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099-史无前例的年代-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无前例的年代》 四幻梦的破灭(5)

    毛泽东再次批评“四人帮”    
    1975年5月3日,近83岁高龄的毛泽东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都来参加了。身患癌症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了。    
    毛泽东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周恩来消瘦的脸容上,漾起了微笑。他深情地望着毛泽东说:“快一年没有见到主席了,想念主席!”    
    主席关切地问:“怎么样,还好吗?”    
    周恩来说:“开了三次刀,消化还可以。”    
    然后,毛泽东逐个同政治局委员握手,风趣地谈话。    
    在毛泽东一生最后一次参加政治局的会议上,他再次批评三箭齐发、批林批孔批走后门之后说:“我说的是安定团结,修正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又要批资产阶级法权。不能过急。你们谁要过急就要摔下来(毛泽东边说,边打手势)。”    
    毛泽东自我批评说:“我犯了错误,春桥的文章,我没有看出来,只看了一遍,……我放过了。”    
    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毛泽东再次警告说:“不要搞四人帮。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    
    毛泽东提出要解决“四人帮”问题,但是他又说:“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做。但有问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    
    针对“四人帮”提出的批判经验主义的问题,毛泽东说:“我看批判经验主义的人,自己就是经验主义,马列主义不多……我看江青就是一个小小的经验主义者,教条主义说不上……”    
    毛泽东谈话中再次提到,“三箭齐发”。他批评在场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说:“你们只恨经验主义,不恨教条主义。”    
    在谈到党的历史经验时,毛泽东再次提及1931年在中央苏区发生的“邓、毛、谢、古事件”,并对在场的邓小平说:“当时我们只见过一面,你就是毛派的代表。”    
    在毛泽东讲话时,江青未作一句检查。毛泽东神色严峻地告诫江青:“不要随便,要有纪律,要谨慎,不要个人自作主张,要跟政治局讨论,有意见要在政治局讨论,印成文件发下去。要以中央的名义,不要用个人的名义,比如也不要以我的名义,我是从来不送什么材料的。”    
    散会后,毛泽东和到会的政治局委员一一握手道别。同王洪文握手时,王洪文表态说:“按主席的指示办。”毛泽东听罢用手掌作了一个翻来覆去的手势,警告说:“你不要再这个样子了!”    
    面对面的交锋    
    毛泽东谈话中触及的“反经验主义”问题,是1975年在开展全面整顿的同时,全国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提出来的。    
    1975年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社论转述了毛泽东1974年12月26日在长沙对周恩来、王洪文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谈话。毛泽东说:    
    “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要写文章。要告诉春桥、文元把列宁著作中好几处提到这个问题的找出来,印大字本送我。大家先读,然后写文章。要春桥写这类文章。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毛泽东的这次谈话,是他长期以来左倾观点的继续和发展。他提出要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是为了维护“文化大革命”不翻案,为左倾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言论里,寻找“理论根据”,从理论上为“文化大革命”进行辩护。他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必不可少的、有益的东西,错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并认为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遵照毛泽东的提议,邓小平经过同周恩来商量,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央政治局于5月27日和6月3日两次开会,讨论如何贯彻5月3日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会上,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发言就江青等人批周恩来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批林批孔批走后门和反经验主义问题,对“四人帮”进行批评。    
    5月27日的会议上,邓小平神态严肃而郑重地说:5月3日主席在政治局的讲话,提到了党内生活的很多原则,这是告诫政治局这个党的核心机构的。这对于我们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局的同志首先要安定团结,三要三不要,这样,才能给全党做出榜样。    
    邓小平尖锐地批评江青一伙的错误,说(去年的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江青)说成是党内第十一次路线斗争,这不是主席的意思,后来由主席纠正了。批林批孔,又提出要批走后门,当面点了很多人的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修防修,却又提出主要危险来自经验主义,并且来势凶猛。主席提出了三个大问题,但是却钻出来这么三件事,倒是要提一个问题,问一问这是为什么。    
    邓小平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地指出,“三要三不要”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来的,政治局要注意,不搞掉派性不行。看不到宗派主义、“四人帮”,这值得警惕。    
    惯于胡搅蛮缠的江青,心里窝着一团火,可是不敢发作。她明知这次批评他们一伙,是根据毛泽东授意,如果当场顶撞,岂不惹起大火,炸了锅?她只得悄悄地低着头,默默地静听着。    
    6月3日,政治局再次开会批评“四人帮”。会上,两方阵营分明,迎面对垒。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和其他政治局委员坐在桌子的一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坐在桌子的另一边。    
    叶剑英首先发言。他讲了三个问题。首先讲经验主义问题。他说,3月1日出现反经验主义,全国报纸跟着来了,用反经验主义代替反修正主义。不要只提一个,放过另一个,一定要学习,这非常必要。不学好就没有武器。今后中央要带头。有些同志读得多,不必拿来作私有财产。


《史无前例的年代》 四幻梦的破灭(6)

    在讲团结问题时,叶剑英说,要团结,不要分裂,现在不同于庐山,那时有些同志商量如何对付林彪,是对的。现在情况变了,过去可以交头接耳,现在如果不变,就不利。过去一个时期不正常,如果继续下去,就有害团结。历来有小组织存在,就会分裂。    
    讲到第三个问题时,叶剑英说,要严守纪律。一个时期以来几乎重大问题都不请示报告。为什么不请示。提“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事先不请示;批走后门,也是事先不请示。批经验主义,又是主席来纠正。以后重大问题要提交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注意。不要事先不请示,事后来纠正。不要干扰主席,这是最大的干扰。    
    这次会上,李先念、陈锡联等同志相继发言,对“四人帮”进行了严肃尖锐的批评。    
    在这次会上,王洪文敷衍塞责地作了点自我批评。他说:“一年多来,总理生病,我主持工作,政治局发生的问题,主要由我负责,包括不抓大事,反走后门,我是赞成的。两次大会(指批孔大会),我参加了,事先没有报告主席。反经验主义,我没认识到问题在哪里,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主席批示。以后要好好学习……”    
    讲到江青、邓小平的争论,他说,他只听一方意见,没听小平意见,觉得应向主席报告。征求过江、张意见,向主席报告是对的。对争论的看法有片面性。到长沙报告主席,受到主席批评,主要错误是他。    
    江青迫于形势,在6月3日会上表态说:5月27日的会,我自我批评不够,又有新的不恰当的地方,还要加强认识。上次会,我有体温,有些问题还得消化一下。还要看一点东西,再作进一步检讨。    
    邓小平提议结束会议。他说,讲多少,算多少。向主席报告。    
    “风向快要转了”    
    1975年5月27日、6月3日两次政治局会议,是对“四人帮”进行的初次交锋。尽管话没有全部讲完,但却大杀了“四人帮”的威风。在正义的剑锋前面,“四人帮”一伙被迫认错了,形势所逼,不得不写出书面检讨。    
    江青在给毛泽东和政治局的书面检讨里写道:“我才认识到为什么主席从去年讲到今年,达三四次之多?原来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主席在原则问题上是从不让步的。”关于“四人帮”问题,她承认“四人帮”是个“客观存在”,“有发展到分裂党中央的宗派主义的可能”。    
    “第十一次路线斗争问题,是我个人讲错了话,对不起恩来、剑英同志。批林批孔批走后门,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扩大了打击面,造成了不安定团结。关于个人自作主张到处发材料的问题,是无组织无纪律,破坏党的一元化领导。关于目前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的问题,这一提法是主观片面的,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扩大打击面,严重地造成不安定团结。”    
    张春桥写道:“主席关于不搞‘四人帮’的指示,一定要坚决照办,并尽可能地做好团结工作,至少不给主席增加负担。”    
    王洪文也写了检讨。他在检讨批林批孔中的错误以后,写道:“虽然对于两个大会的召开我未提交政治局讨论,未报告主席,关于反走后门有些提法不妥,如混淆两类矛盾的提法,扩大了打击面等,也同个别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也是赞成反对走后门的),但我没有及时向毛主席报告。这是我原则性不强,组织观念不强的表现。”    
    江青一伙虽受到批评,但很不甘心。邓小平与江青一伙之间继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会后不久,6月份,在一次会见外宾后,邓小平向毛泽东汇报了政治局会议情况,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邓小平兴奋地对毛泽东说:    
    “会议的情况,主席都知道了。”    
    毛泽东点点头,说:    
    “我看有成绩,把问题摆开了。”    
    邓小平说:“最后他们否认有‘四人帮’。”    
    毛泽东说:“过去有功劳,反刘少奇、反林彪。现在就不行了,反总理,反邓小平,反叶帅,反陈锡联。要告诉庄则栋,有事要找陈锡联,不要跑王洪文、江青,不然陈锡联不好办事。”    
    陈锡联,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三兵团司令员,“文革”时期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四届人大前毛泽东自提议陈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体委工作。但体委主任庄则栋有事不找陈锡联,总是往王洪文、江青那里跑。所以,毛泽东再次同邓小平提起此事。    
    谈到政治局的动向,毛泽东形象地说:“风向快要转了,在政治局。”    
    邓小平说:“政治局的同志们气很大,我说不要把话都说完。”    
    毛泽东肯定地说:“这个办法好,留有余地,大家清楚就行了。我准备找王洪文谈,叫他找你,听你的话。他威望不高。”    
    邓小平说:“他最后的发言,政治局许多同志感到不真实。”    
    毛泽东说:“江青也不喜欢他,专门在我这里告他的状。他应该好好工作。”    
    毛泽东说:“你当总参谋长是叶帅提议的,我赞成的。”    
    毛泽东进一步鼓励邓小平:“没有大问题,你要把工作干起来。”    
    邓小平满怀信心地说:“这方面我还有决心。”    
    毛泽东很高兴:“那好!”    
    邓小平庄重地说:“反对的人总是有的,一定会有。”    
    毛泽东笑了起来,并引用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对“四人帮”的批判,为后来开始全面整顿工作,为粉碎“四人帮”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史无前例的年代》 四刀尖上的战斗(1)

    邓小平把自己比作一把刀子。他对毛泽东说:“主席把我放在刀尖上了!”    
    邓小平受命于党和国家危难之时。    
    这时,毛泽东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这时,江青反革命集团仍然猖狂作恶,到处制造混乱;    
    这时,武斗之风重新泛滥,坏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派性掌权,一派整一派,生产下降……严重的社会危机,危及党和国家的命运。    
    改变混乱的局面,需要有极大的勇气。他不止一次说,要像在战争年代一样,杀开一条血路!    
    杀开一条血路!    
    邓小平肩负重托,开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他为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奋力进行着“刀尖”上的战斗。    
    1975年是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重任的一年;    
    1975年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左倾方针仍占主导地位情况下,同猖狂作乱的江青“四人帮”一伙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一年;    
    1975年是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大刀阔斧、旗帜鲜明地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的一年;    
    1975年是十年动乱年代经历艰险斗争,全国形势出现转机的一年。    
    被毛泽东赞誉为“指挥百万大军的统帅”的邓小平,如今,在“文化大革命”制造的废墟上,带领人民开始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历史进军!    
    1975年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根据中共中央提议任命的总理、副总理的名单,新任命的副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王震、余秋里、谷牧等12位副总理出席了会议。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特地从医院出来主持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列席会议。    
    周恩来一开始就真诚坦率地说:“我的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医院不想放我出来,但我还是想争取每个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    
    接着,周恩来庄严地宣布各副总理的分工。他说:“邓小平同志,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    
    周恩来亲切地环视全场,脸上洋溢着喜悦,嘴角上挂着微笑说:“毛主席讲,小平同志‘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现国务院新班子一共12位,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希望新的国务院成立以后,出现新的气象,争取今年第四个五年计划能够完成而且超额完成……”    
    他的讲话,激起一阵热烈掌声。    
    1975年1月25日,邓小平来到总参谋部机关,向团以上干部发表《军队要整顿》的著名讲话。邓小平一针见血地说:“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起,特别是在他主管的后期,军队被搞得相当乱。”“这些年来,我们军队出现了一个新的大问题,就是闹派性,有的单位派性还很严重”;“再一个问题是军队的纪律很差”。“现在是问题成堆。”    
    邓小平这篇气势凌厉的讲话,打响了全面整顿的“第一炮”,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月10日,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发出《批转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号召全党“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抓住突破口    
    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央召开解决铁路问题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3月5日,邓小平到会讲话。参加会议的有不少人是曾经在邓小平领导下战斗过的干部。当他们看到邓小平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会场时,有些人走上前来与他握手。这时,邓小平却突然举起右手,在空中摇了摇,向大家说:“今天不握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沸腾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望着大家,声调缓慢地说,一个国家,没有物质基础,形势不好啊!    
    邓小平说:“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    
    许多武斗严重的地区,“大动脉”被切断,车站趴满一列列卧倒的列车,没有了汽笛高歌,没有了车轮的飞转。冷冷清清的车站,是凄凉的死的沉寂。这怎么能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