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土美利坚-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好累的?咱们有电梯,从地下室到顶楼,用不了一分钟!”

    “……”

    总算弄明白了什么是电梯,又得知这样一栋大约二十层高的楼房其实用不了一年就能完全造好之后,荣禄、袁世凯四人又回到了车里,由那年青军官继续开着车往目的地跑……只是,四人的精神越发的差了。只有袁世凯,在车子发动之后,依旧频频回头张望那才只有一个框架写字楼……直到另外几栋写字楼出现在街边,才让他停止了这种无意义的举动。

    *************************************

    “欢迎四位到来。”

    郭金章在西雅图城郊的一个别墅接待了荣禄和袁世凯四人,这个别墅不是他的,也不是西雅图其他人的,是远在纽约华尔街的约翰。摩根在西雅图的住所。常年空着。这一回,被唐州政府借来当了招待所。

    “郭将军!”

    从车上下来,听到年青军官的介绍,荣禄首先抱了抱拳。而有他带头,袁世凯、丁汝昌、刘永福三人也紧跟着和郭金章见了一礼。

    “呵呵,客气客气,诸位请进。”郭金章略有些尴尬地收回了伸出去的手,带着四人走进了别墅。而一进客厅,荣禄四人就看到了一个留着大胡子的洋人正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

    “这家伙是美国联邦陆军少将,丹尼尔。拉蒙特,有点儿傲气。”郭金章随口介绍了一下,“你们不必理他。”

    “嗯。”

    虽说是洋人,但既然郭金章说了。荣禄四人相互看了一眼,也都纷纷目不斜视,仿佛真的没有看到丹尼尔。拉蒙特一样。

    “大家坐!”

    招呼四人坐下,郭金章也没有给双方介绍,就开始饶有兴趣地打量起面前的四个人来。

    袁世凯就不用说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鸿章居然会派出这么一位“大头”级人物过来。可他又不得不承认,李鸿章确实有理由把袁世凯派过来。而袁世凯本人也确实有资格获得这一次的委派。这可是未来的袁大头!不说他以后干的那些大事儿,光是前几年在朝鲜的突出表现。就已经显示出了袁世凯过人的能力。事情还要从五年前说起。

    五年前,也就是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而到了三年前,也就是1884年,朝鲜“开化党”人士又发动了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而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朝鲜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当即出兵,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了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的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不仅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还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而袁世凯在朝鲜期间,时常出入朝鲜宫廷,并且让朝鲜高宗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明确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他还防止朝鲜向外国借款、阻挠朝鲜向西方国家派驻公使……可惜袁世凯干涉朝鲜内政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朝鲜国王李熙致函请求清廷撤袁世凯,随后朝鲜驻华官员金明圭奉李熙之命,请求李鸿章换人。清廷内的张謇、张佩纶等人也攻击袁世凯“侈然自大,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鸿章本打算坚持下去,让袁世凯继续留用朝鲜。可在这个时候偏偏唐州提出了中美军事合作的要求,而李鸿章原本属意的潘鼎新、刘铭传等人要么就是怯于战阵,难再大用,要么就是要去担任台湾巡抚,脱不开身,所以,就想到了这个在朝鲜的刺头儿。然后,就这么干脆地把袁世凯给派过了大海……而此时,袁世凯才不过28岁。

    而袁世凯之后,荣禄要算是郭金章另一个比较熟悉的一个晚清人物了。这位老兄做过什么其他的事郭金章不知道,但郭金章很清楚地记得,“戊戌变法”那一回,就是袁世凯把谭嗣同等人出卖给了荣禄,才使得变法失败……这么看来,荣禄很显然就是慈禧的人。

    两人之后就是丁汝昌!

    根据消息,这是这一次的受训军官里面唯一一个自己请求漂洋过海过来的清军将领。当然,清廷那边的人也都知道,同样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在这一次的军事合作中占据高位,但这第一次派过来的人是“受训”,是打前站,所以愿意来的人不多。而丁汝昌,这个北洋水师前总兵,赫然是自己主动要求过来的……至于这位微有些驼背的小老头儿为什么要放弃那么显赫的北洋水师总兵的高位过来,据说是受到的排挤。包括率领舰队打败了西班牙分舰队的刘步蟾在内,北洋水师的将领对自己的总兵大人极其排斥,甚至蔑视,概因丁汝昌是陆路出身,压根儿就不懂海军。原本刘步蟾等人惮于丁汝昌受到李鸿章的重视,只是排斥、不合作,还不敢怎么样,可等刘步蟾打嬴了菲律宾海战,有大功在身之后,就对他再没那么客气了……所以,为了北洋水师的稳定,李鸿章不得不拿下了丁汝昌,可丁汝昌跟刘铭传又有仇隙,而刘铭传此时出任台湾巡抚,在淮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丁汝昌干脆就向李鸿章请求去唐州,“与西夷一战,且让北洋诸君一看,丁某到底堪战否”!

    而排名第四的刘永福,什么关系都没有,纯粹就是被派来当炮灰的了……

    “全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还有个袁大头……要不要让他战死沙场呢?”郭金章扫了四人一眼,最后把目光盯到了袁世凯脑门儿上。

    。

    。

第294章 袁世凯论拿破仑

    郭金章最后还是放弃了对袁世凯的算计。毕竟,不管袁大头后世怎么样,做了哪些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可现在的他却是中国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朝鲜做那么多的事情。或许,年轻的袁世凯在手段上还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但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是有功之臣。而陷害有功之臣,说到哪儿都说不过去。何况,依照正规手段,能不能把袁世凯害死还是两说,万一害不死,这家伙日后掌权,岂不是对唐州不利?

    “四位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唐州进行初步的学习,之后将会离开这里去哥伦比亚,并在那里接收来自大清的官兵,主持对他们完成整编、训练,以及战前动员……”

    除掉袁世凯不行,郭金章自然也就对慈禧的亲信手下荣禄没了什么兴趣,也没说太多,就叫人把他们带去休息。

    之后第二天,“接待”开始。

    郭金章首先派人向四位大清的军方代表讲述了欧洲近代史,让四个人更加清晰地弄明白了欧洲各国能够后来居上超越中国的原因。同时,也让四人对欧美各国的行事手段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而事实证明,郭金章的这个安排对荣禄、袁世凯四人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人虽然早就对欧美各国各有观点,但学习之后,还是对对方迥异于中国的行事风格大为震惊。荣禄甚至发出了“俱为狼子,不得不防”的感慨。而相对于荣禄对西方各国利益至上的行为准则,还有翻脸跟翻书一样的行事风格的感慨和警惕,袁世凯却对拿破仑的事迹极感兴趣。这位原本应该做到“洪宪皇帝”的大头先生非常钦佩拿破仑在军事上的成就。却对对方的战略和政治手段极不感冒。在他看来。拿破仑虽然很善于瓦解对手,不让他们联合起来,比如在对付奥地利的时候让普鲁士保持中立,后来打普鲁士的时候又让沙皇保持中立。总是对付一个或两个单一的对手,而不是向整个欧洲宣战。尤其和沙皇的同盟更保证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可是,拿破仑没能制自己的敌人于死地,尤其是在打败奥地利和普鲁士之后没有灭亡这两个国家,而是签完城下之盟。这完全是大大的败笔,给这两国保留了将来反对他的力量。而且,袁世凯还觉得,拿破仑对外扩张了十几年,期间只有两年罢兵,其他时间都在跟欧陆一流的军队交火,“靡耗太巨”,财政上吃不消,兵员方面也吃不消,否则到滑铁卢时期也不会连十五岁的娃娃都招了兵。而这。也恰恰是拿破仑在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袁世凯总结:“不对群狼,只斩一狗;休养生息,保全气力;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而除了这些,最让郭金章意想不到的是,袁世凯居然对拿破仑称帝的行为感到可惜,称其“过于冒然”!

    ……

    “称帝虽为法兰西统一了思想,消除了混乱,建立了新的秩序。同时还建立从上到下的极权军事帝国,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攻击力。可是,彼时正为革命如火如荼之时,拿破仑此举太过急切。虽然,他让那些害怕混乱和自由的人得到了安定,给国家带来了安定,可同样也让那些支持他的年青人。也就是所谓的‘革命者’大为不满。而这样影响最大的,就是拿破仑忘记或说他忽视了自己军队力量的来源。拿破仑打胜仗,除自己的军事才能外,还有他具有进入他国的‘自然权利’,因为他是革命者,是那些人眼中的‘人类解放者’,到处受到人民尤其是他国家下层人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盼望着拿破仑的大军早日到达他们的国家,把自由的体制和思想带给他们。他还没称帝的时候,那个聋子贝多芬激动不己地为他谱写了什么《英雄交响曲》,可称帝之后,他就成了侵略者,占领者。他昔日的那些对头倒成了解放者。此后,他再也得不到各国本土势力,尤其是那些青年支持,反而还成了刺客刺杀的对象。此种损失极其巨大。可说,拿破仑是亲手打下了第一帝国失败的甚础!”。

    “这么说,你是反对拿破仑称帝的?”

    郭金章一直都和袁世凯四人呆在一块儿,还经常跟他们进行一些课后的交流,当然是单独的,因为这四个人立场都是不同的。譬如荣禄,绝对是满清王朝的坚定拥护者,让他跟刘永福或者袁世凯一起聊天儿,万一聊到什么不合时宜的地方,另外两人肯定会藏着掖着。虽然这在现在或许很难影响到什么,但对唐州和清王朝,或者说是中国方面的长远交流和合作肯定会有影响。毕竟,四个人中,有两个在未来都是掌握中国大权的人物,而丁汝昌在离开海军之后,逃过了甲午海战,在未来未必不会成为地方上的一股势力……而除去避免四人相互影响的因素,单独的交流也更加有利于建立跟四人的“友谊”或者说是交情。这对唐州未来在中国国内的利益是有利的。

    “其实也不能算是反对吧。”看着斜躺在沙发上的郭金章,袁世凯咂了咂嘴,“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彼时法兰西混乱不堪,拿破仑不取,自有他人会取。毕竟,法兰西直到如今都还有什么保王党……只是拿破仑未曾处理好这各方面的关系,他太急切,也太直白。尤其是在处治那些对他有威胁的人的时候,手段太过浅显,直如幼儿!”

    “呵呵,太瞧不起人了吧?”郭金章笑道。

    “以我如今,自然无甚资格瞧不起人家最推祟的皇帝,可那拿破仑于政争一途的手段,确实抵不得我大清一个知府,恐怕比一些县令也多有不如。”袁世凯又是一笑。他在一开始就知道了郭金章分别跟他们四个人在“课”后聊天儿的打算。甚至他还知道。郭金章其实跟大清国内的某些人一样。都认定他们这些能够在未来指挥“征西大军”的人会成为第二个曾国藩或者李鸿章,就算不行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重臣或者一方封疆大吏,所以想提前打好关系,以便日后更好相处。当然,人家肯定不是为了巴结自己。不说这些天的相处中他感觉到的郭金章身上那若有若无的傲气,就是光凭唐州在北京城的那些关系,也只能是自己反过来巴结人家。可他一个外来的官员又能拿什么巴结人家?钱?郭金章等人随手扔个研究费就是几十万两,与之相比。他就是个穷光蛋;美色?郭金章倒还是单身,可自己又上哪儿找女人送过来呀?所以,现在最好的巴结途径,就是在对方面前显示显示自己的才能。当然,他这样并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当官的嘛,不就是为了权势么?他就是想成为曾国藩或者李鸿章第二,甚至犹有过之!可曾国藩不说,是遇上了太平天国,李鸿章为什么能够如此权势薰天?除了有一支淮军在手。还不是因为那老头儿是大清国面对列强之时唯一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

    “我倒是知道咱们中国人在内斗方面很有一些手段,可拿破仑真就这么不济?”郭金章接着笑道。

    “呵呵,郭兄若是不信,那我就举个例子。”袁世凯笑了一下。又想了想,“教皇,咱们就拿那个教皇说一说。”

    “这个例子够显眼……你说。”郭金章示意道。

    “那在下就不客气了。”袁世凯顿了一下,“据我所看到的那些资料,拿破仑一直希望利用教皇的影响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可他在面对教皇的时候却采用了恫吓的手段,只想让教皇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还想将教皇摆弄为自己的傀儡。结果,教皇没有听从他的要求反对英国,他就派军队一口吞下了教皇的领地。可据我所知,当时教皇在民间的影响力极其巨大,几乎可以比拟蒙古和青藏的活佛,可说是不可估量。在拿破仑之前,许多欧洲的国王。不管多么强势,面对教皇的时候都不得不表示尊敬,可拿破仑却要操纵教皇……此种作为,失误巨大,短视,可说是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是你,你怎么办?”郭金章又问道。

    “若是我,”袁世凯抬眼看了看天花板,“若是我,我就隐而不发,或者,干脆就把教皇供起来。他不是什么天主的代言人吗?那就让他整天参神悟道,自己个儿跟天主聊天儿去,我却派人把持教廷,将教权一统手下。”

    “这不还是扶植傀儡么?”郭金章笑道。

    “自然是傀儡。”袁世凯微笑:“可惜,拿破仑不懂,这傀儡,也有很多种。教皇,是必须面色光鲜的那种。他想打就打,想吓就吓,成何体统?”

    “话虽如此,可教皇这个傀儡独有一国,想要暗中将其架空,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到的。”郭金章笑道。

    “这就要些细微的手段了。”袁世凯“嘿嘿”干笑了两声,“不过,相比起他对付教皇的手段,这拿破仑最大的一个败笔,就是他对自己的手下太过刻薄。”

    “哦?怎么说?”郭金章笑问道。

    “那个叫艾什么鲁什么克的说:拿破仑的失败不在于人民起来反抗他们的君主,也不在于四个敌对国家联合起来打他。他是被没有道义的仆人和背叛他的朋友合力击败的,而这一切又全部是在一个即为臣仆又为朋友的人指使下进行的……”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这话的那个家伙祟敬拿破仑,可他却忘了,拿破仑最后之所以会众叛亲离,实是咎由自取。”

    “……”

    “拿破仑刚当上执政的时候,公开对人谈论自己的那些帮手,居然说:‘这些不久前还是犯罪高手的精明人,现在在为我建筑一所新的大厦。’……什么意思?这些人帮他发动政变,把他推上了执政官的宝座,他居然还说人家以前是‘犯罪高手’,这摆明了就是看不起人。如此一来。他的那些手下自然不会再跟他紧密如一。反而还会防备着他。他当了皇帝,经常用什么真真假假的雷霆之怒敲打他人,可这欧洲毕竟不同于我华夏,在我华夏,讲究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为人臣子者都当慨然而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可即便如此,也经常有逆子叛臣,悖乱纲常人伦。反观欧洲,本就没有什么忠君爱国之念,何况他这个皇帝也本就是抢来的,如此浅薄的敲打,只会让那些有才之人心生逆反,君臣变得再无信任可言。而没了信任,平日里也就无法君臣相和,拿破仑也就只能通过语言神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可如此一来。对上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