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点卯完毕,随着宫中禁卫在前。一同走到了太极宫中,然后进入太极殿内。站立两侧。

    天实在是冷,夏鸿升连靠着柱子打盹儿的意思都没有了,冻的手脚发疼,不停的搓着手,却又不敢动作太大,难受的不行。

    “夏大人?”站在夏鸿升右侧的那个官员看见了夏鸿升的样子来,笑着问道:“夏大人没有准备汤婆子?”

    夏鸿升一愣,却见那个官员手中一翻,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一个东西来,也就比拳头大上那么一些,是一个扁扁的圆壶,外面还包着一个布袋。

    “下官的手早已经捂热了,便给夏大人暖暖手吧。”那个官员用很低的声音悄声说道,然后偷偷的在底下将那个扁扁的圆壶递给了夏鸿升。

    “多谢大人!”夏鸿升脸上一喜,赶紧接了过来,顿时就感到一股暖意顺着手掌传递了开来。轻轻的晃了一晃,里面似乎是水,于是心下了然,原来这汤婆子就是古代的暖水袋啊!

    不过,做成金属壶也是醉了,就不能弄个牛皮袋子么?方便携带拿着也舒服啊!

    好不容易,总算是挨到了退朝,众人都匆匆的往殿外走的时候,夏鸿升就赶紧朝前追了几步,追上了王德来,说道:“王内侍请留步!还请王内侍通报一声,就说夏鸿升有东西献于陛下!”

    “大人稍等,咱家这就去禀报大家。”王德向夏鸿升施了一礼,夏鸿升也回了一礼,然后就站在殿外等待着了。

    没有等多久,王德就喊了夏鸿升进去,夏鸿升随王德到了太极殿的后殿,李世民的御座旁边放着一个炭盆子,里面也是充斥着一股的炭酸气。

    “微臣夏鸿升,拜见陛下!”夏鸿升躬身行礼。

    李老二抬起了头来,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夏鸿升,问道:“怎么,又要拿什么东西来糊弄朕?”

    “呃,微臣冤枉啊!”夏鸿升向李老二说道:“天气寒冷,微臣是心忧陛下,陛下的宫殿这么大,里面该多冷啊!炭盆子不暖和不说,味道还难闻,烧的时间长了还有中炭毒的危险。故而微臣绞尽脑汁,这段时间以来日夜思索,经过微臣的精细设计,多方试验……”

    “再废话就给朕滚出去!”李老二一脸黑线的瞪着夏鸿升。

    “哦,微臣给陛下做了几个煤炉子,特意献于陛下,就在朱雀门外,还请陛下派禁卫给带进来,微臣给陛下安上!”夏鸿升赶紧收住了吹嘘的话头,老老实实的说道。

    李老二一听:“煤炉子?”

    略微想了下,李老二转头对王德说道:“王德,去叫上几个禁卫,把东西带进来。”

    “大家,这……”王德迟疑了一下。

    “无妨,去吧。”李老二摆了摆手:“朕倒是好奇的紧呐。”

    小样儿,还担心哥往宫里送什么不好的东西么?果然是老阉人,就是心眼儿多!

    夏鸿升一边腹诽着,一边给李老二大致的讲解了一下煤炉子,没等多久,就见一群禁卫抬着那几个煤炉子,到了门外通报,李老二让他们进来,看到那些东西,不由的愣了一愣。

    夏鸿升开始组装起煤炉子来,李老二让那几个禁卫帮忙,左右找找,总算是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这边安装着铁皮管,那边夏鸿升用钳子夹了蜂窝煤来放到了炭盆子里面引燃起来。

    花费了半晌,总算是将煤炉子都给安装好了,蜂窝煤也都引燃了起来,放入了煤炉子当中。

    夏鸿升一边操作着,一边给王德讲解煤炉子的用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的清清楚楚十分细致,甚至还写在了纸上面交给了王德。毕竟是给皇帝用的东西,可是容不得半点儿差池的。

    “上面就这么空着也不好,可以用水壶放在上面,就能一直有热水用,也不用再临时烧水等待了。”夏鸿升对王德说道:“还有,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虽说这东西的气味比木炭少了许多,但若是被人吸入多了,还是会中炭毒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通风,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绝不能门窗全都紧闭!”

    “多谢夏大人,老奴都记住了。”王德向夏鸿升施了一礼,夏鸿升也回礼连称不敢。

    几个煤炉子一架起来,屋子里面的温度立刻升高了,李世民惊讶的绕着煤炉子转转看看,却听夏鸿升又说道:“陛下,您可以让人在台面上周围铺一圈厚布,然后坐在旁边,把这个当作案几,批阅奏疏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冷了。”

    李世民伸手摸摸台面上面的温度,绕着转了几圈,很是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错。朕现下只是站在这煤炉子旁边了一会儿,身体就已然温起来了,比那炭盆子好得多。”

    那你还不赶紧给点儿赏赐?也不要多,随便给个几千贯就可以娃哈哈哈!

    “陛下,您还可以把这个当餐桌用,把菜放到这上面,还不怕凉的快。而且,这煤炉子还有一个好用法。”夏鸿升继续对李老二说道:“陛下上回不是说想要尝尝微臣的手艺么?微臣今日就给陛下操持一手!”

    “哦?”李老二转头过来看看夏鸿升,问道:“可是就跟在煤炉子有关?”

    “不错,正好可以利用煤炉子来。”夏鸿升点了点头。

    为了推销自己的煤炉子,夏鸿升也是不遗余力,甚至还做出来了一个火锅来,不过却不是放炭的,而是把底部改了改,直接放大煤炉子上面。

    夏鸿升问李老二借了御厨,到里面把这个切一盘,那个切一盘的,然后就让端上去了。吓的御厨差点儿跪地求饶,这些东西可都是生的啊!

    夏鸿升才不管那个,让宫女都给端了上去,摆满了那个大号煤炉子的台面。

    “夏卿,朕期待夏卿的饭食已久,刚才还让人去叫了皇后和乾儿恪儿泰儿他们和襄城长乐她们,你就给朕弄了一桌子生的?”李老二眉头一挑,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危险了。

    夏鸿升躬身解释:“陛下稍安勿躁,这种吃法叫做火锅,乃是在炉子中间置一个热锅,锅中有调味浓汤熬煮,吃客围坐四周,想吃何种东西,就夹起放入锅中涮煮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哦?”李老二眼中一亮,又恢复了笑容来。

    这模样看到的夏鸿升心里一惊,太熟悉了啊,像极了李恪那个纨绔头子有木有?

    看来李老二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干那些纨绔事儿!(未完待续。。)

第131章 史上最强推销员

    “呲哈呲哈……”李承乾面红耳赤,挥汗如雨,可是却手中不停,下筷如飞:“这茱萸做成酱来,竟然这般下饭?父亲,母亲,把那胡麻酱和茱萸酱放到一起,更加美味,孩儿替父亲母亲拌匀一些!”

    “此味辛烈至极,口中犹如火烧一般,却不觉难受,反而甚是爽快,却不知为何。”李老二一边擦去额前汗水,一边品评道。

    周围的几个人,全都是满头的汗水,嘴里不停的发出“呲哈呲哈”的声音来,可是手中的筷子却一刻不停,从煤炉子中间的铜质火锅中夹菜出来,在碟子中蘸了酱之后送入口中,大嚼几口便吞咽下去。

    “这吃食跟古董羹倒是有几分相似,不过却比古董羹要滋味的多。”到底长孙皇后,顾及仪态,虽然也是频频下筷,但是到底比其他几个人看上去斯文的多,架起一筷子放到了最小的李泰面前的碟子里面,说道。

    长孙皇后口中的古董羹,其实就是火锅的前身,在一个炉子上面放置砂锅,里面添上汤水煮沸,然后将菜肴投入砂锅之中,因为食物投入沸水时会发出“咕咚”的一声,所以就被雅称古董羹。一群人围绕着火炉坐成一圈,一边饮酒赋诗,一边夹起砂锅中的菜肴食用。东汉之时就已经出现了古董羹,只是因为菜肴的炮制方法和用具,以及调味的香辛料所限,却与后世里的火锅的味道相比,相去甚远了。更别提夏鸿升又弄来了茱萸和胡麻制作了蘸酱,胡麻是从长安城中的胡商手中购入的。也就是芝麻。至于茱萸。虽说辣味到底比起辣椒来差了一筹。但是现下辣椒还在遥远的地球另一边,夏鸿升也只能无奈干着急,拿茱萸来代替了。

    “陛下,皇后娘娘,这火锅所讲究的,也就是两个词来。一个是团圆,家人或者友人,围聚一桌说说笑笑。抢筷争食,也是一番乐趣。另一个就是火热,凛冬严寒,与家人或友人一道围聚炉火旁边,吃的满头大汗,酣畅淋漓,这是身上的火热温暖,左右不是亲朋家眷就是好友知己,三杯两盏淡酒,哪里管他窗外晚来风急。家人团圆,友人相聚。这是心头的火热温暖。所以啊,这火锅最是适合冬日里来,一家人齐聚一起吃,又或是一众挚友同道,围聚在这一张煤炉子周围,说说笑笑,边玩边聊,边下边吃,身心俱暖,心怀酣畅。”夏鸿升也有幸坐到了这一桌上,虽然有李老二和长孙皇后在这里,他就只能作为服务员了。

    李老二听听夏鸿升说的话,稍微愣了一下,继而眼中露出了一抹感怀来,虽然一闪而逝,但是却被一直在仔细关注着李老二的反应的夏鸿升捕捉到了,心中暗喜。

    夏鸿升知道,李老二是个念旧的人,跟随着他一起打天下出来的老人们,李世民基本上对他们恩遇有加,在李世民当政的其间,出去了反叛的侯君集等人之外,基本上其他的都过的很不错。从这一点上也能够看出来李世民的胸怀来,比之后世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那些皇帝,一登基就立刻开始迫害那些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人的君主来说,胸襟不止大了一星半点。李世民的念旧情从许多地方都能够体现出来,历史上许多大臣后来犯错误,都被李世民稍作追究,然后很快就要官复原职了。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还修建了一座凌烟阁来,并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陈列其中,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把一个个能人异士治理得服服贴贴,却又使名将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当时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将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绘入凌烟阁,以为人臣荣耀之最,此后凌烟阁功臣成为唐代豪杰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标志。

    正是因为知道李世民这样的性格,所以夏鸿升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这番话会让李世民想起来同自己一起金戈铁马一路走来的亦臣亦友的那些大佬们,看他方才的反应,似乎也真的想到了此间,夏鸿升的目的就达到了。

    想来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话,在心理暗示下,肯定会叫那帮大佬来这么吃上一顿,夏鸿升把方法和材料都交给御厨了,那些大佬们来见了煤炉子,怎么会感受不到煤炉子的好出来?这样一来,必要问起,一问起来,说是夏鸿升做出来的东西,没二话,旁的不说,就说那程妖精和尉迟老匹夫他们,就肯定会去夏鸿升家搜刮。夏鸿升让铁匠打制出来了那么多套来,就是为这些大佬们准备的,免费送给他们都没问题。年关了,各家走动的走动,拉关系拉关系,这些大佬家里会少人登门?那些登门的人,看到了这煤炉子的好处会不眼馋,会不想在自己屋里也放上几个?所谓上行下效啊,那些人势必会四处打听这东西是哪里做出来的,这样一来,这煤炉子就给推开了。历来百姓看官家,官家兴什么东西了,就会立刻以极快的速度在民间传开,特别是那些富商豪绅们,为了显示地位,一定会模仿官家流行的东西来,这煤炉子的市场就打开了。再加上煤炉子的取暖功效在目前的确没有更好的东西可比,市场的广阔是显而易见,可想而知。

    这就是夏鸿升想到的推广煤炉子的办法,也是夏鸿升之所以献上煤炉子,又亲手给皇帝一家做火锅的目的。利用李老二这个史上最强推广员来,自上及下,先在官员和富商圈中推广开来,然后回头再让铁匠打一些不是那么花骚,更加简朴实用一些的便宜煤炉子来,好往民间推广,相信用不了几个冬天,这煤炉子就走进千家万户了。

    酒足饭饱,因为喝的是白酒,所以李世民已然有些醺醉了,笑着看着面前的一片风卷残云般的狼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真是……朕自登基以来,无时无刻不住注重风仪,今日却道是叫你看了笑话。你说,朕要不要杀人灭口,把你推出午门给斩了?”

    难得李老二会开玩笑,长孙皇后和李老二的一众儿女都有些吃惊的看着他,夏鸿升也笑了起来,咧嘴回道:“那可使不得,微臣要是被砍了,谁还来给陛下弄出来这些新奇玩意儿呢?”

    “呵呵,念在你那些新奇玩意儿都还对百姓,对我朝有大用,朕就不斩你了。”李老二看着夏鸿升,说道:“汝之格物之道,朕已领教多次了。不过,朕还是要告诫你,继续多多为朕,为大唐,为百姓而格物,切不可奇技淫巧,浪费了你这一身神仙学问。”

    “臣夏鸿升,谢陛下教诲!”夏鸿升站起来躬身行了礼,说道:“臣定当铭记心间,永志不忘!”

    李老二笑了笑,眼镜一眯,像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样,说道:“记着便好。如此,念在今日尔献来的煤炉子的确有用,又让朕今日心怀快慰,也让朕的皇后、儿女们高兴的份上,今日你算计朕的事情,朕就不追究你了。你放心,朕会如你所愿的。”

    这么快就看出来了?!夏鸿升心头一阵狂跳,也是啊,人家是谁,是千古大帝李世民啊,自己的这点儿小心眼儿,估计都不够人塞牙缝儿的,会看不出来自己的用意?

    夏鸿升赶紧的讪讪的做出一副讨好的神情讪笑说道:“呃,陛下英明,微臣的这么一丁点儿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陛下……”

    “你倒真是玲珑心思,不过本宫却不太明白,你如今也是大唐开国县男,又有四品的军职在身,当真这么缺钱?”长孙皇后在李老二的身侧,笑意吟吟的看着夏鸿升,问道。

    夏鸿升一听,顿时做出一脸的菜色,苦着一张脸说道:“陛下、娘娘有所不知,微臣……穷啊!”

    “你身为大唐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又为四品折冲都尉,田业五顷五十亩,禄米三百八十石。朕对你屡有赏赐,钱少说也有几千贯,娟也不下百匹,你告诉朕,你是怎么个穷法?”李老二眉角一跳,斜眼看着夏鸿升,问道:“今日你要是跟朕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方才你算计朕,乃是欺君,朕宽怀大度,不说让你拉出午门斩首示众,这两百廷杖却也是少不了的!”

    “啊?夏公子……都尉送来了煤炉子取暖,又给父亲母亲和哥哥姐姐们做了火锅来吃……怎么成了算计父亲,还要被打廷杖……”李老二的话音刚落,旁边的李丽质就惊叫一声。

    李老二愣了一下,继而转眼又瞪向了夏鸿升来,眼睛里面闪烁着一种令夏鸿升背后发冷的危险意味来,旁边的长孙皇后,一脸似笑非笑是神情,看了看李丽质,然后一双眼睛也朝着夏鸿升斜了过来。

    “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朕打你三百廷杖!”李老二瞪着夏鸿升,低声喝道。

    什么情况?!还多了一百了?!

    夏鸿升一愣,什么仇什么怨?

    “呃,臣的意思是说,臣庄子上的农户……穷啊!”夏鸿升赶紧老实交代:“他们的耕作方式太粗放了……”(未完待续。。)

第132章 岭南的消息

    长安城中兴起了一种新式的,用于取暖的器物来。据说,有了这种新式的取暖器物,能让屋子里面犹如春日降临,可比炭盆子要好多了。而且还没有炭盆子那股子炭酸味儿,就算是人爬在上面睡觉都没有问题,也不怕会中炭毒。这种传言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对此夏鸿升是喜闻乐见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里面,整个长安城的勋贵家中便都有了这种东西来,紧接着,那些长安城中的富商家里,也都开始出现了这种东西了。

    泾阳县的夏家庄子上,已经开辟出来了老大的一块儿土地来,上面搭起了木架子,木架子上面有编成了卷的草垫,晴天的时候,能把整个架子上的草垫卷起来收到一边,让阳光落下来,到了阴天的时候,重新将草垫卷推开,就成了房顶,很是方便。那下面,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蜂窝煤,如今在窑上的人手已经远远不够,夏鸿升的管家不得不又从庄子上雇佣了四五十个人来打煤。即便是如此,长安城里面的蜂窝煤也还是供不应求,总是能够见到许多大户家的管家一大早的就到了夏家的庄子上等着抢先拉走蜂窝煤。

    可惜,夏家管束的严,只能按照下订单的顺序来拉煤,那些管家抢不到蜂窝煤,就只能抢先订下订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