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的所作所为,触怒了李鸿章,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李鸿章致函曾国藩,公然以所谓奸臣曹操影射左宗棠,说“此次张捻之灭,天时地利人和实兼有之,祗一左公龁到底。……阿瞒本色,于此毕露,不知胡文忠(胡林翼)当日何以如许推重也。”

总之,一场不怎么痛快的剿捻战斗,让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关系搞得十分恶劣。

所幸这只是私人恩怨,吴可虽说是左宗棠的亲密盟友,在精神上支持老左与李鸿章的口水仗,但他并没有亲自出面吸引火力,这就给吴可寻求李鸿章的帮助提供了方便。

……

“两广总督吴可?”

李鸿章疑惑的接过心腹幕僚手中信封,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一番。

“嘿,这家伙倒是好胆色,竟然想跟法国人放对!”

看完信纸上的内容李鸿章脸色猛然一变,拍案而起摇头惊叹道。

此时的李鸿章剿捻成功后,正奉命率部杀入贵州平息当地苗乱。

剿捻的成功,无数赞誉临身让李某人不禁有些飘飘然,率兵进入贵州境内后依靠剿捻经验对付叛乱苗民,可惜贵州地形复杂不同中原地区,面对在崎岖山林中如履平地的苗民叛匪,一向谨小慎微的李鸿章和其部淮军吃足了苦头。

怀军陷在贵州复杂的山林之中无法脱身,正苦恼着呢没想到几乎没有什么交情的两广总督来了封亲笔书信。

说老实话,对于两广总督吴可,李鸿章的看法十分复杂。

说到两人之间的交集,还得从当初吴可还是安徽提督时论起。

当时吴可身居堂堂安徽提督高位,名声显赫号称大清名将,手中实力也是极为强悍,朝廷对其的忌惮防范一点都不亚于颠峰期的湘军。

如此雄姿,让当时只是个微不足道小角色的李鸿章艳羡不已。

那时李鸿章还雄心勃勃,领受朝廷招募团练之令赶赴淮南,拉起一票人马跟在当时的老大身边跟气势如虹的太平军大打出手。

结果却很让人失望,他当时的老大虽说是堂堂的部堂侍郎之尊,地位和声望在当时的安徽十分尊崇,可惜本事全在文事上,对于武事实在不太精通,结果没打几仗便把队伍给打散了,要不是有淮北地区这样稳固的大后方支持,只怕当时的情况更加糟糕。

等到队伍全部打散之后,李鸿章便与之前的老大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他先是通过关系在江南大营和春处谋得一个职位,而后又跑到气势如虹的湘军投奔老师曾国藩,之前的经历可谓坎坷。

他一直都难以忘记当时淮北清军的赫赫威风,不说淮北清军依靠区区淮北贫瘠之地,跟全盛时期的太平军打得平分秋色,这还是淮北清军依靠自身,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做到的。

在李鸿章眼中,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儿。

别说他孤陋寡闻,当时湘军的气势有多强盛,一路从湖南杀出将太平军轻松赶出湖北,然后又与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大战于江西,一时风头无两好象一鼓作气便能将太平军给灭了一般。

可最后结果如何?

湘军凭着一股气势打疯了,战线拖得太长被太平军抓住机会,几个回合下来差点全军覆没,就连老师曾国藩都被困于南昌城一年之久。

当时整个江南战场一片糜烂,只有淮北清军的表现才算亮眼,在与太平军主力人马的对战过程中从来都没吃过大亏。

让李鸿章印象深刻的是,他所在团练于淮南作战之时,与当地崛起的淮南豪杰多有接触。在李鸿章看来这些淮南豪杰都是经历过战火,能力十分出众之辈。

当时李鸿章奉所随老大之命拉拢这些淮南豪杰,结果自然无功而返。

这些淮南豪杰手头的实力,一点都不比李鸿章所在团练差甚至更强,在战火纷飞只讲究拳头的时候谁会鸟他?

而让他羡慕嫉妒恨的是,当时接触的淮南豪杰,无比表示出对淮北清军的向往投靠之意,只可惜淮北清军招人太过严格,他们这些势力强大的淮南豪杰想要加入都不容易,除非他们愿意放弃手头一切实力在淮北清军中从头再来。

在李鸿章眼中,当时的淮北清军和吴可就是一块响当当的金自招牌,于战火纷飞的江南之地可以一呼百应,只要吴可愿意便可轻松聚集整个淮地势力共同对抗强大的太平军!

只是让李鸿章搞不明白的是,当初吴可的声望那般浩大,他竟然视而不见只一门心思发展淮北清军,当时他还暗地里嘲笑过对方,可等到老师曾国藩被朝廷忌惮不得不裁撤湘军之时他才恍然大悟……

第691章商讨

后来,吴可升任两江总督,风头一时无两……

当时李鸿章加入老师所在湘军,奋战于江南和湖南两地,对于两江主战场的关注自然不会少。

吴可当真出手不凡,刚一赴任便组织了一次规模浩大的金陵围攻战,数十万清军围绕金陵城与太平军大打出手,太平军除了翼王石达开之外,所有知名将领几乎全部被迫回归,并在战斗中处于劣势。

虽然因为江南大营扯后腿功亏一篑,但吴可以及两江清军名头可谓震耳欲聋。

之后吴可又两次率军救援京畿,跟英法联军打得不可开交竟不落丝毫下风。这战斗力大有爆表之嫌。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过风光引起了咸丰帝的忌惮,吴可第二次救援京畿成功后,不久便被任命为两广总督,说是平调其中内里像李鸿章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怎么可能看不出实质?

就连老师曾国藩,当初接替两江总督位置时心中也很不舒服,因为他将面临后吴可时代的种种麻烦,这一切都是朝廷强行推动所致,可以说曾国藩算是遭了无妄之灾,当然在外人眼就是不是这样就不好说了。

之后几年时间,李鸿章组建淮军混得风声水起,反到是吴可去了两广后虽偶有风声传出,却不再像之前那般耀眼。

因为高层的不对付,两广与两江方面关系一度变得十分恶劣,甚至老实曾国藩还搞出设卡加增厘金这样的手段恶心两广方面。

李鸿章作为湘军中人,自然要站在老师一边跟两广唱对角戏。

当然,他从来都没敢小瞧过两广总督吴可,以及他手下那帮骄兵悍将。他的淮军组建可没少沾光,自然不可能直接跳出来冲锋陷阵跟两广方面打擂台。

而且南方三督联盟势力极大,也不是他一个‘后起之秀’有实力挑衅的,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参与湘军与两广的口水仗中,保持了一种局外人的淡然姿态。

等淮军在围剿太平军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他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举当上江苏巡抚,之后他积极参与洋务成为洋务派核心大佬之一,后来又忙于剿捻根本就没时间关注两广方面的事务,只是时有时无的听到一些传闻而已。

听说两广已经保持了五六年时间的和平稳定,真是令人羡慕啊。

听说两广在吴可的治理下,变得比之前更加富裕。

听说两广境内土匪绝迹,无数两江豪商纷纷拖家带口定居于此。

听说两广境内有不少新式工厂开工,两广市面上的商品极为丰富,而且还价廉物美。

听说两广水师战斗力极强,不仅荡清了伶仃洋上的海盗,而且还敢跟列强军舰呲牙裂嘴亮肌肉。

听说原本的荒芜之地琼崖岛治理得不错,岛上已建起了一座大型铁矿,还有配套的钢铁厂以及洋人口中的运输利器铁路。

……

总之,李鸿章听到了太多有关两广的传言,特别是他剿捻功成之后,又被朝廷调往贵州平息苗乱,率领手下淮军将士路过湖南时,听到的消息更多。

可惜的是,他带人从湖南进了贵州,并没有通过广西这条道路,否则他便可以好好验证验证传闻是否有误。

尽管没有进入两广境内亲身感受一番,但李鸿章也暗暗震惊与两广商业势力的强大和恐怖。

别的不说,他手下淮军的一应军需补给,几乎全部来自于广西方面采购供应,单就这一点便可知两广经济之繁荣。

像是临时军用帐篷,这玩意对于在贵州山区平叛作用极大。一座可供八人居住的军用帐篷,收拾起来不过十来斤的一个大包裹而已,区区一位战士便可轻松携带方便之极。

还有那劳子饼干和罐头之类的吃食,也极受军中将士喜爱,就连李鸿章尝过之后也连连点头说好。还有那按斤制作的炒面,对于时常需得山地行军的淮军而言,简直再适合不过。

还有包扎伤口之用的白纱布和酒精,都是以前闻所未闻的玩意,全部都是后勤部门从两广采购迩来,可见两广‘工业’实力之强。

最让李鸿章吃惊的是,两广甚至还能给淮军提供一部分火,枪以及弹药补给,虽说价钱不菲但比之从洋人手里采购,却是要便宜不少。

种种迹象表明,两广方面的实力非凡,起码李轰章就有些看之不透,根本就生不起多少比较之心,差距实在太大了。

当然差距大归差距大,但李鸿章却没有多少沮丧之意,他相信等自己当上天下九督之一时,用不了多少时间便能追上两广的脚步,他有这份自信。

原本以为不会有交集的存在,没想到却在同治九年冬送来亲笔书信,请他帮忙在朝堂上摇旗呐喊。

李鸿章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将身边几位心腹幕僚招来商量对策,看是否答应两广总督吴可的请求还是不答应的好?

为了这事,其手下心腹幕僚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吵得脸红脖子粗差点撸袖子上演全武行。

一方认为不必理会这茬,淮军虽说已经自立门户,但与湘军依旧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以两广总督吴可与湘军主帅曾国藩的关系之恶劣,作为曾国藩学生的李鸿章不应该胳膊肘往外拐。

再说了两广总督请李鸿章所做之事风险可不小,吴可有胆子跟法国人叫板,朝廷可没这胆子。要是战事顺利倒也罢了,可万一要是战事不顺的话,朝廷怪罪下来李鸿章这位摇旗呐喊之辈也讨不到好去。

另一方自是极力鼓动李鸿章答应这事,正如两广总督吴可在信上所言,法国人狼子野心万不可让他们得逞,要知道安南位处大清西南边陲地理位置极其关键,要是被法国人轻易得手,以后大清西南将永无宁日。

眼下既然两广总督吴可有胆子有底气跟法国人叫板,又写来亲笔信请李鸿章帮忙摇旗呐喊,于公于私李鸿章都应该给这份面子。不说考虑全局之类的官话套话,单单淮军大部分将领出身淮北,李鸿章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这话就太重了,说的李鸿章脸色狂变直吸凉气。

他手下淮军当初组建之时,可是沾了淮北不少好处,而淮北地区正是两广总督吴可的起家之地,整个淮北地区在吴可当政期间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说,吴可在淮北地区的威望到现在都无人可及。

不要说淮军大部分将士出身淮北团练,就连李鸿章本身就是庐州大族出身,在太平军肆虐的时候也没少得到当初吴可执掌的安徽清军帮助。

而淮军当中大部分冒头的将领,都是出身淮北团练,虽说当初被吴可执掌的安徽清军拒之门外有不少怨气,但真要他们跟吴可翻脸却是万万不可能。

就是这些将领想跟两广总督吴可不对付,他们背后的家族也不会答应。淮北当地的经济如今依旧依赖吴可当政期间留下的底子,而且吴可没有迁走的分散在淮北各地的轻工厂,眼下还是淮北财政来源的最大项。

可以说李鸿章在仕途的发展离不开淮军,而淮军的发展又离不开淮北地区的鼎力支持,无论兵源财源还有后勤物资补给,淮北地区都对淮军影响甚大。

对这样的情况李鸿章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淮南地区经过十来年战乱早已破败不堪,想要恢复到之前的繁荣景象还不知道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尽管他也开始有意识的在淮南地区招兵买马,可淮北地区的经济支持却是不可或缺,李鸿章可没胆子也不敢对淮北地区怎么样,间接的他跟两广总督吴可的关系也不一般。

正如幕僚所担心那般,要是他拒绝了两广总督吴可的恳请,消息万一走散传到手下将士耳中,尽管他有信心掌控淮军不会出问题,但将士们对他心存不满将是不可避免的。

……

两放意见不一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李鸿章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是好,最后只好暂时搁置争议等朝堂方面的动静再做决定不迟。

于是李鸿章亲自接见了两广来的使者,将他准备先等一等的想法道出,并表示了自己的为难之处请吴督台见谅云云。

使者不敢怠慢,得了回复之后也不停留,当天便急匆匆离开淮军营地,先赶到贵州与广西交界之处,而后搭乘货运火车抵达广西要城南宁,再通过有线电报将情况向两广总督衙门汇报。

……

“这李鸿章倒是个滑头,又不要他承担什么风险,竟然还打起了观望的主意!”

吴可接到汇报之后摇头轻笑,对于李鸿章的选择似乎并不放在心上。

“不过是一官场老油子而已!”

旁边的幕僚却是很不客气,撇了撇嘴一脸不屑:“要他帮忙摇旗呐喊,又没有什么风的事儿,这份谨慎劲头是不是太过了点?”

“不用理会他,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成!”

吴可摆了摆手一脸不以为然,道:“咱们还是多关心关心安南战局,至于朝堂上的事儿差不了……”

第692章麻烦

安南的战局,正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方式迅速发展……

黄鼎凤统兵能力确实极强,在与安南国和法国联军的战斗初期,依靠绝对优势的兵力以及丰富的战斗经验,一直在战斗中占据上风。

不要说吃够了苦头的安南国部队,就是初次上阵的法国佬刚开始也吃了大亏,参战的三千军队在几次战斗过后便损失了近一半之巨!

黄鼎凤部自然欢欣鼓舞士气大振,对于洋人的那点畏惧被抛之脑后,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法国人也不过如此。

有两广清军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援助,不用担心手头家伙哪天突然没了弹药。后勤无忧的情况下,黄鼎凤对打败法国军队充满了信心。

为了供应安南中部的黄鼎凤部,安南北部地区掌握在两广清军手上的铁路线最近可是忙碌异常,一车车军事物资以及后勤物资通过铁路运抵谅山,然后通过人力畜力秘密运抵黄鼎凤部管辖地区。

尽管辖区内没有修建铁路这等便捷交通工具,但黄鼎凤部在来往商人和两广方面的强烈要求下,还是花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整修道路,所以黄部辖区内的交通状况倒也不算太差,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

黄部打了胜仗,让谅山城一直紧张不已的两广清军驻军也放松了不少,第一时间将捷报通过有线电报传递至两广总督衙门。

吴可接到电报后自然也很高兴,不过他可不敢轻易放松了警惕。

招来一干心腹幕僚,以及驻扎于广州城外的两广清军高级将领,对折一张安南简易地图以及粗糙沙盘,自诩研究琢磨了三天时间,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黄部打了胜仗固然可喜,但谅山城两广清军也不可放松大意,法国人吃了这么大一亏怎么可能不找回场子,接下来的战事才更加严峻。

果不其然,法国人吃了大亏后勃然大怒,急忙从本土以及各殖民地抽调大皮军队支援安南战场,拿破仑三世更是气得暴跳如雷,不顾长途远征消耗巨大也要找回场子。

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法国人疯狂向安南增兵,部队从之前的两三千人马,一下子膨胀到朝过万人,战斗力随着人数的增长迅速提升。

这以下黄鼎凤部的压力就大了,法国人的炮火优势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安南中部地区也适合大兵团作战,如此一来法国人可将其火力优势发挥到最大,每次战斗开始便是铺天盖地的炮弹侵袭,让很少有这种战斗体验的黄部吃足了苦头,人员伤亡十分惨重。

安南国看到法国人的优秀表现后,也狠一咬牙又挤出三万官兵参战,辅助法国人对黄部所占城辰发动猛烈攻击。

原本视为防御依托的城墙在犀利的炮弹跟前屁都不是,黄部分驻各地城镇的人马还没反应过来,便在一个来月时间连丢五处城镇,人员伤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分之二,能够安全逃出来的不足三分之一。

别看黄部人马数万,可安南中部地区数十城镇都需要派兵驻守,所以黄部的机动兵力也就三万出头。

如果只是对付安南国部队的反扑还算充裕,可是面对上万法国人的猛烈攻击,几仗之后损失上万人马的严峻现实,让黄部原本高涨的兴头好似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在同治九年的冬天瓦凉瓦凉的。

所幸黄鼎凤也是果决之人,一发现情况不妙立刻下令放弃外围一些便宜城镇,将兵力收缩于河内平原一带大肆修筑防御工事,准备与来犯之安南国与法国联军。

尽管很不情愿,但黄鼎凤这时已经明白单靠自己一家之力,很难抵挡得住安南国与法国联军的持续进攻。

尤其是法军的犀利炮火攻势,给黄部前线人马造成了巨大伤亡,也给黄部上下的士气造成不小打击。

他们之前与清军和安南国部队作战之时,虽然使用了火,枪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