轻一拍脑袋,伸手轻轻拍了拍小桃红温香软玉般的芊芊小手:“不知道没关系,等会派人跟你家里联系,问问你二哥经常去的大烟馆子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来路?”

“妾知道了!”

小桃红神色一凛,她是个聪明性子立刻明白吴大总督这是有正事要她办呢。

跟小桃红好好温存一番,吃过晚饭后吴可并没像往常一般回到书房,反而大大咧咧坐到正堂喊来管家,让其招呼府里一些年纪不小却又消息灵通的仆役婆子过来问话。

他也真是被洋人的事儿搞糊涂了,竟然忘记眼下还有大烟这等祸国殃民的玩意存在,而且还是朝廷承认合法的玩意。

要说满清为何最后亡国,虽然旗人自己不争气是主要原因,但因烟土之害致使大量白银外流,搞得朝廷入不敷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又是洋人搞出来的祸害,在正常的商业往来中干不过大清,便想出了这样的狠毒筏子来扭转贸易逆差。

偏偏茶亭还不争气,在第一鸦,片战争中战败跪了,被逼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大的祸害便是鸦,片贸易合法化。

对待烟土这样的东西,吴可之前一向深恶痛绝决不手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毫不客气。

特别是他还在淮北之时,外头管不到军中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抽食大烟之人,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也绝不允许出现大烟馆这样的存在。

也是因为如此,淮北一地大烟几乎绝迹,他习惯了这样的状态一时反倒忘了,两江之地虽不是鸦,片最为泛滥所在,但因两江富庶又有上海租界存在,鸦,片贸易却是十分兴盛已经开始流毒四方……

第463章疯狂的烟土

详细的询问了一番府中年纪大消息灵通的仆役婆子……

这些下人虽然接触的曾面不高,但因着总督府的缘故,交际面和消息渠道却是极广,对于一些三教九流的消息知道得极多。

果然,从这些消息灵通的下人口中,吴可听到了不少让他感觉触目惊心的东西。两江地区的烟土扩散,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

不说苏州和常州等繁华大城,一些富裕城镇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几家大烟馆子存在,据下人们的说法就是好不兴旺财源滚滚。

眼下,已经有不少富贵人家的公子少爷染上了烟瘾,家财充裕的还能供养得起,一些家底一般般的富户已经被搞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吴可自是心惊不已,一夜睡不安稳第二天急忙找来心腹手下,要他们暗中调查江苏烟土的具体情况。

因为朝廷签订的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贸易在大清境内是合法的,加上烟土贸易的深入牵扯到不小的利益链条,可谓牵一法而动全身所以他不好做得太过引人耳目,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经过半个来月的仔细搜集,通过官方和民间两方面得到的有关鸦,片贸易的情报简直触目惊心,让吴可既气愤填膺却又对朝廷的白痴表现十分不爽。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被取消了买卖中国茶叶的特权,而且必须完全停止一切商务。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它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朝廷的拼命抵,制胡作非为,1837年,英国商人就已将价值2500万美元的39000箱鸦,片顺利地偷运入大清。

要说英国商人为何对走私鸦,片如此疯狂,这事便从1816年起,在英国对大清的出口贸易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上,走私的鸦,片贸易总是占着大得极不相称的比例。

而就在英印政府对鸦,片贸易的纯商业性利害关系逐渐消失的同时,英印政府对这种非法贸易在财政上的利害关系却日益增加了。

1837年,大清朝廷终于到了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的地步。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开始破坏朝廷的国库收支和货币流通。

特别让人感觉无语的是当时的光禄寺卿许乃济,曾大言不惭的提议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并从中取利,但是经过朝廷全体高级官吏一年多的全面讨论,朝廷最后决定这种万恶贸易毒害人民,不得开禁。

而早在1830年,如果征收25%的关税,就会使国库得到385万美元的收入,而在1837年,会使收入增加一倍。

可是,朝廷的封建官僚们,当时却是拒绝征收一项必定会随着人民堕落的程度而增大的税收。

1853年,当今的咸丰帝虽然处境更加困难,并且明知为制止日益增多的鸦,片输入而做的一切努力不会有任何结果,但仍然信守自己祖先的坚定政策。

让吴可哭笑不得的是,这位皇帝陛下竟然把吸食鸦,片当做邪,教一样来取缔,从而使鸦,片贸易得到了宗教,宣传的一切好处。

朝廷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

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英清战争的起因,这次战争又引起之后的太平天国起义,使朝廷财库完全空虚,使俄国能够顺利地由北方入侵,使鸦,片贸易在南方得到极大的发展。

英国以签订条约结束了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虽然鸦,片贸易为条约所禁止,可是从1843年起,鸦,片贸易实际上还是完全不受法律制裁。

1856年输入大清的鸦,片,总值约3500万美元,同年英印政府从鸦,片垄断贸易上得到了2500万美元的收入,即等于当时国家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有一个可笑的事实便是,作为‘文明世界’的表率,英国政府假装同鸦,片走私贸易毫无关系,甚至还订立禁止这种贸易的条约。

可是作为印度政府,它却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使该省的生产力受到极大的损害;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莱特23种植罂,粟,用贷款的办法引诱另一部分莱特也去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品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栽种罂,粟,把罂,粟交付指定地点,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大清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大清。

而英国政府在每箱鸦,片上所花的费用将近250卢比,而在加尔各答市场上的卖价是每箱1210到1600卢比。

可是,这个政府并不满足于这种实际上的共谋行为,它直到现在还直接跟那些从事于毒害整个帝国的冒险营业的商人和船主们合伙,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

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是依赖对大清的鸦,片贸易,而且正是依赖这种贸易的走私性质。

事实就是,在1767年以前,由印度输出的鸦,片数量不超过200箱,每箱约重133磅。大清法律许可输入鸦,片供医疗使用,每箱鸦,片纳税3美元左右;当时从土耳其贩运鸦,片的葡萄牙人几乎是唯一向大清输入鸦,片的出口商。

1773年,堪与埃芒蒂埃之流、帕麦尔之流以及其他世界闻名的毒,品贩子并驾齐驱的上校沃森和副董事长威勒尔,建议东印度公司开始同大清进行鸦,片贸易。

于是在澳门西南海湾里下碇的轮船上,建立起囤积鸦,片的堆栈。但是这笔投机买卖没有成功。

1781年,孟加拉省政府派了一艘满载鸦,片的武装商船驶往大清,而在1794年,东印度公司就派了一艘运载鸦,片的大船停在黄埔——广州港的停泊处。

黄埔比澳门更适合于做堆栈,黄埔被选定做堆栈以后两年,大清朝廷才认为有必要颁布法令,用鞭笞和枷号示众的刑罚来威吓大清的鸦,片走私商。

大约在1798年,东印度公司不再是鸦,片的直接出口商,可是它却成了鸦,片的生产者。

在印度,它直接建立了鸦,片生产的垄断组织,同时东印度公司自己的轮船被伪善地禁止经营这种毒,品的买卖,而该公司发给同大清做买卖的私人船只的执照中却附有条件,规定这些轮船不得载运非东印度公司生产的鸦,片,否则要处以罚金。

1800年,输入大清的鸦,片已经达到2000箱。如果在十八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与朝廷之间的斗争,同外国商人与朝廷海关之间的一般争执具有相同的性质,那么从十九世纪初起,这个斗争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特征。

嘉庆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止外国人输入这种毒,品,又禁止大清百姓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以及向大清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封建体系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朝廷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烟土贸易的不断扩大化,使得大清百姓深受其害,大清境内的白银更是不断外流,朝廷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导致洋人对华利益需求的不断扩大。

触目惊心的烟土发展史!

幸好吴可身为堂堂的两江总督,大清朝最有权力的一小部分人中的佼佼者,这些资料虽然难搞但也只是难搞而已,国人没有对商业做总结报告的习惯,可外国人有啊。

东引渡公司就是一个半官方组织,想要从他们手上搞到充足资料,只要给足好处就成,这点都不需要衙门亲自出面,自有官商迫不及待的出头巴结讨好。

正因为知道了这些在前世基本上没印象的资料,他对英国和引渡生起浓浓的恶意,等到他心中的盘大计划实施之后,便腾出手来给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找找麻烦,让他们没那么多闲心一味的在大青找利益抢食……

第464章大开眼界

具体到两江之地甚至江苏一省,烟土也几呈泛滥之势……

各地都有许多因吸食大烟而闹得家破人亡的惨事,只是之前被太平军的声势掩盖,一时让人忽略了而已。

吴可甚至还微服私访了几回,在亲卫的保护下亲自到常州城里几家大烟馆谈探察了一番。

没错,常州城内就有好几家大烟馆子。

只是没电视小说中说得那般明目张胆,一般都开在偏僻的街道或者正街后头的小巷子里,倒没一家敢堂而皇之开在正街之上的,不然吴可在就发现了端倪。

大烟馆子的生意真真不差,人来人往热闹不凡,大烟客基本上个个衣裳不凡非富即贵,门口后院不时有衣裳披览面黄饥瘦双眼无神,却又哈欠连天之辈徘徊,不用说都是家道败落了的破落户。

之后他又坍方了几户因子弟吸食大烟而闹得婆家的家庭,其状之惨实在让人不忍目睹。

常州尚且如此,更别提比常州更繁华喧闹的苏州和上海了。

这样的事情他没心情一一过问,起了个由头将收集情报之事统统都交代给手下人等,随着源源不断的详实资料送来心情愈发沉重。

所幸两江的大烟馆子虽然不少,但还没彻底向乡镇扩散,此时也只有富贵官宦人家子弟享用得起,并没有太多损坏国之根本的平民百姓。

“说说吧,你们怎么看?”

吴可是个雷厉风行之人,既然想要对大烟馆子和给其提供烟土之辈下手,搜集了足够资料后便召集手下官员议事。

一众官员不由面面相觑,总督大人这是打算禁烟不成?

这可不小事,搞不好是要出大,麻烦的。

早在1840年之前,大清内地的罂,粟种植和鸦,片市场即已成型,雍正皇帝和嘉庆皇帝都曾屡次发布上谕严禁鸦,片的生产与流通。而在1840年之后,祸害大清百姓身心健康的鸦,片大烟,却绝大部分都是大清本土所产,进口之鸦,片所占比例极小。

这样的事实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之余,也知道其中难免牵涉极大利益相关,不是那么好插手的。

大清本土较为大量生产鸦,片,始于1830年左右。

由于外国鸦,片的涌入及吸食者日众,如此巨利自然引得一些人物眼红心动,自然也想跟着分一杯羹。国人于是自印度引入鸦,片自己种植。先传入云南,继而一路北上东进,最终遍及全国。

而在1830—1857年间,清廷采取了严禁鸦,片的政策,种植鸦,片者直接处斩,故而虽有种植,但区域并不广。

至1858年,为了筹集平乱军饷,清廷对进口鸦,片上税,等于认可了进口鸦,片合法化,之,本土鸦,片种植的禁令也名存实亡,本土鸦,片产量随之大增。

云南的烟土中指最为凶残,有人记载出省城南门,绕过金马碧鸡坊,过迎恩堂,时暮春天气,罂,粟盛开,满野缤纷,目遇成色。”

此时,云南全省有约五分之一的耕地种植罂,粟,鸦,片已经成为该省最重要的农产品,实在是荒谬可笑之极。

再如贵州,罂,粟的种植面积也相当之广,尤其集中在黔中部和东部地区。贵州鸦,片品质极佳,价格又不高,几与洋货相抗衡,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

如开州、婺川等地,按当地官员的说法,是:“开垦之地半种洋烟……查种烟为近来民利大宗,积习己久,骤难禁革”。

不过就是为了巨大的利益所迷,根本就看不到大烟对国之根本的损害。

四川的罂,粟种植更是后来居上。有游人描述此地与忠州、丰都皆以种罂,粟为要务,葫豌,菜、麦,至市他邑,故通市难觅菜油,日用则桐油,皆罂,粟油也。

真真可悲可叹,竟把种植大烟当作经济支柱,比后世的房产泡沫更扯谈。

可以说,朝廷禁止种植大烟的法令已成废纸,罂,粟种植已遍及全国,再也找不到无大量罂,粟种植业的省份了。

北至蒙古、西至甘陕,南至闽粤,东至富庶的江浙山东,各省皆有大量土地用来种植罂,粟,甚至成为许多农民的主业。

有外国传教士理雅各曾从北京由陆路旅行到镇江,沿途所见,“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上都布满了罂,粟田”。

这样的情况两江官员无不心知肚明,两江三省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也从此而来,想要依靠行政命令强行禁绝却是难上加难。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国内罂,粟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鸦,片质量的提高,直接导致了外国进口和走私鸦,片的逐年减少,到得眼下光景国产鸦,片数量早已超过了进口鸦,片。

更让人无语的是,全国此时鸦,片的自给率竟达到80。12%。

不仅波斯鸦,片进口全部停止,在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和贵州等省,印度鸦,片几乎都被赶出了市场,现在简直不再运往这些地方,那里的消费全部由大清产的鸦,片供应。

大清本土鸦,片的发展速度惊人,短短时间内本土鸦,片已经不仅完全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了。

外国鸦,片不仅在华西和西南地区,而且在沿海地区也正在逐渐让位于大清本土鸦,片。就像华西的鸦,片正在大批流入缅甸一样,东面的台岛和其它岛屿现在也从大陆获得其部分鸦,片供货。

这样的情况真真有让人瞠目结舌之感,吴可真不知道英国人开启鸦,片战争有什么意思,不过短短时间内便搞出了一个大烟出口强国?

本土鸦,片迅速取得对进口鸦,片的决定性胜利,与晚清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普通知识分子对本土鸦,片种植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他们的这种扶持态度,为本土鸦,片种植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尽管,清廷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本土鸦,片种植业合法。

最先提出给本土鸦,片种植业以生存空间的,是不赞成林则徐的严厉禁烟举措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

在许看来,鸦,片终究是禁不住的,反倒不如将鸦,片贸易合法化,如此朝廷既可从中征税获利,又能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范鸦,片贸易,譬如只能以货易货和严禁官员吸食等。

这点倒是跟后世米国差不多,他们那很多地方吸食大嘛合法嘛!

不过当时朝廷还是很清醒的,许乃济后来被从四品官贬为六品官,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卖国贼”。而他所反对的林则徐则,因为坚决禁烟而获得了一枚民族英雄的历史标签。

可惜世事无常,历史更是充满了喜感。

1847年,已调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鸦,片观”,反与许乃济成了“同道中人”。

他在给友人文海的回信中,林则徐如此说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