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两地的牢房都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这下可闹出大乱子了,在这时代有能力做跨省贸易的商家,哪个都有强硬的官府背,景支撑,有的干脆就是某方大员家族的生意,吴可这一手分明就是断人财路极遭人嫉恨。

“督台大人,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

这不,具体负责设卡严查的官府顶不住压力,急匆匆找上总督衙门来了。

“怎么,谁找你求情来了?”

吴可对此不置可否,反倒好奇问道。

“多了去拉,大人咱们这次真捅了马蜂窝!”

能接手设卡严查任务的,自然是吴可手下心腹干将,在老大面前说起话来也没啥好遮遮掩掩的。

“那又有什么,他们犯了事难道不许不老子查不成?”

吴可眼睛一瞪,态度极其蛮横道。

“他们倒是不敢找大人您的麻烦,可是咱们这些做手下的却顶不住哇!”

那位满脸苦笑连连讨饶:“大人您就行行好,要么给外界一个明确回复,要么另派他人接手此事吧,下官实在有些顶不住了!”

“没出息的东西!”

对于手下如此表现,吴可除了怒其不争之外也意识到情况可能大条了,仔细翻阅手中情况汇总顿时瞪大了眼睛。

尼玛的果然,短短不足一月时间设卡严查,查出来的问题简直触目惊心,波及到的商队有近百支之多,涉及到的势力更是遍布南方诸省。

不要说是手下心腹小弟,就连他看到这些情况都感觉头皮发麻,一下子得罪如此之多的势力和权势人物,确实让他有种如芒在背的难受感觉。

“算了,你做得很不错,接下来让XX接手去做!”

稍微沉吟片刻,吴可也没难为自家小弟的意思,摆了摆手决定了轮流派人负责此事,既然一人顶不住这庞大压力,那就让手下弟兄们分散抗压。

“大人您可要小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那小弟见自己能够脱离苦海,顿时满脸喜色连连道谢,当然最后也不忘提醒一句,毕竟这次吴可弄出的手笔实在不小,得罪的人更是车载斗量。

“放心就是,我心中自有计较!”

吴可轻笑着摆了摆手,眼中却是厉芒闪烁心中发了狠。

老虎不发威真当他是病猫,他吴可乃是堂堂的两广总督,只要自身没出现重大政治问题,不要说区区的地方势力,就是朝堂几大派系势力也不敢轻易得罪了他吴某人,大清名将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有两广总督吴可鼎力支持,广东清军在各进出交通要道设卡严查的动作,并没有因为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而停止,反而有变成传统项目延续下去的意思,让一帮想看笑话的势力和权势人物傻了眼。

受到波及最为严重的,自然就是湘军各大佬身后的家族,两广总督衙门来这一手几乎断了他们大半财源,这梁子可就结大发了。

可还没等湘军想出针对性招数给两广总督吴可和乡勇队找难看,乡勇队的手段却是接踵而至不给湘军大佬们喘气的机会。

吴可不仅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省境要道上的哨卡形成定制,等松了口气之后立即命令淮北的乡勇队势力家教搬迁速度。

自从乡勇队在两广成功站稳脚跟,并随着乡勇队人马纷纷囤驻广东各地,乡勇队淮北老巢便开始了秘密搬迁事宜。

什么时代都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吴可不在两江总督任上,乡勇队在淮北的基业又富得流油,难保继任者不会眼红打什么歪主意。

这次乡勇队与湘军突然交恶,不就是湘军想打乡勇队淮北老巢的主意么?

之前的搬迁还比较隐晦,毕竟乡勇队经过近十年时间,已经成了淮北地区最大的地方势力,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是如此。

政治军事上随着吴可调任影响力迅速减退,但也不是一般二般的势力有能力挑衅的。乡勇队在淮北老巢的经济优势更是极大,差不多战局了整个淮北经济的三层以上份额。分量之大实力之强可想而知。

随着乡勇队人马囤驻广东各地,之前跟随吴可前来上任的三万大军自然不够用,需要淮北老巢源源不断的提供精锐人手,这才让乡勇队全面接手广东防务的时候,没有出现什么乱子和麻烦……

第601章再交锋

军队搬迁还好说,只需要带足行军所用粮食,然后背上一卷铺盖和武器便可直接离开。

可是产业想要转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乡勇队在淮北经营近十年,旗下产业可是价值极为惊人,深入淮北地区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影响巨大。

之前近一年时间里,留守淮北的乡勇队后勤人马都在秘密,处理那些固定田产和商业店铺,接盘的人不是乡勇队出身乡绅就是与乡勇队关系紧密的地方实力派,在没有闹出太大动静的情况下筹集大笔银钱。

不小心不行啊,作为淮北最大乡绅地主集团背后支持的势力,留守淮北的乡勇队后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稍一不慎便可能引起淮北地区经济动荡。

眼下吴可又不是两江总督,万一动静闹得太大引起两江总督衙门和安徽巡抚衙门的不满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在这乱世当中很多事情真的很不保险,谁也难以保证不会有眼红之辈暗地里下狠手抢掠,就像湘军之前所做那般。

当然就是冲着私人感情方面,乡勇队也不愿引起淮北地区经济出现动荡,怎么说淮北能有眼下风光局面,都是乡勇队筚路蓝缕一手一脚开创出来的,投入其中的感情可不是开玩笑的,就是吴可想要闹出大动静来,底下弟兄也不会情愿的。

一年时间的暗中筹备,已经足够留守淮北的乡勇队后勤人马,将手头所有商铺以及小块田地全部出手,只保留几处万亩以上大田庄,作为乡勇队的粮食保障,总共筹集白银五百多万两!

这么大资金量流动,其实淮北很多有心人都有察觉,但乡勇队势力实在太过强大,就算某些势力想要分一杯羹也只得老老实实掏出真金白银,想要打什么歪主意最后倒霉的铁定还是他们自己。

安徽巡抚衙门自然有所察觉,不过碍于乡勇队的实力和面子,加上乡勇队行事小心又没有引起太大波澜,所以巡抚衙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尽管上至巡抚翁同书下至衙门里的官吏无不眼馋得紧,却也只能眼馋而已。

随着直属乡勇队大量产业的秘密抛售,留守淮北的后勤人手也一波波扮成商队离开,前往广州听候最高首领吴可的的调遣。

可就是如此,淮北还有不少乡勇队直属产业根本无法短期脱手,比如与淮北各地实力派人物合开的工厂,以及本就出身乡勇队并成功转型地方乡绅土豪的家伙,与乡勇队联合开办的近代化工厂企业。

最最重要的是,吴可当初花费极大心力和资金建立的简陋军工体系,包含火药厂,手榴,弹厂以及子弹组装工厂等等一系列与军工相关工厂,想要集体搬迁可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完成的小项目。

眼下乡勇队与湘军彻底交恶,吴可存心隔应曾国藩,便让留守淮北的后勤人员大张旗鼓行动起来,声势浩大的拆御机械准备搬迁一系列军工厂。

乡勇队在淮北的动作,一下子吸引整个两江关注。

吴可在两江之地经营日久,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绩和军功建立起的威望可不是开玩笑的,加上乡勇队在淮北的势力极为庞大,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和局势稳定,自然极受两江各方势力的关注和重视。

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两江总督吴可竟然做得这么绝,竟然连多年经营的基业也舍得放弃,打算在两广之地重新开始?

乡勇队在淮北建设的简陋军工体系,虽然解决不了洋枪洋炮的制造,还需要向洋人采购,但是一些简单的枪械以及火炮构件都能自产,而且质量一点都不比洋人的差,价格那更是廉价得让人不敢置信。

更不要说淮北子弹组装工厂,可是整个南方清军最重要的弹药来源!

无论是枪炮零部件工厂,还是火药以及子弹工厂,可都是湘军垂涎三尺的产业,不说其强悍的吸金能力,单单对后勤部门的巨大帮助还有能省去的巨额军费,就足以让湘军一干大佬想入非非。

曾国藩自从当上两江总督以来,一干湘军大佬便没少在他耳边念叨,希望找个机会将淮北的几家关系军机要务的工厂收归湘军掌握,其间也没少派出人手向这些工厂探视摸底,其意不言而明。

曾国藩可不愿彻底与两广总督吴可闹翻,尽管湘军一干将领极力要求,但他一直都没有明确答应或者说不答应,态度含糊任由湘军一干大佬施为,只要不做得太过分就成。

此时湘军与两广总督吴可彻底交恶,双方各使手段极力恶心对方,湘军一干将领被吴可整得焦头烂额气愤不已之余,也不免心中窃喜认为机会来了,两广总督吴可这次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白白给了他们强行插手淮北军工厂的借口!

可惜这世上的聪明人不仅仅只有湘军才有,根本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乡勇队便已经将这些军工厂全部拆迁完毕,并在近万全副武装乡勇队将士的保护下,浩浩荡荡的离开淮北通过江西直抵广东!

湘军大佬们自然不愿煮熟的鸭子飞了,二话不说从包围天京的人马中抽出一部,直愣愣的堵在乡勇队前往广东的队伍前头。

一通乱枪震动两江,上万堵在乡勇队前进路上的湘军将士,被乡勇队毫不犹豫的开枪射击惊呆了。还没等他们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乡勇队近万将士又摆出洋枪洋炮阵型,吓得挡路的湘军人马纷纷让路连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安徽清军那帮混球,还真敢开枪啊!

湘军大佬们被乡勇队的疯狂吓得不轻,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近万乡勇队人马已经护送着军工厂机械以及熟练工人,安全抵达了赣南地区离广东不远了。

曾国藩被乡勇队如此激烈的手段刺激得不轻,他没想到两广总督吴可如此不给面子,竟然连个招呼都没打便将淮北那几家军工厂全部搬走。

淮北地区倒是没因近十家军工厂的突然搬离,而产生什么经济动荡,军工厂本就与民生没啥关联。倒是乡勇队撤离后,立即便有淮北土豪跟进盘下那十来座面积巨大的厂房和仓库,作为他们新开设工厂的基础。

淮北地区反应平平,让曾国藩越发觉得脸上无光,好象只有湘军在这波军工厂搬迁工程中丢了面子,就连关系一向不错的安徽巡抚翁同书都当作没看见,让湘军上下好好感受了一把冷淡的待遇。

受不住湘军将领们愤愤不平的控诉,加上本身心中就憋着一口气,曾国藩二话不说一封弹劾折子便递到了京城,弹劾两广总督吴可纵兵为祸……

“睁着眼睛说瞎话!”

吴可听到消息的时候,只冷冷说了一句。

湘军眼下遇到的麻烦都是他们自找的,作为声势浩荡的一方军事集团,湘军把精力完全放在军事上,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但在眼下这种局面上,总感觉目标过于单调抗风险能力不强。

没有自身稳定财源的团练武装,而且还是打出了名堂人数近五万的团练武装日子极不好过,就算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表现再好又能怎么样,除了战场上的缴获和朝廷那少得可怜的嘉奖之外,什么都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说湘军的先天条件可比乡勇队强多了,湘军将领一个个都是读书人出身,立了战功受赏的都是文职,只要稍微一运作就能成为地方官府的一把手,而且湘军也确实是这么干的,众多将领身上的官职加起来足可填塞一省所有文职官位还绰绰有余。

有这么好的资源湘军还混成眼下这样,能说他们只适合混官场么?

……

因为曾国藩的一封弹劾奏折,京城朝廷在进入初冬季节后,难得的热闹起来。

两位实力强悍的封疆大吏交恶,这绝对是朝廷喜闻乐见的好事儿。对湘军统帅曾国藩怀有恶感的朝臣一大堆,跟吴可不对付的朝中重臣也不在少数,如今这两人竟然先打了起来如何能不让一干朝臣大开眼界之余乐意看戏?

朝廷自然不会轻易介入两位封疆大吏的争斗之中,只要曾国藩和吴可不闹得过火,能把该完成的任务利索完成,至于他们如何争斗就不关朝廷什么事了。

……

吴可没心情跟曾国藩打嘴皮子官司,他更加关注实际收获。

为了防备湘军在暗中动手脚,他特意派出一支五千人规模的广东清军赶赴韶关,遥遥接应身处江西的近万乡勇队人马,还有数量不小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和人数近千的熟练工人。

让乡勇队上上下下松了口气的是,或许被乡勇队之前的强硬态度吓倒,也或许是不想真的跟乡勇队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尽管那上万迁移队伍在江西没有受到任何官府热情接待,但对于乡勇队而言只要没受到刁难就算胜利,这些冷遇倒也算不得什么……

第602章活跃的双边贸易

镇南关。

这个地处大清南疆边陲,很不起眼的一处防备安南的重要关口,最近半年时间突然变得无比喧嚣繁闹起来。

安南的特产稻谷,热带水果,还有丰富的煤和铁等等资源,一车车通过镇南关运抵广西,然后通过便捷的水路交通运到广州或者湖南等内陆地区。

而广西商人则将大清传统优势商品,丝绸,瓷器还有茶叶通过镇南关,出售给境外的安南商人获取丰厚利润。

因为频繁的商业交流,也为了方便做生意,在镇南关前后二十里处,随着商业往来繁茂兴建了两座大型露天市场,专门用于活跃的镇南关外贸生意。

不仅镇南关守军通过收取关税的方式活得滋润,两座新兴的露天贸易市场也给两国官府带去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成了此处偏僻边境的亮眼所在。

广西这边自然喜不自胜,单单通过镇南关这条外贸商路,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广西百姓不下数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这对于刚刚平息战乱,到处一片荒芜的广西来说难能可贵,不是每处地方都像梧州有那么好的便利条件,想要从战乱破坏的荒芜当中发展起来,可得当地官府好好思量思量。

镇南关一带本就是广西最为贫瘠落后的地区,没想到外贸商路突兴附近府县都跟着受益,这是一干思想僵化的地方官僚们之前怎么都没想到的。

开始时他们还极力反对如此,因为跟镇南关内大清商人做生意的,可是大伪成国余孽黄鼎凤部人马,跟他们做生意不就等于资敌么?

以广西巡抚劳崇光为首的广西高层军政官员,甚至提出出兵安南剿灭叛乱的口号,结果被两广总督一句‘没银子’给压了下去,但广西军政高层心中多少都有些不痛快,觉得吴大总督表现太过软弱。

由于镇南关地方太过偏僻,一干广西军政高层也没谁愿意来这尿不拉屎的地头,结果当两广总督吴可的心腹清军接手关防之时,广西一干军政高层谁都没有提出异议,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在意过。

在他们看来,防备伪大成国余孽黄鼎凤部可是个苦差,谁愿意顶上谁去,他们可不会去凑这样的热闹。

可谁也没能想到,地处偏僻的镇南关竟然是块风水宝地,吴大总督派来镇守的清军也是能耐,不过短短大半年时间便将此处经营成日进斗金的聚宝盆!

等广西一干军政高层反应过来,镇南关的双边贸易已经成了气候,每天都有商队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带来大量安南土产跟矿物资源,而广西的特产和各种商品,也通过这条贸易渠道大量销往安南。

一进一出,每天单单只是流水边是个惊人数字,镇南关守军只是从中抽去少量关税,便足以养活自身不说还能给后方提供资金支持,这时候广西一干军政高层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也没法再插手镇南关防务了。

当然,这么好的赚钱生意,一干穷惯了的广西军政高层怎么可能不插一手?

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他们可不在乎做生意的对象是伪大成国余孽叛匪,有银子赚才是王道啊!

有了军政高层带头,那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广西乡绅豪强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组织商队赶赴镇南关内外的露天贸易市场分一杯羹。

广西实在是太穷了,本就是大清著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又经历十来年的连绵战火,什么都打成了一片废墟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就连各地乡绅地主的生活都一落千丈,不得不大量抛售田产勉强度日。

他们太需要安宁的环境以及强劲的发展助力了,眼下与安南的对外贸易正是时候,无论乡绅还是底层百姓都能从中获益,自然极受欢迎容不得任何势力插手破坏,谁要是敢乱来就是跟广西所有官民过不去!

因为有这么一个赚钱门路,加上广西几个主要城市与内陆便捷的水路交通相连,在这大半年时间里广西境内经济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可喜情景,在官府的极力调停下就连激烈的土地矛盾都有所缓解。

因为有安南这个大买家存在,广西几处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十分活跃,为了应付巨大的外销份额纷纷兴建各种工坊,组织了大量的平民百姓生产出数量不菲的手工艺品和特产,一个个生活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