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魇-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晓璇力图在古代话本气质、新世纪主流语汇和戏剧体形式构成的三角里寻找一个中心点作为写作的风格,向四周辐射光芒。无论是从它的内容层次;还是从它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深度来说;《商魇》都应该是80’后作家的小说里最好的一部。    
    ——寒山夜雨(时尚杂志主编)    
    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深邃;沉稳;大气;准确;精到使王晓璇与同时代的少年作家们明显划开了一条界线。;他不仅表现出了超长拔萃的才气;更表现出了他扎实的知识储备与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    
    ——许春樵(著名作家)    
    千万不要把《商魇》当成正儿八经的历史小说来读。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作者为我们精心构筑的发生在神秘的商代的有关忠诚和荒芜的故事。很高兴能够看到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子如此探索地去描摹那个遥远的时代风貌。这本身就是值得表扬的事情。    
    ——斯男(黄金书屋网络文学评论员)    
    无论是从缜密的构思、独特的选材,还是从快速的叙事语言来看,王晓璇都称得上是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作家中最具潜质和创造力的一位。读《商魇》比读那些毛头小青年写的风花雪月和玩世不恭的调侃的好处在于:它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并引起了我们对作者塑造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商朝的神往。我个人给这部诚意之作打98分。    
    ——20。30。40(搜狐网络写手)    
    通过《商魇》可以看出作者的风格:犀利、不动声色、不矫情、不装蛋,不卖弄,这些恰恰是当今一些年轻作者所没有的。    
    ——嘉宝(网易人气作者)    
    晓璇把我们带进了他创造出的商代。这里有隐忍、杀戮、忠诚、背叛、血腥、乱伦,包容了各种类型化的情节,场景的设计也都兼备了美感、冲击力和深沉的压抑。最后独立出来的两段文字,两段对武丁、傅说这对兄弟的身世死因迥然不同的介绍,把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点。何为正史?何为野史?人性的最深处是什么?是自私、冷漠?还有宽容,宏博?    
    ——河滨公园    
    至少《商魇》可以让那些成天只知道批评年轻作者光会情情爱爱的批评论家们暂时shutup!    
    ——爱了就爱了


序自古英雄出少年

    许春樵    
    如果不看作者简介,你很难把一部凝重深邃、艺术纯粹的长篇小说与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学生联系起来。    
    王晓璇是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王晓璇是历史长篇小说《商魇》的作者。    
    王晓璇出生的时候正是文学在影响和改造着中国历史的繁荣时期,他不可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的文学如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样的狂飚突进与革命性的姿势,文学承载着思想启蒙与拯救灵魂的历史重任,那个时代的作家更像一个战士,也像一个传经布道的教父。而王晓璇如今的时代,灯红酒绿背景下的迅速物质化与醉生梦死的消费性人生使后现代写作成为一种可能与事实,文学已经被挤到了神圣的边缘,边缘化的文学有理由轻松随意,甚至可以胡作非为。用上半身构思,用下半身写作,文学不再是作家的个人意志、个人风格的价值体现,文学像啤酒、面包、炸鸡腿一样被各种味觉的牙齿消费。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制造,文学不是想象而是捏造,这不是词汇的不同选择,而是传统与经典的文学艺术整体价值观的堕落与毁灭。如果文学仅仅是一种游戏或供人把玩的玩物,上网吧打游戏或在网上结婚比文学阅读要好玩得多。    
    王晓璇的长篇历史小说《商魇》不管如何进行商业炒作,但就其价值立场和提供的审美能力来看,很显然已超越了当下的文学阅读趣味与消费主义阅读理想。《商魇》是通过商王武丁饱受坎坷、反复无常、狐疑暴戾、残忍无道、人性分裂的一生执政经历,揭示了前文明时期历史前行所付出的血腥成本和兽性代价,在拆解历史黑洞的同时,重建了关于历史真相与历史书写之间的新的秩序。司母戊鼎的真实在哪里,傅说之死的真相是不是如《殷商谱》记载的那样?年轻气盛的王晓璇以他超凡脱俗的惊人的想象力对历史的真相进行了一次大胆的重建。这不只是需要勇气与才情,而是需要一种历史态度,《商魇》在全面暴露武丁所代表的奴隶制王朝的血腥暴政的同时,实际上是人性与人本的立场对抗着前文明时代的非人与兽性,这一隐形的价值立场在年轻的王晓璇的写作中贯穿了始终。以人性对抗兽性,以人道反抗暴虐,以善抵抗恶在殷商时代虽然不堪一击,但这以卵击石的对峙多少流露出了人性与本能的光辉。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王晓璇笔下的历史是他自己认识历史的视角与价值判断,而他的视角与判断显然不是戏说,也不是一种流行的历史辩证法。他是从人性与兽性的尖锐冲突中,从权力分配的无序中揭示那种灭绝人性的历史前进的必然性。这应该是一种认识价值。奥地利小说家布洛赫说“发现只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认识是小说唯一的道德。《商魇》提供了一种认识价值,而不是娱乐价值。所以说,《商魇》是一部具有艺术纯粹性的小说。对于一位不到二十岁年轻人所做的这一努力,它使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神圣性被一群更为年轻的作家们坚守和捍卫。文学因此而继续崇高着。    
    王晓璇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完成这部长篇小说,他所做的扎实的资料工作与案头准备,使这部长篇历史小说首先从形式层面上还原了历史真实,书中关于商代的礼仪、习俗、官阶、建筑、战争、风土、占卜、医术、治炼等都最大可能地切合了时代真实。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深邃、沉稳、大气、准确、精到使王晓璇与同时代的少年作家们明显划开了一条界线。如今的少年作家们更多地靠才情和感觉体验过日子,而王晓璇与他们不同的是,他不仅表现出了超常拔萃的才气,更表现出了他扎实的知识储备与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一般说来,早熟容易早衰,才气作为一种禀赋是容易耗尽的,最后真正的较量是学养、境界以及所相随的思想深度与高度。如果说文学是提供给读者认识人生与社会的一种媒介,学养与思想则是认识价值产生的基本前提。“托尔斯泰当然不是写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想告诉人们在神或宗教的感召下,作恶的人是需要赎罪的。忏悔是人性向善的美德。”(巴尔扎克语)从这个意义说,我更看好王晓璇是因为他沉着、冷静、踏实、求真、向善,他有很好的学术理想与学养追求,少了同辈作家们挥霍才气拒绝读书、拒绝深刻的盲目。文学不是烤羊肉串,现烤现卖。文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文学更象中医,需要修炼和实践,方能修成正果。做文学不能仅仅是为了挣钱或出名,要有大师的追求,哪怕做不成大师,但不能放弃大师的目标。这需要隐忍和坚持,虚骄浮躁、急功近利最容易摧毁文学意志。从王晓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经历来看,王晓璇的耐心、扎实、毅力、才情、智慧已呈大气之象。    
    王晓璇的小说语言非常纯熟而老练,简直就不像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学生写的。他与同时代的少年作家相比,他的古典文学功底很深厚,书中《王在》、《有美》等大量的词赋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合韵用典,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才情洋溢。小说基本上采用了明清小说的叙述语调,而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些不经意的描写中,王晓璇的叙述语言又带有明显的西方现代小说的叙述格调,大量的感觉、意象、复调性语汇使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上,王晓璇比同时期的少年作家们做得更加突出。    
    王晓璇的故事能力很强,他很好地控制了小说中的戏剧性冲突,将武丁与王妃、同僚、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错综复杂地纠缠在整部小说中,在变化中推进故事,在推进中制造新的冲突,形成了一种连环式的故事链。小说充满了悬念与阅读张力,让读者欲罢不能。这种整体性结构故事的能力也是王晓璇的重要优势之一。    
    看王晓璇的《商魇》是令人激动的,一是他这样的年纪写出如此厚重而让人震撼的小说,二是他有着如此扎实的文学能力与诚实的写作态度,三是他有着超出同辈的思考力量与综合性的小说才能。王晓璇的起点很高,如果能坚持以《商魇》的态度和付出去进行写作,我们就会觉得用“自古英雄出少年”命名王晓璇是非常恰当的。


序80’后作家群中的一曲独舞

    寒山夜雨    
    初识晓璇,源于他发表在广州一家很有名气的刊物上的短篇小说。那时他刚开始尝试写作,但是出手不凡令我大为惊叹。绚丽繁茂、古韵醇厚的典雅文采、惊世骇俗的故事和离经叛道的写法显露出这个男孩子掩藏不住的才情和睿智,同时也把他和其余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作者区分开来。    
    一次去南京采访,组稿,吃饭的时候作家苏童也在,记得当时那部根据他的小说《米》拍摄的《大鸿米店》刚刚被国家电影局解禁。他说的这么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80后的新生代们锐利机灵,但风格总是相似,有千篇一律之感,看一个人的书等于把所有人的书都看了。    
    我比较赞同苏童先生的观点。去看看现在的图书市场吧!一位作者写青春成长小说出名后,大家都来跟风。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风气弥漫全国。翻开他们的书,里面空洞肤浅,鸡毛琐事能敷衍成洋洋洒洒的几万字。再有几个孩子玩弄文字游戏、嘲讽社会制度引起了众人注意,书本顺利出版并畅销,名利双收。又一批少男少女敲击看电脑键盘,故做一副愤怒或无赖状,炮制出一摞摞教人如何玩世不恭的书投向市场。还有些为出名不择手段,专门以自己或者瞎编出来的性经验为写作资源的“美男”“美女”作者们写出来的东西不仅毫无价值,而且会毒害青少年受众的思想,实在应该禁止发行。    
    2003年的春节期间,我正准备策划一期栏目,请十位新生代作者来广州拍照、座谈,让他们这些有想法、创造性强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诠释如今流行的时尚元素。晓璇也被列入我开出来的邀请名单中,虽然他那时初出茅庐,与其余九位走红的少年偶像相比没有知名度。但我相信如果他按照处女作《踏破长安月》的风格走下去,不出几年一定会闯出属于他的天空。《踏破长安月》一篇给予我的震撼至今还是很强烈的。万余字的篇幅,近三十位人物的相继出场,超快的叙事速度,可以演绎出大部头长篇的复杂故事,这么多特点都是80后作家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    
    后来这项计划未能如愿,都是因为那场让中国人不堪回首的非典型性瘟疫。它第一次使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安逸、和谐之中的人感到了死亡随时降临的威胁。机场路上涌动着戴着白口罩的人们。邀请单里的一位作者去了温哥华读学士学位,还有几位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赶到羊城。最后我只好撤销了这项栏目,换上了一期介绍都市时尚汽车的专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晓璇一直很努力,没有丝毫懈怠。慢工出细活的他雕琢出的作品可谓篇篇精彩:《玫瑰迎风斩》、《五十七年的血和恐慌》、《虞姬虞姬》……除了《五十七年的血和恐慌》是运用娴熟的现代派技术进行写作的外,从剩下的作品里均可以看出他对历史、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而他架构故事的能力又堪称一绝,总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安排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埋伏一触即发的戏剧冲突。快节奏的叙事又在极大的程度上契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观罢引人遐思无限。王晓璇力图在古代话本气质、新世纪主流语汇和戏剧体形式构成的三角里寻找一个中心点作为小说写作的风格,向四周辐射光芒。    
    终于等到了这部晓璇向我描述过许多次的《商魇》。先前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大概创意后深感惊喜,就半开玩笑地鼓励他,好好写哟,说不定以后还能把它做成电影,冲击奥斯卡呢!而没想到当我真正阅读完全书时,我觉得我连赞叹的资格都没有了,剩下的仅仅是钦佩和酸溜溜的自叹不如了。晓璇果然在这本书中完美地实现了他的想法,创造出一个前人极少涉及的历史三维空间,整体内容厚重、凝浑,构思精妙,故事好看,行文气势恢宏却有着举重若轻的洒脱和淡定、从容,语言犀利、冷峻中不失典雅,劲扫当今虚弱、萎软的文风。无论是从它的内容层次,还是从它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深度来说,《商魇》都应该是80’后作家的小说里最好的一部。与我有过接触的广州几家影视公司看过它后,一致认为精彩纷呈,内涵深远,是投资做影视的很好项目。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商魇》的写作中,晓璇居然流露出了美国作家海明威(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的“冰山”风格,叙述精练而简洁,节奏有力,用含蓄洗炼的语言文字塑造鲜活可感的形象中,让读者去想象和感受“水面以下冰山的八分之七”,去挖掘作品的意义。比如:    
    酷热的夏天过去了,清凉的秋天也过去了,马上就要到落雪时节了。天气的变化使有些孱弱的战俘生出疾病,死了或干脆被监军丢在半路等死。队伍的人数每天都在减少。傅说不知道这些士兵究竟要把他们带到哪里。    
    再比如那段极富画面感的暴力场景展示:旷邈萧索的荒塬上密密麻麻地扎满了大木桩,一共两千三百六十八根,正是奴隶人数。商军集体出动,一个时辰后把奴隶们全部倒吊在木桩上。这些奴隶目光浑浊恍惚,他们像柔弱的绵羊一样,只能等死。    
    一百八十名手执利刃的军士深入到桩林中。    
    他们割断奴隶的脚脉、手脉和喉管,于是滚烫的鲜血源源不断地泻进事先放在每根木桩脚下的铜盆里。    
    奴隶们发出痛苦而微弱的呻吟,直至血尽人亡!    
    整个荒塬回荡着两千多人的血一起溅到铜盆发出的宏大整齐的恐怖之音!    
    像电影镜头一样明快清晰而令人震撼,使人仿佛置身于古老野蛮的仪式现场,浓厚的血腥气味扑面而来。晓璇非凡的写作功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见一斑。    
    相信《商魇》的面市会造成轰动,引起人们对晓璇关注的同时也改变对80’后作家风格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的看法。80’后作家里也有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如果说现在的大多数少年作家在随波逐流,染发,打耳环,唱着HIP…POP,跳着街舞的话,那么晓璇就是独自在纷乱摇曳的光影里,在古典而又时尚的音乐中旋转着严谨、优雅、抒情舞步的潇洒者。祝愿他舞出越来越多的精彩!    
    2004。11广州


第一章第1节 子•;大统(1)

    青铜大鼎甲骨卜辞    
    征战天下人殉人祭    
    梦呓迷离挣扎绝望    
    遥远神秘魂归殷商    
    公元前一六零零—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是中国的殷商时代。开国君王成汤推翻夏朝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二个崭新的奴隶制大国,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    
    武丁    
    是商朝中后期的名王,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拓宽疆土,使商朝国力达到空前绝后的鼎盛期,死于公元前一一九二年,史称“商高宗”。    
    傅说    
    是武丁年少在青铜作坊为奴时结识的大哥,后来被武丁提拔当了国相,助武丁征战天下,声讨四方,官居显赫的傅说终以饿死狱中收场。    
    兰渚    
    以前是傅说的女人,到头来竟成了武丁的兰妃。    
    美戊    
    被武丁尊称为“母戊”,因为她是他的生母。一段淫冶败德的丑闻发生不久,武丁便创造出了那个后来被无数人交口称赞的“司母戊大方鼎”。    
    公元前一二二七年即小乙二十三年殷历九月初八,在入秋以后降下的第一场萧疏寒凉的冷雨中,十五岁的武丁被数十列长漫而华丽的王车接回殷都。当时那种豪奢的阵势后来在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秦子昆的笔下,演变成其著作《殷商谱》里洋洋百言的汉赋。    
    连续三日的颠踬路途使武丁的肠胃里翻江蹈海,等他把头探出雕琢缛丽的车窗狂呕滥吐时,听见御车的蒯冉说:    
    王子请看,前方正是国都。    
    武丁顺势望去,看见了笼罩在一片暗淡凄迷水雾中的离开九年的都城。武丁从衣襟里翻出最后一只烘山芋,他用力嗅了嗅,发现山芋的深处传来了隐秘的腐臭的气味。他扬了扬手,粗鄙的生活便伴随着山芋轻快地飞出了车厢。    
    一阵粗犷的角声惊醒了正在恍惚遐思的武丁。原来是欢迎四王子归国的仪式开始了。殷都外城那古朴的城楼上站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