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大人,你说的不错,朕也不会放过忽必烈,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朕都是要生擒或者斩杀忽必烈的,还有漠北草原的海都,朕同样不会放过,草原稳定,中原才能够稳定,只有真正稳定下来,朕才能够安心做事情。”(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章 终极一战(3)

    (本书已经快要完本,正在考虑新书,期盼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

    忽必烈已经抵达济南府城,不过这个消息是严格保密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其实在出发之前,忽必烈还是犹豫的,山东之战的确是重要,若是能够打败明军,则后面的局势就很好掌控,不过刚开始忽必烈没有将山东之战看的那么重要,毕竟他是身经百战的,也知道一次的战斗难以决定整个的局面。

    让忽必烈下定决心的是漠北草原的海都。

    从塔察儿写来的奏折之中,忽必烈惊恐的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海底与大明朝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为显着的事宜,就是海都麾下的军队,居然获得了轰天雷。

    明军与蒙军都有轰天雷,但明军轰天雷的威力是绝对不一样的,偏偏海都持有的轰天雷,就是威力大的那种轰天雷,要说海都本人是不可能持有这等威力的轰天雷。

    这只能够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海都拥有的轰天雷,是明军提供的,这也就是说,吴邵刚与大明朝廷的手,已经伸向了漠北草原。

    这绝不是小事情,漠北草原对于忽必烈来说,异常重要,更是朝中蒙古权贵心目之中的圣地,若是大明朝廷的手伸到了漠北草原,则大元朝廷将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

    看来吴邵刚的眼光真的是不一样,想想漠南草原已经逐渐的被吴邵刚渗透,大元朝廷在漠南草原的影响力逐渐的衰微,若是吴邵刚的影响力渗透到了漠北草原,那忽必烈与大元朝廷的老巢都将不复存在了。

    这是忽必烈绝对无法忍受的,也是忽必烈异常愤怒的事宜。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忽必烈完全的下定决心,不仅仅是御驾亲征,而且还出动了绝大部分的蒙军,与明军在山东展开厮杀。

    驻守漠北草原的依旧是五万蒙军,其中蒙古铁骑一万人,新附军四万人,不过忽必烈给予统帅塔察儿的信函也说得很清楚,目前这个阶段,必须与海都加强联系,只要海都不在漠北草原惹事,不与蒙军发生冲突,其余的事情就不要管那么多。

    驻守大都、燕京、大名府等地的蒙军,总人数仅仅五万人,除开大都留下两万的蒙古铁骑,其余几乎都是新附军负责防御,其余的军士,悉数朝着山东济南府一带开进。

    集中在济南府一带的蒙古铁骑,总兵力近十七万人,新附军则是达到了罕见的二十万人。

    也就是说,此番集中在山东的蒙军,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人。

    如此的兵力规模是罕见的,也是第一次出现。

    忽必烈的目标很清楚,在山东彻底打败明军。

    此番的作战,忽必烈不仅仅是要彻底打败明军,还要一鼓作气将明军赶出中原,忽必烈相信,大明朝廷的命运,与大宋完全一样。

    济南府城,城南的一栋府邸。

    这栋府邸外面看上去很一般,灰白色的城墙,朱红的大门,而周遭的百姓也知晓,这里住着的是蒙古人,据说身份还很是尊贵,就连知府大人都不敢招惹的。

    不过进入到府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忽必烈的行营,就在这座府邸里面。

    来到济南府城,忽必烈当然不会进入到知府衙门,那样目标太大了,而且这些年情报的泄漏,也让忽必烈感觉到了,他的对手吴邵刚可不是善茬,若是稍稍的不注意,很多的消息恐怕又要泄漏出去。

    忽必烈身边的幕僚极少,作为大元朝廷最为杰出的统帅,他不需要幕僚来帮忙分析。

    很多年没有亲自指挥大军作战了,但忽必烈丝毫没有生疏的感觉。

    合丹亲王、哈必赤亲王以及兀良合台等人在会客室等候,他们都没有开口说话,也都是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合丹亲王与兀良合台之间的恩怨,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只不过大战在即,两人不可能首先理顺个人的恩怨,不过此番他们都是跟随皇上前往山东征伐,每日里几乎都是要碰面的,这也让两人感觉到不自在。

    至于说哈必赤亲王,更是不会说什么了,他可没有能力调和合丹与兀良合台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事情除非是皇上亲自出面,或者是末哥亲王出面。

    忽必烈进入会客室的时候,合丹等人立刻行礼。

    忽必烈倒是没有关注那么多,挥挥手就走到了案桌的前面。

    案桌上面摆着地图,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莒州以及海州的情形。

    这份地图,忽必烈已经看了好些天了。

    “诸位,大军进入山东的消息,是瞒不住的,想来明军也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朕一直都在思考,与明军的战斗厮杀究竟在什么地方进行,前两日合丹兄弟建议,大军杀向海州,争取与明军在海州决战厮杀,朕觉得这个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了。”

    合丹的头再次低下,若是换做以前,这样的指责他是无法承受的,毕竟是蒙古亲王之中作战最为骁勇的,可现在不一样了。

    “朕要提醒诸位兄弟,作战部署不仅仅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明军同样骁勇,那个吴邵刚同样是不简单的,他怎么可能按照朕的安排来作战。”

    “这些日子,朕仔细思考过了,与明军的厮杀,应该是在莒州进行。”

    说到这里,忽必烈看了看合丹等人。

    “莒州的大小城池,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管明军如何的渗透,都是无法直接占领城池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形势对于朕是有利的,对于大军来说也是有利的。”

    “从军队数量上面来说,朕可以断定,也是占有优势的,明军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士,不过朕倒是想着吴邵刚能够拼命的扩充明军,朕看明军的军士人数越多,对于朕来说就越是好事情。”

    “与明军的厮杀,朕预计在沂水与莒县两个地方展开,若是能够将明军引诱到沂水作战,则整体的态势对于朕来说是有利的,可朕清楚,明军怕是不会开拔到沂水,故而朕以为,决战厮杀很有可能在莒县进行。”

    “朕是相信诸位兄弟的,一定能够彻底打败明军,打败吴邵刚。”

    。。。

    忽必烈依旧是充满信心的,尽管说明军很是骁勇,可这种骁勇在他看来,并非那么令人畏惧,且此番作战以蒙古铁骑为主,在忽必烈的眼里,蒙古铁骑是天下无敌的,是一定能够彻底打败明军的。

    忽必烈御驾亲征,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命令的贯彻是异常及时的,不存在多少的争论,也不存在谁提出不同的意见。

    忽必烈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兀良合台就几次抬头,显然是想着补充一些什么,但看见合丹与哈必赤等人都是低着头,也就没有开口。

    合丹一直都是低着头,毕竟他已经提出来了建议,那就是大军杀向海州,一旦蒙军拿下了海州,则会直接威胁到两淮,让明军首尾难以兼顾,可惜他的这个提议,被皇上完全否决掉了,如此情况之下,再行开口提出建议,就是自取其辱了。

    哈必赤的想法相对简单一些,按照皇上的安排部署作战就可以了,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事宜,再说皇上都御驾亲征了,也就不需要多嘴了。

    忽必烈一边说话,也在一边观察合丹等人。

    尽管对权力看的很重,但忽必烈总体不算是独裁之人,他还是能够听得进去意见的,可这一次不一样,兀良合台曾经败给明军,合丹也没有能够战胜明军,唯有哈必赤,没有直接与明军作战,从这一点上面来说,合丹与兀良合台都是没有太多信心的。

    忽必烈必须要给予众人信心,战胜明军的信心,如此情况之下,选择的作战方式就会相对保守一些。

    蒙古铁骑的骁勇,主要体现在冲击力惊人,以及移动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予对手无情的打击,若是结合蒙古铁骑作战的优势,忽必烈是不会做出此等作战安排的。

    在确定作战指挥将领方面,忽必烈也经过了认真的思索,他还是决定让合丹统领大军作战,哈必赤协助,至于说兀良合台,则是留在身边。

    兀良合台与合丹之间的矛盾,忽必烈很清楚,大元朝廷已经处于异常特殊的时期,忽必烈首先预防的就是有蒙古权贵投奔海都,这样的情况并非不存在,譬如说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亦是一员骁将,在大元朝廷之中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痛失最为杰出的儿子阿术,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那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加之忽必烈不可能无情的惩戒合丹,这就导致兀良合台内心不舒服。

    兀良合台的内心有一股很大的怨气,忽必烈要想办法将兀良合台的这股怨气,发泄到明军那里去,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则兀良合台作战将会异常的勇勐。

    帝王心术忽必烈是不会忘记的,如何统领诸多的蒙古权贵,如何巩固自身的权势,登基这么多年,忽必烈早就熟悉了,当然,若是遇见特殊的情况,譬如说某些蒙古权贵也想着效仿阿不里哥的做法,忽必烈是绝对不会手软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三章 终极一战(4)

    身在莒州的各级官吏,日子是最难过的,说起来他们都是大元朝廷的官吏,可随着明军占领海州、沂州和滕州等地,莒州已经变得异常危险,涟水县战斗结束之时,征南大军被悉数剿灭,合丹亲王率领的驰援大军,退守济南府之后,也没有在莒州部署重兵守卫,这就让莒州的各级官吏,感觉到被彻底抛弃了。

    莒州老百姓,表现更是明显,家中稍稍有钱的,早就带着细软离开,或者是前往大都,或者干脆选择前往开封府,而被迫留在本地的,都是那些想不出来任何办法的寻常百姓。

    谁都知道厮杀是惨烈的,身在本地的百姓也是最为倒霉的。

    可是那些官吏更加的倒霉,百姓还可以选择躲避,运气不好也就是丢命,官吏是明知道危险,也不敢随意的躲避,否则就算是他们逃过了厮杀的波及,也逃不过朝廷的惩戒。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的官吏都在想方设法,其目的就是离开莒州,不过能够找到靠山的官吏很少,绝大部分的官吏都是望洋兴叹,根本没有什么路子,一部分的官吏,特别是吏员,索性选择辞去职务。

    当然,一些依靠官府谋生的官吏,也会想到其他的办法,那就是暗中投靠大明朝廷,要知道明军也时常派遣军士前往莒州各地侦查,而这些明军深入各地侦查的时候,就有不少地方官吏,主动选择靠近他们,甚至是直接提供知晓的情报。

    没有谁去举报和告发此等的情形,反正大家都没有多少的出路,与其选择等死,还不如放手搏一搏,或许能够得到最佳的结局。

    那些能够找到关系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直接找朝中的左丞相阿合马。

    阿合马是色目人,相比较那些蒙古人,容易接近一些,再说阿合马贪财,这也就让官吏能够送出去银子,可如此关键的时刻,银子少了是没有多少作用的,人家阿合马看都不会看,所以一些官吏,特别是地方上的主官,咬牙拿出大量的银子,托人送给阿合马,目的就是想着能够离开莒州。

    当然这些主官,是不可能让自家银子全部都没有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甚至平日里与官府关系不错的一些大的商贾,也没有逃脱,商贾本人离开了,府邸里面总还是有下人,若是拿不出来银子,官府就要破门而入,进入家中搜寻钱财了。

    收钱的理由多如牛毛,本来左丞相阿合马就已经添加了不少的赋税,都是用来为大军征伐开销的,地方上也就能够在这些赋税的基础之上,增加其他的赋税,什么地方上需要兵丁来驻守,需要大量的开销等等。

    眼看着就要到秋收季节,官府更加的忙碌,这可是敛财的大好机会。

    一波又一波,一茬又一茬,已经离开莒州的官员,是不会继续盘剥百姓了,手也不可能伸那么长了,可是没有离开此地又想着离开的官吏,就要拼命的压榨百姓了,那样他们才有银子送出去,才能够保证离开这个鬼地方。

    一时间,整个的莒州,变得乌烟瘴气,就连那些想不到多少办法的寻常百姓,也咬牙离开这里,都说故土难离,若不是被逼到没有办法,谁会选择离开。

    百姓对官府的痛恨,已经达到了几乎就要爆发的地步,就连那些已经离开本地的商贾,在家中遭遇到洗劫之后,对官府也是咬牙切齿,一些进入大都的有关系的商贾,想着找到好的关系自保,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左丞相阿合马,作为商贾是不可能翻盘的,于是一些已经进入到大都的商贾,选择离开大都,前往开封府,这等于是商贾挑选拥护大明王朝了。

    这些情况,大元朝廷左丞相阿合马是清楚的,虽说不是特别清楚其中的细节。

    不过阿合马可不会插手其中,他的任务就是收取钱财,莒州几个官员的调整,这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情,最近一段时间,阿合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能够收取赋税的地方在逐渐缩小,可朝廷的开销愈发的多起来,特别是此番的征伐,皇上御驾亲征,钱粮方面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所以阿合马想方设法增加了赋税,尽量的集聚钱财,保证大军的开销。

    阿合马的举措,也得到了末哥亲王的支持,现如今最大的事情,就是保证大军开销的事宜,其余的事情暂时放一放,尽管说有很多人不满意了,可这没有什么,都是寻常的百姓和商贾,这些人若是做的过分了,那就让军队去镇压,反正钱粮是需要拿出来的,末哥有些时候什么认为,既然朝廷遭遇到如此的情况,那这些商贾应该是拿出来全部的钱财支持,要知道没有朝廷的庇护,这些商贾能够做什么生意啊。

    阿合马本来是在中原其他地方加大征收赋税的力度,可末哥亲王居然示意,大都也需要征收赋税,由此来保证大军的开销。

    这样的决定,阿合马还是感觉到吃惊的,这些年以来,阿合马想方设法从地方上收取赋税,可两个地方他是没有动的,那就是漠北草原与大都,这两个地方轻易不能够动,毕竟诸多的权贵都云集在这里,特别是那些蒙古权贵。

    若是不经意得罪了那些蒙古权贵,就算是阿合马得到了皇上的信任,也难免遭遇到算计,朝中的事情阿合马是非常清楚的,有些蒙古权贵是绝对不能够得罪的,不要说他阿合马,就算是皇上,在处理蒙古权贵事宜的时候,都是很小心的。

    可合丹亲王的命令已经下达,阿合马也没有办法,只能够执行。

    阿合马也清楚,朝廷已经是捉襟见肘,差一点就要揭不开锅了,随着战事的眼神,以往蒙古铁骑依靠征伐筹集钱粮的情形,已经很少见了,毕竟这样做不能够保证粮饷的供给,万一这粮草出现困难,则天上的神仙都无法挽回溃败的局面。

    其实这么多年,为了能够维持蒙古大军的开销,阿合马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诸多的商贾和百姓,已经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必然会导致下面的动荡,好在蒙古铁骑异常的骁勇,没有谁敢于明目张胆的造反,故而阿合马增加赋税的政策能够持续的推行下去,可现在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大量的无法承受赋税的商贾,陆续的离开大都,离开燕京和大名府等地,前往开封府城,或者索性到四川等地去,这就导致阿合马能够受到的赋税大幅度的减少。

    这一次情况更加的糟糕,近四十万的大军出征,需要的粮草数量巨大,阿合马已经竭尽全力保证大军的开销,但很多时候,还是愁得睡不着觉。

    隐隐的,阿合马也是担心的,所谓竭泽而渔,若是这样的情形长时间的持续下去,没有谁能够忍受,一旦各地出现动荡的局面,则局面更加难以维持。

    故而末哥亲王下达了命令,阿合马也是很注意的,在漠北草原征收赋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漠北草原不稳定,而且还有海都麾下的大军虎视眈眈,剩下就是在大都征收赋税了,阿合马要求各级官府,征收赋税之时,详细核实商贾的身份,若是没有什么依靠的商贾,则可以放心大胆的增加赋税,若是背后有关系的商贾,暂时不增加赋税。

    大元朝廷不断增加赋税的事宜,吴邵刚是清楚的,情报署也是重点搜集这方面情报的。

    获取这些情报,倒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也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更不需要冒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