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短干、稀稞肥壅”的十四字诀。
(3)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
(4)总结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
4.军事技术
徐光启不仅是一位天文历算学家、农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家。在
他幼年时期,其家乡一带屡遭倭寇蹂躏,因而从早年起即关心兵事。他在
写给焦■的一封信中说:“(光启)少尝感愤倭奴蹂践,梓里丘墟,因而
诵读之暇稍习兵家言。时时窃念国势衰弱,十倍宋季,每为人言富强之术: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徐光启集·复太史焦师座》)以农
业为富国之本,以正兵为强国之本,徐光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贯重
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早在刚刚被选考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徐光启便在《拟上安边御虏疏》
中提出了“设险阻、整车马、备器械、造将帅、练戎卒、严节制、信赏罚”,
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常谈,国家之功令”,他这篇御敌疏的中
心内容则是“于数者之中,更有两言焉。曰求精,曰责实。。。苟求其精,
则远略巧心之士相于讲求,经岁而未尽;苟责其实,则忠公忧国之臣所为
太息流涕者,十倍于贾谊而未已也”。“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
思想的核心。

徐光启还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
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和晁错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
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如果是
“四预敌”则兵无不败。据此他提出了“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


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
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集·辽
左阽危已甚疏》)。这些办法和措施,都是“八无敌”、“四预敌”思想
与“求精”、“责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在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中,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
“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开始,徐光
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
《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
《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际上
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
典。

《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等,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
练”的责实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启还特别注重制器,非常关心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
炮的制造。管状火器本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但时至明代末年,制造火器的
技术已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为此,徐光
启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
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求。
实际上,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
论的第一个人。

文献

原始文献

'1'崇祯历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
'2'(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平露堂初刻本,1639。
'3'石声汉:《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李林编:徐文定公集,上海慈母堂,1896。
'5'徐允希编:徐文定公集(重订本),上海慈母堂,1909。
'6'徐宗泽编:徐文定公集(三编本),上海徐顺六印刷所,1933。
'7'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 1962。
'8'王重民辑:徐光启集,中华书局,1963。
'9'徐光启译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0'(清)张廷玉等:明史·徐光启传,中华书局,1974。
研究文献

'11'严敦杰:徐光启,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
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
'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徐光启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

1963。

'13'梁家勉: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杜石然:徐光启,见《明清实学思潮史》卷中,齐鲁书社,1989。

张景岳

赵璞珊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山阴(今属浙江)人。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生;崇祯十三年(1640 年)卒。中医学。

张景岳14 岁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拜名医金英(号梦石)为
师,学医数年,尽得所传。同时,他还研读了不少文史典籍,特别是《周
易》以及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学识日渐渊博。壮年,曾投笔从戎,东
出榆关(今山海关),遍历我国东北许多地方,并渡鸭绿江,远至朝鲜。
后卸职返回京师,专研医学。当时他医誉很大,明黄宗羲所撰《张景岳传》
称:“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见《南雷文定》前
集·卷一)。1620 年,返回会稽,继续埋头医学著述,20 年后,这位辛勤
的医学家,终其天年,时78 岁。

张景岳从中年开始著述,用数十年精力先后写成《类经》32 卷,《类
经图翼》11 卷,《类经附翼》4 卷,《景岳全书》64 卷。这几部书规模之
大,内容之丰富,为明一代医家论著中所罕见。此外,尚有晚年所著《质
疑录》1 卷。

《类经》是张氏研读《内经》的主要撰著。该书融汇了作者多年研究
《内经》的心得,他将《素问》、《灵枢》重新编次,以“《灵枢》启《素
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演绎,前后40 余年,数次易
稿,才告完成。该书分为摄生、阴阳、藏象等12 类,包括360 余章节。清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称赞“其书辨疑发隐,补缺正讹。。靡不殚精极微,
丝毫无漏”。可见该书之谨严和详尽。

《类经图翼》用图解方法介绍祖国医学运气、经络学说等。《类经附
翼》除论述“易理”之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以及应用问题外,还在“求正
录”篇章中阐发了“三焦包络命门辨”、“大宝论”和“真阴论”等理论
见解,概括了张景岳著名的命门阴阳学说。

《景岳全书》是全面阐述中国医学理论(包括理法方药)的著作。它
的显著特点在于张景岳依据自己的医学认识和医疗实践,论述了温补命门
阴阳的医学主张,对金、元以来盛行的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家学说
提出了不同见解,对促进中国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质疑录》包括45 论,内容多针对金、元各家医学理论进行探讨。王
琦跋称:“其书于古名家若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从
正)辈,所言稍有偏著,必加辨正,盖恐后之不善读者,守其一说,未得
化裁之用,夫■好与前人洗垢索瘢哉!”表明张景岳做学问严肃认真的态
度,对于学术,他既能在前人成就基础上探研真理,发现问题,阐明自己
的见解;同时,又能随自己学识的逐步提高充实,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论点,


务求观点正确,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治学精神。

张景岳对祖国医学理论有许多创造性的发挥,归纳起来,他的医学思
想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阐发医易同源的思想。张景岳深入研究过《内经》,中年以后
又接受了《周易》的哲学观点,并把它应用到中国医学理论(按:《周易》
原是中国古代一部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书籍,具有丰富的哲学内容,它
包含着古代辩证法思想,尤其“系辞”所论述的“阴”、“阳”部分。表
明两种相反性质的力量是自然和社会现象一切变化的源泉,对后世学者有
很大的影响)。张景岳依据《周易》“太极生两仪,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的道理,认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
而长养百骸,即自然和人的造化生成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认识,可谓“天
人一理,一此阴阳”,“医易同源,同此变化”。

中国古典医学著作《内经》也全面运用了阴阳学说,对古代医疗实践
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张景岳认为,追本溯源,《周易》所具有的哲学观念,
可以很好概括解释中国医学理论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以数十年精力研究
《内经》之后,于《类经附翼》第一卷中,以全卷篇幅论述医与易的关系。
一再说明:“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还说:
“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
由此可见,张景岳对于《周易》哲学思想用于阐明中国医学理论的高度评
价。

张景岳认为:按照“系辞”所言,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
如果结合医学上人的性理神机,形情病治观察,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求得纲领。概括起来可分如下数点:

(1)阴阳互根。“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互为其根。故张景岳指出,医家能理解这一理论便能明白阴阳气血都有其
基础,通过这一点,可以正确判断人的形体气质状况程度。
(2)动静之妙。张景岳认为,静是动的基础,动又是静的一种机转,
天下万物万事,都出乎一动一静。因此,“动”过极,应制之以静,阴盛
者,可以阳胜之,即动和静是相对的,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互相
调整。结合疾病而言,动与静的微妙关系也是存在的,医生在治疗过程中,
诊脉用药,都需要在动与静方面加以考虑。在观察病人声色,用药时的药
性气味,要掌握刚柔相济的原则。
(3)盛衰之理。“微者甚之基,盛者衰之渐”,物态的变化每是渐进
的。但是,“物极谓之变”,在过极状态下,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
疾病的变化具有同样的道理,阴证、阳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故
张景岳在这里告诫医者,临床治病切不可轻视始生之病,如果忽视初起的
小病,就可以造成“积羽可以沉舟”的结果,使疾病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
步。

(4)神机倚伏。“神为机为主,机为神之使”。这是指一个人的精神
有主导方面,“机”是指客观存在的一种力量转换,二者互相依赖。通常
情况下,神有所主,机有所从;神有所决,机有所断。张景岳的真意也在
于告诫医者,治病要掌握病者的神机,不要为疾病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在
疾病的进退、疾徐、轻重方面多加考虑。
(5)常变之用。“常者易之体,变者易之用”。这是指人体禀赋,属
阴属阳各有不同,如果发生疾病寒热,而连带脉象也会出现浮沉现象,所
以这里还存在一种“常”与“变”的道理。张氏指出:“常者易以知,变
者应难识。”就是说“常”是容易认识的,而“变”就难掌握了。作为医
生如果通“常”知“变”,灵活运用治疗方法,就可以解除病者的痛苦。
张景岳运用“医易同源”的思想,更好地说明了中国医学有关人体的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应掌握的变化规律。因此,
他认为探讨中医的一些本质问题,易理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他又说: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两者如果运用适当,就有“这一寻之木,
转万斛之舟”的可能。

其次,倡命门阴阳学说。命门学说源出于《难经》,“三十六难”称:
“肾有两者,非皆肾也,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又称:“命门者,精
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张景岳怀疑这种说
法的正确性,他提出:“右肾为命门,男子以藏精,则左肾将藏何物乎?
女子以系胞,则胞果何如而独系右肾乎?”。由于命门具有关系生命的根
本性,因此,张景岳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后,创造性地论述了自己对命门
的意见,即命门阴阳学说。

张景岳认为命门位置应“居于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命门和肾
正如易坎卦(■)所表示的一样,上下断者属阴,代表两肾(左属水,右
属火),中间一横属阳,代表命门,故称“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
坎中之奇也,一以统两,两以包一”。命门总主两肾,为“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在这里实际表明了命门与肾的密切关系。命门有生化作用,
是命门之根本,具有生生不息的功能。命门之火,谓之元气(真阳);命
门之水,谓之元精(真阴),二者“阳先阴后,阳施阴受”,“先天因气
以化形”,是阳生阴的规律;“后天因形以化气”,是阴生阳的规律。因
此他又说:“先天之气也,神由气化,而气本乎天,所以发生吾身者,即
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气也。”
是故“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真阴、真阳是“造化之源”,
“生命之本”。

阳主气,阳主生。张景岳指出:易64 卦,皆以阳喻君子,说明“阳气
之德”。又《内经》亦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表明“阴”之所
倚恃的主要是“阳”。所以张景岳又说:“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
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由此推论:“人是小乾


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衰者,则亡阳之渐也,恃强者即致衰之兆也。”
人的性命元元根本,在乎真阳的保持,故又喻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
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因此,保生重命,命门真阳的不伤是极为
重要的。

阴藏精,阴主杀。人之五脏、五液皆归于精,五精统于肾,肾之精室
即为命门真阴之府,精藏于此。张景岳指出:凡真阴伤,“伤则失守而阴
虚,阴虚则无气(指阳气不能保持),无气则死矣。”因此,命门真阴的
保持,同真阳一样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总之,治病当求其本,脏腑精气统归于命门。真阴、真阳均需保持不
伤。故张氏称:“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
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
阴阳病变无所不至”。他极力提倡命门阴阳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再次,立甘温固本大法。张景岳提倡命门学说,说明人体一切生理、
病理现象都与命门阴阳是否协调与平衡有关。这种观点在临床实践方面的
运用体现在:“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因此,张景岳命门学说结合虚损证候更可说明问题。在治疗方面他认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因为气为精之母,精为
气之根。明·王应震诗称:“一点真阳寄坎宫,固根须用味甘温。”可以
很好说明张景岳的医学主张,归纳起来,可称甘温固本。

张景岳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的固有原则,运用扶阳与
滋阴兼顾的方法治疗阴阳虚损证。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
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
源不竭。”这种在临床上“阴阳互济”方法的运用,在当时各派学说互相
竞争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其特色。

《景岳全书》中“新方八阵”、“补阵”所列的左、右归饮,左、右
归丸就是体现景岳医学见解具有代表性的几首方剂。前人用药有“欲速者
用汤。。甚缓者用丸”的说法。景岳的左、右归饮,左、右归丸,一作煎
剂,一作丸剂也是针对病情缓急而区分的。按性质而言,基本上是两类方
剂。依据命门水火之说,左阴右阳之理,左归为壮水之剂,右归为益火之
剂,其方剂组成如下:

左归饮:熟地、山萸、山药、枸杞、炙草、茯苓。

右归饮:熟地、山萸、山药、枸杞、炙草、制附子、肉桂、杜仲。

左归丸:熟地、山萸、山药、枸杞、菟丝子、鹿胶、龟胶、川牛夕。

右归丸:熟地、山萸、山药、枸杞、菟丝子、鹿胶、附子、肉桂、杜
仲、当归。

这几首方剂,很明显是在六味和八味丸基础上化裁而来的,其中去除
渗利和血的丹皮、泽泻等药物,而代之以菟丝、枸杞、杜仲、牛夕、当归、
附子、鹿胶、龟胶等养阴扶阳功能的药物。左归饮治命门阴衰阳胜;右归


饮治命门阳衰阴胜。前者如真阴既虚而阳证迭现者,此为主方;后者如阴
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此为主方。左归丸治精髓内竭,意在峻补真阴;
右归丸治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意在温壮元阳。两方均以熟地为君,左归
丸佐以龟鹿胶、牛夕引药下行,以达补髓填精益阴之旨;右归丸以桂附八
味之旨,而配以当归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