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此刻,吴邵刚的形象,在张珏的内心之中产生了全新的变化,一个如此年轻的统帅,做出的诸多战役和战术的安排,可谓是滴水不漏,每一步都是完全到位的,这可不仅仅是巧合,需要缜密的思维与超强的睿智。

    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张珏就做出了下一步的安排,原来驻守巴州州城的军士,依旧留在城中,一边休整一边固守,张珏本人率领前来驰援的两万将士,马上追击撤离的蒙军。

    刘元振整个人已经麻木了,失去了成都府城,意味着什么,他是很清楚的。

    撤离巴州州城,朝着成都府城的方向而去,这是刘元振本能的选择和决定,其实这个决定,遭遇到了不少的反对,特别是其身边的谋士,认为此刻前往成都府城而去,不是最好的选择,怕是短时间之内难以收复成都府城,大军应该朝着兴元府的方向而去,在兴元府稳定下来,接着将成都府路的战况禀报给大汗忽必烈,等待忽必烈下一步的命令。

    刘元振是绝不会同意这个方案的,他很清楚,丢失了成都府城,以及成都府路诸多的府州县,意味着什么,自己麾下的文武官员,包括谋士,还可以想办法找到其他的出路,可他刘元振将要失去一切,甚至包括自身的性命。

    就算是前方有着刀山火海,刘元振也要义无反顾。

    能不能收复成都府城,刘元振内心没有底,但若是撤离到兴元府,眼睁睁看着宋军完全占据了成都府路,那他刘元振就准备自杀谢罪了。

    麾下谋士与军官的建议,刘元振知道是对的,将大军集中在兴元府,等候大汗忽必烈的命令,相信得知成都府路战况的忽必烈,一定会派遣大军前来,夺回成都府城。

    无数懊恼的情绪袭来,让刘元振无法很好的歇息,一直都处于亢奋的状态。

    给大汗忽必烈的奏折已经送出去了,是加急的奏折。

    另外一方面,刘元振督催大军加快行军步伐,他想着在忽必烈的敕书到来之前做些什么,至少他麾下的大军,已经包围了成都府城,正在尽量的减少损失。

    写给云南驻军的信函也送出去了,这个时候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宋军完全占领了成都府路,则驻守在云南的大军就危险了。

    大军行军的速度很快,从巴州退到阆州,不过两天的时间,以至于前来驰援的大军与之会和的时候,尚未能够进入到巴州的境内,至于说从巴州其他方向而来的军士,则是要加快行军的步伐,才能够赶上正在急行军的大军了。

    沿途派遣的军士侦查,不过是一种形式,不可能让大军减慢行军的步伐,刘元振的目标非常明确,从阆州进入隆庆府,穿过德州与汉州,进入成都府,包围成都府城。

    其实刘元振也是非常小心的,害怕遭受到宋军的埋伏,不过麾下三万余的大军,也是刘元振最大的底气,他不相信宋军有如此的能力,敢于围剿他率领的如此庞大的军队。

    一直到进入阆州,沿途根本就没有发现宋军的身影,只是巴州方向侦查的斥候,禀报驰援巴州州城的两万宋军,在身后追击。

    这让懊悔之中的刘元振,稍稍松了一口气,身后追赶的两万宋军,他尚未放在眼里,他担心的是占领成都府城的宋军,若是趁机扩大战果,将触角延伸到成都府路诸多的府州县,那情况就有些麻烦了。

    看来宋军的老习惯还是没有改掉,占领了某个城池之后,喜欢沉湎于胜利之中,喜欢固守,而不愿意更大程度的去开疆拓土。

    隆庆府,梓潼县。

    隆庆府属于利州东路所辖的府,被蒙军占据已经有好些年的时间,一直都是成都府路管辖,其北面的利州、东面的阆州、西面的龙州和绵州,都被蒙军占据,围堵南面的潼川府,还是被蒙军占据。

    没有人想到,不到十天的时间,合州御前诸军已经是一鼓作气,拿下了彭州、汉州、绵州以及隆庆府等地,至于成都府路其余所辖的府州县,留守在成都府城的郝经,正在做出诸多的安排,一步步的稳健的收复诸多地方。

    其实能够很快的占据隆庆府,与吴邵刚前期所做的诸多安排有着很大关系,驻扎在老鹰嘴的合州御前诸军,早就成为一把铁钳,牢牢的掣肘汉州、绵州和隆庆府等地,加之潼川府路防御副使、潼川府知府李思琦贯彻的以民为本的施政策略,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进入到潼川府路,民心的向背是不用多说的,就连这些地方的官府,也与李思琦暗通曲款。

    此刻快速的拿下这些地方,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县衙,厢房。

    吴邵刚的面容平静,看着正在详细禀报情况的王十三。

    大体的情况都清楚了,刘元振率领的蒙军,已经撤离巴州,朝着阆州的方向急行军,行军速度非常之快,而兴元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张珏率领的大军,跟随后面追击,速度同样很快,不过刘元振并未理睬后面追击的张珏。

    吴邵刚本来是选择在阆州所辖的西水县设伏,围剿刘元振及其麾下的大军,不过因为刘元振的速度太快了,不得不选择在梓潼县围剿。

    王十三此刻禀报的情况,就是设伏地点的选择。

    设伏地点距离梓潼县城三十里地,是一处很开阔的地方,也是官道所经过的地方,更是刘元振前往成都府路必经之地。

    在开阔的地方设伏,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但这是吴邵刚的决定,他决定要在开阔的地带彻底的打败刘元振,让新附军从内心里面畏惧合州御前诸军。

    厢房中间摆着的沙盘,已经很好的勾勒出来设伏地点的地形与地貌。

    按照时间计算,还有三天左右的时间,刘元振及其麾下的大军,就应该抵达梓潼县。

    王十三禀报完毕,杜小七做了一些补充。

    等到两人都说完之后,吴邵刚看着两人开口了。

    “马上给兴元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张珏送去信函,命令他们加快行军步伐,务必在七月三十日抵达梓潼县,最迟不超过八月初一,参与围剿刘元振及其麾下大军的战斗,若是有丝毫的延误,我不会客气。”

    厢房内众人的脸上都是轻松的神情,顺利的拿下成都府城,拿下汉州、绵州和隆庆府等地,让众人感觉到全面的胜利马上就会到来,合州御前诸军已经经历过很多的征伐,特别是在淮北的征伐,让大军的战斗力更加的强悍,众人相信,三日之后的战斗,同样能够取得完胜,同样能够彻底剿灭刘元振麾下的蒙军。

    吴邵刚也是这样的想法,他知道众人的士气高涨,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打击众人的士气,毕竟高昂的斗志是作战胜利的必要保证。

    “我知道诸位都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憋着一股劲,就是要全歼刘元振麾下的蒙古鞑子,不过我还是要提醒诸位,任何的战斗我们都不能够掉以轻心,要以狮子搏兔的态势来应对,刘元振麾下的蒙军,同样经历过不少的战斗,其作战能力是不错的,可不能够因为我们的大意和疏忽,导致其逃离。”

    “凡是投降的蒙军军士,一律不得妄杀,合州御前诸军需要大规模的扩充队伍,那些愿意投降的军士,就是我们扩充队伍之兵源,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个做法是很不错的,是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的。”

    “此次的战斗,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依旧担任总指挥,指挥大军作战,诸位必须听从蔡都统制的指挥,奋力作战。”

    “合州御前诸军与兴元府御前诸军会和之后,依旧由蔡思伟负责指挥,战斗结束之后,兴元府御前诸军依旧驻扎巴州与合州两地。”

    “至于合州御前诸军,主力确定驻扎在成都府城,潼川、泸州、嘉定等地都是需要驻军的,我已经给皇上和朝廷写去了奏折,禀报合州御前诸军拿下成都府城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的建议,想必皇上和枢密院会同意的。”

    。。。

    吴邵刚的眼神里面,充满了自信,他已经看到了宏伟的蓝图渐渐铺开。(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势如破竹(2)

    看着逐渐溃败的军士,刘元振彻底懵了。

    大军抵达西水,刘元振听从了麾下谋士的建议,歇息了一天的时间,一方面是等候各路分散的军队集结,一方面也是观察跟随在身后宋军的行动,不过也就是歇息了一天的时间,大军就继续开拔了,这个时候,刘元振麾下大军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三万四千人。

    攻打巴州州城的时候,军队有一些伤亡,算起来此番作战的所有军士,几乎都收拢了。

    刘元振再次有了信心,他相信凭着麾下的三万多的大军,一定能够包围成都府城,让宋军颤抖害怕,因为作战部署安排不到位,导致成都府城丢失的责任,应该是小一些了。

    大军进入隆庆府所辖地方,没有慢下脚步,刘元振依旧是派遣军士沿路侦查,跟随在后边的宋军没有什么动静,这也让侦查的军士变得心不在焉。

    其实刘元振内心的担忧还是存在,毕竟隆庆府紧靠着潼川府,要知道潼川府是大宋合州御前诸军控制的地盘,也不知道隆庆府是不是遭遇到了宋军的袭击。

    大军经过普成县的时候,没有侦查到什么动静。

    八月初一,三万多大军进入到梓潼县。

    过了梓潼县,就要进入绵州了,就在刘元振决定加强戒备的时候,战斗打响了。

    宋军居然在梓潼县境内设伏了。

    刘元振有些猝不及防,万万想不到宋军的势力已经侵袭到了隆庆府所辖的梓潼县,这样说来绵州和汉州等地,悉数被宋军占领了。

    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刘元振麾下的谋士再次建议,不要沉湎在战斗厮杀之中,迅速率领大军朝着北面的利州方向撤离。

    刘元振断然否定了这个提议,在梓潼县设伏的宋军,进攻不是很猛烈,看样子兵力人数方面不是很多,想想也是,成都府城陷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此刻宋军的主力,怕还在府城周遭晃悠,再说刘元振背后还有两万的宋军跟踪,若是这个时候撤离,必定会让两路的宋军会和,且在大军后面追击。

    刘元振已经排出其他任何的杂念,战斗开始之后,他就只关心作战的情况了。

    刘元振连续派出了三路先锋部队,试图冲破宋军的防线,都没有成功,等到天黑的时候,斥候禀报后方尾随的宋军,距离此地已经不到十里地的时候,刘元振才察觉到异样。

    可惜刘元振没有机会了,大军黑夜撤离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若是强行撤离,一旦队伍散开,那就要陷入不战自乱的局面。

    刘元振横下一条心,下达了死命令,来日作战的时候,务必全力进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败宋军,如此大军可以从容的撤离。

    夺回成都府城的想法,此刻荡然无存,既然宋军的势力已经扩充到了隆庆府所辖的梓潼县,那么凭着刘元振及其麾下将士的能力,能够突破绵州和汉州,就算是很不错了,那将付出很大的伤亡,以伤败之师去围攻成都府城,不可能获取战斗的胜利。

    所以刘元振的想法,就是天亮之后命令大军奋力进攻,一旦突破宋军的防线,击溃了宋军之后,马上朝着利州的方向撤离,最终到兴元府去集结,等待大汗忽必烈的敕令。

    刘元振还算是清醒的,也是经历过很多战斗厮杀的,能够在关键时刻控制自身情绪。

    刚刚到卯时,刘元振就命令军士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一次刘元振出动了绝大部分的骑兵,希望依托骑兵的犀利,以最快的时间突破宋军的防线,继而彻底击溃宋军。

    可是让刘元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宋军同样变得犀利,而且参与作战的人数明显增多,战斗厮杀很快就陷入到相持之中。

    等到刘元振明白过来,想着命令大军撤离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机会。

    身后尾随的宋军,终于参加作战了。

    刘元振派遣的五千军士,根本不能够抵挡两万宋军的进攻,防线很快被突破,近两万的宋军加入到战团之中。

    让刘元振更加惊恐的是,正面的宋军攻势突然变得凌冽起来,自己麾下的军士突然有些难以抵挡,或者说必须拼尽全力才能够维持。

    数万人在空旷的平地厮杀,四周都是血腥一片。

    刘元振身边的谋士,早就不敢开口说话,传令兵几乎每隔一会就会前来告急,刘元振身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派遣的军士了。

    从卯时开始的厮杀,持续到午时的时候,刘元振再次听见密集的鼓声。

    这是宋军的鼓声,从未有过的密集的鼓声。

    伴随着鼓声,刘元振听见了大地震颤的声音,这是大规模骑兵出动的信号。

    刹那间,刘元振的脸色发白,他开始相信自己完全进入到一个圈套之中去了,其实对面的宋军人数很多,且战斗力也绝不一般,只是人家没有把握一次性吃掉他麾下的大军,故而摆出了**阵,没有全力的进攻,而等到另外一路宋军参与战斗之中,对面的宋军终于露出了獠牙,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

    传令兵喘不过气来禀报,消息让刘元振绝望,麾下大军的一路路防线被彻底击溃,宋军已经渗透到大军之中展开厮杀,而且数万的大军已经被宋军分割包围,到处都是告急的声音,到处都是进攻,依照目前的厮杀态势,刘元振已经不可能指挥大军安全撤离了。

    身边的亲兵和谋士,终于开口建议,让刘元振率领一部分的军士首先撤离,至于其余的军士,那就要看看命运如何了,能够撤离是好事情,不能够撤离就只能够怪自己的命不好了。

    刘元振本能的坚持,他不愿意抛弃大军,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失去了大军,失去了成都府路,等待刘元振的也就是死路一条。

    一时间,彻底陷入到绝望之中的刘元振,领着身边的亲兵,冲出了中军帐,来到战场上面厮杀了。

    喊杀声、金戈相撞的声音、马嘶声、惨叫声以及鼓声混杂在一起,就算是大声呼喊,也难以听清楚你说些什么。

    刘元振本来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冲上去厮杀的,但是看见了战场上面的一切,他懵了。

    他麾下的军士,已经处于溃败的局面,到处都是四散而逃的军士,甚至已经有军士跪地投降了,而让他引以为傲的骑兵,被宋军的骑兵牢牢的包围,根本无法撤离,不少骑兵的军士在厮杀之中倒下,留下在原地不停嘶鸣的战马。

    这究竟是怎么了,三万多的大军啊,怎么败得如此惨,不过半天的时间,就看不见能够拼死抵抗和厮杀的队伍了。

    发懵的刘元振,最终被身边的亲兵带着离开了战场,朝着普成县的方向撤离。

    。。。

    刘元振不可能逃离,因为早就有人盯住了他。

    伏击战开始之前,吴邵刚就专门给杜小七下达了命令,斥候营此次作战的任务,就是生擒或者斩杀刘元振,以及刘元振麾下的谋士,绝不能够让这些人逃离。

    一方面刘元振是主帅,一旦主帅被生擒或者斩杀,就预示着战斗取得完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罗素林能够继续在燕京路的大都立足,毕竟刘元振身边的谋士是知道一切的。

    杜小七率领的足足一千斥候,压根没有参与到厮杀之中,一直都是牢牢关注蒙军的中军帐,关注中军帐有什么动静。

    当然一千斥候不可能采取什么斩首行动,毕竟战斗厮杀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大量的蒙军军士护卫中军帐,那个时候杜小七发起进攻,那就是找死,不过随着战斗厮杀的延续,特别是蔡思伟命令大军发起总攻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被前后夹击的蒙军,渐渐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开始出现溃败的局面,此刻蒙军的中军帐,已经鲜有大量蒙军军士护卫了。

    偏偏这个时候,刘元振居然还想着亲自上阵厮杀。

    大喜过望的杜小七,准备命令麾下的斥候发起进攻,加入到战团之中,专门去剿杀刘元振,可惜让杜小七恼火的是,刘元振没有真正参与厮杀,只是看了看,就被身边亲兵护卫,撤离战场,直接朝着后方奔涌而去。

    已经是一肚子火的杜小七,怎么可能放过刘元振。

    诸多的斥候跟随他朝着刘元振杀过去。

    首先遭殃的就是刘元振身边的谋士,这些谋士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撤离的速度不可能很快,他们很快被斩杀,就算是下马头像也无济于事,因为上面有命令,刘元振身边的谋士,一个都不要放过,也不要活口。

    接着是刘元振身边的亲卫,这些亲卫的战斗力是不错的,可惜他们遇见的是合州御前诸军斥候营的将士,精锐之中的精锐。

    亲卫也是一个个的倒下,刘元振身边护卫之人越来越少了。

    终于,刘元振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