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必烈还没有说完,合丹已经是呆如木鸡。

    这简直就是一击巨雷,震得合丹压根反应不过来,明军究竟有什么本事,居然出现在了王家墩的方向,难道他们真的是天山的神兵下凡吗。

    看着合丹的表情,忽必烈反而平静下来,他是皇上,若是也惊慌失措,那十余万的大军,岂不是乱作一团,等着被明军剿灭吗。

    “合丹兄弟,不用如此的吃惊,看来兀良合台率领的断后的大军,已经不能够抵御明军的进攻和追击,朕亦出现了失误,派遣过多的斥候前往莒县的方向去侦查,却没有想到派遣更多的斥候到北面去侦查,事已至此,吃惊无用,想想该如何的应对,才是最佳之选择。”

    “朕看,这是吴邵刚派遣的明军,想着在王家墩堵住我大军撤离的路线,尔后明军的大部队将迅速赶赴沂水县或者是王家墩,彻底剿灭朕麾下的大军。”

    说到这里,忽必烈的神色变得冷酷了一些。

    “哼,吴邵刚未免过于的自信了,以为他麾下的明军真的就是天下无敌,以为朕麾下的蒙古铁骑,就随便能够剿灭吗,这一次朕要亲自指挥作战,打败驻守王家墩的明军,让吴邵刚也感受到惨败的滋味。。。”

    说到这里的时候,忽必烈忽然感觉到了不对,他的话语之中,好像已经承认了吴邵刚与明军的强悍,已经将自身摆在了弱者的位置,这岂不是长了他人志气,灭掉了自己的威风。

    为什么会这样,忽必烈恼怒的摇了摇头。

    合丹依旧没有从震惊之中完全清醒过来。

    看着合丹的样子,忽必烈的怒火再次冒出来,但他还是忍住了。

    “合丹兄弟,已经到了如此的局面,朕希望你能够打起精神,与朕一道,彻底打败明军,只要打败了驻守在王家墩的明军,朕就可以断定,后面追击的明军,亦不敢继续的追击,朕麾下的大军,就能够撤离山东,回到大都去。”

    合丹终于醒过来了。

    “皇上,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安排部署。”

    “好,告诉所有将士,准备明日的厮杀,今日天色已晚,索性不用着急,好好在城内歇息,明日卯时出发,前往王家墩,彻底打败明军。”(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七章 终极一战(18)

    蔡思伟和张珏都很着急,可吕文焕却很是冷静。

    吕文焕曾经经的襄阳府城之战,环境也是异常恶劣的,屡屡陷入到绝境之中,很多时候都硬撑下来了,故而这一次,吕文焕就有着足够平静的心态来应对,不过表面冷静的吕文焕,内心也是火热的,他很清楚,只要此番阻止了蒙古铁骑,逼迫其回到沂水县城,那就是天大的功劳,这样的功劳居然让他这个身上有着污点的大宋降将遇见了。

    不得不说吴邵刚敢于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才是真正的君王。

    吕文焕为自己感觉到庆幸,他更需要把握住这一次的机会。

    大军快速行军的时候,吕文焕就不断的权威蔡思伟和张珏这两个有些着急的主帅和副帅,他认为只要明军将士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抵达王家墩,那就是取得了首胜,对于依旧在沂水县城内休整的蒙军以及忽必烈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吕文焕坚定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士气的蒙古铁骑军士,又能够爆发出来多强的战斗力。

    当然还有一点,吕文焕没有说,也不会说,困兽犹斗,濒临死亡线上的蒙古铁骑军士,绝地反击的时候,同样会给明军造成极大的危险,或者说是重大的伤亡,压制住蒙古铁骑绝对反击的杀气,就是保证取得胜利的根本。

    大军快要抵达王家墩的时候,蔡思伟和张珏已经发现了蒙军斥候的身影。

    吕文焕对此毫不在意,他甚至提出建议,让军士将兀良合台阵亡、断后的十万蒙军被全部歼灭的消息传出去,让依旧在沂水县城内的忽必烈以及蒙军知晓。

    只不过暂时没有人能够传递这个消息,总不能让明军的将士前往沂水县城去传递。

    天快要黑的时候,十万明军将士抵达了王家墩,长时间的急行军,让蔡思伟等人感觉到疲劳,可是即将到来的厮杀,却使他们的情绪亢奋,包括他们麾下的将士,也是如此。

    此刻的吕文焕,却显得异常的冷静,他再次告诉蔡思伟和张珏等人,务必要诸多的将士好好的歇息一番,让将士养好精神,才有足够的体力迎接即将到来的惨烈的厮杀。

    这一次的厮杀,没有鼎坤炮,只有轰天雷,可是在与蒙古铁骑交锋的过程之中,轰天雷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决定性的作用,毕竟轰天雷的投掷,必须在百米左右的距离,才能够发挥出来真正的杀伤力,而明军与蒙古铁骑相聚百米距离的时候,怕是没有太多的机会扔出去手中的轰天雷的。

    故而这一次的厮杀,就是硬碰硬,看谁更加的骁勇,更加的顽强。

    吕文焕将其中的道理说的很是清楚,也让蔡思伟和张珏等人更加的明白,他们肩负的职责是不一般的,想要抵御蒙古铁骑,或者说阻止蒙古铁骑撤离山东,就只有拿出来悍不畏死的精神状态,才可能达到目的。

    十万将士的确在漠南草原磨砺过,作战也很是勇勐,士气更是高涨,可是面对从小就在草原作战的蒙古铁骑,要说个人作战能力方面有着多大的优势,那是骗自己。

    在听了吕文焕的建议之后,蔡思伟的命令迅速下达,除开值守和警戒的军士,其余将士在吃饭之后,悉数原地歇息,养足精神,不得有任何人违背命令。

    这一夜,蔡思伟亲自巡查。

    吕文焕陪着蔡思伟巡查。

    实话实说,蔡思伟以前是看不起吕文焕的,尽管在大宋朝廷的时候,吕文焕的身份和地位比他蔡思伟要高,可吕文焕献出襄阳府城、归顺大元朝廷这件事情,成为了巨大的败笔,再说蔡思伟属于吴邵刚绝对的心腹和嫡系,其在军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吕文焕的睿智与冷静完全展现出来,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这一切蔡思伟等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且这一次的山东之战,吕文焕诸多的建议,得到皇上的采纳,还代表皇上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和安排,现如今皇上更是委托吕文焕帮助蔡思伟等人出谋划策,抵御想着撤离山东的蒙古铁骑。

    真正有能力之人,在哪里都可以发挥出来作用,当初阿术若是能够完全重视吕文焕,采纳吕文焕提出来的诸多意见和建议,也不至于落得身败名裂惨死的下场。

    吕文焕这一次提出来的诸多意见建议,更是不简单,不仅仅是让蔡思伟等人平静下来,集中精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对蒙军也有中肯的分析,认为此番阻击蒙古铁骑的战斗,恐怕没有之前的战斗那么顺利和简单。

    临时营地的四周异常的安静,甚至还能够听见鼾声。

    吕文焕的脸上显露出来了笑容。

    “吕大人,怎么了,如此高兴。”

    “大帅,将士们能够安心的睡觉,说明不畏惧即将到来的厮杀,下官是真心佩服大帅与这些将士的,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就连下官都难以想象其悲壮,诸多即将参与厮杀的将士,无所畏惧,下官以为,就凭着这一点,蒙古铁骑就是在劫难逃。”

    蔡思伟点点头,显然是认可吕文焕的话语。

    “吕大人说的是,这些将士们经了很多的厮杀,有着足够的信心和士气。”

    除开巡逻的军士,其余军士悉数都歇息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所有将士都是和衣而卧,一旦遭遇到风吹草动,马上就能够起身战斗。

    剿灭兀良合台及其麾下断后的十万蒙军,诸多的将士几乎就没有怎么动手,兀良合台死在了新附军的内讧之中,而斩杀了兀良合台的新附军,只能够选择归顺明军。

    诸多将士的这一股精气神,留下来对付蒙古铁骑了。

    一圈巡查下来,吕文焕开口了。

    “大帅也要歇息一番,明日里好率领大军作战。”

    蔡思伟点点头。

    “也好,吕大人亦要歇息,寅时到中军帐来即可。”

    沂水县城池。

    忽必烈与合丹几乎是一夜未眠。

    卯时即将展开惨烈的厮杀,到了这个时候,忽必烈对于明军不会有任何的轻视,必定是倾尽全力对付的,明日的厮杀,他已经有了布置,以五万蒙古铁骑冲击明军的防线,争取第一波的冲击就彻底摧垮明军的防线,接下来十余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济南府的方向撤离,不能够逗留,也不要想着彻底打败阻击的明军,毕竟更多的明军军士已经朝着沂水县的方向而来,此时此刻,时间是最为宝贵的。

    合丹正在全力部署忽必烈的战略意图,对于不能够彻底打败阻击的明军,合丹是有些失望的,不过他很清楚,这样做是正确的,如此关键的时候,绝不能够陷入到局部的厮杀之中,绝不能够让近十四万的蒙古铁骑的军士陷入到巨大的危险之中。

    寅时二刻,城内的蒙古铁骑军士,以及城外军营内蒙古铁骑的军士,全部都做好了准备。

    也就在这个时候,斥候再次骑马飞奔而来。

    斥候的脸色发白,进入城门甬道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慢下来速度。

    到了这个时候,斥候不敢耽误哪怕一分一秒的时间,要不然小命就没有了。

    忽必烈正在等着斥候。

    “禀报皇上,王家墩驻守的明军共有十万人,万户长、都元帅兀良合台,已经阵亡,断后的大军被明军剿灭。。。”

    忽必烈再次失神了,他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果然出现了,足足十万的蒙军断后啊,尽管说绝大部分都是新附军的军士,可明军想要彻底击败这十万人,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难不成明军真的就那么骁勇吗。

    有一点忽必烈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安插的斥候与传令兵,没有一个人回来禀报消息,组建断后的大军,被明军彻底的包围,遭遇到了彻底的歼灭。

    忽必烈的脸色已经不是很好。

    敲门声出现的时候,忽必烈终于缓过来,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斥候。

    “再去侦查,你记住,侦查到的所有情报,直接给朕禀报,不得有丝毫的泄漏,否则朕会杀了你全家。。。”

    跪在地上的斥候几乎都要虚脱了,接连禀报的都是不好的消息,皇上肯定是震怒的,若是脾气爆发出来,斥候就难以保全性命了,听见皇上这些话语,斥候小心的起身,给皇上行礼之后,转身走出了屋子,一直到看到在屋子外面的合丹亲王,斥候依旧有些恍惚。

    合丹亲王进入到屋子里面,看见皇上的神情,就知道大事不好。

    “合丹兄弟,兀良合台已经阵亡,其麾下的十万大军,悉数被明军剿灭了,王家墩有十万明军阻击朕麾下的蒙古铁骑。。。”

    合丹再次呆住了,他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接连损失二十万的军士,这样的情形放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明军究竟是什么人,那个吴邵刚难道是天上的神仙吗,有着如此骁勇的能力。

    “好了,朕倒是不需要顾虑其他的事宜了,合丹兄弟,蒙古铁骑必须拿下王家墩,必须要撤离到济南府,撤离到大都去,这关乎我大元王朝之存亡,明白吗。”(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八章 终极一战(19)

    王家墩,这个距离沂水县城池四十里地的小村落,本来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一跃成为所有人瞩目的地方。

    连夜构筑起来的简单工事,不可能那么牢固,但聊胜于无。

    蔡思伟、张珏、吕文焕及其麾下的明军将士,早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蒙古铁骑卯时从沂水县出发,前往王家墩而来,他们行军的速度不是很快,似乎在节省力气,接近辰时,蔡思伟等人已经能够看见官道上面扬起的黄沙。

    凌坤元年八月初九,辰时。

    漫天的黄沙,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两路大军在王家墩对峙,没有谁首先发起冲锋,双方相距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就这么静静的看着。

    气氛已经变得令人窒息。

    忽必烈很谨慎,蔡思伟同样谨慎。

    忽必烈的谨慎,来源于莒县之战损失了二十余万大军,损失了哈必赤和兀良合台两员悍将,蔡思伟的谨慎,来源于此番战斗的重要性,以及大元朝廷的皇帝就在对面的蒙军之中。

    骑兵的进攻,最大的威力就来自于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气势,但这一次的厮杀,双方都没有率先冲击,而五百米的距离,已经不可能产生骇人的气势。

    唯有势均力敌的双方,在决战的时候,才摆出来如此的架势。

    从这一点来说,双方就是完全的硬碰硬。

    蔡思伟、张珏与吕文焕等人,已经告诫了诸多明军的将士,此番作战重点依靠的就是手中的长矛长枪和自身的能力,至于说轰天雷,恐怕不能够发挥出来决定性的作用。

    蒙古铁骑与明军的将士,全部都做好了厮杀的准备,这一次他们完全豁出去了。

    太阳当头照,万里无云,天气还是很不错的。

    终于,蒙古铁骑的军士开始动作了。

    漫天箭雨出现的刹那,蒙军军士开始了冲锋。

    五万人的冲锋,尽管说距离很近,但气势一样是骇人的。

    明军军士同样开始了冲锋,同样是五万人,且是在张珏的率领之下展开的冲锋。

    多年的厮杀,张珏在军中已经有了拼命三郎的美称,每一次作战,张珏都是悍不畏死,都敢于冲锋在最前面,而他这种大无畏的气势,也极大的鼓舞了麾下诸多的明军将士。

    “轰。。。”

    巨大的撞击声音,漫天的黄沙以及晨雾,遮蔽了阳光,瞬间出现的血雾,震慑人的心魄。

    惨烈的厮杀,终于开始了。

    。。。

    吴邵刚亲率的大军,已经朝着沂水县的方向大踏步的开进。

    马龙率领的五万明军将士,负责所有善后的事宜,其余的近二十万将士,跟随大军出发前往沂水县,这里面甚至有刚刚加入明军之中归顺的新附军,他们渴望参与作战的心情,比较明军将士更加的迫切,因为他们想着立下功劳,想着今后能够在军中很好的立足。

    吴邵刚绝不会耽误时间,他清楚的知道,蔡思伟等人面临的是一场异常惨烈的厮杀,大元皇帝忽必烈亲率的蒙古铁骑,拼死都要杀出一条血路,让大军迅速撤离沂水县,前往济南府,最终回到大都,而负责阻击的蔡思伟等人,拼死也要阻击蒙古铁骑,想要做到这一点,凭借的就是明军将士的血肉之躯。

    当然,蔡思伟等人内心是有着巨大希望的,那就是只要阻挡了蒙古铁骑的撤离,将其留在了山东,被明军大军最终包围,则整个的大元王朝,怕是在不久之后就会轰然倒塌。

    吴邵刚何尝不想着早点灭掉大元王朝,最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岂能错过。

    若是不能够彻底剿灭进入山东的蒙古铁骑军士,让其回到了大都,则后面的征伐将变得异常艰难,付出的代价也更大更多,甚至可能让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东山再起,若是出现这样的局面,吴邵刚也不会原谅自身。

    跟随行军的张炳辉等人是完全明白这个道理的,几乎所有的马匹都被用起来,大军携带的粮草不是很多,凡是空闲的战马以及其他的马匹,几乎都用来运送鼎坤炮了。

    行军的速度是很快的,没有谁耽误时间,就连张文谦等人,都是咬着牙跟随大军行军,整天的行军,消耗是非常大的,到了难以支撑的时候,张文谦甚至命令军士将自身绑在马背上,跟着大军行军,其目的就是不能够拖慢大军的行军步伐。

    不管是命令还是圣旨,都很简单,那就是快速的行军,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沂水县。

    每日里的行军,歇息的时间只有三个时辰,戌时到寅时为大军歇息的时间,吃饭一律都是在马背上解决,军士携带的都是炒面和熟肉,因为气候炎热,熟肉不可能保存很长的时间,故而在后来的行军过程之中,众多的将士都是依靠炒面和清水填饱肚子。

    就连吴邵刚都不例外,因为需要节约时间。

    鼎坤军的将士最为辛苦,携带了四百门的鼎坤炮,一律依靠马车来运输,鼎坤军的将士需要押送,在一些上坡或者是颠簸的地方,鼎坤军的将士需要下马,用力推动马车,有些军士在遇到不好路况的时候,甚至下马跟随在马车的后面,随时都能够帮忙推动马车前行。

    八月初八,大军行军八十里地,八月初九,大军行军七十里地。

    这个速度,让吴邵刚都感觉到吃惊,在他看来,携带四百门鼎坤炮的大军,每日里能够行军五十里地,就算是达到极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