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之举,诸位都知道其心可诛,为何刘大人说其不严重?”听刘政会这么说,立刻有人出来反驳。

    刘政会笑了笑,说道:“且莫忙,诸位大人可还记得,前些时日报纸上面的那几篇关我大唐税制之弊端的文章?诸位大人又可能静下心来,从那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商税之制从头看完?”

    众人不语,唯有萧瑀说道:“自然看过,不然如何能知道其胆大妄为之举?”

    刘政会又笑道:“若是诸位大人看过那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法,也看过那几篇文章,当可看得出来,这些法子,却极好的弥补了那几篇报纸上所指出的大唐税制之弊端?”

    众人正要反驳,却又听刘政会朗声而道:“且不论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法。单说那几篇文章中所指出大唐税制之弊端,说实话,读罢之后,便叫我一身冷汗!”

    “而今看夏鸿升在泾阳所行之举,若诸位放下偏见,平心而论,其不仅弥补了现今税制的缺陷,又将士农工商者皆纳入征收税赋之范畴。天下人生于天下,自该都为天下缴税。为何偏偏独是有地最少,有财最少的农人课税最多,而那些多有田地的士与多有财富的商反而课税最少甚至于不用课税?”刘政会说道:“故而,陈臣请陛下暂且表面上与理会,而暗地里面却做好防范。若夏鸿升之法真的是利国利民,而其有无他心,那便且看看这种新法的成效来。而若是这夏鸿升真的有二心,依朝廷之力,还怕他一个小小的泾阳县?就算是整个泾阳县的人加起来,能有十六卫的兵马多?能有洛阳、咸阳……能有京畿道和陇右道的兵马多?故而,微臣以为,不若暗紧而明松,且看看这新法是不是真比大唐现行之税制要好。”

    “刘大人好一张利嘴!”萧瑀冷笑道:“刘大人此举,何尝不若养虎为患?若是那夏鸿升以此号召百姓,使得天下百姓从各地呼应,岂还是一个小小的泾阳县?”

    “萧老大人,你咋知道天下百姓会响应这个号召?”程咬金突然两手一摊,咧着嘴笑道:“莫不是也以为夏鸿升那新法,比朝廷现有之法更得民心,故而百姓才会一呼百应?既然得民心,为何朝廷不顺从民心,推行此法呢?”

    “这……”萧瑀一愣,随即又说道:“便就说夏鸿升那税制更于完善,可他开商限,纵容商人不事生产。商贾之不义,逐利而忘本,岂能开其限制?”

    只听得戴胄出来说道:“萧老大人,商人开了上限,生意更方便做了。就更容易得到财富。您只看见商人不义,却未看见夏鸿升所行之新商法。若依其商法而行,自然无有不义,若不依商法而行,自然又商法可依律而惩治。再者,新税制之中,唯以资产为宗,而不以丁身为本。商人的生意越好,财富越多,朝廷从他们身上收来的税收便越多,大唐便越富有,总不至于建几艘铁甲船,还得下官从这里挤一些,那里挤一些了罢!陛下,臣附刘大人之议”(未完待续。)

第982章 帝王心思

    听了戴胄的话,众人一时间无言以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忽然,却听褚遂良反驳道:“戴大人此言差矣!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祖制不可废。纵观史册,税制皆以人丁为本,重农而抑商,方可使百姓安居于国,乐业于田。若开商限,必使百姓不事生产,荒芜农耕,因而民心浮躁,国基不稳。且,商贾之家,男不必耕地耘田,女不用养蚕织布,却穿的是华美衣服,吃的是上等米肉;无农人之劳苦,却徒占其利。以其资财而与勋侯接交,贪赃枉法,相互倾轧。此头万不可开,不然各地从之,天下必乱。”

    “既说史册,则以文乱法者,古往今来岂无?以武犯禁者,岂无?”戴胄笑着对褚遂良问道:“煽动百姓,收取民心而乱天下者,当中有几个是商贾?所占有几成?商人逐利不假,可农人耕种渴望丰收,士子进学愿望高中,此何不为利也哉?而国有法度,劝课农桑,鼓励耕种,亦惩处荒废田业者。朝有律令,广进士子,尊崇大夫,亦裁判贪墨结党者。商复如是!”

    “不错!诸位且试看,这几年,泉州、广州、明州、扬州等地,何其富庶。其百姓较之关内百姓,要好上不少。而看关内之地,长安、洛阳之百姓,过得又比旁的地方之百姓要好。何也?盖南北聚集,商业繁茂之故。商人固逐利而不义也,然朝廷却可以律法而束之。开其经商之限,设其不义之罚。开放商限,发展商业,农商并重,又以商法限制,使其不得做那违背道义之举。此何不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房玄龄出列说道:“陛下,依老臣来看,一个小小的泾阳县,便就算是那夏鸿升真造反了,又能掀得起来多大风浪?不如依刘大人所言,外松内紧,暗中警惕之,明面上却暂且不理会他,且看看他的法子究竟于国于民有没有好处。若有,朝廷或可采而纳之,若无,再行定罪不迟。”

    见房玄龄都站出来这么说了,底下的朝臣们许多便皱了皱眉头,似乎看出来了些门道来了。

    抱着看戏的心态的人,依旧看戏,原本打算进言的人当中,也有不少开始踌躇了起来。

    “陛下……”诸遂良上前一步。

    “陛下!臣附房公之议!”褚遂良正要说话,却见一老者出列阻断了褚遂良的话头,说道。

    褚遂良大感意外,张了张嘴,却被那老者瞪了一眼,于是收住了话头,不再说话了。

    “此事……倒也有些奇怪。”见下面的朝臣们都不说话了,李世民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那夏鸿升先是在报纸上刊出现行税制之弊端,朕看过之后,也是颇为吃惊。现如今又在泾阳行此举……恩,此事事关重大,若是不查证清楚的话,的确不妥。”

    听李世民这么说,底下原本弹劾夏鸿升的那些朝臣们脸色顿时一喜。

    只见李世民朝着朝堂之中缓缓扫视一圈,然后目光落到了马周身上,继而说道:“既如此,马周。”

    “臣在!”马周出列躬身行了一礼。

    “你既为监察御史,朕命你亲赴泾阳,彻查此事。”李世民对马周说道:“务必将此事摸个水落石出,分毫不得有漏!”

    “臣遵旨!”马周再行一礼,领旨说道:“臣定彻查此事,绝无遗漏!”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好。既如此,朕这几日偶感风寒,有些累了,便退朝罢!”

    李世民话音刚落,王德的声音就盖住了那些还想要说些什么的朝臣。

    见李世民离开,朝臣们也只得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众臣之中,有两人故意走了慢些,落在了最后面。

    “父亲!父亲为何要打断孩儿,不教孩儿进言?!”那二人正是褚遂良和那个阻断了他的话头的老者。那老者,却原来是褚遂良的父亲褚亮。

    “糊涂!”褚亮,瞪了褚遂良一眼,左右看看,然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难道看不出来陛下的心思?那夏鸿升是什么性情,同朝为官这么久,老夫还看不出来?若无陛下暗中首肯,他会这么做么?!”

    “啊?”褚遂良一愣:“父亲是说,夏鸿升在泾阳的举动,是授陛下指使的?”

    “不然为何刘政会和戴胄为替他辩驳,房玄龄会替他说话?”褚亮对褚遂良说道:“长孙无忌是陛下最信任的人,你可见他出来说夏鸿升的举动是谋逆了?程知节,尉迟恭,那帮子动不动就要割人脑袋的兵痞最是忠于陛下,你可见他们哪一个出来说话了?若夏鸿升真是谋逆,只怕他们第一个就跳将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对他们提前有过交代!想必,这开放商限,制定商法,改革税制,其实是出自陛下的意思。而夏鸿升在泾阳之举,只是为免贸然推行而天下震动,故而先行试一试而已。你且看陛下派谁人去调查此事了?马周!那马周是何人?他可不仅仅是监察御史,他可是被那夏鸿升举荐才被陛下看见的,又是军校副院正,为夏鸿升之副手,让他去查,能查出个什么?你信不信,马周去了泾阳,不会有什么音信传回来,而陛下也会像忘记了这件事情一样。呵呵,帝王心思……”

    “这……父亲,陛下……”褚遂良更加吃惊。

    “若是老夫没有猜错,这事儿会一直拖到夏鸿升在泾阳之举取得了成效。”褚亮脸上挂着一抹淡笑,说道:“届时,陛下便会在其他地方推行夏鸿升在泾阳之举了。且,凭心而论,那夏鸿升在泾阳之举的确巧妙。开了商限,足以抵消商人们被收了如此多种名目之税的怨气,商人因为开了限制,而愿意付出交税的代价。如此一来,的确可以使得朝廷富足。而其以资产为宗,资财多者多纳税,少者少纳税,又惠及百姓。呵呵,若依其法,那岂不是连陛下都要交税?老夫倒是想要看看,陛下为民之心有几何也!若是陛下自己都依律而纳税,那老夫便就是也缴了,那又何妨?登善啊,日后在陛下面前,切勿再提及此事!”

    “这……”褚遂良仍旧有些吃惊,行礼道:“是,父亲!孩儿知道了!”(未完待续。)

发生了悲剧

    本来,这本书是打算再写三个月好结尾的,那个时候正好是老婆的预产期,我也好腾出时间来照顾一下老婆孩子,等老婆做完月子,继续开新书。

    可是就在今天,老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羊膜破裂,县里技术不行,用120送到我们这儿的洛阳市里的妇幼,医生说早产已成定局,只能尽力让胎儿在娘胎里面多长一天是一天,随时准备早产。

    老婆十分支持石肆码字,为了让石肆有时间码字,从来没让石肆做过什么家务,可以说,石肆连只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

    老婆现在躺在病床上受罪,医生不让她动弹,怕加快羊水流失,石肆坐在旁边拿手机打出来这些字,真的想哭。

    请假,至少要一周,甚至更久一些。

    石肆知道,这一请假一周,这本书基本上就算是彻底废掉了。正好又上了限免,却遇到这种事,对不起读者,对不起编辑。

    但是石肆不会让这本书烂尾,等老婆安全了,石肆会继续把这本书写完。虽然到时候可能没有几个人看了,但也算是了却石肆的一个念想。

    以后也还是会继续码字的。

    不知道该怎么说,唯有谢谢大家了。

    对不住。(未完待续。)

报告一下情况

    首先谢谢大家,书评区让石肆感动的热泪盈眶,再加上连日来的种种担心和作难,竟然一下子情绪爆发,自己躲在厕所哭了一把。

    孩子已经早产下来,才三十二周,体重只有三斤二两,十分瘦小。并且因为肺部因为生长时间不够,是在保胎的时候打了四针药才发育的,出生后便伴有新生儿肺炎。

    孩子一生下来,直接在产房里面就被新生儿科的医生抱进了温箱,我们连见都没见。医生说估计要在温箱里面住个把月才行。

    我和妻子都是特岗支教的村小教师,属于职工医保,因为教师没有生育险,所以医院也没法报销。今天跑回县里给孩子办医保卡,据说孩子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一些。温箱一天一千多,石肆工资一个月勉强够两天温箱钱,媳妇儿的工资比石肆还低百十块,加上码字攒的钱,现在手里的存款已经差不多用完了。。。这就不说了,石肆问关系好的亲戚借点儿,以后慢慢还就是。关键是孩子太受罪。我看每天的费用清单上面,又是静脉穿刺,又是洗胃又是***注射各种东西之类的,就是大人也受不了啊!

    目前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抱回家。

    妻子的情况还好,已经出院回家,开始坐月子了。

    石肆目前在家照顾她,本来打算请个月嫂的,这请月嫂的钱也搭进温箱里面的费用了。

    感觉愧对媳妇儿。

    后天周五,石肆就可以坐车去洛阳探视孩子,就是在外面坐电脑前面,里面的人拿着摄像头让看看温箱里的孩子,石肆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长的什么样子了。

    媳妇儿还说她没事让石肆快些开始继续码字,石肆刚才码了一会儿字,回屋一看,媳妇儿自己一咧一咧的起来在那儿艰难的给自己烧水温牛奶,都没叫一下石肆,一时间鼻子发酸。

    石肆现在有空了就写几行,因为要照顾着媳妇儿,再加上担心孩子的情况,静不下心,写起来也是效率不高。一天能写够一章了就发一张,写不够了就等写够再发,可能更新就不太稳定。对不住各位了。

    不过,石肆得空就会写,绝对不太监和烂尾。这算是有始有终——也是石肆能挣来些外快的唯一途径了。。。所以会写下去的。等孩子健康的从温箱抱回家里,石肆和媳妇儿都能安心了,那会儿估计媳妇儿月子也坐完了,石肆就能恢复稳定更新了。

    终究还是对不住各位,石肆虽然与大家素昧平生,可是大家却在给了石肆不小的力量和支撑。石肆每天都会看好些次评论区里面的,来自大家的“母子平安”的祝福,感觉就会得到许多安慰和力量,就会稍稍心安一些。甚至迷信的想,这么多人都说母子平安,那肯定会母子平安的吧!

    谢谢大家,真的,人在心里无助的时候,真的很需要这种安慰啊!

    谢谢大家!真的感谢!

    这章还有一半就写完了,晚上得空再写点,说不定今晚能更一章。(未完待续。)

第983章 不小心做出来?!

    且不论朝中夏鸿升在泾阳做出来的举动有甚子反应,单看泾阳这几日,就领夏鸿升心中很是高兴了。

    唯以资产为总,不以丁身为本。这让寻常百姓减轻了赋税的压力,自然得到了寻常百姓的拥护。而商人们虽然多了那么许多名目的税要缴纳,可每样也都不算很多,仔细算下来,听开放商限之后所获得的好处相比,还是更加划算了。故而也得到了商人们的拥护。

    实际上,最为拥护这样做的,反而正是这些商人们。

    别的不说,就说准许商人子弟进学科考,就让好些个商人跪在地上流泪谢恩,敲锣打鼓要往县衙送牌匾的了。

    还是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开放商限给这些商人们带来的利益够大,大到足够他们忽略掉为了得到这份利益,而付出的缴纳税款的代价了。

    不满和反对的,唯有那些靠祖上功绩而获得免于课税的权利的个别乡绅。他们的特权没有了,自然不满。

    不过既是法度,那便是你想缴也得缴,不想缴也得缴,不满自不满去。

    “宾王兄,你我可是许久未在一起品茗畅谈了。”夏鸿升对坐在自己对面的马周笑道:“快尝尝,这可是我收藏的好茶!”

    马周笑着说道:“茶真是好茶,香远益清。地方也是好地方,哎,可比军校的氛围叫人舒适多了。”

    “宾王兄还没适应?”夏鸿升问道。

    马周苦笑着说道:“倒不是不适应。按说,军校比泾阳书院倒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周本一介穷书生,军校里面打打杀杀的,究竟不如这泾阳书院让周觉得舒服。所幸,这回倒是可以在书院多留些时日了。”

    “那好办。宾王兄若是可以到这泾阳书院之中任教,后山上的房宅便自有宾王兄的一栋。”夏鸿升端起茶水饮下一口,回味一下,然后说道。

    “泾阳书院之学子,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之辈?说不定,周连泾阳书院的学子都比不上。”马周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夏兄真就觉得周能来此教书?”

    夏鸿升被马周这话吓了一跳,啥意思?想来教学?本公子还指望着你做宰相呢!

    “不是,宾王兄,你真想来书院做个教席?”夏鸿升吃惊的问道。

    马周点了点头:“原先啊,呵呵,年少轻狂也,总想着自己能为君谏言,为民请愿,凭着一腔热血,教这乾坤化作清天。如今经历走来,方觉有些事情,想起来千般轻易,做起来万般艰难。倒还不如在这泾阳书院之中,安安生生的教书育人,学些个新鲜的知识,落得个逍遥自在。”

    “哈哈哈,这可不像是我认识的宾王兄了啊!”夏鸿升笑道:“这番话,若是等你七老八十了,说给我听,我立马让你来书院。眼下,可不行。我是个狗肉不上桌的,宾王兄却不同,我说过,宾王兄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咱们不妨看看我说得对不对。宾王兄,可是遇到了何事,让你有了这等想法?”

    “还不是夏兄在泾阳做的事情。”马周脸上生出了一丝义愤,说道:“此举明明利于朝廷,利于百姓,可偏偏有那么多人为了一己之私利,出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竭力阻挠!所幸陛下圣明,知晓其中利害,因而不为所动。有这些人在朝中,这朝廷便只是他们的朝廷,如何能是百姓的朝廷?!”

    “嘘——”夏鸿升摇了摇头:“这话宾王兄在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