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之前与清军和安南国部队作战之时,虽然使用了火,枪等等近代化武器,但手头火炮一直十分稀缺,更不要说那种十分壮观的炮群轰击了。

黄部前线将士用血肉之躯好好感受了一番炮群轰击的疯狂,在付出惨重伤亡代价后终于清醒的明白到他们与法国军队之间的差距。

不是个人战斗素质问题,黄部人马都是打老了仗的老油子,可能正规作战素质上比不得法国军队,但是在个人勇气以及战斗力上却是只强不弱。

法国虽然号称世界第二列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实际上他们的陆军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尤其是殖民地军队的战斗力堪忧。

至于战斗勇气和战斗决心方面,因为文化观念等等因素作用,东方人比起西方人来更具优势,特别是像黄部这等江湖习气浓郁的军队,真要打疯了不管不顾死磕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法国佬可没这勇气和决心。

但是火力方面的差距实在太大,不是单纯依靠勇气和决心便可以弥补的,有时安南中部地形很适合大兵团作战,这给黄部防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眼下的火,枪以前膛枪为主,想要发挥最大威力必须排出密集队列射击,在两支步兵队伍互轰时,在装填技术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是谁有勇气谁就能笑到最后,可是面对炮群的犀利弹雨轰击这就是活生生的靶子啊。

尽管很不情愿,但为了手下数将士的身家性命,还有三十多万定居于辖区的大清百姓考虑,黄鼎凤也不得不放下面子问题,通过熊光宇的关系向两广清军求援,希望能得到两广方面更大力度的支持。

两广方面之前对黄部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了,再大的话其意不言自明,这是想要两广清军参战啊。

……

“大家看看,商议一下怎么办吧!”

吴可接到黄鼎凤气折八绕递来的求援消息,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边要求谅山方面给予安南中部地区尽量详细战报,一边召集手下心腹商讨对策。

黄部作为吴可特意安排,钉在安南的一颗重要棋子,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败亡,不然两广方面之后的侵吞计划便不得不强行中止,直接跟法国佬对抗,而且还将是长期的那种。

法国毕竟是眼下世界第二列强,其实力之雄厚不是说着玩的,两广最近几年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想跟法国人搞长期对抗显然得不偿失。

所以黄鼎凤这枚棋子必须顶住,继续钉在安南国帮两广清军吸引火力,不然安南国真要闹到京城理藩院,对于两广也是桩不大不小的麻烦。

作为吴可的绝对心腹,被匆匆召集来的一干人缘显然也明白其中关要。

“大人,法人炮火如此猛烈,就算咱们派人出战也讨不到好吧?”

商讨刚刚开始,便有人提出了这个很现实的问题。

黄部人马没经历过炮群疯狂轰击的场景,两广清军也没经历过啊。

而且黄部自从杀进安南之后,就一直不停在打仗,其战斗经验之丰富实难想象,两广清军虽说训练刻苦,时常出营剿剿土匪水贼什么的,但比起黄部人马的战斗经验来还是差远了。

就连黄部人马都吃了大亏,让人不得不担心两广清军参战后,会不会有同样的问题,毕竟两广清军的火,枪装备虽然普遍但火炮数量真心一般。

这些年,在吴可的极力要求下,隶属于两广总督衙门辖下的军工厂,已经开始研制甚至模仿洋人火炮,经过这么些年的持续努力所获成果非凡,两广已经秘密成立了一家专门制造火炮的火炮厂。

可惜的是炮厂工人到现在还在磨合期间,火炮的生产大部分依靠手工制造,成品率实在低得可怜,每月能有五门合格火炮生产出来就不容易了,哪里能搞奢侈的炮群战术?

“先不提清军参战后的战术和适应问题,其它方面还有什么困难?”

吴可摆了摆手打破了尴尬的沉寂,环顾四周问道。

“后勤方面没有问题,目前谅山至镇南关的铁路复线运转良好,就连公路路况也十分不错,后勤物资的运输十分方便快捷!”

“弟兄们这边也没问题,经过多年训练,弟兄们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力都有不小提升,对于参加安南之战与法国人对抗不会有任何畏惧心理!”

“财政方面也没问题,目前总督衙门以及两省巡抚衙门的财政状况都十分良好!”

“……”

经过一通介绍,与会众人这才惊讶发现,除了战术方面的问题让人担忧之外,对于两广清军参加安南内战的其它方面,两广方面都已经有冲许底气和准备。

“哈哈,诸位这些年的工作成效显著,我两广清军实力可以说冠绝大清!”

吴可高兴的大笑出声,没想到不知不觉间两广的底子已经如此厚实,加上两广清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横,不要说大清第一墙军,就是放眼整个远东都是位列前矛的军事存在。

“大家也不用担心,对于参与安南内战之事本督早有计较,大家也用不着担心法国人的炮火优势,想要对付他们其实并不困难……”

第693章黑旗军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蒸汽机轰鸣不绝于耳,琼崖铁矿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

在矿区最深处的一片偏僻地带,近五百身批号服的青壮囚犯,正在监督的严厉监视下有气无立的忙活着。

琼崖的冬季气候温暖湿润,囚犯们身着单薄号衣劳动却不绝丝毫寒冷。

两广的牢狱管理体系与大清其它地方大为不同,除了重刑犯以及死刑犯必须蹲守监牢之外,其余牢犯基本上都被要求强制劳动。要么是在清军监视下修路铺桥,要么被运到琼崖矿区挖矿。

如此强制手段当真让人闻之心寒,消息传出之后两广道上一片哗然,那些经常与衙门打交道并且多次进宫的帮会中人都大感受不了,更不要说普通的平民百姓,谁都不愿因为做出一点错事便被官府抓住强制劳动。

眼下的两广经济十分繁荣,只要肯卖力气在哪都能混一口饱饭,何必逞一时血气跑来吃难以下咽的牢饭?

就在囚犯们在监官的苛斥声中懒洋洋干活之际,从矿区出口方向走来一队全副武装的官兵,停在了距离囚犯干活地点百米外的地方。

领头的军官很快走向旁边的监管,嘀嘀咕咕商量了一阵之后才分开。

突然出现的军队吸引了囚犯们好奇的目光,但他们只能偷偷瞥上一两眼,可没胆子放肆招惹麻烦。

嘀嘀嘀……

负责监视囚犯劳工的监管突然吹响了口中的哨子,猛挥双手大声吆喝道:“集合集合全体集合,动作都快点小心老子抽你们……”

一干囚犯不敢怠慢,一改刚才懒洋洋的摸样十分迅速利落的行动起来,不过半珠香,功夫近五百囚犯劳工便已集合完毕。

“都给我老实点,接下来叫到名字的家伙站出来……”

监管语气严厉的警告了一番,而后便客气的请刚来的清军军官上前。

那位清军军官也没客气,从怀中取出一张写满名字的纸张走上前来,轻轻扫了对面的囚犯劳力一眼大声念道:“张小三!”

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任何声音传出,场面顿时显得十分尴尬。

“马的张小三你个混蛋耳朵聋了吗,没听见叫你名字啊?”

刚才开口的监管有些挂不住面子,二话不说扬起手中皮鞭怒气冲冲的杀入囚犯人群之中,冲着一位满脸桀骜的壮汉劈头盖脸一阵狠抽。

被打壮汉发出连声凄厉惨叫,像赶羊一样被赶出了囚犯人群,而后在清军军官的挥舞示意下监管才放了这厮一马。

“吴二毛……”

有了前车之鉴,之后被念到名字的囚犯劳力虽然心中忐忑,但没一个再敢玩默不做声的把戏,一个个回应声响亮在军官跟前站成好几列。

那清军军官也不理会这些,只是按照名单上的名字一一念过,一直念出了五十来个名字这才罢了,而后示意身边战士将被念到名字的囚犯约束好,再跟监管做好交接手续之后便带着一干忐忑不已的囚犯离开了矿区。

这一幕极大的震慑了在场其余囚犯劳力,他们一个个惊恐不安的看着五十来位同伴在清军的押解下不情不愿离开,心中猜测着这帮同伴的凄凉下场。

不过也有那精明狡猾之辈看出了不同,这五十来位可都是黑旗军中人,是不是黑旗军触犯了官老爷们的底线,可听说黑旗军已经被官府给剿灭了啊?

……

冬季的南海阴冷潮湿,海风呼啸刮得船员脸上生疼。

一大两小三艘蒸汽动力风帆战舰,顶着呼啸海风在南海劈波斩浪快速前行,经过近一个月艰难航行终于抵达了此行目的地——位于西沙群岛中某座被作为水师临时基地的大岛。

“刘义刘义……”

岛上除了驻扎有水师的一个中队三百人马外,还有一个附属的后勤劳工营,其中大部分也都是青壮囚犯出身。

那三艘从广东出发的军舰抵达岛屿后,为首水师军官与岛上留守军官稍做交流,便在留守官兵的带领直接找到后勤劳工营驻地,扯起嗓门大声吆喝道。

“什么事?”

刘义从简陋营房里走了出来,面对一干清军官兵毫无惧色。

“你就是刘义?”

看着眼前身材并不高大,皮肤也被晒成古铜色,脸上不卑不吭的精壮中年,水师带队军官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沉声问道。

这时整个劳工营都被惊动,一位位精壮劳工从宿舍或者营地走了出来,见到站在清军军官身前的刘义,一个个默不做声做到其身后,以这样的方式对劳工营威望着著的刘义表示支持。

有那急性子更是开口追问这是干嘛,难不成官军想队刘义大哥动手不成?

这个传言快在劳工中间传开,上百来号精壮劳工顿时骚动起来。

“干什么干什么,你们难道想造反不成?”

劳工营监管一看情况不妙,立刻吹响了口中的哨子,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挥舞手中鞭子凌空挥舞,噼里啪啦的炸响声让劳工们不寒而栗。

“官爷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尽管心中畏惧不已,不过显然刘义在劳工营的威望确实极大,一干精壮劳工畏惧监管的鞭子威胁纷纷后退,但也有那么十来位硬骨头顶着不退大声反问。

“老子们做事,还需要你们这帮混蛋同意不成?”

劳工营监管头目白眼一翻,手中鞭子一甩很不客气道。

“刘大哥又没做什么错事,官爷你们是想对刘大哥动手么?”

尽管脸色有些苍白,但这些硬骨头劳工依旧硬着头皮追问道。

“是啊官爷,咱们在岛上可老实得很,没做过什么犯忌讳的事儿啊?”

“官爷没,刘大哥可是个好人,你们可不能胡乱处置!”

“……”

有人开了头,其他劳工纷纷跟进,一时间劳工营喧哗声大作,抄得人恼子疼。

这些精壮劳工也是郁闷,想当年他们在两广之地也是响当当的角色,在绿林中的名望和地位都十分高企。可自从被两广清军俘虏以后,没多久就被送到南海这座鸟不拉屎的小岛上,从此他们便彻底安静老实下来。

他们想不老实也不成,先不说岛上驻扎的一个中队三百清军,人数足足是劳工营的近三倍。关键是这座西沙群岛中的岛屿几乎没有任何铲出,所有后勤物资的补给除了鱼类等食物外,几乎全部需要两广方面支持。

他们就算能够冒险拿下岛屿控制权,可没有海船的话也没法离开,就连食物等生活物资都难以保障,最后依旧难逃被清剿的命运。

所以,自从明白自身处境之后,这些原本在大陆上风光过的精壮劳力就彻底老实下来,只要岛上官军不做得太过分他们都能忍得下来。

几年时间下来,就是最桀骜不逊之辈都老实下来,不过多年的狱友身份也让一干劳工之间的关系十分良好,特所以此次官兵突然找到在劳工中威望不小的刘义,才会闹出这么大声势。

岛上的劳工营监管好不容易平息了劳工们的吵闹,不由把好奇的目光看向新近赶来的水师军官,他们对水师军官的来意也十分好奇。

“谁说官府要对刘义动手了,要是想动手的话还会等到现在?”

那位水师军官一开始没有开口,等到劳工营的喧闹平息后,这才不紧不慢说道:“再说了,刘义又算不得什么大人物,本官何必千里遥遥从广东赶来找他?”

“那不知官爷找区区所为何事?”

刘义倒是个磊落汉子,虽然刚才水师军官那番话让他脸上很有些尴尬,可人家说的就是事实他也没脸反驳。

尽管他组建了黑旗军,与清军多次交手屡有斩获,但那时大成国还在,拥兵数十万兵力不足五千的黑旗军真算不得什么。

没错,这位在劳工营中颇有威望的中年汉子刘义,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法民族英雄,黑旗军统领刘永福是也。

说老实话在率领黑旗军进入安南抗法之前,这位的名头确实一般得很,在广西天地会中也只是不起眼的小字辈而已。

当初大成帼鼎盛时期以其的实力和地位,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就算后来大成国被清军剿灭,他率领黑旗军依旧奋力抵抗,在众多抵抗势力中也很不起眼。更何况还有一位大成国时期重臣黄鼎凤在,也轮不到刘义接收大成国遗产,所以在大成国被清军剿灭后抵抗了几年,便不幸被清军逮住送到西沙群岛来劳动改造。

本以为这辈子将老死岛上,没想到竟有官军千里遥遥从广东赶来找他,真是奇哉怪也。

“呵呵,你这家伙运气不错,这次本官找你绝对是好事一件!”

水师军官呵呵一笑,看着刘义脸上神色意味深长。

“有什么好事,说出来听听呗!”

不等刘义回话,劳工中便有那胆大之辈耐不住心头好奇吆喝起来。

“去去去,你们这帮家伙还没资格知晓这些事情,刘永跟我来!”

那水师军官眼睛一瞪,在劳工营监管的配合下轻松将劳工们驱散,而后带着满头雾水的刘义离开劳工营……

第694章暗手

“大人,这叫刘义的家伙实在太不起眼,他真的成么?”

两广总督衙门正堂花厅,幕僚看着手中资料忧心忡忡问道。

“放心就是,这家伙应该有些能耐!”

吴可满脸自信,摆了摆手轻松道。

“可这家伙之前没有任何亮点,就他手下的黑旗军也是一样啊!”

尽管如此,幕僚依旧心存疑惑。

“放心就是,这次选人又不是要他们去正面战场跟法人死磕!”

吴可心中轻轻一叹,有些无奈解释道。

“说得也是!”

幕僚眼上疑惑并未退去,不过却很识趣的没有再问。

“刘义刘永福,丫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幕僚没有再问,可吴可心中却开始打鼓,怀疑之前的决定是否真的合适。

心中不安,拿起有关刘永福以及黑旗军的详细资料,仔仔细细的再读了一遍,发现依旧没有任何亮点可言。

1837年9月11日(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从博白迁到防城,初居十万山腹地古森恫小丰村。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

1841年,叔父刘以定结婚成家,兄弟分居,刘以来携妻儿迁北鸡村(今防城扶隆乡北基村)谋生。

1842年,刘永福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因家庭破产,永福随父母从小峰迁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现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活。

1850年,刘永福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

1852年,刘永福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1854年,刘永福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

据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就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自己是虎将,应该反清,自己是陈近南之后。

1857年,咸丰七年时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广西天地会起事的行列,走上反抗朝廷压迫的道路。最初,刘永福在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的部属郑三手下任先锋。他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朝廷大举清剿各叛军,天地会首领吴凌云不幸挂掉。

1863年,刘永福已27岁,时吴凌云已战死,余部由刘永福和张三率领,转移至广西靖西、那坡一带活动,约一年后刘永福投入黄泽宏部。

1864年,刘永福带领余部200多人同另一支起事武装吴鲲部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