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附军的军士已经发狂,他们开始了无所顾忌的厮杀,枪口对准的是兀良合台以及蒙古铁骑军士,这个时候,明军将士就不要搀和进去了。

    新附军军士总是有清醒的时候,等到他们真正清醒过来,才是大军展开冲锋的时候。

    兀良合台身边的蒙古铁骑军士越来越少,已经有好几拨的新附军军士,冲到了他的前面,这些新附军军士要么被兀良合台身边的亲卫斩杀,要么被蒙古铁骑的军士斩杀。

    可是更多的蒙古铁骑军士,已经倒下了,再也不可能站立起来。

    兀良合台突然变得平静了,他扭头看了看没有发起进攻的明军,其实身边的亲卫也有护卫他撤离的意思,不过这样的情况之下,撤离是奢望,不可能。

    大半个时辰过去,兀良合台身边剩下的只有亲卫,五千蒙古铁骑的军士,损失殆尽。

    新附军军士终于围过来,看着这些已经杀红眼的新附军军士,兀良合台一声长叹,举起手中的长矛,朝着新附军军士冲过去。。。(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五章 终极一战(16)

    看着兀良合台怒目圆瞪的双眼、残缺不全的尸首,吴邵刚微微摇头,叹了一口气。

    提出了厚葬兀良合台的要求之后,吴邵刚转身对着蔡思伟开口了。

    “此战把握不错,抓住了最佳的动手时机,没有任何的损失,就剿灭了蒙军十万大军,而且蒙古铁骑五千军士,无一逃脱,无一活命,这算是奇迹了,蔡思伟,今后作战要多多思考,若是每一次的战斗,都能够如此清醒的思考,还有什么能够难住你的。”

    蔡思伟连忙抱拳开口。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臣只是按照皇上之吩咐做事情的。。。”

    蔡思伟还没有说完,吴邵刚就挥手了。

    “没那么多婆婆妈妈的,在朕的面前不要说这些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接下来你要承担更加重要的作战任务,蒙古铁骑近十四万军士,跟随忽必烈撤往沂水县,朕估计,他们在沂水县亦不会长时间逗留,补充相应的粮草、稍作休整之后就会开拔,迅速朝着济南府的方向撤离,越是往北,形势对于朕越是不利,故而你们要一鼓作气,昼夜行军,敢在蒙古铁骑额前面,赶赴到沂水县北面的马家墩,在那里组织起来防线,阻止蒙古铁骑的撤离。”

    “断后的蒙军如此之快就遭遇到剿灭,这是忽必烈无法预料到的,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得到情报,忽必烈留下的传令兵,亦被全部斩杀,至少两天到三天左右的时间,忽必烈是得不到任何奏报的,故而你还有时间赶在蒙古铁骑的前面去。”

    “沂水县城内的存粮不多,忽必烈面临很大的困境,故而他不会耽误时间,亦会选择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不过其麾下的蒙古铁骑,抵达沂水县城之后,一定会稍稍的休整。”

    “还有一点,一旦两天时间以上没有得到断后蒙军的禀报,忽必烈内心会产生疑惑,甚至是怀疑,到了那个时候,他恐怕会以更快的速度行军。”

    “朕的目的就是蒙古铁骑,这一点不用提醒,你也是明白的,你麾下的十万将士,几乎都是在漠南草原征伐过的,面对蒙古铁骑,虽说不会占据多大的优势,可也不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你记住,不管付出多大的伤亡,必须要阻止蒙古铁骑的撤离,坚持到大军赶到,只有彻底剿灭蒙古铁骑,打垮忽必烈麾下精锐的蒙古铁骑,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这一次,蔡思伟没有耽误时间,留下众多的新附军的俘虏,率领大军迅速开拔,协助蔡思伟指挥作战的是张珏。

    新附军众多的俘虏需要处置,吴邵刚也不可能马上率领大军追击蒙古铁骑,再说真正的剿灭蒙古铁骑,需要鼎坤军的参与,而鼎坤军的行军速度,就不可能那么快了。

    张文谦和吕文焕等人详细计算过,忽必烈及其麾下的蒙古铁骑,至少需要迟滞两天以上的时间,明军大队人马才能够迎头赶上,加上蒙古铁骑一路行军没有耽误任何的时间,实际上明军大队人马与蒙古铁骑之间的距离,至少有三天左右的时间。

    这也就需要蔡思伟和张珏率领的大军,至少坚持三天左右的时间。

    以十万明军,阻击几乎就要陷入到绝境之中的近十四万的蒙古铁骑,这个作战任务的确不轻松,付出重大伤亡在其次,关键是能不能够真正的阻止蒙古铁骑,迫使他们退回到沂水县城,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真正的胜利。

    就在蔡思伟和张珏准备出发的时候,吴邵刚令吕文焕跟随大军行动,且告诉蔡思伟和张珏,关键时候可以征询吕文焕的意见。

    大喜过望、双眼湿润的吕文焕,差点忘记向吴邵刚谢恩了。

    吕文焕很清楚,这一次他得到了皇上的信任,身份也逐渐改变,以前的那些污点,随着此次战役的逐渐推开,慢慢的淡化了。

    蔡思伟、张珏和吕文焕等人,都不愿意耽误时间了,他们知道,追赶在蒙古铁骑之前,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想要完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唯有追上了蒙古铁骑,敢在了蒙古铁骑的前面抵达马家墩,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的任务。

    每一门将士携带六天时间的粮草,急匆匆出发,地图上面早就标记出来了行军的路线,绝大部分都是随着官道行军,也有少量的小路,主要还是保证不被蒙古铁骑过早的发现。

    亲自送蔡思伟等人出发之后,吴邵刚对着身边的张文谦开口了。

    “张大人,你说朕这一次能够生擒或者是斩杀忽必烈吗。”

    张文谦愣了一下,想不到皇上会提出来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直接了,当然大军作战的目的就是彻底剿灭大元王朝,统一天下。

    看着张文谦暂时没有开口回答,吴邵刚接着开口了。

    “朕问的很是直接,其实朕此番作战,主要目的也就是如此,朕希望所有人都要有这等的想法和雄心,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有了充足的准备,只要把握了天时地利人和,想想十多年之前,那个时候的蒙古王朝,多么的强大,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谁会想到我大明王朝,能够将大元王朝逼得走投无路。”

    张文谦有些明白其中意思了。

    “皇上说的是,大元王朝曾经无比的强悍,臣也曾经为这个王朝献计献策,也算是见证了大元王朝的逐渐强悍,可也就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大元王朝落到了如此的境地,臣以为,任何一个强悍的王朝,若是忘记了根本,不明白自身是如何强大起来的,那距离衰落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吴邵刚看着张文谦,慢慢开口。

    “你说的仅仅是一部分,忽必烈是强悍和骁勇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够否认,若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了,忽必烈最大的成功,就是将汉文化融入到蒙古人之中,其最大的失误,也是过于的崇信自身蒙古人的身份。”

    “大元王朝的逐渐强大,离不开汉人大臣,忽必烈很清楚这一点,当年的蒙古王朝,依照蒙古部落的管理方式,没有官员的俸禄,没有中书省,甚至没有基本的朝廷礼仪,一切都是处于混乱无序之状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毫无秩序和礼仪,谁的力量大,谁就能够掌控一切,忽必烈深知这样的状态,无法驾驭天下,故而及时做出了改变。”

    “可惜忽必烈骨子里还是不相信汉人大臣的,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身强悍起来了,就开始怀疑身边的汉人大臣,一味的信任蒙古人和色目人,此举岂不是自毁基脚。”

    “不过这一切,朕认为都不是最为重要的,忽必烈最大的失误,就是懈怠了民生。”

    “或许朕不能够由此来怪罪忽必烈,忽必烈自小就四处征伐,骁勇无比,且崇信武力,对民生事宜接触甚少,之后关注农耕,亦是在身边汉人大臣的提醒之下,未能从内心重视民生,也不屑于操心民生事宜,这才是他最大的失误。”

    “时至今日,朕要实话实说,忽必烈若是信任身边的汉人大臣,相信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有缺陷,用人所长,且关注民生,朕根本就没有机会,只能够臣服大元王朝,可惜忽必烈不是如此之人,他所崇信的武力征服,只能够维持一时,不可能长久。”

    “朕重视民生,大明王朝重视民生,毫不客气的说,大明王朝的强悍,就是依靠重视民生才获取的,若是失去了这一点,大明王朝将难以为继。”

    。。。

    张文谦看着吴邵刚,忘记了点头,在皇上身边这么长时间,第一次听见皇上说如此之多的话语,这些话语是对忽必烈的评价,又未尝不是皇上对自身的评价,看看开封四川等地的富庶,看看百姓的平静祥和,比较曾经的大宋百姓,亦或是现如今的大元王朝统领之下的百姓,差别瞬间体现出来。

    皇上曾经说过,任何强悍的军士,都是来自于百姓中间,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军士又怎么可能去拼命,若是这些军士时时刻刻想着护卫家人,护卫自家的财富,时时刻刻想着护卫家人平静的生活,不允许他人前来骚扰,这样的军士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害怕,就算是有些时候害怕了,想到了身后的家人,他们亦是会拼命的。

    这大概就是明军异常强悍的原因,真正的内在的原因。

    张文谦内心剩下的就是钦佩,就是敬仰,这一次跟随皇上出征,他是真正的见识到了皇上的睿智果断,明军在皇上的统领之下,这天下谁能敌,就算是忽必烈也不是对手。

    明军之骁勇,大明王朝的崛起,绝不是偶然,这里面有着太多的必然。

    吴邵刚的眼神,看向了沂水县城的方向,一场可以预料的惨烈厮杀,若干天之后就要开始,全歼忽必烈麾下蒙古铁骑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这场战斗若是顺利,则大元王朝将在此番战斗之中,轰然倒下,忽必烈就算是想着离开大都和燕京,回到漠北草原去,都没有机会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六章 终极一战(17)

    压抑不住的忽必烈,终于暴怒了。

    御驾亲征的目的,就是彻底打败明军,从收复山东开始,到河南、陕西、山西乃至于四川,最后到南方,可是如今的结局是什么,足足两天的时间过去,断后的兀良合台没有任何的音讯,安排的传令兵与斥候也一个都没有见到,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经过太多战斗厮杀的忽必烈明白其中的道理。

    尽管合丹还在不断的找解释的理由,可以忽必烈已经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的怒火之中带着恐惧,这个吴邵刚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本事,莒县之战的十万断后的蒙军,一天不到的时间完全崩溃,哈必赤亲王阵亡,接下来兀良合台率领的十万蒙军,再次承担断后的任务,居然两天时间没有音讯。

    近十四万的蒙古铁骑军士,已经进入沂水县城池休整,城内能够搜刮到的粮食,全部都集中起来了,供大军开销,可粮食远远不够,均摊到每一个军士的身上,最多能维持十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不能够有丝毫的浪费,有些时候甚至可能饿肚子行军。

    必须要赶到济南府城,这样困窘的局面,才能够得到缓解。

    忽必烈对着合丹,大大的发了一通的脾气,周遭其他人静若寒蝉,根本不敢开口。

    暴怒之后的忽必烈,终于稍微冷静了,他知道这个时候发脾气没有丝毫的作用,现如今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加快行军的速度,尽快的朝着北方撤离,越是靠近大都,才越是安全。

    山东守不住了,也不打算守住了,恐怕接下来河北也将陷入到危险重重的境地,那也管不了了,只要麾下近十四万的蒙古铁骑能够回到大都,忽必烈就有充足的信心。

    回到大都之后在做准备,哪怕是与大明朝廷暂时的休战,得到喘息的机会,就能够有真正的对付明军的办法。

    忽必烈的圣旨迅速下达,所有军士做好准备,翌日一大早离开沂水县城,朝着济南府城的方向快速行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济南府城。

    执行忽必烈圣旨的,依旧是合丹亲王。

    遭遇到痛骂的合丹亲王,虎着脸告诫身边的军官,话语很不客气,这些军官也不敢开口询问,只能够是仔细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数匹快马进入到沂水县城池的时候,守卫城池的蒙古铁骑的军士,眼光一直追随这些人,这些人是皇上派遣的斥候,侦查周遭的情况,特别是侦查断后的蒙军的消息。

    看样子应该是有消息了。

    平静下来的忽必烈,也在做准备,他已经给大都的末哥亲王写去了信函,要求驻守大都的蒙古铁骑,做好迎候大军归来的准备,至于说漠北草原方面,务必与海都强化之前达成的协议,阻止海都在这个时候发难。

    忽必烈没有必要掩盖山东之战的失利,跟随征伐的新附军近乎损失殆尽,这亦是大元王朝惨重的损失,更加让忽必烈难以忍受的是,哈必赤与兀良合台两员悍将,恐怕悉数都出现意外了,都不可能回到大都去了。

    忽必烈相信末哥亲王一定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事宜的。

    忽必烈是真正的有些后悔了,过于的自大,导致了此次的惨败,因为对吴邵刚的不重视,对明军的不重视,才导致了惨痛的损失,今后务必要注意,人不能够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斥候急匆匆进入到屋子里的时候,忽必烈的脸色突然有些发白,双拳紧握。

    斥候早就派遣出去了,不仅仅是前往莒县的方向,往北也派遣了大量的斥候,眼看着急匆匆进来的斥候,说明他们侦察到了重要的情报,绝不一般的情报。

    果然,跪下的斥候低着头开口了。

    “禀报皇上,沂水县城池北面王家墩方向,发现明军大股部队的踪迹。。。”

    忽必烈的脑袋里面突然嗡了一下,看着跪在前面的斥候,竟然有些失神了。

    明军难道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吗,怎么可能会赶赴到王家墩的方向,要说蒙古铁骑的行军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而且行军过程之中几乎就没有耽误什么时间,后方又安排了二十余万的新附军阻击明军的追赶,可为什么明军能够突然出现在王家墩的方向。

    难道说兀良合台率领的十余万人,也全军覆没了。

    想到这一点,忽必烈不寒而栗。

    桌上的地图很清楚,忽必烈扭头看着地图,王家墩的地名标注的很清楚。

    从沂水前往济南府城,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要么是经过泰安府的新泰和莱芜,进入到济南府,要么是经过淄州辖下的淄川,进入到济南府,最佳的选择道路就是经过泰安府进入到济南府,不过不管是选择哪条行军道路,都必须要经过王家墩。

    王家墩距离沂水县城约四十里地,是一个不大的村落。

    忽必烈麾下的是近十四万的蒙古铁骑,他们不可能穿越崇山峻岭,也不可能绕过王家墩开辟其他的道路,必须选择官道行军,否则耽误了时间,身后的明军大队人马就会追上,到了那个时候,恐怕离开莒州都成为了奢望。

    终于有些情形的忽必烈,看着依旧跪在地上的斥候,开口低声询问了。

    “你们可曾侦察到,王家墩方向的明军有多少。”

    “禀报皇上,明军数量庞大,至少有数万人。。。”

    忽必烈的身体终于开始颤抖,一切都明白了,吴邵刚终于显露出来了獠牙,人家的牙齿非常的锋利,看着的就是整个的蒙军,而且倾尽全力对付的就是蒙古铁骑。

    吴邵刚不会让他忽必烈逃离,更不会放过忽必烈麾下的蒙古铁骑。

    什么时候蒙古铁骑遭遇过如此的局面,什么时候忽必烈遭受过如此的威胁。

    “嘭。。。”

    忽必烈的拳头,重重的锤在了桌上,桌子都开始了摇晃。

    跪在地上的斥候,不敢继续开口说话,低下头,等候皇上的处置。

    忽必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斥候,语气平静的开口了。

    “继续去侦查,务必查清楚,前往王家墩的明军究竟有多少人,情报越详尽越好,朕需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得到奏报,若是耽误了时间,你们就不要想着来见朕了。”

    斥候哪里还敢耽误时间,迅速起身离开,骑马离开沂水县城池,朝着王家墩的方向飞驰而去,至于说莒县方向的情报,已经不需要继续侦查了。

    合丹进入大屋内的时候,身体禁不住颤抖了一下,他感受到了皇上身上爆发出来的杀气,这种杀气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的。

    “合丹兄弟,朕告诉你,明军大队人马已经前往王家墩的方向,斥候在王家墩的方向,发现了数万的明军。。。”

    忽必烈还没有说完,合丹已经是呆如木鸡。

    这简直就是一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