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走老翁的一千斤上好的木炭,被拒绝之后还对老翁进行殴打,当真可恶,若当时不是被我遇见了,恐怕那老翁现下已然被打死在街头了。对了,我带了亲手炮制的东西来给长孙伯伯尝个鲜,这位管家,咱们进去吧?”

    “哦,是老奴倏忽,夏大人还请恕罪。里面请!”那个管家听到这话,赶紧错身让了一步,请夏鸿升进去了长孙府上,齐勇也顺势将那三个人带进了长孙府上。

    夏鸿升走进了长孙府中,到了正堂之上,坐下来喝了一杯茶水,长孙无忌带着那个管家出现了。夏鸿升知道,那个管家一定会趁机将外面那三个人的事情告诉给长孙无忌。

    “小侄拜见长孙伯伯,快过年了,小侄亲手炮制了一些腊肉,这可跟平常民间的腊肉味道大不一样,拿来给长孙伯伯尝个新鲜。”夏鸿升很是恭敬的上前进了礼,说道:“还有两坛子酒来,一坛子上一次小侄说过的白酒,也带来给长孙伯伯尝尝。另外一坛子是用白酒泡的药酒,长孙伯伯可以喝,也可以用来涂抹身上,冬了天冷,身上若是困乏骨痛了,用那药酒涂抹擦拭,能让伯伯舒服许多。”

    “呵呵,静石贤侄有心了。”长孙无忌笑着说道:“早就听闻贤侄做的一手好吃食,如今送来亲手炮制的东西,老夫可要好好尝尝了。”

    夏鸿升恭敬地拱了拱手:“伯伯谬赞了。对了,好教伯伯知道,方才小侄在过来的路上,见了几个恶奴在市上欺辱老人,欲图以区区五十文钱,买那老人千斤上好的木炭,老人不许,就当街对其辱骂殴打,若不是被小侄遇见,那老人就要被打死在街头了。小侄看那几个恶奴如此可恨,就去教训了他们,他们叫嚣着自己是长孙家的人,小侄还以为是他们冒充长孙伯伯家的仆人,出去败坏了伯伯的名声,就给抓来了。到了门口,他们才说他们原来不是伯伯家的,而是另外一个长孙家,右监门将军家中的仆人,却是小侄搞错了。”

    “无妨,右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与老夫也有亲戚,贤侄把那三人留下便是,老夫自会处置。”长孙无忌捋了捋胡子,说道。

    夏鸿升同长孙无忌交谈了一会儿,交谈的时候,心中感谢了一番段志玄来。若不是那日里段志玄介绍的时候都以伯伯相称,恐怕自己今日便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同长孙无忌搭上关系了。不过,夏鸿升也不是没有在这种场面里混过的人,自然不会真的以为长孙无忌就会对他怎么怎么样了,官场里面,最稳固的永远都是利益,最脆弱的,也永远都是关系。或者说,以利益维系的关系,只要利益不改,那便是最为牢固的。除此之外,任何其他的关系都不能太过当真。

    段志玄用自己和这些人的交情给夏鸿升铺了一条路子来,就看夏鸿升能不能把握得住了。这是段志玄对夏鸿升在军中的表现满意,所以给他的一个机会。

    交谈一会儿,夏鸿升又嘱咐了管家那腊肉该如何烹制来好吃,随后便告辞离开了。既然长孙无忌家已经来了,那其他的那些家里就没有理由不去登门拜访,否则就是厚此薄彼,落了下乘。

    夏鸿升走后,长孙府中的正堂里面,一个年轻男子走了出来,到了长孙无忌的身旁来,问道:“父亲,为何要替他背这个包袱?”

    “冲儿,你可知他是何人?”长孙无忌笑笑,转头过来问道。

    长孙冲点了点头:“孩儿当然知道,他是泾阳县男,右羽林卫折冲都尉夏鸿升。”

    “是啊。此子今年方才一十三岁,心智却如此成熟,且已经身居要职,如今,对梁师都进行反间,又对南越叛乱,皆是由此子一力草负责操持。此子日后前途无量啊。”长孙无忌笑着看向了门外:“冲儿,你如今不在弘文馆,不过你那几个友人却同他已然极其相熟,你却是已经落后一步了。日后,你可多与此子交往。”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儿子指点道,说完,又看看外面跪着的那三个人来,对管家说道:“至于这三个恶奴,各仗一百,送回长孙安业那里去,就说是他们当街行凶,被老夫打了。”

    却说夏鸿升一天下来将那天段志玄介绍的那些大佬家里跑了个遍,也算是正式的登门拜访了。好在其他的那几家里面,夏鸿升跟他们家里下辈关系很好,像李业诩家,程处默家,尉迟宝林家,段瓒家,魏书玉家等等,到了之后有关系好的熟人,这感觉就比在长孙无忌家里轻松得多了。

    各家里都送了一模一样的东西,等拜访完了,眼看是回不去泾阳了。

    到了长安城里的宅子里,那一千斤木炭已经被齐勇带去的小厮给运回去了,夏鸿升瞅瞅那硕大的一堆木炭,叹了口气。买了这么多,怎么用得完呢!

    “公子,外面冷,屋里炭火已经升起来了,您快回屋里暖暖身子吧!”一个丫鬟向夏鸿升说道。夏鸿升不许家里下人喊他老爷,让他们都喊他公子就可以了。

    夏鸿升点点头,走到了门口,便登时又闻到炭火的那股子闷闷的酸气了。

    在鼻子前面扇了扇,这股子难闻的炭火气还是不散,突然,夏鸿升猛地心中一动,脑海中浮现出来了一样东西来,两手一搓,哈哈,此时不用,更待何时?!(未完待续。。)

第129章 煤炉子

    第二天上午,趁着雪停,夏鸿升和齐勇匆匆去军营里面转了一圈,便打马回到庄子上了。到了庄子上,夏鸿升没有回府,直接去找了铁匠。

    “忙呢?”夏鸿升老远就听见了铁匠的作坊里面传来了一阵叮叮咣咣的声音来,走进去就问了一句。

    铁匠正在工作,没有觉察到夏鸿升的到来,听见夏鸿升的话,赶紧转过身来拜见了夏鸿升:“小的拜见公子!趁着冬了下不了地,邻里们把家伙什送过来让俺给修一修,来年春上好使唤!公子,您可是又有甚子东西吩咐俺打出来?”

    夏鸿升点点头,回头接过齐勇递过来的几张纸来,对那个铁匠说道:“这种东西,你帮我打出一个炉子来,就照着我给你画的样子来打,下面是一个圆柱状,里面是空心的,等打成之后我叫人往里面糊一层黄泥沙来。上面箍上一张平的,你想办法固定到这个圆柱上,能当桌面用。中间打开与地下的圆柱子通一个圆口,中间这种圆盖子,要能够取出来,放下去的时候也能够重新盖严实了。还有这种管子,就要看你的本事了,要尽量的薄一些才行。另外还有一个弯头,你看图上画的样子,要比那两根管子略微的粗上一丁点儿,让那两根管子能够插进去,却又不会太松。”

    “放心吧公子,这东西不难!”铁匠仔细瞅了瞅夏鸿升画的很详细的图纸,拿着图纸研究了一会儿,然后拍着胸脯向夏鸿升说道:“给俺两天的时间。就能把这东西打出来。公子。这又是什么东西。能干嘛用?”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这东西啊,这是用来烧石炭的。”

    “石炭?”铁匠挠了挠头:“公子,俺们打铁的时候烧的就是石炭,也不是圆的,能搁进去么?”

    “哈哈,自然是需要把石炭处理一下的,你只管给我打成了就是。”夏鸿升笑着摆摆手。说道。

    石炭,其实就是煤。煤在中国历史上开采和利用的时间都非常长,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掘煤,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煤来作为燃料烧煤了。到了现下,煤的用量更大,不过,却大多数用于作坊里面了,却并没有走入家庭之中。比如自己庄子上的这个铁匠作坊,铁匠用煤来烧炉子,能够达到烧木材无法达到的温度和保持长时间的高温。窑里也有用煤来烧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但是却还没有作为家庭之用进入。

    煤炉子是个好东西。便是到了后世里在北方的许多地方也还是会在冬天里大范围的使用。煤炉子可以二十四个小时保持温度,上面坐上水壶,一整天都有热水用。而且通过铝管把烧煤的气体带出室外,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室内空气的安全,不至于会让人中煤毒。在没有暖气的时候,煤炉子就成为了北方使用最广的取暖方法。一家人围在煤炉子周围,爬在暖热的连在煤炉子的桌子上,那暖和劲儿让人直想爬上去再也不起来。

    有了煤炉子,屋子里也暖和了,也不用再闻那股子炭烧的酸气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也会降低不少。

    铁匠作坊里面也不只有一个人,铁匠将修理那些农具的活计交给了自己的徒弟,然后自己就立刻开始操持起来按照夏鸿升画的图制打制了起来。

    等待着铁匠打制煤炉子的时间里面,夏鸿升也不打算闲着。毕竟,煤炉子就算是打成了,没有可供煤炉子用的蜂窝煤也还是白搭。所以夏鸿升就准备利用铁匠打制煤炉子的时间,先行试一试蜂窝煤,看看能不能借助现有的条件将做出来近似蜂窝煤的东西来,放进煤炉子里面。

    记得蜂窝煤里面并不纯是煤,似乎还兑得有黄泥之类的东西,要不然蜂窝煤烧了之后也不会剩下煤渣来。夏鸿升从前在村子里面支教的时候,见过村里的小煤场里面打煤,似乎是将煤面儿混合了黄泥,还有木炭粉来着,因为加入木炭粉之后会比较容易引燃起来。三者混合之后兑水搅拌,做成煤胚,然后用打煤器成型,之后等到晒的彻底干透之后,就成了。可没有打煤器啊,夏鸿升皱起了眉头来。

    打煤器的作用就是将煤胚打制成型,成为蜂窝煤的形状,就是用那个东西往煤胚上一压,从煤胚上切下来一个圆柱体来,中间穿透出孔洞来,然后再用前端的把手往下推,将打煤器中成型的蜂窝煤推出来单独的放的一边。既然知道了这么个作用,虽然做不出打煤器,不过用其他的方法暂时代替一下,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就可以了。

    打煤器就相当于一个蜂窝煤的模具,于是夏鸿升就照着蜂窝煤的形状来画出了一个模具来,交个铁匠让他先把这个模具给打出来。

    木炭倒是不少,刚买了千多斤来,所以木炭粉不缺。问了问铁匠的煤是从哪里买来的,派了家里的管家带人去买了煤饼来,这煤面儿就也不缺了。至于黄泥,那到处都是,就更加不用担心。

    两天的时间里面,夏鸿升和那帮子亲兵一起在庄子上实验做蜂窝煤,总算是将蜂窝煤做出来了,不过较之后世里夏鸿升用过的蜂窝煤来,质地却要软许多,不知道里面少了什么东西。其他的方面,到时已经差不多了,除了质地软,稍完之后的煤渣容易碎掉,而不便于清理之外,其他的方面使用起来基本上已经跟后世里没有多大的差别了。

    缺少的东西,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清楚,这种煤用起来也不错,虽说是煤渣容易碎掉,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夏鸿升和那些亲兵们一起赶制出来了百十块的蜂窝煤出来,将做蜂窝煤的方法交给了窑上的人,反正现下窑里面也没有什么活做,就让那几个人负责打煤。

    两天的时间过的飞快,铁匠果然在两天之内就将煤炉子给打制了出来,夏鸿升让窑上的人将窑土往煤炉子里面做了一个内灶来,若是没有这层黄泥内灶,那煤炉子旁边就不敢坐人了。一把火放在煤炉子里面将黄泥烧干,煤炉子就算是成了。虽然跟后世里正规的煤炉子比起来这个很是粗放,但是好歹也比那炭盆子要强多了。

    天公作美,接下来的这几天阳光晴好,夏鸿升还是嫌慢,就在蜂窝煤的周围隆起了火来,一边晒着一边烘烤,一连几天过去,总算是将蜂窝煤弄干了。

    “齐勇,随我去安装!”夏鸿升喊了一声,立刻就有亲兵过来,有人扛起了那两个出气管子,另外几个人抬着煤炉子往府中走去。

    到了府中,夏鸿升让他们将煤炉子放到了后堂里面,后堂里面地方小一些,正堂太大,放一个煤炉子根本不管用。

    四下找了找位置,夏鸿升让他们把煤炉子摆放了过去,然后在夏鸿升的指挥下,几人合力将两跟管子通过弯头接上,一头接上了煤炉子,一头伸到了外面。

    在外面烧上一把火,木炭放上去没几分钟就烧的通红通红,煤炉子里放上一块儿蜂窝煤,上面铺满烧的通红的木炭碎块,然后往上面再下去一块蜂窝煤来,下面的通风火门打开,几个丫鬟拿夏天里的蒲扇顺着火门往里扇,很快,上面那块煤就隐隐泛红了。不多久,便冒出了火焰来。

    看蜂窝煤上面的火焰渐渐升高,夏鸿升又往上放了一块,然后将上面的圆盖盖上,又放了水壶在圆盖上面。

    走出去看看,一股股青烟正顺着铁皮管在往外面冒,进去屋子里面用力抽抽鼻子嗅嗅,一点儿煤气也闻不到。

    “哈哈哈,成功!”夏鸿升抚掌而笑:“齐勇,去让铁匠再打它十来套出来!另外再打一个大号的,能围坐七八个人那么大!还有窑上,让他们再去收煤,多准备写蜂窝煤来!”

    “哎!”齐勇应和一声,转身就往外面跑去了。

    冬日里白天天短啊,夜幕很快就降临下来了,又冷又长的冬夜里,夏鸿升和她嫂嫂两人围坐在煤炉子旁边,管家和一个侍候嫂嫂的丫鬟则侍立在煤炉子旁边。

    女人喜滋滋的把手放在连着煤炉子的桌上,笑道:“鸿升,你是怎的想出来这物件的?现下嫂嫂一点儿也不冷了,屋子里面也温温的,这东西真管用!还能一直烧热水呐!火这么大,可以炭盆子好多了,这热上身,浑身都暖和,那炭盆子烤哪里,哪里热的发疼,烤不到的地方,还是冰凉。这东西火这么大,也没有炭盆子那股子炭酸味儿!”

    “嫂嫂喜欢,就多弄几个,往家里多放一些,走到哪间屋子里面都是暖和的。”夏鸿升对女人说道:“嫂嫂的卧房里面,也可以在外间放一个,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一定得把外间的窗子开一条缝来,这煤炉子虽然味道小,可还是小心一些的好,它有时候也有可能会让人中炭毒的。”

    “嫂嫂省得!”女人笑靥如花,一家人围着煤炉子一边烤东西吃,一边闲谈,让夏鸿升心里也暖暖的,倍感温馨。(未完待续。。)

第130章 进献

    本来会十分清闲无事可做的冬天里,夏家庄子上的铁匠作坊里面却叮叮咣咣的响个不停,距离铁匠作坊不算很远的窑上,也是五六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圆柱形东西不停的在地上一大片黑色的东西上按下去又提起来,然后地上便多了一块块大小一模一样的蜂窝煤来。两边的人都干活干的热火朝天,夏鸿升家里也是一片热汗淋漓。正堂里面摆了四个煤炉子,后堂里面摆了俩,几个主要的卧房里面也摆上了煤炉子,上面坐上水,不仅随时都能够有热水用,而且散发出来的水蒸气也可以湿润屋中的空气,门外严寒冰冻,屋内却是一片温暖如春。

    庄子上三百户人家,夏鸿升现下还不能财大气粗到给每一家里都打造一个煤炉子来,只能让管家和账房先生一起去调查了庄子里的孤寡老人,和家中没有劳力的人家。孤寡老人不必多说,家中没有一个劳力,日子就会过的十分艰难,夏鸿升和她嫂嫂之前就是如此。今年冬天,就先给这些人家打造了煤炉子送去,让他们能够过上一个暖和的冬天。至于蜂窝煤,孤寡老人家里自然是免费送去了,家中没有劳力的,就去窑上帮忙打煤,反正打煤需要的体力也不打,女人家的也能够做下来,以此来换些蜂窝煤,和一些铜钱来,过冬过年。

    夏鸿升让那个铁匠照着能够围坐七八个人左右的大小打制出来了一个大号的煤炉子来,里面的黄泥灶经过了改良。一层一次能下三块煤。这个大号煤炉子不是夏鸿升自己用的,而是夏鸿升为了打开市场打开销路而用的。

    庄户们可怜呐!他们没有知识,没有办法。只会老老实实的按照老人们传下来的经验种地,产量也不高,夏鸿升想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收成好一些,生产多样化一些,决定趁着今冬大卖一批煤炉子来,得来的钱财全部投入庄子的农业建设上去。引领庄户们开展新型农业。

    煤炉子趁着天冷才能卖出去,夏鸿升想到了一个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开煤炉子的办法来。

    两辆板车一前一后,前面那辆拉着那个大号煤炉子和几个普通的煤炉子。后面那辆拉着几百块蜂窝煤来,后面还有一辆夏鸿升的马车,一行三辆离开了泾阳,往长安方向行进了过去。

    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才从泾阳回到长安。东西放到屈突通送的宅子里面,夏鸿升早早就睡下了——第二天要上朝,三更天就得起床了!

    第二天天还黑漆漆的一片的时候,夏鸿升就已经走在去往皇城的路上了,朱雀门外,赶着上朝的文武百官一个两个呲呲哈哈的又是搓手又是跺脚,终于等到点卯完毕,随着宫中禁卫在前。一同走到了太极宫中,然后进入太极殿内。站立两侧。

    天实在是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