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艺术分册-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心,把头重重地磕了一下,人们便会认为这个人的魂已被撞跑了,离开了 

人体。于是他们便借助帽子到出事地点招回撞跑的灵魂,让灵魂重新附体。 

帽子还被视为主人的尊严。如果你突然摘掉他头上的帽子,则被认为是对其 

严重侵犯和凌辱。玻利维亚的这个习俗正好和古巴圣热娜河流域的习俗形成 

鲜明的对比。在那里,不论男女都不戴帽子,戴帽子说明家中有丧事。 



                              锉牙俗的由来 



    热带非洲的许多部族,流传着锉牙的习俗。马孔德人、尧人讲究把牙锉 

成锯齿状,班布蒂人习惯把门牙锉得尖尖的,卡姆巴人讲究锉尖上牙,去掉 

两个下门牙,巴库图人讲究把门牙锉得整整齐齐,丁卡人、马夸人和南迪人 

讲究锉尖上门牙,锯掉下门牙,等等。 

    热带非洲人为什么要锉牙,说法不一。有的民族认为,这是祖先遗留下 

来的习俗。有的民族认为这是美的标志,尤其是女子,锉牙后显得更漂亮。 

人类学家则认为,锉牙的习俗起源于原始人类吃生肉,后来被作为一种装饰 

流传下来。 

    锉牙通常是用极其锋利的刀子进行。有时也使用木工的凿子。锉牙时, 

为了不让被锉者的头部晃动,往往要由另一个人用手按住其头部。由于用力 

不当和不讲卫生,很多人的牙齿被锉后不久就引起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全部 

脱落。据统计,因锉牙而造成无齿者比其他原因造成的要多得多。 



                       菲律宾人喜爱黄色的由来 


… Page 23…

    黄色现在是菲律宾最受欢迎的颜色。在许多大规模的群众集会上,呈现 

的是一片黄色海洋,科拉松·阿基诺在宣誓就任总统时,穿的是黄色裙子。 

菲律宾人何以喜欢黄色?溯其源,菲律宾前参议员、反对派领袖阿基诺流亡 

美国时,很喜欢美国歌星奥兰多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歌曲同他漂泊异域的心 

境十分吻合。  1983年  月,阿基诺为了参加竞选,冒险从美国返回马尼8 

拉。事前他用这首歌词中的一句向他的支持者表示:“假如你们要我回来, 

就结上黄色的丝带。”他的支持者为了表达对阿基诺的拥护,全部系上黄色 

丝带,或穿上黄色衣服,或戴上黄色帽子,集合在机场,等候阿基诺,但不 

幸的是,阿基诺刚抵达马尼拉机场,即遇刺身亡。从此,黄色便成为菲律宾 

群众示威抗议,要求民主自由的象征。 



                             埃及斋月的由来 



    文明古国埃及有许多异风特俗,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封斋月——“斋 

月”。 

    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全国有92%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传说安拉(真 

主)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40岁那年的伊斯兰教历9月,把《古兰经》 

传授于他,他受到了启示,自称为“安拉的使者”,开始了传教活动。穆斯 

林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历9月实行斋戒,故称“斋月”。在“斋 

月”,穆斯林每天从日出到日落,戒绝饮食,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因为公 

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有11天日差,所以每年“斋月”时间并不固定。 

     “斋月”在埃及气氛十分浓厚,当东方的曙光尚未透过地平线,开罗城 

外的金字塔影影绰绰,狮身人面像隐约难辨的时候,高昂而又拖着长长尾音 

的《古兰经》吟诵声就划破了万籁的寂静,接着一片祷告声便低回在人群中。 

此时,时针还指在凌晨3点半。 

     “斋月”的夜晚,不同寻常。寺院和一些高屋建筑,都安装上绿彩灯, 

灯光映亮夜空,象征“光明”。太阳刚下山,沙拉丁城堡的炮声一响,封斋 

便宣告结束,人们一天没有吃喝,现在该进“早餐”了。 



                         穆斯林忌吃猪肉的由来 



    穆斯林禁吃猪肉来源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 《古兰经》上规定,禁吃 

 “自死物、血液、猪肉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穆斯林认为,猪肉、 

血液和自死物都是不洁之食,他们不吃的还有狗肉、驴肉、蛇肉、猫肉以及 

各种猛兽和猛禽的肉。就是牛、羊、骆驼、鸡、鸭、鹅等肉,也只吃按照伊 

斯兰教宰牲规则宰杀的。这种习惯与其祖先有关。据考证,古代阿拉伯半岛 

的闪米特人,以放牧牛、羊为主,不养猪,因而产生视猪为邪物的观念。这 

种古老习惯,后来被犹太人吸收。 



                            黄手帕迎客的由来 



    近年来美国兴起一种风俗——用黄颜色表示对归来亲人的欢迎。譬如环 


… Page 24…

球航空公司被劫持的乘客回到美国的时候,迎接的人群几乎一色地穿着黄衣 

衫,数不清的黄丝带在机场飘扬……说到这一风尚的由来,有一段颇为动人 

的故事: 

    一天,在华府开往佛罗里达州的长途汽车上,一群度假去的大学生正在 

快乐地谈笑。但他们注意到车厢角落里有一个奇怪的男子,他叫温哥,不吃 

不喝,闷头抽烟,完全陷入痛苦的焦虑不安之中。在年轻人的关心下,温哥 

讲出了心事:他刚刚从监狱出来,4年前刚入狱时曾写信给妻子,说他出远 

门了,不必再找他,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她可以重新组织家庭。几年来,他 

们再也没有联系过,但是温哥很爱自己的妻子,临出狱前,他惴惴不安地又 

写了封信,说如果她还愿意他回家,只需在家门口的老橡树上系上一块黄手 

帕,倘使见不到这个标记,他将过门而不入,悄悄离去。听完温哥的叙述, 

兴奋的学生都拥向车头,因为再拐一个弯就是那株老橡树了。不安的温哥不 

敢眺望窗外。汽车急速拐弯了,在车厢里一片沉寂。接着突然爆发出年轻人 

惊喜的欢呼。温哥明白了,他抬头望去,哪里是一方手帕?上百块手帕简直 

把橡树点缀成一树鲜花,温哥不知所措起来,泪水涌上了双眼……于是,黄 

手帕盛行起来。 



                              贞操带的由来 



    贞操带是中世纪欧洲一种强迫女子对男子守贞操的特殊器具。铁制的腰 

钳上带着一块铁片,环绕女子下体,上面仅留通便的细小孔隙;腰钳背后可 

上锁,钥匙由丈夫保管。贞操带源于东方。中世纪前,东方不少民族为保障 

女子的贞操,都有一种习俗,即用布包扎住她们的下体,更有甚者用线缝住 

或用小银锁锁住阴唇,直到结婚的当晚才由新郎用利刀割断取下。由于十字 

军远征,造成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十字军把东方的许多文化风俗带回去,其 

中也夹杂了这一愚昧的性风俗。同时,贞操带的来历亦有欧洲社会自身的历 

史原因。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中曾存在着相当大的性自由,后发展为 

性关系十分混乱。物极必反,这种性的放纵引起了社会的反应,其中之一就 

是在男女的性生活中建立起一种社会监督,即贞操被郑重地视为人类最崇高 

的美德。但使人未曾预料的是,贞操观念的增强使人又走向另一极端,造成 

对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于是产生了贞操带。 



                           额上点红印的由来 



    在额上点红印是印度妇女信奉印度教的一种习俗。点红印并非为了美 

观,而是有一定含义的。一是表示这个妇女已婚;二是表示她丈夫健在;三 

是表示她家庭平安吉祥。点红印的时间是在结婚当天,由丈夫用朱砂粉在妻 

子额头上按一圆点,从此,只要丈夫健在,妻子每天都要自己点红印。 



                             切腹自杀的由来 



    切腹自杀亦称剖腹自杀,是日本武士的一种自杀方法。日本武士何以用 

切腹之法来自杀?溯其源,切腹和鲤鱼有关。日本古代常拿鲤鱼来比武士。 


… Page 25…

他们认为,鲤鱼若受了刀伤,能坚毅忍受,直到死去一动也不动。日本人喜 

吃活生生一刀杀死的鲤鱼,一面却对鲤鱼有好感。切腹自杀正是受了鲤鱼这 

种强毅不屈的“精神”的影响。日本的切腹自杀最早见于史书的为12世纪末 

期室町时代的贵族源义经。他由于同父异母执政兄长源赖朝妒嫉他的才能, 

前后追捕他达8年,因无地容身,才切腹自杀。其次,16世纪车臣秀吉的外 

甥秀次,因居高位,态度傲慢,最后被赐切腹自杀。切腹故事中最使日本人 

入迷而疯狂的,是18世纪赤穗47武士的故事。这47个武士为了替主人报仇, 

事成后,全体被赐切腹自杀。 



                         苏丹人划面纹的由来 



    苏丹人划面纹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划面纹不是用 

油彩,而是用刀划。一般男孩在二、三岁,女孩在10岁左右就要划面纹。划 

面纹时,首先用笔在面颊上画好图案,然后用刀照图案划破皮肤,割去表皮, 

抹上油,待伤口愈合后便形成了凹下去的面纹。面纹使端庄娴淑的妇女显得 

更加妩媚动人;堂堂男子汉显得更加威武庄重。面纹确实给人增添了一种美 

感。然而,划面纹可不仅仅是为了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永久性的标志。 

    苏丹人划面纹至少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马拉维时代。后来基督徒进 

入苏丹也没有使这种习俗泯灭。14世纪中叶,阿拉伯人进入苏丹并定居下来 

之后,这种习俗有增无已。古代苏丹,各个部落盘踞一方,互相厮杀掠夺, 

战乱连绵不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面纹,以免战斗中误伤自己人。另一方 

面,每个部落都以自己的家谱历史久远而感到光荣自豪。因此,它成为维系 

部落内部团结、免被其它部落同化并吞的一种标志。当然划面纹还有其他一 

些原因:如一家连着几个孩子夭折,新生儿便要划面纹,以免死神认出这个 

新生儿,把他带走,以求长大成人。有的孩子如果死了父亲,孩子便要划面 

纹,免得他父亲的鬼魂把他带走。有的家长因孩子非常漂亮或聪明过人,怕 

惹来人们妒嫉,便将真主的美名划在他的脸上。 



                      芬兰大学生戴白帽的由来 



    走在芬兰街头,可以看见许多戴白帽子的年轻人。平顶白帽是芬兰大学 

生特有的标志,大学生们每人都有。文科大学生的白帽镶蓝色边沿,理工科 

大学生的白帽顶上多一根一尺来长的黑穗子,崭新的帽边斜插一朵红玫瑰是 

刚刚中学毕业、将要开始大学生活的标志,而白色帽子业已变黄、头发花白 

的人则是已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大学生。 

    戴白帽子的习俗起源于1865年,当时有几名赫尔辛基大学生最先戴上平 

顶白帽,以后在大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1875年芬兰在筹备召开北欧学生会 

议时,白帽被正式定为大学生帽。从此以后,芬兰各大学学生都戴白帽。 



                              敲钟日的由来 



    在英国的萨弗伦沃尔登,每年的6月27日,全城的敲钟人,自清晨到黄 


… Page 26…

昏,不停地敲撞全城的古钟,叮当之声,整天不停,令人不得安宁。 

    每到6月27日,萨弗伦沃尔登的人,纷纷收拾行装,远离城市以便逃避 

这烦恼的钟声。 

    这种永久性的敲钟日是怎么得来的呢?敲钟事件起源于17世纪之初。据 

说有一个贩布商人,在丛林之中迷了路,他听到了城里的钟声,才得以回来。 

为此,这个商人捐献了一笔款子,并把他顺着钟声回城的6月27日定为敲钟 

日。 



                            送鸡报喜的由来 



    墨西哥的米杰肯至今保留着一种独特而古老的风俗:为了庆贺婴儿出 

生,人们送去一只鸡,把鸡毛插在小孩的帽子上,说是鸡对于初生婴儿是报 

吉的响铃,预示好运气永远伴随孩子。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远方朋友,主人 

送上几张亲手制作的鸡神剪纸,就是表达着一种崇高的感情。 

    这个古老的习俗来自于一个美妙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位美丽的鸡 

神,不甘于天宫寂寞,下凡来到人间。有一次当她穿过深山老林的时候,迎 

面碰上一只凶猛的美洲虎,恶狠狠地向她扑来。在这生死攸关之时,一位老 

猎人赶到,用枪打死了这只猛虎,使鸡神死里逃生。后来,鸡神为了报答救 

命之恩,从天宫取回玉米、水稻的种子,撒在老人家的土地上,并教给他如 

何耕地、种地、收割和食用。从此,这块地方变得山青水秀、五谷丰登,老 

人家也过上了好日子,鸡神从此也与当地结下不解之缘,同时鸡成为善良和 

美好的象征。 



                               婚纱的由来 



    一般人认为戴婚纱的习惯可能是从英国流传开的。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郎穿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 

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衫,手持白色的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 

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 

    其实,戴婚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 

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 

成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 

饰的花冠。尔后,发展成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订婚戒指的由来 



    1477年,奥地利皇帝麦士米尼深深地爱上了保根地的一位漂亮的公主玛 

利。为了得到玛利,麦士米尼派人送去了一枚特制的钻石戒指,这枚戒指用 

钻石镶成了一个英文字母“M”,是玛利的缩写。就是由于这枚戒指打动了玛 

利的心,夺得了玛利的爱情。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西方人 

的传统。 


… Page 27…

                         婚礼撒彩纸碎的由来 



    在西式婚礼中,有来宾向新人撒彩色纸碎,作为祝福的风俗。 

    原来,这种风俗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国有这样的风俗:凡参加 

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 

活。 

    到了19世纪,人们把糖果改为彩色纸碎,但名称却没有改,因为意大利 

文中糖果与碎纸为同一词语。 



                            婚礼蛋糕的由来 



    世界上许多民族举行的结婚典礼上都设有蛋糕助兴。 

    远在罗马时代,达官贵人的家庭举行的婚典上就已经设有一个特大的蛋 

糕。新娘和新郎不但要与众宾客同享这个蛋糕,而且还要把蛋糕举在新娘的 

头上分切给前来参加婚典的客人。据说此举是富裕的象征。每个吃了婚礼蛋 

糕的客人的生活都会富裕起来。 

    在美洲,不少印第安人部落举行婚典时,都由新娘把特制的蛋糕作为礼 

物送给新郎,表示把幸福和富裕带给郎君。 

    在欧洲,参加婚礼的客人都习惯把调有香料的蛋糕作为贺礼送给新郎、 

新娘。这些贺礼往往堆积如山,新娘和新郎则要在这一大堆婚礼蛋糕面前互 

相亲吻,表示好运气。 



                               蜜月的由来 



    所谓“蜜月”(honeymoon)一词中honey本意是蜂蜜,moon代表月,而 

把这名称翻译成“蜜月”,除了使人听起来有甜蜜的感觉外,并没有确切地 

表示出新婚的含义。 

     “蜜月”这个词其实是古代抢婚习俗演变而来的。英国古代的条顿族流 

行抢婚,丈夫为了避免抢来的妻子被对方抢回去,就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到 

外地过一段隐居的生活,每日3餐喝蜂蜜酿成的酒,连续喝30天,恰巧是一 

个月,据说蜜月的说法就是自此开始的。 

    为什么古代的蜜月夫妻饮用的是蜂蜜酿成的酒,而不是其他酒类,这就 

必须从英国的地理背景来探讨。因为英格兰无法栽培葡萄,蜂蜜却随处可见, 

所以自古以来英国人就有喜欢饮用蜂蜜酒的习惯。他们取下蜂窝,从里面拿 

出蜂蜜,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