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邵刚对这样的大朝,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索性低着头,看着地下,至于说大朝有些什么内容,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鸿胪寺的官员站在大庆殿前方的台阶上面,开始大声的宣读圣旨,这是皇上新年的第一道圣旨,无非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平安,文武官员勤勤恳恳,认真劳作等等。

    大朝的时间其实不长,因为不讨论具体的事情,就是皇上与文武百官见面,顺便告诫大家几句话,倒是早朝,有些时候时间延续很长,官员甚至可能在内廷发生争执。

    吴邵刚身边是殿前司所属踏白军统领常明全。

    常明全与吴邵刚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看上去颇为激动,而且一直都是抬着头,试图看到大庆殿内部的情形。

    吴邵刚感觉到好笑,但也能够理解,他毕竟是穿越之人,对这些事情不在乎,常万全可不一样了,进入到大内,本就是非常激动的。

    圣旨太长了,足足宣读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鸿胪寺官员宣读完毕圣旨,所有文武官员再次跪下,领旨谢恩。

    吴邵刚感觉到不耐烦了,参加这样的大朝有什么意义,纯粹是耽误时间,难不成皇家的威严,需要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吗,有那个闲心,还不如多多关心百姓的生活,多多关注崛起的蒙古草原。

    不一会,鸿胪寺的官员再次走出大殿,手中依旧拿着圣旨。

    这一次,鸿胪寺官员宣读圣旨的时候,吴邵刚集中了精神,禁不住抬起头。

    他听到了一个词:打算法。

    这个词,在南宋是很有名气的,也是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提出来的。

    所谓的打算法,就是针对合州与鄂州之战的,具体的做法是,朝廷派遣官员,赶赴各地清理参与作战的诸军的支出,诸军需要全力配合,清算的方面包括所有的收入支出,每一路大军被抽调征伐的时候,朝廷都会专门拨付军饷,这些钱财是可以使用的,但除开这些钱粮,其余的钱粮都是不准征收和使用的。

    打算法要严惩的文武官员,就是在征战过程之中,动用了地方府库的钱粮,或者是临时征收了百姓的钱粮,不管这些钱粮是不是用于军需开销,主帅以及主要将领一律严惩。

    罪名也很是明确:侵盗隐匿罪。

    听到侵盗隐匿罪这个词的时候,吴邵刚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是一个异常严重的罪名,绝非千年之后的理解。

    大宋律之中的重罪,包括五项,分别为谋反、杀人、忤逆、**以及侵盗。

    寻常的百姓,被确定为侵盗隐匿罪,那是可以直接处死的。

    战争时期,钱粮消耗巨大,钱粮缺乏,以至于影响到作战,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这是有可能的,只要及时的禀报,且说明情况,那就应该允许,当然这里面有贪墨的情况,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似道提出来的打算法,没有任何的例外情况,凡是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一律定罪,这绝不合理,也不会让人心服。

    不合理的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军队贪腐之情况非常严重,到了必须要狠下决心整顿的时刻,所谓乱世用重典,要么就是有人想着算计他人,排除异己。

    只有这两者可能性的存在,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

    历史上的贾似道,是著名的奸臣,影响很不好,这样的一个人,难不成会下狠心去整治贪腐,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剩下的就是排除异己了。

    吴邵刚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管是合州之战还是鄂州之战,最大的功劳被贾似道获取,特别是黄州之战,斩杀千余的蒙古鞑子,这个功劳,被贾似道获取,因为是贾似道英明的指挥,可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从蒙古使者郝经那里,吴邵刚已经知道,贾似道根本不敢与蒙古鞑子作战,就在蒙古鞑子兵分两路进攻sc与京西南路的时候,已经吓破了胆,派遣使者与蒙古鞑子议和,后来亲自领兵出击,驰援鄂州之时,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黄州与忽必烈接触,恳请议和,承诺拿出钱财,忽必烈因为草原部落的内乱,必须要回到草原继承汗位,故而同意议和。

    此事被贾似道完全隐瞒,给皇上和朝廷禀报的时候,大肆宣扬自身的功劳,夸大朝廷大军取得的胜利,甚至说是大败蒙古鞑子,让皇上异常的高兴。

    参与作战的诸多统帅,不可能个个都是瞎子,什么都不知道。

    贾似道未必不心虚,心虚的情况之下,那就要出手整治,让所有人都屈服。

    难道这就是打算法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吴邵刚不寒而栗,不敢继续多想了。

    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若不是忽必烈忙于稳定草原,恐怕京城临安早就危险了,南宋也将提前灭亡,这个时候,身为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的贾似道,没有想着如何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抵御蒙古鞑子的进攻,却开始在内部排除异己,稳固自身的权势。

    如此,南宋的灭亡,就是老天注定了。

    吴邵刚闭上了眼睛,内心隐隐觉得不舒服。

    不过是瞬间,他睁开眼睛,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的光芒,他似乎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了。

第九十七章 不要深入

    打算法清理的重点就是sc此事由策应大使吕文德直接负责。

    吕文德还需要兼顾京西南路、荆hb路和荆hn路。

    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由两淮制置使李庭芝负责。

    其余地方则由朝廷临时派遣人员负责调查。

    这个消除传出来,已经是二月初。

    参加了大朝之后,吴邵刚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城外军士的训练之中,他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同时也感觉到了机会的降临,贾似道的打算法,推行下去之后,肯定是会算计和整治一些官员的,这就必定让地方上的某些职位空缺出来,吴邵刚若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地方上去,那就能够无所顾忌的壮大自身实力了。

    吴林来到军营,禀报说江州知州李思琦大人专程到家中来拜访了。

    这让吴邵刚很是吃惊,李思琦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回到京城。

    放下手中的事情,吴邵刚迅速回家。

    李思琦正在堂屋等候。

    见到吴邵刚,两人拥抱大笑,此刻的两人,内心已经没有了芥蒂。

    李思琦明显瘦了一些,毕竟身为地方主官,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更多,远没有当谋士那么舒坦。

    吴邵刚同样也瘦了一些,毕竟每天都要参与训练之中。

    简单闲聊和问候,李思琦很快转入正题。

    “吴兄,不瞒你说,此番我回到京城,乃是接到了吕文德大人的信函。。。”

    吴邵刚的表情迅速变化,变得严肃起来。

    “怎么了,是不是京城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思琦很是吃惊,他心目之中的吴邵刚,都是宠辱不惊的。

    “李兄,京城的确发生了一些事情,若是我预料不错,吕大人此番找你会京城,是想着你跟随前往sc去的。”

    “不会吧,我到江州尚不足一年的时间,还没有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这个时候离开江州,岂不是灰溜溜的。”

    “吕大人可不会关心你是不是灰溜溜的,你以前是吕大人的谋士,这一次恐怕又要帮助吕大人出谋划策了。”

    “吴兄,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不要瞒着我。”

    “我就是想隐瞒你,也做不到,卫国公提出的打算法,你应该听说过吧。”

    “我知道,这打算法与我有什么关系,不错,江州属于打算法清理的范围,可那都是前任的事情,我是什么都不清楚,也不想搀和其中。”

    吴邵刚的脸上显露一丝的微笑,看样子李思琦还是聪明人。

    “李兄,在其位谋其政,你不可能置身之外的,难不成你对打算法有着不同之看法。”

    “不错,我的确有不同之看法,至于说什么原因,吴兄你是明白的,我不想多说。”

    “李兄当然明白,你在吕大人身边多年,对于军中的事宜,多少也是熟悉的,你可知道,吕大人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兼任策应大使,负责sc一地的清理,估计下月就要前往sc了,展开全面的清查,而且吕大人还要兼顾京西南路、荆hb路和荆hn路的清理,其实这打算法之落实,几乎就是吕大人负责了。”

    “我知道,大人在信函之中全部都说了,京西南路、荆hb路和荆hn路都有制置使和承宣使,我一个小小的知州,怎么可能负责这么大的事情,吴兄,你是多虑了。”

    “李兄,我敢打赌,你一定会参与到此时之中,而且会成为吕大人之重点依靠。”

    李思琦看了看吴邵刚,坚定的摇头。

    “不会,其实打算法之事,我也多次想过,我认为朝廷安排大人兼任策应大使,就是防止出现算计和排除异己之情况,要知道合州之战与鄂州之战,大人全部都参与了,而且多次指挥作战,诸军的情况,大人是清楚的,若是按照打算法之要求,不分青红皂白的清理,岂不是让很多人无辜,唯有大人负责清理,才能够秉公执法。”

    吴邵刚的脸上显露苦笑的神情,他从李思琦的话语之中感受到了,李思琦对吕文德还是忠心的,至少是相信的。

    “李兄,我说一个观点,看看你是怎么想的。”

    “不错,吕大人参与了合州之战和鄂州之战,且是以sc承宣副使的身份,指挥作战的,按照道理来说,此番打算法清理的重点,就是sc京西南路、荆hb路和荆hn路等地,这些地方与吕大人都有关系,朝廷正确之做法,就应该派遣其他人出任策应大使,而吕大人也是被调查之对象。”

    “奇怪的是,吕大人这个被调查的对象,居然代表朝廷全面负责此事,这难道不奇怪,若是卫国公不完全信任吕大人,会让吕大人负责此事吗。”

    “打算法是在大朝上面公布的,正月二十的大朝,我也参加了,不仅仅是我,驻扎在京城的诸军统领全部参加,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也是全部参加,如此大的规模,宣布打算法,难道你认为卫国公心血来潮。”

    “卫国公下定了决心,务必强力推进打算法,且一定要见到巨大之成效,如此才能够证明自身之英明,这也是卫国公出任右丞相、枢密使以来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于公于私都是不会懈怠的,更是不会摆样子的。”

    。。。

    李思琦的脸色逐渐变化,吴邵刚的推理合情合理,他根本无法反驳。

    “吴兄,你之意思我明白了,大人此番要求我回到京城,其实是想着我跟随在身边,到sc去大规模的清理,清理过程之中,肯定需要有些筹谋,更是需要有人帮忙操心具体的事宜,也正是因为如此,大人才给我写信的。”

    “李兄说的不错,但有一点未必,我估计大规模的清理不会展开,若是要我说的再大胆一些,怕是目标早就明确了,不过借着打算法的名义,前去落实某些人的罪责罢了。”

    李思琦惊得站起身来,看着吴邵刚。

    “吴兄,你可有证据,这等话可不是随便说出来的。”

    吴邵刚挥挥手,示意李思琦坐下。

    “李兄,我是猜测,如此重大的事宜,我怎么可能有证据,我若是有证据,怕也不要想着坐在这里说话了,其实合州之战、鄂州之战的诸多事宜,你都是清楚的,将所有的事宜串到一起想想,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只不过你内心尚有一些顾虑,不愿意想着太深。”

    李思琦坐下的时候,神态明显有些颓废了,他当然不愿意相信,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吕文德,且吕文德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沉默了好一会,李思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开口了。

    “吴兄,不说这些了,你说我此番回到京城,就是要参与到清算之中的,可我一点都不愿意,听你这么说了,我恨不得今日就回到江州去。”

    “万万不可,此事你必须要参与其中,而且还要表现出来热情,这里面的道理,我不说你也是明白的,我觉得,你可以参与其中,但不要深入其中。”

    李思琦看着吴邵刚,稍稍思索了一下。

    “吴兄,什么是参与其中,什么是不要深入其中。”

    “所谓参与其中,就是表面要表现出来热情,认真完成每一件事情,所谓不要深入其中,就是不要主动思考,被动执行就可以了,有些事情不能够深思,更不要想着知晓其中的内幕,一切都以上面的要求为准。”

    “可、可这样做,我内心不安啊。”

    “那就强迫自身安心,你必须这样做,否则你可能面临之遭遇,我都不敢想。”

    “吴兄,你的意思,我面临危险吗。”

    “不错,有些事情知道越少越好,你长时间跟随在吕大人的身边,军中的事情几乎全部知道,重要决定来临之中,也帮忙出谋划策,故而你会对打算法持有保留意见,如此情况之下,你若是不愿意参与其中,吕大人会怎么想,会怎么看。”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思琦的身体微微颤抖了。

    “吴兄,你说的太好了,思维尤其缜密,看样子我是进退两难,索性就按照你所说的办理,唉,我真的是想不到,到京城才多长时间,为什么一切会出现如此重大之变化,早知道如此,留在地方上强太多了。”

    “李兄,此番若是有可能,告知我一些情况,如此我也能够帮助你分析分析,也做做你的谋士。”

    “不敢当不敢当,我是羞愧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谋士,到头来想的还是简单了,若不是你的提醒,我还真的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错事。”

    “李兄不必如此,每个人遇见此等的情绪,都是难以做出决定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冷静。”

    “我记住了,吴兄,说了我这么多,我也给你提一点建议,我建议你趁早离开京城,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你若是在京城的时间长了,根本无法振作,只会慢慢的消沉下去的。”

    吴邵刚也站起身,走到了李思琦的面前,紧紧的握手。

第九十八章 决心

    吴邵刚提笔给家中写信了,且专门派遣王十三将信函专门送回家中,这封信函主要就是一个意思,让小妹吴绍岚暂时留在家中,不要前往京城。

    到了这个时候,吴邵刚已经下定决心离开京城,他丝毫不留恋京城这个繁华之地,这个地方限制了他的发展,让他时刻都会遭遇到诸多的暗流,让他根本无法发展自身的力量,让他的计划根本无法施展,留在京城就是耗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当然,离开京城也面临很多的问题,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婚事的问题,毕竟李涵薇在京城,人家一个小姑娘不可能跟随他千里迢迢的奔波。

    事到如今想不到那么多,好在他吴邵刚还年轻,就算是定下了婚事,也不需要着急迎娶。

    信函刚刚送出去,吴邵刚再次得到一个消息,文天祥也离开了京城,出任瑞州知州。

    这个消息,让吴邵刚感觉到奇怪,一方面文天祥不过是正八品的京官,能够外放出任从五品的知州,还是不错的,可另外一个方面,文天祥毕竟是献景府教授,这等同于太子的老师,职位无比尊贵,一旦太子登基,就有着不一般的前程。

    由此吴邵刚估计,文天祥应该是主动恳求外放的。

    文天祥是贾似道的门生,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自家的门生提出来要求,贾似道当然是会答应的,再说文天祥一直憎恨和反对的宦官董宋臣已经死了。

    瑞州这个地方不是太差,位于江南西路,也算是鱼米之乡。

    宋末三杰,一个在建康府,一个在sc合州,一个在瑞州,全部都离开了京城。

    这应该是冥冥之中的暗示,暗示吴邵刚也该要离开京城了。

    从去年的三月进入京城,到殿前司官邸报备,转眼一年时间,这一年吴邵刚经历了不少的事情,认识了宋末三杰,且与其中的张世杰掰手腕,与文天祥发生了言语上面的争执,更是看清楚了朝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明白这个南宋朝廷已经是恶疾缠身,步入回光返照的境地,而他也从刚刚进入京城的正七品的正侍郎,升迁为从五品的游击将军。

    离开京城是肯定的,不过吴邵刚离开京城,需要仔细的筹谋。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越是偏僻的地方,对他来说越是有利,淮南西路、淮南东路、两浙东路、两zx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hb路、荆hn路等地都是不能够去的,这些地方是朝廷特别关注的地方,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够引发朝廷的关注,而剩下的也就是潼川府路、广南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