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相可以对天发誓绝无此念!”唐王的固执和偏执让周士相既郁闷又发狂,真不知应该如何做才能表明自己真心。

    唐王似是被周士相这话说动,站在那默默沉思什么,一直没有说话的唐王夫人却忽的说了句:“妾闻陈桥驿赵大也是迫不得已呢。”

    这话让周士相身子一震,抬头看向唐王夫人。夫人却不看他,只深情的看着自己的夫君。唐王双目微眯,再次睁开时,神情比先前更有所坚定。

    周士相知道唐王夫人一语太坏,结合白日蒋和的混帐之举,唐王恐怕真不会信他了。当下腰板猛的一直,大声说道:“殿下若不监国,可曾想过大明江山现在便会消亡。”

    唐王微愕,旋即竟是微微一笑,道:“如此说来,孤还真要赌你一赌了?”

    周士相道:“殿下不是赌士相,而是必须相信士相,否则,大明现在便会亡。”

    周士相话中流露决绝之意,且不是虚言恐吓,云南那边只滇西晋王李定国几千兵马苟延残喘,金厦郑军马上就要南京大败,湖广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土寇看着有数万之兵,实则一帮乌合之众,行的完全是流寇之道,周士相将湖广给他们本意是让他们据湖广为根据,可数月以来他们却是在湖广境内如从前闯军般,不重视经营,要没有太平军在边上虎视眈眈,封住贵州的罗可铎,忠贞营和摇黄土寇只怕分分秒秒就会被清军重新撵入夔东。所以唐王真不肯监国,周士相也不想再拥其他宗室,发起狂来竖旗自立,这朱明还真是说完就完。

    唐王脸色凝重,他无大才也无大志不假,可他不是傻子,他品出了周士相话中的威胁,他有些害怕,也有些动摇。半响,他开了口,却是让周士相等待许久的佳音。

    唐王说的是:“若要孤监国,你须答应孤三个条件。”

    周士相一喜,唐王自愿监国可比他来强绑要好,大喜之下忙道:“殿下请讲。”

    唐王看了眼担心自己的夫人,微一摇头,尔后对周士相道:“第一,孤要郭之奇、连城壁二人入阁,郭为首辅,连为次辅。”

    唐王监国后的内阁名单周士相早就拟定,却是宋襄公做首辅,郭之奇做次辅,眼下唐王却搬出郭之奇做首辅,连城壁做次辅,他颇是犹豫。虽说他可以完全架空新内阁,但要是能让宋襄公直接主持唐王内阁,比起他来架空更合适,毕竟没有多少可让人骂的。现在唐王却釜底抽薪,点名要郭之奇做主辅,连城壁做次辅,这分明就是直接把控内阁,便是这内阁再那么有名无实,未来总会给周士相添麻烦。

    见周士相迟迟不开口,唐王脸色沉了下去:“怎么,你不答应?”

    周士相没办法,担心迟疑太久会让唐王改变态度,只得咬牙道:“士相答应殿下。”

    唐王点了点头,脸色稍缓,又道:“第二,你须派兵迎回淑仪,并娶淑仪为正妻,以全天子之意。”

    “这。。。。”

    周士相没想到唐王第二个条件还是让他成为朱家的女婿,自古以来可没有女婿造丈人家反的,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得人心。他苦笑一声,暗道唐王和永历还真是朱家的人,对自己还是防着的,可叹自己最后还是要聚个朱家女做老婆。相较第一个条件,唐王似乎更看重这第二个条件,虽然神情不变,但夫人却是明显感觉到他的身子有些微微发颤,好在周士相没让他们等太久,便点头道:“士相答应殿下。”

    说完,周士相呼出了口气,这种政治联姻是他最痛恶的,但是却又不能不接受,真是气闷的很。

    唐王也是暗松了口气,竟是上前扶周士相起来:“贤婿快起来吧。淑仪是我嫡亲侄女,我膝下无子,你这侄女婿便如我半子。”

    “是,殿下。”

    周士相动作僵硬的从地上站了起来,等着唐王说他的第三个条件。

    “孤的第三个条件是你须派兵迎回天子。”

    “迎回天子?”周士相一惊。

    周士相的惊讶不出唐王所料,他若不惊讶,唐王才会奇怪。他道:“孤虽答应你监国,但孤只监国,不称帝。天子流落异邦,身为臣子,难道不要为解君之忧,除君之难吗?”

    周士相一脸为难:“殿下有所不知,天子在缅邦,云贵又有数十万清军,士相恐难迎回天子。”

    唐王道:“事在人为。”

    “士相已在筹备北伐南都之事,实无力出兵云贵迎回天子。况且天子眼下在缅邦,安危实难猜测。”

    唐王沉吟片刻,道:“若天子有意外,则你将来须访孝烈帝皇子以继大统。”

    孝烈帝是弘光朝给崇祯帝上的谥号,而有关崇祯皇帝的几个儿子下落,一直众说纷纭,没一个知道具体的,周士相没想到唐王还会想着崇祯帝的几个儿子,加上根本不知他们下落,所以没有多想,脱口便道:“孝烈帝数子下落不明,恐难寻找。”

    “无妨,孤知道皇五子朱慈焕的下落,你若能拿下南都,孤便去将皇五子寻来,你拥他为帝,孤还做唐王。只要你答应这些条件,孤立马监国。”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 内阁 六部 小九卿

    周士相不知唐王如何知道那个皇五子朱慈焕下落的,但他若知道这个朱慈焕便是民间传闻的“朱三太子”,想必会大吃一惊,毕竟这“朱三太子”名声很响,前世历史中清初便有许多人自称“朱三太子”聚众反清,有名者如杨起隆等。

    不过便是知道那朱慈焕就是所谓“朱三太子”,且唐王真知道他的下落也将他找到,周士相都无意拥这五皇子为帝。拥立唐王监国只是周士相着眼于抗清大局,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所需,毕竟唐王是隆武、绍武之帝,金厦和忠贞营与唐王这一脉关系不浅,拥唐王易得这两家支持,拥了他人未必能有这效果。而那五皇子这么多年来下落不明,可见其人就是活着,也是一胆怯懦弱之辈,否则何以不早站出来,所以他便是烈皇子,周士相都不会让他来继唐王将来的大统。

    胆小鬼如何能做天子!

    唐王能得周士相看重,不是因为他无大才,也不是无大志,易受控制,而是唐王不怕死。他若和永历等人一样也是个成天只知逃命的胆小鬼,周士相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事情有些麻烦,周士相不肯答应将来访那五皇子的条件,但是唐王态度坚决,咬定周士相必须答应这条件他才监国。事情陷入僵持,眼看事情要黄,周士相再三思虑之后还是违心应下此事,答应他日若访得五皇子下落,便以他来承继大明国统,皇位算是还给燕系。

    本以为口头应下便行,不想唐王那边却早有准备般,竟是叫下人拿来笔墨,当着周士相面将这三个条件写了出来,尔后盖上了自己的唐王印,示意周士相也签字盖章,然后于监国之时公布天下。

    白纸黑字这东西最抵不得赖,一旦成文且公布天下便是天大麻烦,周士相如何肯签。但他不签,唐王却不应,周士相退了一步,同意签字,但此书却只能由唐王自己收藏,不可公之于众。

    唐王也知自己不能太过苛求周士相,毕竟此人若是真忠于大明,那他及其麾下的十数万将士就是大明中兴的唯一希望,便是不白纸黑字,周士相都不会背叛明朝。可周士相若是假忠,那就是写一百份条文出来都无用,到时兵强马壮为天子,部下黄袍加身之时,无兵无将的唐王又能如何,凋零的朱明宗室又能如何,难不成仅凭一封条文就能保住朱明江山不成?

    念及于此,唐王也是退了一步,同意此书不公布于世,如此周士相才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盖了他的印章。

    从见唐王到最终答应唐王的三个条件,周士相态度很是软化,明明是主弱臣强,可看着却是主强臣弱。唐王一步步进逼加码,周士相一步步退让示软。

    周士相从唐王府出来后,有些自嘲一笑,兵强马壮的权臣做到他这地步,也算天下独一份了。忽然间想到当年李成栋反正之后迎回永历,李定国将永历从安隆救到昆明,二人皆是以大忠臣待永历,可朝政却是乌烟瘴气,不知二人对此有无后悔过。

    这忠臣真的好当吗?

    这大明真的有必要扶保吗?

    这皇帝真就不能换一家吗?

    夜色下,周士相摇了摇头,皇帝算个屁,常言道舍得一身剐,皇帝拉下马。三年前的新会秀才可是做梦都没想过拉皇帝下马,可现在的秀才,却有拥立废黜皇帝的资格,对皇权更是无畏得很,可事实偏偏却要保这个朱明皇帝,个中滋味也只周士相自个知了。

    谈不上后悔,起码周士相的目的已经达到,唐王监国这个旗帜打出来,两广便是天下重心。数以百万的抗清军民重新有了主心骨,历史走向总不会比原本更坏。

    至于唐王提出的三个条件,郭之奇和连城壁入阁主政,自家做朱家的女婿,对周士相而言都是小事,那五皇子入承大统一说更是微不足道,毕竟此事不是当务之急,那五皇子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担心未来的事毫无意义。

    眼下,周士相只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摘取国姓的果实——拿下南京!

    唐王答应监国,消息传出,文村百官自是惊喜交加。

    五月二十三日,唐王携夫人由周士相亲自护送前往广州。快马已向广州发出,周士相命将自己府上一干人等从尚可喜的平南王府迁出,转而以靖南王府为军帅府所在。腾出来的平南王府整治一新后便为监国行在。

    内阁名单已经拟定,共有六人入阁理政。郭之奇以文华殿大学士任首辅,同时兼吏部尚书;连城壁以武英殿大学士任次辅,同时兼户部尚书;宋襄公以武渊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兵部尚书;洪育鳌以华盖殿大学士入阁,同时兼任礼部尚书;袁廓宇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同时兼工部尚书;丁之相以谨身殿学士入阁,同时兼刑部尚书。

    都察院方面,原崇祯朝礼部主事郭天叙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惠州知府马安民则出任右都御史。降官广西左布政张自昌升任大理寺卿、肇庆知府胡德玉升任通政司使。

    唐王监国,政权百废待兴,自然新格局新气象。不过周士相无意将朝廷的大小衙门职位全都设立,原先只想将内阁和六部架子搭起来,可唐王却不同意,认为他既监国,那自是朝廷要害都要俱全,否则何以有朝廷样子。

    郭之奇等人也进言便是不全设,大小九卿衙门总要设立。无奈,周士相只得又设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詹事府,翰林院,鸿胪寺,国子监,苑马寺,尚宝司等小九卿衙门。这小九卿衙门官员任免周士相毫不干涉,全由唐王和郭之奇等人商议后确定。

    最后,郭之奇报送给周士相的小九卿名单中,四府巡抚张孝起赫然为小九卿之首太常寺卿,原海北道周腾凤为太仆寺卿,另有数员永历朝廷任命的官员及致仕在乡的崇祯朝、隆武朝官员列名小九卿。

    周士相拿着这份名单看了半天,哑然一笑,随手就扔在案桌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还像个秀才吗?

    连城壁窝在钦州根本不知自己已被唐王钦点为内阁次辅,张孝起也不知道自己成了小九卿之首。周士相命人往钦州送信,要连城壁和张孝起前来广州参加唐王监国礼,同时履任新职。与这封信一道前往钦州的还有第一镇的一旅兵,此举明白无误告诉那两位督抚大人,你们最好识趣些。

    宋襄公入阁后,其广东巡抚一职由廖瑞祥接任,广州知府王章钧则升任广东布政使,余下官员依次晋级。

    内阁及六部、通政使司等大九卿衙门均设在总督衙门,其内格局稍作变动,一切从简。小九卿衙门则在总督衙门四周僻了一些原先的官衙简设,这衙门格局自然比不得崇祯朝,也比不得弘光朝,毕竟南都本就是大明两京,各部衙门设置一应俱全,两百余年下来,不说内在,门面肯定好看,是广州所不能比的。但比起永历朝廷来,广州这新鲜出炉的唐王朝廷却是要好的多,至少衙门看着是小,办公场地有限,人员配置也少,可至少安定,不像永历朝那样东搬西迁。当年永历朝廷在安隆时,不少衙门可是直接设在茅草屋里,别说六部九卿了,连内阁都是个泥糊的衙门。

    周士相已是竭力所能按唐王的意愿将朝廷机构设立起来,唐王也没办法再要求他做多少,毕竟天下大半国土还沦陷在鞑清手中,广东经这十几年兵灾,境内也是满目疮痍,就这即将升格为行在都城的广州城,百姓数量也不过才刚刚恢复到二十万。条件有限,唐王自知周士相已经做的很好。

    小九卿名单送来的第三天,郭之奇代表唐王来了两次,目的是和周士相协商六部侍郎的人选。

    言语中,首辅大人对于小九卿没有周士相夹袋中人表示歉意,但又说小九卿无关要害,唐王点那些人出任小九卿,只是表明自己仍是永历臣子的态度,对周士相这边没有猜疑提防之心。不知是唐王有过交待,还是郭之奇自己的决定,他很肯定的告诉周士相,唐王监国之后,军政大事仍是以周士相意见为肯,朝廷和唐王不会横加干涉。对此,周士相自是诚惶诚恐,说殿下既已监国,朝政之事自当由殿下全权处置,身为臣子的他,如何敢擅权自专。

    周士相所言是真是假,他有数,首辅大人也有数,二人心照不宣,默契的没有再提有关小九卿人选的事。

    对于自己从永历朝廷大学士摇身一变为唐王政权的内阁首辅,郭之奇倒没有多少愧疚永历皇帝的言语。若说大学士在唐王未监国前是沉默,现在则是活跃。不得不说郭之奇也确是个有本事的,到广州不过数日,朝廷的大小章程他都弄了出来,一些方面甚至比周士相军帅府里的人鼓捣出来的更好。

    郭之奇提到了一些名字,都是从前永历朝廷任命的官员,他的意思是唐王认为这些人材堪可用,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不妨委他们重任。

    周士相笑而不语,问首辅大人意下如何。郭之奇点了两人,随口说起他们当年事迹,言辞中也是很赞赏的。

    周士相不动声色听着,在郭之奇以为他也认可这些人时,周士相却拿出一张写有人名的名单递与他。

    郭之奇接过看后,脸色有些难看。因为纸上这六个人名都对应了各部,显然这是周士相认可的六部侍郎人选。

    名单是周士相想了半天方确定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这会却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夹袋里可信的文官人选真是太少,以致他一时之间竟是找不出多少可用之人。

    最终,他定了六人。六人中,礼部侍郎竟是由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担任;兵部侍郎则由周士相的六官兵官董常清担任;户部侍郎则由郭绍出任,刑部侍郎为徐应元,工部侍郎为军械局大使的程汉斌,吏部侍郎则是桂永智。

    六人中,徐应元和郭绍都是举人出身,眼下双双被扣在安南。洪士铭的出身自是不用多说,董常清是惠州生员,潮惠大战进言有功。程汉斌则是北来相投,于军械有大见解大用,其任工部侍郎主管军械制造再是合适不过。而那桂永智原先是满清两广总督李率泰的幕僚师爷,算是半个参谋,他原先就在六官中当吏官,对于太平军文武官员资料颇是熟络,出任吏部侍郎也算是物尽其用。

    六个人名下面则是一个“左”字,一目了然,周士相这是要六人皆出任各部的左侍郎。六部除堂官尚书外,便各有两侍郎,明制以左为尊,这左侍郎自然便是仅次于尚书的部中大佬。而现在唐王政权的内阁学士都兼着六部堂官,换言之,这六个左侍郎才是六部真正的主事者。

    周士相对郭之奇的脸色变化只当未见,笑着问道:“阁老以为这六人可当其用?”

    “怕是资历浅薄了些。”

    郭之奇知这事没法反对,谁让唐王把小九卿全给钦点了,一个都没给周士相,现在周士相自己弄六个左侍郎出来,看着颇有点针锋相对。没有办法直接反对,首辅便委婉的提出了这份名单的最大缺陷,那就是这六人都太年轻,资历也太浅,最大的桂永智也不过才四十许岁,且还是降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明朝的六部侍郎。

    周士相轻笑一声:“阁老这话说的,我这国公也很年轻,也无什么资历,莫不成我该向朝廷辞去这国公?”

    “粤国公一言惊醒梦中人,是咧,细算下来,老夫也有何资历出任首辅。”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是铁定要这六人出任左侍郎,便也不做无用功,笑着起身向周士相告辞,去将名单给唐王殿下看。

    郭之奇走后,后厅走出四人来,却是刚刚成为武渊殿大学士的宋襄公、东阁大学士的袁廓宇、及桂永智和董常清二人。

    袁廓宇一脸谄笑的向前道:“大帅,唐王殿下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