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土美利坚-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也就只能通过语言神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可如此一来。对上那些老谋深算的家伙,他又如何能够知道对方早已背叛了他?……而除此之外,拿破仑对自己本家的那些兄弟也是极其专横,同样也想着操纵他们。结果,即便是他让那些兄弟当了国王,那些人最后还是一个个地起来反抗他……”

    “拿破仑曾对人说:‘我唯一的朋友是达武,他冷酷无情,正符合我。’‘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是自利和畏惧……’‘统治者面对民众应该充满威严,……你问我。为什么措施严厉?我之所以恫吓他们,就是避免恫吓他们的事情真的发生!’‘帝王之善,必须具有帝王的威严……如果人民称他是个老好人,那他的统治就失败了’……这些话,极其偏颇。为人君者,虽需威严、冷酷,却并非时时都要表现出来。因为那样只会让君王离臣民越来越远。而且,他也忘了大义与道德。忽略了这一方面,虽使他愈加纯粹,也颇有力量,却失去了灵活和远见,失去了对朝政真正的掌控力……”

    “所以,他最终兵败身亡。”

    “……你看得很深。”听完袁世凯的一番文中夹白,白中又带些西式言语的陈述,郭金章微微颔首,“可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有什么收获?”

    “官意,民意……二者缺一不可。”袁世凯正色道。

    “民意我懂,可这官意……?”

    “嘿嘿……”

    ……

    袁世凯一直都在仔细地观察着郭金章。以他现在的身份去评价拿破仑虽然并不能算是超出了本份的僭越,但也颇有一些忌讳。所以,在荣禄等人面前他一直都没表露出自己对拿破仑的兴趣,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郭金章居然一直都替他保着这个秘密,而除了自己,他竟然也不知道另外三个人都跟郭金章聊了些什么,他曾经用言语试探过,可惜对方却是一点儿风也不露,结果这反倒更加刺激了他的胆子,许多原本不能也不敢说的话也渐渐地放开了。而今天,他说的这些话算是一个月来最为“过份”的了,他甚至站在拿破仑的立场论述了一些问题,可郭金章却并没有任何意外和惊讶的表现,反而还极感兴趣地让他继续往下说……这个表现让他更确信了一件事:唐州,之所以积极促成了这一次的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除了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由,就是想通这一次的军事合作,在大清找到一位利益代言人。

    “没错,就是利益代言人!”新学到的名词就是这么直接,可袁世凯的内心却忍不住地兴奋。唐州,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了解到了这个美利坚的地方政权到底拥有多么大的力量……或许,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青的年青人还远远不能像英法等国那样派兵去大清,可在财力方面却极其充裕,其能动用的金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超过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而只要有钱,还有什么事情在大清是办不成的?

    想到大清国的**,想到官员们的贪婪,想到自己在朝鲜为国为民、竖立国威,却被那些狗屁不通的御使翰林指责为嚣张跋扈,袁世凯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战若得不死,我袁世凯必定要翱于九天之上!纵不能成李鸿章第二,亦要不遑多让!”

    袁世凯暗下决心,发誓要成为一代权臣。不过,身为一个精明的大清官员,在暗下决心下的时候,他的眼睛依旧紧紧地盯着对面的郭金章,经过短短一个月的接触,他已经认定面前这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家伙应该是跟李鸿章一个辈份,都是“章”字辈儿,否则绝不可能这么老奸俱滑,仅凭十几二十万人,就在英法美加诸国之间纵横捭阖,游韧有余,还得了大把大把的便宜。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尽管他只是微微在言语上露出了那么一丁丁点儿的志向,就被郭金章一眼“看穿”了,更加没有想到郭金章竟然是那么地直接,直接到骇人:

    “慰亭兄,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眼光和深度。……有没有兴趣做我们的合伙人?”

第295章 袁世凯,领袖?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郭金章更了解袁世凯这个名字代表着什么了。虽然这个名字在后世骂声一片,稍好也是争议声不断,但谁也不能否认,正是袁世凯的推动,才使得满清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身为北洋军的创建者,袁世凯从天津小站练兵开始,在几十年里,就一直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一个军阀。虽然他也曾经被满清的统治者们升上来又压下去,但他的势力一直都在,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强悍地压制着南方的革命党。可以说,如果不是袁世凯忌惮名声,在攫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民国大总统之后,他就可以凭实力将以孙中山、黄兴等人为首的所谓革命党全部消灭。而如果不是他在最后昏了脑袋,使得北洋内部分裂,那么,国民党也就没有机会登上中国历史的主席台。

    后世都说,国民党是比北洋政府更加先进的存在,因为北洋代表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国民党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可在郭金章看来,北洋军阀虽然不见得多么了不起,却绝不比国民党差,甚至于,如果不是孙中山等人在背后一直捣蛋,北洋在袁世凯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开始发展国家了。可惜,国人一向有内斗的传统,而孙中山等人还开着金手指,一旦事败,便可以跑到国外避祸,等到机会来了,再卷土重来……

    郭金章前段时间就考虑过去找孙中山,去寻找那位传说中的“国父”,以期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合作者”,但一来,此时的孙中山肯定还没有长大。二来,在回忆了一遍孙中山的“功绩”之后,他突然发现,孙中山从清末开始,就好像没有真正的做过什么对革命有重大贡献的事情。甚至于,自始至终。他所扮演的都是一个“搅屎棍”的角色,除了捣蛋,别无建树。而这位“国父”的智商似乎也一直都俳徊在初中生甚至以下的水平,居然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势力是不行的,这才想到去发展属于自己的军事实力,可惜,还没有完成自家军力的建设,他就撒手而去了。而他所留下的国民党,在未来掌控国家的时候,表现也并不比北洋政府好。不仅内斗,还让中国陷入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当然,或许有人说,中国之所以会被小日本侵略,其实应该从北洋说起,甚至更远地说到清末……国民政府只是成为了两个无能政权的“继承者”,不得不承担他们所留下的苦果。可是,如果国民党真的强劲。真的有能力,在日本侵略东三省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表现,可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到1937年,国民政府依旧对日本人的侵略毫无准备。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郭金章决定拉拢袁世凯。一是因为袁世凯此时已经成年,而且在朝鲜过不俗的表现;二,老袁此时正值年轻,应当还有可塑性;至于第三,袁世凯还不是日后小站练兵,成为新军阀之后的袁世凯。此时与之合作,虽然不算雪中送炭,但绝对比锦上添花要强。

    而且,不管袁世凯日后怎么样,只要历史还按照一定的轨迹在动,那么,这家伙日后肯定就会是中国的实权派。与之合作的越早,不仅越有利于唐州,也同样有利于中国。

    ……

    “合伙人?”

    袁世凯没有想到郭金章竟然会这么直接。他并不迟钝。一个月以来,通过跟郭金章等人并不多的接触,他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对方似乎是在观察着他们。而这种观察并不是那种纯粹的军事上的观察……也想到了对方可能是想找一个利益代言人。可是,听到对方的话。他还是禁不住有些吃惊。

    “没错,合伙人。”郭金章很满意袁世凯脸上所露出的惊诧表情,“当然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意上的合伙人。我所说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在清廷,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利益代言人。”

    “利益代言人……”袁世凯咂了咂嘴。一个多月以来,他已经不只一次的听到过这个词语。利益代言人,英法等国不就经常在自己的殖民地扶值自己的代言人么?不过,那些欧洲人的利益代言人好像在许多时候都只是一群傀儡。虽然已经料到唐州人有可能想选自己做利益代言人,而且自己也有一点儿心理准备,想要借着对方的东风青云直上,可是,这中间的事情有那么容易么?

    “这个利益代言人跟平常人所说的代言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别。”郭金章当然知道自己所说出的名词有多么的“不堪”,尤其是用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而袁世凯此时显然还有一些愤青的资质,所以,他又接着解释道:“我们不会像英法等国一样疯狂攫取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当然还有财富,我们追求的是共嬴!所以,我们的利益代言人,更多的应该是合作者,而不是什么傀儡。”

    “袁某不过区区小官,朝廷之中远胜于某者更是不计其数。别的且不说,听闻唐州代表刘通福先生跟礼亲王、庆贝勒诸人皆过众甚密,这些都是皇太后宠臣,信重非常。唐州何不就近择之,反而还要求远找上袁某?”袁世凯先是皱了一下眉,接着又疑惑地问道。

    “我们这儿有一句话,不知道慰亭你想不想听?”郭金章笑道。

    “请讲。”袁世凯道。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郭金章微笑着说道,“慰亭,你是才子出身,听说几岁的时候就写过诗,这话太过直白,恐怕难入你眼,不过,这里面的意思,对你来说也就应该不难理解了吧?”

    “呵呵,若是礼亲王、庆贝勒等人听到你郭将军的这个评语,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袁世凯失笑,心中也不自禁地充满了对礼亲王世铎和庆贝勒奕匡的嘲弄。你们以为人家唐州人经常找你们,还时不时的“孝敬”、送礼。就以为人家对你们多么尊重,多么看重,可事实呢?……你们就是一群猪!

    “可我现在似乎连那群猪都不如啊……”对世铎和奕匡在唐州人心中的地位幸灾乐祸,袁世凯突然又想到了自己身上,顿时,那种优越的好心情立时就没了。自己对大清也是忠心耿耿了吧?自己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哪一点不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清?可朝廷那些家伙居然一个个弹劾自己嚣张跋扈……你们又不是朝鲜人,管那么多屁事干嘛?难不成你们吃的是朝鲜的俸禄?最后居然让自己跑到这大洋彼岸去跟洋鬼子拼命……好吧,这一次其实是一个机会。若能在战场上保下性命,以李鸿章对自己的重视,归国之后必得重用。说不得还能督抚一方,成为封疆大吏。可是,这是要拼命,而且还是跟洋鬼子拼命啊。

    “郭兄,”袁世凯又想了一会儿,朝郭金章拱了拱手。“若是想选利益代言人,似乎……荣禄应当比袁某更加合适吧?”

    “他不合适。”郭金章很干脆地摇了摇头,“他是满族正白旗人,清廷的忠实拥趸。绝不可能牺牲清廷的利益。而这,在跟我们的合作中是不可能的。”

    “这么说来,郭兄觉得袁某倒适合作一个不忠不义的小人喽?”袁世凯的脸色顿时就耷拉了下来。此时的他还不是后世的袁项城,不能说会以死报国,但也忠心耿耿。听到郭金章的话自然愠怒。

    “呵呵,若你不忠不义,我倒不选你了。”郭金章摇摇头,“慰亭,你觉得李鸿章此人如何?他忠于大清么?”

    “李中堂乃我大清柱石。自然忠诚。”袁世凯正色道。

    “那你说,他是忠于中国多一点儿,还是忠于大清多一点儿?”郭金章又问道。

    “这有什么区别吗?”袁世凯怔住。中国?大清?这应该是一个问题吧?

    “有区别,当然有区别。”郭金章微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在中国的合作者,而不是在‘大清’的合作者。大清与中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利益相通的地方。但他们绝对不是完全重合的存在。”

    “袁某不懂。”袁世凯摇了摇头,他有些头晕。大清不等于中国,中国也不等于大清,那它们又分别代表着什么?

    “大清和中国是两个概念。中国,就是中国,而大清,不过就是中国的一届政府。虽然这一届政府已经持续了三百多年。可是,它依旧不等同于中国。”郭金章淡淡地看了袁世凯一眼,“我们都爱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所以不能不爱。曾经有人说。‘你爱祖国,但祖国爱你吗?’可说这话的人显然忘记了。祖国不等同于政府,他所说的‘祖国爱你吗’,其实这个祖国所指的并不是我们的祖国,而是‘国家机器’,就像是现在中国土地上执政的大清王朝一样的存在。我们忠于我们的祖国,爱戴我们的祖国,但我们并不由此就必须而且一定要爱戴那个执政的国家机器……”

    “等等,你的意思是说……”袁世凯轻轻吸了一口气,“李鸿章李中堂,甚至还有先前的左宗棠、曾国藩,他们所忠于的,其实并不是大清,而是……中国?”

    “我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忠于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只是很可惜,”郭金章叹了一口气,“经过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人的脑海里已经把祖国和国家这两个概念混淆成了一片。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大清就是中国。所有对‘大清’的抵触与反抗都被潜移默化成了对‘中国’的否定和不忠。……可问题是,依旧有人很清醒地知道国家与祖国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且一直奉行着忠于‘祖国’的政策。”

    “忠于祖国?那……不挺好的吗?”忠于祖国而不太忠于大清……这个似乎也是个问题。身为大清官员,怎么能不忠于朝廷呢?可……袁世凯突然觉得自己的脑子很乱。

    “忠于祖国挺好?呵呵,慰亭兄,那你知不知道他们的祖国是哪个国家?”郭金章冷笑着问道。

    “不是……中国吗?”袁世凯犹豫地问道。

    “大清。”郭金章冷笑一声,“他们的祖国就叫大清。而不是中国。……大清的皇亲贵胄,那些八旗勋贵,他们从打进山海关的那一刻就非常清楚地明白什么叫大清,什么又叫中国。他们从没有在实际行动中把中国跟大清合成一体,在他们的心目中,大清永远排名在中国之前。如果遇到危难时刻。他们肯定会选择大清而不是中国。亡国不肯亡祖先,保大清不肯保中国……这就是他们必然,也是最后的选择。”

    “郭兄,这话是否过了?”袁世凯阴沉着脸问道。

    “过了吗?”郭金章看了他一眼,“你以为,如果不是中间隔着一片大海,我们仅仅只会建一个唐州?如果不是我们人口不足,不得不在国内移民,我们会跟那些满清的混帐玩意儿说上一句话?我不把努尔哈赤、皇太极那些人从坟里掘出来,挫骨扬灰。你以为我会打住?”

    “话不投机半句多,袁某告辞。”

    袁世凯“蹭”地站了起来,转身迈步就要离开。

    “你可以走。但是慰亭兄,请你记住,如果你今天离开了,那么,你将永远失去一次机会,一次让你能够登顶中国大陆最高统治者的机会……”郭金章的声音里没有丝毫感情。仿佛机械。

    “袁某一心为国,又岂会为了个人权势而不忠不义?郭金章,你恐怕打错了算盘。”袁世凯站住,转过身冷冷地说道。

    “清朝已经完了。”郭金章冷笑,“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这副对联是你13岁的时候写的。很有气势。可见那时候的你就已经知道清廷的气数已尽……”

    “少年无知,岂能作数?”袁世凯争辩道。

    “无知?我可不认为你无知。”郭金章摇头冷笑,“而且我也很同意你的观点。清廷行将寿终,依我看顶多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寿命,因为它已经烂到了骨子里。虽然有李鸿章等人尽力的裱糊,可是,这些人都已经风烛残年。又能撑上多久?”

    “北洋水师横行大海,为亚细亚第一,不久前又横扫南洋,尽灭西夷舰队;如今又将有数十万大军东征,与西夷战后,又必将是一支劲旅强兵……海军陆军皆强,大清怎么会亡?”袁世凯冷哼道。

    “如果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因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么,元朝是怎么亡的?”郭金章冷冷地看着他,“袁世凯,不要欺骗你自己,你知道我说的都是正确的。清廷早就已经没有了机会。自从300年前他们入关。以无数次的屠杀垫定了他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又以愚民之术让中国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让全中国人民只会以‘奴才’自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注定了今天的灭亡。因为,他们一直在开历史倒车,中国几千年的积淀,让他们在三百年的时间里耗得干干净净,我们领先世界几千年,就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