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李纲又说道:“吾孙安仁,老夫毕生之愿,唯天下清明,百姓安居,君王刚正而已。汝父早死,老夫悉心教于汝。汝此后须谨记老夫之愿,刚节谏直,勿违大义。”

    “爷爷!孙儿绝不敢忘!……”李安仁抽泣着道。

    “男儿立于天地间,当目视苍生,胸怀天下。老夫今且赴旧友,又得父子团聚,何其快哉!莫须哭啼,坏了老夫兴致!”李纲听见李安仁抽泣,说道。

    听此言,夏鸿升鼻中更是酸楚。李承乾亦不禁泪下。

    “太子殿下……”李纲转过了头来。

    “李师!”李承乾上前,执手而哭。

    “老夫先事前隋太子勇,又事前太子建成。而今又所幸何极,事于殿下。”李纲笑看着李承乾,说道:“三者之中,唯殿下天资聪颖,又不嚣于学,肯虚心采纳属官之谏,有陛下之风耳。老夫去后,望殿下另择贤师,虚怀以求,不变初衷。侍中魏征、书院山长夏鸿升此二者,老夫以为可也!”

    夏鸿升一愣,便又听李纲唤他:“静石……”

    夏鸿升鼻中一酸,连忙过去:“李师!”(未完待续。)

第979章 有节是秋筠

    夏鸿升被李纲叫道跟前,李纲此刻剧烈的喘息着,好似方才的那番话已然用尽了他全部的气力一般。

    只见李纲又努力吸进去几口气来,眼中愈渐迷蒙,颤颤巍巍的抬起了手来。

    夏鸿升赶紧握住李纲的手,却听李纲说道:“老……老夫……老夫一生阅尽人世之事,览尽众生之景,从未因一己之安安危,废天下之道义,从未以君王之触怒,失刚正之谏语。此生无憾亦无愧矣!所念之事,唯有三者。其一,老夫事太子殿下多年,今日大限既至,无可再左右劝于殿下。汝为殿下之诤友,当替老夫谏言。”

    “是,李师!”夏鸿升点了点头,见李纲又急促的用力呼吸起来,知道是他换不过气,赶紧立刻抬手为他顺气。

    “其……其二……”李纲似乎是觉察到自己时间不多,更加迫切的想要将话说完:“吾儿早亡,留一孙与老夫。吾孙安仁,素类老夫。恐老夫既去,无人督之。还请看老夫薄面,代为照……照拂……使其入……入书院听讲……”

    “是!李师!”夏鸿升眼中酸涩:“安仁兄日后即为吾兄!”

    “不……”李纲摇头,又唤道:“安仁吾孙……”

    “爷爷!”李安仁立刻靠前。

    却听李纲用力的抬起颤抖不已的手,指着夏鸿升:“拜……拜师……”

    夏鸿升一愣,见李纲又开始往外吐气而不入,手却颤抖不已的指着夏鸿升。李安仁连忙扑上前去双手握住李纲的手,然后转头就像夏鸿升磕头:“还请师尊收安仁为徒!”

    夏鸿升叹息一声,说道:“李师请放心,升虽不才,当竭尽全力以教安仁兄!”

    李纲这才复又笑了笑,却笑的极为艰难。

    他的手放了下来,闭了闭眼睛,又吃力的睁开来,对夏鸿升说道:“这其三,老夫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国君,无愧于百姓,今日既去,快会诸友,尔等皆不须为老夫而伤怀,害了老夫不得安宁。静石啊,老夫学子之中,唯汝文采最为冠绝,还不速速为老夫赋诗以歌,快然相送,老夫黄泉路上,当可不觉无味。”

    夏鸿升眼中终于不可抑制,涌出泪来。

    却又想起李纲的话,赶紧拿手用力擦去。

    眼泪又出,夏鸿升只得双目紧闭,强忍眼泪,深吸一口长气压抑鼻中酸涩,仰头朗声道:“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师!一路走好!”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好!好!好!老夫当得此句!当得此句矣!”李纲眼中忽而明亮起来,竟然猛然一下仰身坐起,仰头大笑起来:“不用蹙眉颦,不用蹙眉颦啊!哈哈哈哈,老夫去也——”

    李纲的声音戛然而止,身子一下往后倒去。

    李安仁还有李承乾二人立刻扑过去,伸出手臂挽住了李纲。

    “李师!”

    “爷爷!”

    李承乾和李安仁抱着李纲的身体,痛哭起来。

    夏鸿升仰面朝天,眼中滑落数行。满室皆悲。

    听到屋中哭声,外面的人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涌了进来。看见李承乾和李安仁抱着李纲的身子痛哭,不禁悲从中来。

    李纲的学子在外面纷纷跪下,跪了一地。

    李纲过世了。

    朝野悲恸,儒林之中更是一片悲声。

    李世民下旨,赠李纲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

    李承乾亲手为之立碑,痛哭不已。

    周齐王宪女孀居孑立,李纲素来自以齐王之故吏,因而对宇文氏赡恤甚厚。宇文氏被发号哭,如丧其亲生父亲一般。

    因李纲之前与李安仁有言,其身死之后,尸骨回观州安葬,另在泾阳书院中起一衣冠冢。

    故而李世民派出将士护送李安仁送李纲尸骨回乡安葬,而夏鸿升请来袁天罡和李淳风,在书院后山寻出一片墓地来,筑起了一座衣冠冢。并将那一片圈出,以做未来书院先生阴世之宅。

    书院的学子为他开了追悼会。

    逝者已矣,生者还是要继续着各自的生活。

    而在泾阳县衙,新商法和新税法也已经被抄录了好些份了。

    “咱们家,又得闭门谢客,如同当日我出征倭国之时,尽量低调行事了。”饭桌上,夏鸿升对众人说道。

    听见夏鸿升这么说,夏鸿升的嫂嫂不解,于是问道:“怎么?鸿升,发生甚子事情了?”

    众人看向夏鸿升,却听幽姬说道:“老夫人,只怕是泾阳要行新法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明日,新商法及新税法便会在泾阳各处张贴出来,届时,必然是朝野震惊,天下震惊。我成众矢之的,泾阳成世人目光所瞩。一时间,攻讦我,弹劾我的人会有许多,甚至于行刺于我,也不是不可能啊!”

    “行刺?!”夏林氏被这个词吓了一跳,立刻担心的问:“鸿升,你要做的是何危险的事情?陛下可知道?不然咱不做了吧!”

    “陛下自然知道。陛下所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在朝廷上定住朝臣们的压力,不让我中断在泾阳的举动了。”夏鸿升说道:“故而,咱家从明日起,宜深居简出,低调行事。若此时风波未了,而我却又须随陛下出征的话,跟要好生防范,保护好自己才是。明日易大哥和李老爷子就会搬来家里。陛下亦派来了不少宫中禁卫装成咱家护院,在家中保护。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其实,我有心让你们都搬入书院之中,这件事情必定起来纷争,这纷争我来应付即可。你们就抽身事外,暂且离我远些吧!”

    “搬去书院?”夏鸿升的嫂嫂一愣:“鸿升,这回的事情如此严重么?”

    “书院看似宽松,暗中实际上壁垒森严。又有陛下的亲信眼线看着,还有特战队暗中守卫。都比家里安全的多。”夏鸿升说道:“再加上易大哥和李老爷子,我便不必为你们担心,专心腾出手来做这件事情,打下好基础。若不然,过几个月我便要随陛下出征高句丽,再又乱了,就前功尽弃了。”

    “既然如此,便全凭郎君吩咐!”几女对视一眼,然后李丽质说道。(未完待续。)

第980章 县衙大堂吃火锅

    书院后山上的别墅区里,自然也有夏鸿升自己的一套。

    一早令家丁收拾东西,将夏鸿升的嫂嫂和众女搬入了书院,夏鸿升自己则去了泾阳县衙。

    今日新商法和新税法将张贴出来,县衙必定是要被踏破门栏了。

    “可都张贴出去了?”夏鸿升到了县衙之中,见了杨县丞,头一句话便问道。

    杨县丞先行行了一礼,然后又答道:“差役们全都派了出去,往全县各地张贴。卑职与申主簿都已经教过差役们,教他们张贴之后守着,给人都讲清楚。”

    夏鸿升点了点头,笑了说又道:“今日县衙大门紧闭,若有人应门,先从门缝里面看看,若是泾阳县城中有头有脸的大商户,你且看他喜滋滋高兴兴的,就让他进来。你若是见他怒从双眼睛生,那便不应他,先凉一凉他。”

    “这……”杨县丞对夏鸿升说道:“县衙本治民之所,有民来若是不应,岂不容易受人弹劾?再者说了,若是有胆大的,在外面击鼓,咱们是升堂还是不升堂?”

    “诶,杨县丞,莫要如此死板嘛!”夏鸿升笑道:“咱们今日做的这事情,还担心不会受人弹劾?只怕整个朝堂上面的九成朝官都会弹劾咱们。还担心再多出一条罪状来?至于击鼓……你不说,本县便差点儿要忘记了。快,速速派两个人,去将外面的鼓给拆了抬回来!省得到时候真有人击鼓。”

    “啊?!”杨县丞一脸迷蒙,觉得自己好像听错了。

    “恩,你没听错,本县说了,快派两个人去外面,将鼓给抬回来。”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

    杨县丞虽觉不妥,但也只得照办,喊了两个人过来,去外面将那大鼓给抬了进来,然后将县衙大门紧锁。

    这也是夏鸿升决心要在自己随李世民征伐高丽之前,在泾阳将新商法和新税法的基础奠定下来,以便于自己离开之后它能够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的原因。泾阳县中,杨县丞按说有督促这件事情落实下去的能力,可杨县丞这个人太正,这心思里面没有一点儿歪门邪道的念头。可这事情,有时候也需要耍些无赖招式才行。

    且不说夏鸿升和杨县丞紧闭了县衙大门,在里面故意躲着不见人。

    泾阳现中,县衙的榜纸被到处张贴了出来。

    每一处张贴出来的榜纸前,都围聚了一大群人。杨县丞和申主簿已经头前教过了那些差役们如何解释给百姓们听,若是有人问了该如何回答。

    “啥?做生意的也得跟俺们一样赋税了?……说啥子?比俺们还多?”

    “什么?!无论身份地位贫富贵贱,统统都要纳税,以资产为准,资产越多缴纳越多,资产越少缴纳越少?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老天爷哎,这是要变天?”

    自然,也有人的注意点不在这上面,而是发出惊呼来:“对于遵守商法经商,遵守税法纳税之商人,取消原本其一切不公之限。自今日起,所有不违背商法,不违背税法之商户,皆可享有寻常百姓所享有之一切权利。比若商人不得参与科举,不得出仕等之举,今后一概取消。然而凡违背商法经商者,违背税法纳税者,亦当依商法、税法之律予以惩处……这,这是朝廷要开商限?!”

    “士农工商,天下四民之序,国之根基也!如何敢妄加商人之地位,颠倒四民之序,开那些不事生产之人之限?如此一来,国何其为国?!这泾阳县令如何敢胆大若斯,竟敢不经朝廷,而独在此地开此商限,采用自己的一套税制?!此罪当诛!此罪当诛!”

    ……

    不管外面如何反应,夏鸿升自己躲在泾阳县衙里面,同杨县丞和申主簿,还有刘县尉等人,连同县衙中的其他差役,正在一起吃火锅吃个大汗淋漓。

    “哈哈哈,难得闲暇,咱们在这大堂上面吃火锅,也算是一段佳话!”夏鸿升夹起一块羊肉在茱萸酱中一蘸,送入了口中,笑道。

    “这……这……”杨县丞有些不太敢动筷子:“这县衙大堂上,这,只怕不妥……”

    “杨大人,这我朝律法之中,也无规定不可在大堂之内吃个火锅啊!”刘县尉笑着对杨县丞说道:“你看他们吃得不是一桌比一桌畅快!”

    众人转头看看那些差役们,见他们吃得个狼吞虎咽,哪里有许多顾忌。

    “不错,不错!”夏鸿升笑道:“咱们连这等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怕它在大堂上面吃个火锅?恩,待会若有人来,给他添一双筷子!”

    正说话间,还真有人敲门起来了。

    “你,过去扒着门缝儿看看!”夏鸿升随手指了一个衙役,吩咐道。

    “好嘞大人!”那衙役放下筷子,起身跑了出去,扒着门缝一瞧,回头说道:“回大人,外面是粮行的董掌柜!”

    夏鸿升一笑,又问道:“看他高兴否?”

    “回大人,笑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儿了!”那衙役笑道。

    “好!瞅瞅有旁人没有?若没有,放他进来!”夏鸿升说道,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就说我正等着他!”

    那衙役又凑过去从门缝往外面看,看了半天,才突然将门打了开。

    “哎哟,董掌柜!”那衙役笑道:“县令大人正等着您呢!”

    “等着某?”董掌柜连忙进去大堂,一看大堂中的情形,不禁愣住在了那里。

    “来来来!快来!”夏鸿升连忙冲他招手,又说道:“那谁,还不快去添一双筷子!哈哈哈,董掌柜,天气转凉,这火锅可真是过瘾呐!”

    “这……”董掌柜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想好的一肚子词,被这个场景一惊,居然都给忘了。

    想想也是,本来是“升堂,威武”的县衙大堂里面,竟然县太爷领着县丞、主簿和县尉们坐着胡櫈马扎围着一个铜火锅,衙役们也是几人一堆的凑着围坐,火锅中白烟升腾,香味溢满大堂,这景象,的确是会令人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981章 弹劾

    本来,这就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上朝。

    朝臣们在朱雀门外等候,各自闲聊几句,等候点卯,等候朱雀门开,然后列队进入皇宫之中,到太极殿里朝议、

    今日的气氛却有些不大一样。

    也没人相互聊天了,都一个个正襟肃重,似乎连那城墙头山的寒鸦也觉察到了这凝重的气氛,因而朱雀门前竟然鸦雀无声。

    开了朱雀门,众臣入宫,列队鱼贯,步入了太极殿内。

    李世民从后面走了出来,坐到了御座之上。

    “诸卿有何事所奏?”

    李世民坐下来之后,缓缓朝着底下扫视了一圈,然后淡声开口问道。

    “陛下,臣有本奏!”底下,褚遂良率先出来,说道。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些意外。

    “诸卿奏事,当思从国者、民者之利而出。朝政之事,亦是如此。有利于大唐,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不妨多想想再说。”李世民盯着诸遂良,慢条斯理的说道:“对了,褚卿要奏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是!”褚遂良行了一礼,然后说道:“臣要奏归德将军、谏议大夫、驸马都尉兼泾阳县令夏鸿升之罪!”

    李世民暗中叹了口气,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哦?其何罪之有?”

    “私废朝廷律令,而以自撰之律令代之,此谋逆之罪也!”诸遂良站在太极殿中,朗声说道:“朝廷自有税制,而夏鸿升在泾阳将士农工商者皆征其税,又罗列诸多名目,从商人身上横征暴敛,此欺民之罪也!陛下厚待夏鸿升,而夏鸿升却将泾阳视为自己可以胡作非为的地方,不仅私废朝廷律法,又私设赋税,此欺君之罪也!有此三罪,臣以为夏鸿升其罪当诛,罪不容赦!”

    “启禀陛下,臣亦有奏!”褚遂良话音刚落,萧瑀便也上前说道:“天下四民,士农工商,自古之序也!守此序而天下安,废此序而天下乱。夏鸿升开商限,乱国基,宜趁时日未长,尚未伤及百姓,而严查之,不应姑息纵容,以乱民心。而且,老臣听说那夏鸿升在其庄中豢养方士与极西之地似方士而曰炼金术师者,不顾朝廷明令禁止而私自炼丹,又在庄中建木匠、铁匠等作坊,此实为担忧,望陛下彻查!”

    “陛下,臣附议!”侯君集也出列言道:“夏鸿升私定商税之法而行之,其便就是为了百姓,也应该先于朝廷之上商议之后,经陛下同意,三省通过,方可实行。而今其毫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不将陛下放在眼里,而私自制定,私自执行,以取代朝廷固有之律法,此罪何深!”

    三者既出,太极殿中一片附和之声,皆在声讨夏鸿升,请求皇帝将其拿下大狱治罪。

    “陛下,那夏鸿升既有此举,已然说明其毫不将朝廷,将陛下放于眼中。此谋逆之心昭然若揭。而其又在泾阳经营多年,故意厚待庄户收据民心,又建泾阳书院以培养一己之势。另建木、铁工坊,若贸然而去,恐其早有准备而兵变。当谴都卫将士突袭之,将其擒拿!”

    殿中众臣纷纷附议,李世民面无表情,只是听着。

    待众人说完,李世民不动声色的微微一瞥,朝旁边看了一眼。

    “陛下!”刘政会走了出来,对李世民行礼说道:“臣以为,此时倒也没有诸位大人说的那般严重。”

    “夏鸿升之举,诸位都知道其心可诛,为何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