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沙一世界-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沙一世界珍蝶的诱惑

    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广袤千里、丰饶富足的“新大陆”。随后,白人殖民者蜂拥而至,为抢占土地、建立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1802年,英国派遣弗林达斯船长率双桅帆船驶向澳大利亚。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也命阿梅兰船长驾驶三桅船鼓帆前往。    
    经过一番航海较量,驾驶先进的三桅快船的法国人捷足先登,抵达并抢占了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在自我陶醉的洋洋得意之时,好奇的法国人发现:当地有一种珍奇的蝴蝶。为了捕捉这种色彩斑斓的珍蝶,他们竟然忘记了肩负的重要使命,全体出动,一直纵深追到澳大利亚的腹地。    
    正当法国人追捕珍蝶的时候,英国人驾驶着双桅船也匆匆赶到了。英国人看到了法国人停泊在那里的三桅船,顿时感到万分的沮丧。在万般无奈之中,他们突然惊喜地发现:先期到达的法国人却无影无踪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弗林达斯船长立即命令手下安营扎寨、抢占地盘……    
    等到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珍蝶返回来的时候,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被英国人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留给法国人的只是无尽的懊丧与遗憾。    
    珍蝶是诱惑。诱惑总是嘲弄那些认真追求它的痴情傻瓜。法国人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追捕小小的蝴蝶竟导致失去澳洲的历史性悲剧。    
    世界上到处都有类似珍蝶的诱惑,到处都有超过珍蝶的诱惑。诱惑力越强,危害性也越大。不能战胜诱惑,就不能战胜自己;不能战胜自己,就不能战胜对手。胜人者应先自胜。    
    把斧子卖给总统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它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的时候,都要设计出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们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先后有无数个学员为此而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小布什当政,布鲁金斯学会把实习题改为: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现任总统。    
    鉴于持续了8年的失败与教训,绝大多数学员知难而退,甚至不少学员断定,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同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克林顿总统一样,势必毫无结果。因为布什总统什么都不缺少,退一步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    
    2001年5月20日,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将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    
    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字迹的一只金靴子授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继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之后,又一名学员获此殊荣。    
    其实,乔治•;赫伯特的成功,并没有费多少功夫,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艰难。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那些新型的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老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不久,布什总统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为什么布鲁金斯学会不把金靴子奖授予那些显赫于世界各国的巨富,而偏偏授予将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的人呢?    
    布鲁金斯学会负责人在表彰乔治•;赫伯特的时候,说了下面一段话,客观上很好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布鲁金斯学会把金靴子奖授予将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的乔治•;赫伯特,比授予那些显赫于世界各国的巨富要高明得多。它又一次告诉世人,别人没有成功并不等于自己一定也不能成功;过去没有成功并不等于将来一定也不能成功。在不轻言放弃、不丧失信心的人面前,在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人面前,总会有一片充满希望的天地。    
    感谢提醒    
    有一次,好莱坞的一位国际知名演员正要走进影棚,一位朋友提醒他,纽扣上下扣反了。他低头看了看,连声向朋友道谢,并赶紧扣好纽扣。可等他的朋友走开以后,他又重新故意把纽扣上下扣反。    
    一个年轻人正好瞧见这一过程,便不解地问他是怎么回事。知名演员回答说,他扮演的是个流浪汉,扣反纽扣正好表现出流浪汉不注重形象、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面。    
    年轻人更加困惑地问道:“可你为什么不向朋友解释清楚,说这是演戏的需要呢?”    
    知名演员坦然地笑了,说:“他提醒我是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释清楚,就极有可能让他认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准备的,有一定原因的。久而久之,谁还能指出我的缺点呢?在他们眼里,我的缺点也可能被误认为是有个性。如果没有人及时地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那我怎么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位知名演员原来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所以才给别人留下批评自己的机会。    
    日本的歌舞伎大师堪弥也遇到过与好莱坞知名演员相似的提醒。    
    有一回,堪弥大师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的时候,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重新又弄松。    
    原来,他的目的是要用草鞋带子的松垮,来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惫不堪。演戏细腻到如此的地步,这位大师确有其过人之处。    
    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懂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聪明的记者问堪弥:“您为什么不在那时指教学生,因为他还不懂得你演戏的技巧啊。”    
    堪弥回答说:“对待别人的亲切关爱与好意,我必须坦然接受。要指教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谢的心情去接受别人的提醒,并给予回报。”    
    大师一身艺,千古一剧情;难得演好戏,更难做好人。戏如其人,文如其人,商如其人,官如其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首先都是做个好人。


一沙一世界无中胜有

    有为而治是一种艺术,无为而治也是一种艺术。只要用得好,无为而治可以胜过有为而治。    
    柯立芝是美国第29任总统哈定任内的副总统。1923年8月2日,柯立芝在其父的农庄度假时,突然接到哈定总统逝世的电报,翌日即宣誓就职总统。柯立芝信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认为多继承前任的长处,比多指责前任的毛病要好得多,“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柯立芝的绰号是“沉默的卡尔”。只要条件允许,他能连续几个晚上坐在那儿独自抽烟而不轻言一句话。    
    1924年大选时,热心的记者围住了柯立芝。一位记者问:“谈谈你对大选的估计!”柯立芝答:“不!”又一位问:“谈谈世界形势吧!”依然是“不!”又有人问:“关于‘禁酒令’您有什么谈的吗?”回答是“无可奉告”。记者们十分扫兴,纷纷准备离去。这时,柯立芝严肃地对他们说:“请不要引用我说过的话。”    
    有一次,柯立芝去加州旅行。返回华盛顿前,他在当地电台接受采访。当记者请他向全国人民讲几句话时,柯立芝清清嗓子说:“再见!”    
    柯立芝为自己的少言寡语做过这样的解释,他说:“你保持沉默,对方就不会继续纠缠你。适当的沉默是一种艺术。”    
    有表情的表演是一种艺术,无表情的表演也是一种艺术。只要用得好,无表情的表演可以胜过有表情的表演。    
    马摩里安在拍摄影片《瑞典女王》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影片中的女王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她上了船,然而她的情人却死了。那么,此刻该让女王怎么表演,说些什么好呢?    
    马摩里安思之再三,觉得不管说些什么,都会显得虚假、愚蠢。笑?哭?歇斯底里大发作?都觉得不满意。在举棋不定之际,他忽然想到,给观众一张白纸不更好吗?于是,他决心让演员毫无表情地表演,让观众自己来寻找各自的理解和答案。演员的表情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    
    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扮演女王的嘉宝走过来问马摩里安:“我该怎么表演?”    
    他对嘉宝说:“你要毫无表情,木呆地瞪着双眼,眼皮也不眨一下,什么想法也没有。”    
    嘉宝这样做了。电影放映后,观众大为惊奇,称赞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声音的广告是一种艺术,无声音的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只要用得好,无声音的广告可以胜过有声音的广告。    
    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高知名度,曾做过这样一个广告:    
    一天晚上,全纽约市的广播电视正在播放节目,突然间,全市的所有广播电视都在同一时刻播放了一则通告:“各位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紧接着整个纽约市的广播电视中断了10秒钟,不播放任何节目。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莫名其妙的10秒钟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沉默时间”成了全纽约市民茶余饭后的最热门的话题,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就家喻户晓。    
    国际银行广告策略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一反常规的广告手法,没有在广告中播放任何信息,而以全市广播电视在同一时刻的10秒钟“沉默”引起市民的好奇心理,从而不自觉地去探究根底,使国际银行的名声“不告而人人皆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反相成的。老聃说得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善于用有是一种艺术,善于用无也是一种艺术。只要用得好,有时候用无可以胜过用有,也就是无中胜有。    
    母亲的伟大天性    
    那天晚上,在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企鹅,面朝着同一个方向站立着。只要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一只大企鹅的身前,都有着一团毛茸茸的新生命——新出生的“小宝贝”。如果没有解说,大概很少有人能彻底说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能如此整齐地朝着同一个方向站立着。听过解说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因为它们是小企鹅的母亲。因腹部太圆,无法俯在小企鹅的身上,便只好以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刺骨的寒风。它们是守护着孩子的一群母亲,一群多么伟大、多么壮观的母亲啊!    
    还有比企鹅母亲的画面更加震撼人心的故事,那是一篇感人肺腑的黄鼬母亲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农村老家一进入腊月,人们就纷纷到谷场边、坟地里、老宅院等处下铁夹子逮黄鼬。因为腊月里的黄鼬皮最值钱,一张黄鼬皮出手后,过年买肉的钱也就有了,弄好了还能再买两串鞭炮。那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勤。一天傍晚,一个农民发现了黄鼬的脚印。他凭着丰富的经验,下好了夹子,并用谷糠将夹子伪装好,外面只露出一只烧糊的麻雀做诱饵,再用细铁丝把铁夹子固定在打谷场的石磙上。    
    第二天,窗纸已经透亮,农民不顾风大雪猛,艰难地向谷场边奔去。他远远地望见昨天下夹子的地方黑乎乎的一片狼藉,等靠近之后竟惊呆了!铁夹子上只夹着一张黄鼬的皮,却不见脱皮黄鼬的踪影。他发现雪地里有一条暗红色的血迹向远处延伸,便顾不上多想,顺着血迹寻去。他走到生产队的草料房根时,听见里面发出“吱——吱”的微弱叫声,进去仔细翻找,发现草窝里有四五只出生不久的小黄鼬,正围着一个脱了皮的死黄鼬乱拱乱啃。    
    农民翻动了一下早已僵硬的脱皮黄鼬,它腹下肿胀的奶子依稀可辨。原来,夹子夹住了这只产后不久的母黄鼬。    
    农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它是小黄鼬的母亲。母亲的伟大天性,使它逃生的欲望如此强烈;母亲的伟大天性,使它将扯皮裂肉的痛苦抛到脑后;母亲的伟大天性,使它只有一个信念:宁肯脱皮也要尽快与孩子团聚,尽快回去给孩子哺乳……    
    天快大亮了,农民慌忙跑回谷场,取回那张黄鼬皮慢慢伸展平整,轻轻地套在母黄鼬僵硬的尸体上。他找了个干爽、僻静的地方,将母黄鼬连同那副铁夹子一起深深地埋了下去。    
    那年春节,那个农民一家没有吃到肉,也没有买到鞭炮。从此,那个农民给全家立了个规矩:再穷也不准打黄鼬。后来,那个农民当了村长,又给全村立了个规矩:再穷也不准打黄鼬。    
    在一切生灵中最为神圣的情感,就是母爱。在孩子的心中,母亲就是天堂,就是上帝,就是菩萨,就是一切最美好的神明。母亲的伟大天性,足以让每一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足以将每一个人震撼得热血沸腾。    
    养生应重神补    
    1875年2月21日,卡尔基生于法国阿尔勒小镇一个富裕家庭,过着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1996年2月21日,是卡尔基的121岁生日。女记者莎燕•;雷伯采访了她。    
    问:您老怎么能活这么久?    
    答: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问: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答:没有秘诀。要是有,我早就高价卖给你们了。    
    问:您早晨一起床最想干的事是什么?    
    答:上厕所。    
    问:然后干什么?    
    答:卸完“货”后上“货”——吃早餐,接着晒太阳、爬山。    
    玩笑归玩笑。老太太还是讲了对健康长寿的认识和体会:“人要乐善好施,千万别琢磨人、算计人!健康是福,是最大的财富,花几百亿也买不来寿命。”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老太太又向记者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想以此证明,人有好心易长寿,心术不正者易短命。    
    那是1965年,她已90岁,一位不速之客找到她家,非要每月给她一笔养老金不可。此人叫拉伯莱,是法国小有名气的法律公证人。他先念了一阵慈善经:为使卡尔基老太太生活富裕享受天伦之乐,他将慷慨解囊,每月发给老太太2500法郎养老金。老太太喜出望外,但心想: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世间哪有这种好事!在老太太的追问下,拉伯莱终于说出了全部的盘算。养老金不是白给的,老太太去世后她祖先留下的那幢房子要归拉伯莱所有。老太太莞尔一笑,答应了,并到公证处做了公证。    
    当时拉伯莱年富力强,仅46岁。他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地展望,90岁的卡尔基顶多再活七八年就要走人了。    
    贪心的拉伯莱天天盼老太太生病快死,但她却一直健康如常,而且越活越带劲儿。而工于心计的拉伯莱却抑郁寡欢,每况愈下,终于在1995年77岁时患心肌梗塞撒手西归。到拉伯莱死时,30年间先后给卡尔基老人90万法郎养老金,高出房产4倍多。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卡尔基老太太得知拉伯莱死时,伤心地流泪,十分惋惜地说:“他有很高的文化,可惜不虚心!为什么不找我要一瓶APC备用呢?唉!拉伯莱先生!这么聪明透顶的人怎么也会做亏本的生意呢?”    
    不言而喻,不好的心境最能使人短命。欢乐就是健康,抑郁就是病魔。贪心图发财,短命多祸灾。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心情,则是健康长寿之本。    
    1997年6月3日上午8时28分,卡尔基老太太于阿尔勒湖泊养老院无疾而终。法国总统希拉克为她拍来了唁电:吉娜•;卡尔基老人——虔诚的灵魂,两次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