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可轻轻一笑,不急不缓说道。

“咱们手头可是有他们顾忌的人质,难道洋人军队就敢不顾一切?”

桂良小吃了一惊,他跟洋人打过不少交道,自然明白洋人一贯的行事标准,他们可不讲究什么‘忠君报国’,一切都以利益为先。

“咱们手头掌握的人质真的很重要么?”

吴可轻轻一笑,轻声提出了关键问题。

“当然重要,不然洋人也不会跟咱们墨迹这么长时间了!”

桂良闻言先是一呆,而后便理所当然说道。

“我的好桂中堂,你说要是咱们手头的人质与洋人军队的整体利益发成冲突,那他们还会不会顾忌人质的安全?”

桂良被问得一愣,有些迟疑道:“按你的意思,咱们继续扣押着那帮洋人也没什么作用了?”

“还是有些作用的!”吴可脸上露出古怪笑容,轻声道:“替咱们多拖延点时间不是很好么?”

“那你的意思,就是继续扣押那些洋人了?”

桂良跟着笑了几声,状似随意问道。

“无所谓!”

吴可轻轻摇了摇头,神色不变语气却是正经严肃了不少:“放不放人对咱们来说,现在的影响真的不大了!”

“这话怎么说?”桂良眉头一皱好奇问道。

“不放人的话虽说可以多拖些时日,可这话说出去确实不好听!”

桂良听得连连点头,怎么说大清一贯都自诩‘田朝上国’,最是讲究礼仪尊卑,拿人质逼迫威胁自不是什么好路数,说起来当真尴尬得很。

“放人的话咱们这边就没啥让人置喙的,但是洋人一贯重利忘义,说不得放人之时便是兵戎相见之日!”吴可轻轻一摊双手,满脸都是无奈之色。

桂良听了也是一时难以决断,好在他不是礼部和翰林院那帮腐儒,知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沉吟良久还是艰难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不如多扣押一段时日,说不得你放在后头的两江援军也会多来几支!”

“拖一拖也好,只要咱们等洋人做好所有准备之前把人放了就成!”

吴可点点头附和了一声,想了想觉得还是多拖几日的好。

“怎么,洋人暗地里有小动作?”

桂良当即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心中警惕急忙问道。

“呵呵,中堂大人真以为洋人这般老实?”

吴可轻笑着摇了摇头,眼中尽是慑人的冷芒。

“就在咱们跟洋人高层谈判拉扯的当口,洋人却是暗地里在拆除天津港上的重炮呢,等那边的重炮到了位,估计就算那些人质在手洋人也会不顾一切的!”

“这是真的么?”

桂良吃惊的睁大了眼睛,因为太过震惊说话声音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

原本正激烈争论的官员们顿时一静,齐刷刷望了过来不知桂大中堂这是怎么了。

“你们继续,我跟吴督台有些私话要谈!”

桂良见引起周围同僚注意,随意的摆了摆手扯了个谎。

屋子里只是安静了片刻又立即热闹起来,那帮争论得激烈的官员继续他们的饿争论,势必要分出个胜负来才肯善罢甘休。

“怎么,出了什么事?”

恭亲王也不是个傻的,之前没有开口怕引人注意,此时见其余大佬的注意力被下面官员们的争论吸引,他装作漫不经心的凑到了吴可和桂良面前轻声问道。

见恭亲王开口了,吴可角色没啥隐瞒的必要,便将刚才和桂良的讨论复述了一遍,当即便引起了恭亲王的关注,脸色稍稍变了几变之后没弄出任何动静,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听吴可讲解。

“桂中堂放心就是,天津港口的重炮到底有多沉重,想必中堂大人心中有数,想要拆御下来哪那么简单,再说了我留在天津城外的那一千人手也不是吃素的,另外我还布置了一道暗手……”

第502章暗战

“一二一,一二一,大家加把劲啊……”

天津港大沽口炮台,数百随军青壮费了好大力气,终于将一座大炮台里的两尊重炮拆了下来,并搬到了道路中央的大木轮架子上。

重达数千斤的铁疙瘩压了上去,用硬木做的木轮炮架子顿时发出不堪重负的‘枝桠’呻,吟,夯得坚实的地面硬生生陷下去一小段。

“快点快点,你们动作都快点!”

几名金发碧眼的洋人士兵站在炮架子前,操着半生不数的广东话,吆五喝六的指挥刚刚忙活了一阵,累得气喘吁吁的大清苦力们。

“马的,这帮洋鬼子还真不客气,没见老子都累成这副摸样了么?”

一位身着劳工号服的汉子瘫坐在地,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此时正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张嘴骂骂咧咧抱怨起来。

“得了吧赖皮三,咱们拿了洋人的银子就得给他们干活!”

旁边另一位同样穿着号服,身材矮小瘦削的汉子嗤笑道:“忍一忍就是了,这劳累活计也就做上一次,等忙活完了这些铁疙瘩咱就轻松了!”

说着,双手用力一撑地挣扎着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到沉重的炮架子前,开口招呼身边劳力一起动手干活。

“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干啊努力推啊……”

不过沉寂了片刻,天津港大沽口又响起了嘹亮的号子声,一群身强体壮的大清苦力推着沉重的炮架子大车,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

“唐恩,这些清国苦力还真拼命!”

在一旁负责监督指挥的几位洋人官兵,看着苦力们卖力的摸样忍不住开口连连感叹:“这要是换成懒惰的印度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这些重炮拆下来呢,到时候长官怪责下来倒霉的可是咱们几个!”

“是啊,这些重炮看着就不轻,起码得有好几千镑吧,谁能想这些瘦瘦小小的清国劳力,竟然只靠着简单工具就拆御下来了!”叫唐恩的英军士兵也跟着赞叹出声。

“真真用心干活的好苦力,可惜被丹尼尔那个废物扔掉了过两千,不然这些苦力的工作还会轻松不少!”最开始说话的那位英军士兵撇了撇嘴不屑道。

“嘿,丹尼尔这家伙丢脸丢大了,他还好意思继续待在这里?”

叫唐恩的战士摇了摇头一脸不满。

“怎么就不好意思待下去了,那个废物负责后勤物资的输送,听说每次都能落下不少好处!”另一位英军士兵撇了撇嘴一脸艳羡:“多干几次,估计他捞取的油水,都足够在巴黎买下一座不错的大房子呢!”

“该死的贵族,什么时候才有咱们这些平民出头的机会啊!”

“就是,丹尼尔这么一个废物,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居然还能负责后勤输送,咱们累死累活半分油水没有不说,稍微出了点差错不是打就是骂,真是太不公平了!”

“好了好了不要罗嗦了,还是好好监督这些清国劳力做活吧,小心被长官们抓住狠狠修理你们一通!”

说着说着就冷了场,几位英军士兵一脸郁闷不在说话,只是不时冲着忙碌的清国苦力吆喝两声以示警告,伴随着大炮架子车一晃一悠如蜗牛般向天津城缓慢行去,一路上只留下两道深深车扎让人知道刚刚经过的大炮架子有多沉重。

不说占领天津的列强联军在紧锣密鼓的拆御重炮,又在大量清国劳力的艰苦努力下,一点一点将刚刚拆御的重炮运抵天津城。

天津港闹出这么大动静,几千大清劳力的号子声喊得震天响,游荡在天津外围专找联军麻烦的刘铭传部骑兵,要是再发现不了异常那真就见鬼了。

而且经过几天时间的操作,他已经成功‘策反’的好些个被抓大清劳力,让他们装做跑散了返回天津城,继续在列强联军的后勤单位忙活劳作,代价只不过是承诺不追究他们以前所犯‘罪过’,同时给出大笔银钱诱惑。

联军也真是托大,竟然没对这些‘逃’回去的苦力生出任何防备之心,反而还高兴万分的急忙将他们安排到工地上去,大沽口炮台上的重炮可不是那么容易御下的,更不要说运输起来更加麻烦。

刘铭传虽然年纪不到刚刚三十出头,可是却跟着吴可历经大战,先是两入河南剿匪,接着又是转战淮南,然后调往苏北参与了当地的剿匪战以及围攻金陵战役,眼下又是第一批跟随吴可入京救驾的两江将领。

而且抵达京畿后,他又身负重任独领一军作战,可以说得上资力丰厚战功着著,已是乡勇队出身的新近方面之干才。

他一得到‘暗线’传出的消息便知不好,稍一思量便明白了列强联军的险恶用心,当即便派快马将消息传递入京。

与此同时,他亲率手下数百轻骑,不再一味躲避与列强搜索警戒部队碰面,而是大大方方的在天津外围数十里方圆来回奔驰,专找列强联军搜索部队的麻烦,短短数天时间便交战十来次,导致列强联军后方搜索警备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龟缩回去,依托天津城防才能勉强顶住刘铭部两江轻骑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击。

刘铭传可不是僧格林沁,多年征战生涯还有从没间歇过的学习提高,都让他明白如何将手下将士的最大战力发挥出来。轻骑就该以灵活机动飘忽不定的战法为要,只有如此才能将轻骑兵的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

事实也正是如此,刘铭传部一千轻骑囤驻天津外围已有段时间,可是在与天津城里的列强联军交手之时从没吃过大亏,反而搅得联军后方不得安宁日子很不好过,陆陆续续的伤亡累积起来也是个不小数字。

在没有轻机枪和冲,锋枪的时代,骑兵对上步兵的优势极大,刘铭传所部正是将这样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整得联军后方苦不堪言疲于奔命。

刘铭传部折腾得越是厉害,驻守天津的联军后方部队就越是加快了拆御重炮的动作,这样的日子他们实在已经受够,希望前锋主力在重炮的帮助下尽快拿下清国京城,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因为之前丹尼尔少尉的失误,联军一下子损失了近千官兵和两千青壮劳力,一时间竟使得后方的劳力出现不少短缺。

又因为在雇佣清国劳力上尝到了甜头,只要每日提供必要的三餐,加上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钱财,清国劳力那真是任劳任怨干活卖力极了,很在在联军战士眼中的重活脏活在清国劳力手中都不算什么,只要条件允许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简直让联军战士感觉匪夷所思。

相比起懒散惯了的印度劳力,清国劳力当真堪称‘劳动模范’,深受联军上下的好评和喜爱。

如今后勤部分缺少劳力怎么办?

那还用说么,直接雇佣当地清国青壮就是!

还真别说,联军大把银钱和丰厚福利的诱惑可不是说着玩的,虽说京畿一带百姓很是忌讳‘清奸’的名头,又担心朝廷秋后算帐找他们麻烦,可是在大好福利的诱惑下依旧有不少家里实在贫困,又或者单催是单身汉子的附近青壮,屁颠屁颠的纷纷报名加入联军后勤劳工部队。

这么好渗沙子的机会,刘铭传遇到了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挑挑拣拣从手下轻骑以及投奔的俘虏劳工当中,选出一批符合条件扮作流落京畿的青壮流民,跟着附近乡民一起混进了联军的后勤劳工队伍。

至于派出的细作混入联军劳力队伍之中要做什么,眼下刘铭传还没想好,起码此时他对联军驻守天津部队的举动却能了然于心,这却是之前的两眼一摸黑比之不上的。

而吴可接到刘铭部传来的消息后,立即明白了列强联军打的什么主意,难怪他们对于京中部分官员的‘和谈’提议这么上心,原来也是在暗地里做准备啊。

恭亲王和桂良听到吴可的解说后,自然好好不心惊暗骂洋人狡猾。

如此一来,他们对巴夏礼等扣押的人质就不那么上心了,反正不管有没有人质威胁,估计列强联军都不会放弃攻打京城,他们又何苦枉作小人呢?

果然,之后近十天时间里,尽管洋人一再要求释放巴夏礼等人质的要求被拒,可是他们依旧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打算,跟着京官们派出的信使大谈特谈,就这么耗着互拖时间。

在这十天时间里,列强联军驻守天津后方的部队,足足派出两千人手押送由一千清国劳力推送的四门重炮,已经出了天津城正缓慢的向联军前锋部队靠拢。

吴可也不是个傻,眼睁睁看着洋人动手却什么都不做,一边严令刘铭传部轻骑家大骚乱力度,延缓联军后方护送重炮人马的速度,一边派出精干人手,在天津附近乡正里长们的帮助下,将从天津到通州,又从通州到京城的官道破坏得彻底,坚决不能让联军后勤人马轻松了去。

与此同时,通过大运河后方又送来两皮共三千两江清军部队……

第503章异心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便到了咸丰十年九月上旬。

忙碌的丰收季节已过去大半,树上的金黄叶片已逐渐向枯黄转变,田间地头的杂草灌木也逐渐枯萎起来。

天气慢慢变得寒凉,所谓的秋老虎早不知跑到哪个疙瘩角落,整个京畿地区好象都变得有些肃杀冷清。

京城里的气氛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压抑,几乎压得人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列强联军兵临京郊已有半个月时间,虽说在这期间联军也只跟京城驻守清军打了一天半的仗,可就那一天半的仗也足够让京城军民胆战心惊的了。

所幸后来战斗止歇,因为京中扣押的人质问题,京官老爷们跟城挖洋人扯了十来天的皮,而战力强悍的两江清军则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增援而来,不断增强着京城的防护力量。

而且列强联军数量虽众,但也没办法完全隔绝京城与外界的联系。

通过大运河,一船船京城百姓所需各种生活物资从没断过,对京城内部的局势稳定起到了极大作用。

不然的话,因为缺粮的缘故只怕京中早就出了乱子。

尽管恭亲王乃留守京中地位最高者,可是京城公仓中的储粮他也没胆子放开了供应京中百姓,因为大运河对于此时的京城来说可谓人之主动脉。

可问题是,就算京中粮食以及一应生活物资不缺,但对击退驻扎京郊的列强联军丝毫无益,打仗拼的还是各自实力和底蕴。

自从列强联军威逼京师以来,京中便从没断了与后方承德的联系。

限丰帝虽然跑路了,可是他依旧能够掌握京中的第一手信息。

恭亲王也不是好欺负的主,自从京城防务交由吴可处理之后,京城暂时没有被列强联军拿下的风险,他便三不五时发一封请帝还驾的奏折到承德,恶心恶心他那位做皇帝的大哥。

咸丰帝好不容易才跑出京城这个危险地方,怎么可能在列强联军还没有离开之前返回,这不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境么?

他一面严辞拒绝了恭亲王的的提议,一面在心里暗骂这个六弟不是啥好鸟,都到这份上了还想坑他这个做皇帝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恭亲王也知道想让咸丰帝回来不现实,先是提个不可能的建议恶心恶心咸丰帝,等提议被驳回以后便提出了真正的想法。

京城防御兵力严重不足,恭亲王和一干留守大佬联名上奏,希望承德行宫能够派出清军支援京师作战。

这怎么成?

不说惜命的咸丰帝如何,单单跟随圣驾一同来到承德行宫,手握数万京畿清军的近臣将领们便不乐意。

待在承德行宫多好啊,不用跟战斗力强悍的洋人军队拼命。

反正他们要保护皇帝陛下的安全,至于京城会不会落入洋人军队之手,他们没这个精神也没这个精力理会太多。

可是万一咸丰帝脑子发抽,一不小心答应了留守京城那帮大佬们的提议,那他们的苦逼日子就来了。

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正是在八里桥一战败得凄惨无比的僧格林沁。

要是这厮真是个不死小强,在八里桥败得那么惨,逃回了京城后不仅没受责罚,依旧受到咸丰帝的重用和厚待,就是跑路时也没忘了将他捎带上。

虽说此时他手头兵权完全比不得以往,但是四五千蒙古骑兵也足够他重新复起,成为咸丰帝国身边的心腹大将之一。

要说他为何如此激烈反对增援京城,除了畏惧洋人军队的强悍战力之外,未尝没有嫉妒甚或忌惮之意。

他堂堂僧王都在洋人跟前吃了大亏,要是留守京城了那帮虾兵蟹将都能守住京城甚至击退洋人军队,那不就显得他僧王大人太过无能了么?

真要出了这样的事儿,以后他还怎么在京畿清军序列了混,还怎么领受圣上重任重回战败之前的地位?

玩笑不是这么开的,有些事情就算对大清来说再得利,于他本人利益有损也是万万不能答应滴。

不要说下面的将领闹腾着不愿回援京城,就是咸丰帝自己也没这打算。

洋人军队在八里桥的强悍表现,已经深剩把这位跑路皇帝给吓住了,根本就不会相信京城能守得住。

既然京城都守不住了,那他还眼巴巴派遣身边守卫清军回去干嘛?

不说他本人的安全和带出来的大小老婆需要身边心腹清军护卫,就是等以后洋人退出了京城,他也得依靠身边数万清军重新回到京城,以震慑宵小之徒。

所以,无论如何咸丰帝是不会答应恭亲王提议的,会主动将手下心腹清军送到京城那个大火坑。

当然了,不同意归不同意,作为堂堂的大清皇帝,话可不能说得这么直白,找来身边心腹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