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沙一世界-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大概也是最具灵性的朋友。从那以后,大黄狗赛虎和小黑狗经常在一起,简直像形影不离的兄弟。    
    我想,狗也许真的懂得这些道理:在享福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和自己一同享福的朋友,容易被淡忘;但是和自己一同患难的朋友,却往往会铭记在心。    
    谁要想得到友谊,谁就应付出友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为公主选婿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老国王眼看着如花似玉、善良贤惠的小公主一天天地长大,寻思如何能为公主挑选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理想驸马。    
    终于,老国王向全国发出为公主选婿的公告,要求国内符合条件的精英才俊,在预定的日期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挑选驸马的活动。    
    那些充满自信的年轻人来到指定的地点——挑选驸马的场地。场地设在一个大水潭的旁边。水潭的中央,矗立着一个小岛。老国王与公主,正坐在小岛上。    
    吉时已到,老国王挥了挥手,立刻有一位皇家侍卫,大声宣布此次挑选驸马的规则。规则十分简单,在场的所有驸马候选人当中,有谁敢先跳入潭中,并率先游过潭水,第一个登上潭中小岛的年轻人,即可以娶得貌似天仙的公主。    
    条件乍听之下,似乎非常容易。可是,当所有年轻人拥向潭边,正跃跃欲试之际,突然有不少人惊叫出声,因为潭中竟然布满了一只只露出森森白牙的鳄鱼。    
    原来,老国王为了能为公主挑选一位集勇敢与智慧于一身的理想夫婿,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选婿方法。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蓦然潭边传出“扑通”的一声,居然有一位勇士跳入潭中。饥饿的鳄鱼群,似乎从未遇过游得这么快速的泳者,竟被这位年轻人吓呆了,迟疑地不敢靠近他。紧张的时间似乎过得飞快,才一眨眼工夫,在鳄鱼们还没回过神来之时,这位年轻的勇士已经登上了潭中的小岛。    
    老国王喜出望外地站起身来迎接他,说:“太好了,勇敢与智慧的年轻人,我想问你,什么时候可以和公主成亲呢?”    
    这时,这位年轻人诚实地对老国王说:“这事先不急着办,我应当如实地向国王报告,我不是自己主动跳入潭水之中的。当我正在犹豫不决之时,有个家伙从身后用力一脚把我踹进潭里……我只是在危急时刻保持镇静竭尽全力而已。”    
    老国王很意外,也很愤怒,立刻命令手下查处这个暗下毒手的人。    
    这位年轻人却劝说道:“请老国王息怒,生命中的仇人,有时也是生命中的贵人。我今天之所以被选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个仇人成全了我。其实我知道谁是我的仇人,但我愿意最大限度地宽恕陷害我的仇人,也愿意将仇人对我的陷害化为拼搏进取的动力。”    
    老国王满意地笑了,说:“好!我欣赏你将陷害变为动力的不凡气度。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你是一个真正的胜者。”    
    力大无边的艺术    
    宋代大学者洪迈,号容斋,是个博学多才的士大夫,一生著作很多。《容斋随笔》一书,是他集40多年成果形成的很有影响的文言文著作。此书的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以及著名事件、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等。书中的小章目均独立成篇,形成一个一个小故事,每篇多在600字左右。    
    1992年元月初的一个晚上,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编辑李旭在翻阅1991年第11期《全国新书目》中的《名人与书》一文时看到:“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离毛泽东去世只有半个月。”当时正在开发图书选题的李旭受到这段话的启发,由名人效应想到方兴未艾的白话热,很快形成了一个开发图书的选题:“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今译。”    
    李旭迅速组织一批文史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容斋随笔》进行编译。当年10月,《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白话容斋随笔》便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出版后,很快得到了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和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河南日报》、《新书周报》等报刊都对其做了评价和报道。此书被评为1992年北京图书节十大畅销书之一。后来,台湾出版界买走了此书用繁体字印刷的版权,向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华人居住的地区发行。    
    名副其实的借名扬名,就像给好的商品装上飞翔的翅膀,自然让人钦佩;而有些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则让人啼笑皆非。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实不可取,但从中却能更清楚地看到“借”的威力。    
    外国一出版商有一批久久不能脱手的滞销书。他想方设法地送给总统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日理万机的总统不愿与他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很快,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挖空心思地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过一次当,想借机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保持沉默,不予任何答复。出版商居然又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结果此书销得更火。    
    总统真是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借此大发其财。    
    借助外力求发展是一种艺术,要像对待艺术一样地对待借助外力求发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巧借力四两,可拨千斤重。借是力大无边的艺术。


一沙一世界摆脱尴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命运的宠儿,也难免遭遇尴尬的局面。    
    当自己陷入尴尬局面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化解。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正与朋友们高谈阔论。他的妻子对此早就不满,开始唠唠叨叨,继而指东骂西,后来干脆把一盆水泼到他的头上。朋友看到落汤鸡似的苏格拉底,不禁愕然。苏格拉底却不紧不慢地说:“我早就料到,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朋友们听后纷纷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缓和下来,一场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到美国会见罗斯福总统,要求共同打击德国法西斯,并争取物资援助。一天早上,丘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雪茄烟,便便大腹露出水面。突然门开了,进来的是罗斯福。首相和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自然非常尴尬。丘吉尔机敏地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没有一点隐瞒啊!”顿时冲破了尴尬的气氛,两人大笑起来。后来谈判很成功,英国得到了美国的帮助。联想到丘吉尔那一语双关的妙语,或许对谈判不无作用吧。    
    当别人陷入尴尬局面的时候,也应竭尽全力地帮助化解。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小伙撞倒。小伙子连连道歉自责。肖伯纳却笑着说:“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劲,那就可作为撞死肖伯纳的好汉而名垂青史了。”两人握手道别,毫无难堪。肖伯纳帮助小伙子摆脱了窘迫的处境,小伙子受益匪浅。    
    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曾在伦敦举行晚宴,那时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中,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与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结束时,出了这么一件事。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小盘里盛着亮晶晶的水,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纷纷把目光投向主持人。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向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顷刻释然。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当然也就使英国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善不善于化解尴尬,能不能够化解尴尬,有时候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    
    有个公司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总抽时间用点名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当老总念到:“王烨(huá)。”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老总又念了一遍。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王烨(yè),不叫王烨(huá)。”    
    人群中忍不住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    
    老总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此刻,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报告总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总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没多久,打字员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王烨的那个员工则被解雇了。    
    也许有人会说,老总不学无术、心胸狭窄;也许有人会说,打字员溜须拍马、很会钻营;也许有人会说,被解雇的员工实在是窝囊、冤枉。虽然不能说上面的认识没有一点道理,但是至少可以说上面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尴尬的局面。自己善于摆脱尴尬的局面,又善于帮助别人摆脱尴尬的局面,这是一种机变的本领。要具备这种本领,不仅需要智慧和宽容,而且需要高尚和善良。    
    公平    
    弗兰斯•;稳瓦尔和萨拉•;布罗斯南两个人,都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教授、科学家。他们对一些卷尾猴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或实验:让它们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并以此来换取食物。    
    实验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卷尾猴都很愿意配合实验,将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得到同样的奖赏——一片黄瓜。就是说,有95%的卷尾猴高高兴兴地把礼券递给研究人员,然后心满意足地接受并享用一片黄瓜。    
    但后来,研究人员开始给两组猴子不同的待遇:给其中一组的奖赏是葡萄,给另一组的奖赏依然是一片黄瓜。    
    结果,原来高高兴兴接受黄瓜片的猴子,在看到同伴得到甜甜的葡萄,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淡而无味的黄瓜之后,认为自己受到了忽视,甚至歧视。    
    在它们当中,有的猴子不再接受黄瓜片;有的猴子虽然接受了黄瓜片,但是不愿意吃;有的猴子大发脾气,把黄瓜片扔出笼子;有的猴子则开始罢工,不再传递礼券……只有60%的猴子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合作。    
    实验还表明,如果其中的一只猴子未做任何事情而得到奖赏,同伴们的反应更加激烈,80%的猴子会拒绝继续参加实验。    
    科学家们发现,猴子天生具有渴望公平的意识。当它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就生气或发脾气,就会做出两岁孩子的父母所熟悉的那些各种反抗。    
    那么渴望公平的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这使我想到了美国《幸福》杂志曾做过的一个调查:在你和对手之间竞争时,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发出了100份问卷,一个月之后返回了99份。结果,渴望得到金钱、智慧、机遇和公平的较多,一时难分高低上下。    
    究竟哪一个答案才是一个人与对手之间竞争时最渴望得到的呢?    
    为了慎重起见,《幸福》杂志便将金钱、智慧、机遇和公平等答案公布于众,并把每一种答案的理由附在其后,为的是请更多的读者参与评定。    
    最后,杂志社又收到了145封评定信,这些读者做出了完全一样的选择——公平。不用多说,这些读者当然知道,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由此可见,渴望公平在人们的心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治国需要公平。正如古人所说,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为官需要公平。正如《官箴》所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管理需要公平。对一个人的不公平,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公平不仅是赏罚分明的美德,而且是一种人格的力量。    
    做人需要公平。做人公平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公平的人增威,不公平的人增怨;增威者留美名,增怨者留骂名。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平,不仅依靠人有好素质,而且更依靠社会有好机制。    
    诚实使赝品升值畅销    
    约翰•;米亚特从1987年开始,有7年多的时间是跟诈骗高手、艺术品贩子约翰•;德鲁合伙仿制和贩卖名画。出自米亚特之手仿制的名画赝品至少有70多件,经过德鲁的巧妙包装、营销,在国际市场上蒙蔽了不少专家的眼睛,接二连三地将赝品卖给了那些毫不怀疑的买家。    
    他们的诈骗是艺术界持续时间最长的骗局之一,是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    
    米亚特主要是仿制英国已故画家的作品,因为德鲁能够深入了解英国绘画作品的历史档案,“给赝品名画加上一个自我证明的历史”。    
    米亚特把伪造的名画交给德鲁,德鲁经过仔细研究,给赝品造一个假档案,然后卖给有名气的艺术机构或个体画廊。最后分赃,德鲁给米亚特开支票付报酬。    
    米亚特同德鲁互相利用了几年之后,良心使他对自己的诈骗行为感到内疚、悔恨、厌恶。他建议德鲁把手头的赝品拍卖掉,拍卖所得全部归德鲁,一起尽快结束仿制和贩卖赝品的诈骗行为。虽然德鲁坚决反对洗手不干,但是他们的联手也到此结束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骗人一时,不能骗人永远。后来,一位叫内厄姆的买主,几经周折,终于识破了米亚特和德鲁的诈骗伎俩,并向警方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    
    骗别人等于骗自己,害别人等于害自己。很快,警方找上门,将米亚特和德鲁双双关进监狱。    
    米亚特对自己所做过的一切供认不讳,宁愿接受法律的审判做诚实的囚徒,也不愿做逍遥法外的骗子。法律是无情的。他因伪造名画被判处一年徒刑,在监狱中获减刑,实际上只在狱中呆了4个月就出来了。    
    1999年6月,米亚特获释后,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决心做个诚实的人。可是,不少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索要莫奈或尼科尔森的画。盛情难却,米亚特慢慢地又积攒了一批名画的仿制作品。    
    伦敦好几家画廊很想利用米亚特来大赚一笔,纷纷提出要给他的作品办个展览。沃里克艺术馆也积极跟他接洽,双方一拍即合。    
    沃里克艺术馆坐落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前不久率先在这里举办了仿名画高手约翰•;米亚特出狱三年来的首次画展。其中有毕加索、马蒂斯、迪比费和夏加尔等大师“签名”的画作,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    
    这次展出的画作,是米亚特“诚实”的新事业的集中体现。米亚特在每幅画的后面,都堂堂正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经常开诚布公地回答参观者提出的问题,也如实地讲述和忏悔自己造假的过去。    
    尽管沃里克艺术馆展出的画作全是伪作,而且是人所共知的伪作,可仍有不少买家情愿一掷数千英镑地购买。这次展出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展出的画作也很快被认购一空。    
    诚实改变了米亚特的人生轨迹,诚实使米亚特的名画赝品升值,诚实给米亚特带来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安宁。所有这一切,都是他过去靠欺诈敛财所不可同日而语的。    
    现在,米亚特可以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心安理得地模仿自己喜爱的画家作品了。    
    有人的确能在某些时候欺骗住所有的人,也有人的确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住某些人,但是,绝不会有人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住所有的人。欺骗只是一时之计,诚实才是长远之策。走正直诚实的人生之路,自然会有问心无愧的归宿。


一沙一世界珍蝶的诱惑

    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