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传下来,并演变成接亲时由新郎给新娘穿鞋。当然,女方所穿之鞋不一定
是由男方赠送的。
长夜对歌的由来
畲族人每当举行婚礼时,总要邀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喜酒。喜宴散
后,便摆开歌台,开始长夜对歌。
长夜对歌是由两名男女歌手分别代表男女双方,各坐一边,交替不停地
唱下去。他们先是唱一些婚嫁中吉祥山歌,然后互出难题让对方回答,或唱
一些嘲弄对方的山歌,使对方难堪。对歌,有时从夜晚唱到天亮,有时甚至
连唱三昼夜。
畲族长夜对歌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在很久以前,畲山上住着一个獠
客,为非作歹,残害乡民。尤其是经常施展魔法掳走新娘过初夜。有一天,
一位名叫蓝金凤的聪明美丽的姑娘出嫁了,谁知出嫁时又被獠客掳走。聪明
的姑娘把獠客哄逗了一阵,探知獠客最怕热闹场面。于是,她假意答应獠客
婚事,骗獠客送她回山寨,并约定在新房等他。回到山寨,蓝金凤急忙把满
屋松明灯点得通亮,酒碗碰得当当响,又带动全寨贺喜的人们又哄又笑又闹,
进行长夜对歌,终于吓跑了獠客。
从此,为了驱赶可恶的獠客,畲族人每到婚嫁之日,必定举行长夜对歌。
… Page 17…
鞠躬礼的由来
我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猪、牛、羊等)不切成块,
而将整体弯蜷成圆的鞠躬形,再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示者的恭敬与
虔诚。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不少地方逢年过节,祭拜祖宗天地时,人
们总把整鸡整鸭蜷成圆形,或把猪头猪尾放在一起,表示其头尾相接。这就
是由鞠祭演变而来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的人、长
辈等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
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由来。
在西方,鞠躬礼也是有根可究的。古代强者征服弱者时,弱者为表示服
从,须低下头或平伏在地上。以后的鞠躬礼摆脱了屈辱尊从之意,仅仅表示
尊重和谦恭。
叩手礼的由来
中国的叩手礼是从古代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方法是将一只手的大拇
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弯曲,指尖摄合一起,轻轻叩打桌面几下,即代表古代
最隆重的“三跪九叩首”之礼。
传说乾隆下江南,因着微服察访,扮作贫民模样,随从们朝见或请旨问
安不便施行“三跪九叩首”之礼节,否则就把身份暴露了。但在封建社会,
君臣乃人生之大伦,岂可废弃?正在束手之际,有一聪明的臣子,想出一个
主意,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
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这个意见被
采纳,而且逐渐在民间推广,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包括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
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诚意。
请柬的由来
人们在举办有意义的报告会、纪念会和重要庆祝活动,以及在举行祝寿、
婚礼等之前,专为请客而发出的通知书,叫作“请柬”,也称作“请帖”。
请柬的“柬”字,原意是选择的意思,后来因为柬和“简”读音相近,便用
了简的意思,成为书信的通称,并特指一种短的书信。我们知道,“简”是
在造纸术未发明之前,作为书写材料的狭长而削光的小竹片,可见请柬这种
形式开始是用简的。
名片的由来
一张精致的小白纸片,上面印有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号码以及
职务等等,这就是名片。当今世界,不论是社交活动、业务谈判、拜会朋友
等等,人们往往要先出示名片,以表尊重。可以说,小小名片风靡了世界。
… Page 18…
名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那时人们把竹子或木头削制成竹片或
木片,然后在上面刻上名字、官职等用于拜谒等场合,称为“刺”。后来发
明了纸张,人们又在纸上写上姓名等,称为“帖”。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
书写衔名,称为名帖。后传入日本。在日语中名片叫“Meixi”(名刺),名
刺这两个汉字就是那时从我国语言中照搬过去的。
哈达的由来
哈达是藏族最珍贵的礼品。哈达究竟起源于哪个朝代,现在没有史料可
查。
据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赠哈达、表示敬
意的习俗。另有一种民间传说,声称菩萨的佛光,天上的祥云,都是幸福无
疆、吉祥如意的征兆。于是,下界百姓,争相模仿,互赠哈达,以取吉利。
哈达是一种工艺水平很高的编织品,有白麻织的,也有茧丝织的,长度
二米、三米不等。哈达的颜色有四种:红、黄、蓝、白。上面编织着莲花、
宝盖等宗教的八宝纹图。
… Page 19…
外国部分
决斗的由来
决斗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巴比伦、古希腊等国家,而后盛行于中世纪
的欧洲。最初,决斗是神明裁判的一种方式。所谓神明裁判,就是由神来判
定诉讼双方哪一家有罪,其方法是对诉讼当事人进行各种考验。有水的考验,
火的考验,此外,即是采用决斗的方式。水的考验者双手紧缚抛入河中,如
淹死则证明有罪,未淹死则证明无罪。火的考验是令诉讼双方把手放在烧红
的铁块上,或伸入沸水锅中,过几天后再行检验,伤处愈合者被认定无罪,
伤处未愈合者被认定有罪。决斗裁判也是如此,胜者无罪,败者有罪,当时
人们相信上帝明察秋毫,时时在注意惩罚罪犯。在决斗时,上帝将进行干预,
使正义的一方获胜,使有罪的一方惨败。如果某人在决斗中失败身亡,法律
将不追究对方的责任。人们把决斗的结果看作是上帝的判决。
药店以蛇作标记的由来
一条蛇缠绕在一只高脚怀上,这样一个奇特的标记,如果出现在欧洲市
场上的某些店堂,这里一定是药店。这个标记来源于古希腊神话。阿斯克勒
庇俄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医神,他的女儿吉吉娅则是健康之神。在希腊神话
故事中,他们的一切活动,总是由蛇在场作伴。在古罗马画家创作的神话作
品和艺术家表演的神话剧中,吉吉娅手拿怀子喂蛇的场面或情节,几乎随处
可见。神话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懂得了毒蛇的药用价
值,并有目的地收集蛇毒,提炼成药。在药物学尚不发达的古代,蛇毒便成
为医治许多疾病的灵丹妙药。因而,蛇就成为医药的代表,在希腊神话中,
和医神及健康之神形影不离了。到中世纪,欧洲一些城镇的药店开始利用希
腊神话故事,以蛇作为药店的标记。蛇象征着具有救护人类的能力,高脚怀
则代表人类收集蛇毒的工具。后来,其他药店也争相仿效,渐趋流行了。
西方人忌讳“13”的由来
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
避开它。宴会不能13个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13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
种编号,也不用13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 13”日这一天也感到惴惴不
安。根据基督教传说的故事,“ 13”是个不幸的数字,因为在“最后的晚餐”
上,基督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13个人叫犹大,就是他为了贪
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罗马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由于他的
出卖和叛变,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影响很深。所以西
方人至今还视“13”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
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所以,如果碰巧这一天是“ 13”号又
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真的是惶惶不可终日,好象有什么灾难就要临头一样。
… Page 20…
西方人点烟忌“ 3”的由来
西方人忌“13”,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西方人也忌“3”,特别是点烟
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3个人时,他们往往
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
西方人点烟忌“3”说来有一段小掌故。1899年,英国和荷兰为争夺南非
殖民地而交战。当时还没有什么现代化武器,于是持步枪的狙击手大显神威。
晚上,许多士兵往往由于抽烟暴露目标而被对方击毙,而死者多为点第三根
烟的人。因此,他们认为给朋友或给自己点第三根烟,是不吉利的事。虽然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但它在西方人中已形成了一种忌讳习俗。所以,当你
遇上这种情况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要不嫌麻烦,把火熄灭后再给第三个
人点上。
黑色星期五的由来
一些西方人认为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称其为“黑色星期五”。何以
称“黑色星期五”?溯其源,1873年9月13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
了股票暴跌的惨象,伴随着是那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
以后,许多西方人就认为星期五不吉利,凡遇到“倒霉”的日子即称为“黑
色星期五”。
英国人喝茶的由来
中国的茶叶在1660年传到了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娜嫁给了英国国王查里斯二世。出嫁的时候,
卡特琳娜公主把茶叶带到了英国。在葡萄牙的时候,公主就嗜好饮茶,到了
英国以后,她仍保持了在葡萄牙饮茶习惯,并且用茶招待来访的宾客。于是,
饮茶的风气很快在英国宫廷中盛行,当时的人都把饮茶视为高贵的象征,在
宫廷中还专门设置了讲究的饮茶室。饮茶开始在上层妇女界传开,慢慢又传
到平民之中。英国人原来不论男女都有饮酒的习惯,而饮茶有解酒醒脑的功
效,因而很快受到各阶层人们的欢迎。
自卡特琳娜皇后把茶叶带到英国,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的
英国已成为欧洲茶叶进口最多的国家。
贡巴庙会的由来
印度教徒每隔12年,在4月中旬要举行盛大的“贡巴庙会”。在贡巴庙
会上,要在4月9日、 10日、 13日和14日这几个神圣日期举行规模最大
的恒河沐浴仪式。
贡巴庙会期间,河岸上到处是临时搭起的帐篷,旗幡飞扬。祭司讲经,
信徒盘腿而坐,闭目祈祷。沐浴开始时,先是出家人入河沐浴,然后才是一
般教徒。出家人有的手持禅杖,有的挂着花环,沿河埠拾级而下立于河中,
先捧水泼身上,然后浸浴三次。普通教徒万不可先于他们入河沐浴。否则他
… Page 21…
们将受到出家人的严厉诅咒,成为众矢之的。
贡巴庙会由来已久。根据印度教传说,当时天神在搅海时,得一罐甘露。
正当木星进入宝瓶宫时,天神与恶魔之间爆发一场恶斗,在激烈的争夺中,
这罐甘露曾先后放过4个地方,即纳西克、乌贾因、阿拉哈巴德和哈德巴。
后来每逢木星进入宝瓶宫时,便举行盛大沐浴仪式——贡巴庙会。千千万万
印度教徒不远千里赶到这4处,以求在恒河沐浴一次,喝口恒河水。
比赛织袈裟的由来
缅甸是一个素有信仰佛教传统的国家,因此,它的许多传统习惯都与佛
教有关。在缅历7月14日至16日得颂这点灯节上,妇女们比赛织袈裟的习
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比赛织袈裟据说是这样流传下来的:佛教故事说,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
得知儿子要穿袈裟去深山老林里修身养性,于是连夜赶织袈裟为儿子送行,
后来,为了纪念此事,缅甸人就在每年的点灯节期间,通宵达旦地比赛织袈
裟,然后把袈裟献给佛塔与和尚。在首都仰光,参加比赛的年轻妇女个个都
是织布的好手。她们集中在大金塔的台基上,摆满织布机,一声令下,就手
脚不停地赶织起来。一织好,就立即把袈裟贴在大金塔的周围,直到一圈被
贴完为止,能把自己织的袈裟贴上大金塔的女子们,自然就是优胜者了。
谷物女神的由来
每年6月21日或22日,罗马尼亚人都要隆重祭祀谷物女神。这天,人
们身着民族盛装,个个喜气洋洋,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心广场,参加游行。一
位少女打扮成“谷物女神”的形象,她头戴蓬子菜花编织的黄色花冠,身穿
古装,披着鲜艳的披肩。游行队伍在“谷物女神”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朝前
走去。当走到即将开镰收割的麦田时,鼓乐齐鸣,欢声四起。人们便将“谷
物女神”团团围住,翩翩起舞。欢乐的人群高歌酣舞,完全沉浸在一片丰收
的喜悦之中。谷物女神名叫色列斯,她把种子撒向人间,赐给大地丰饶的物
产:树木、花卉、谷物……为了感谢女神色列斯,于是人们虔诚地祭祀她,
祈求她年年都给人们带来丰收。
“谷物女神”的花冠之所以用蓬子菜花来编织,也是有其来历的。相传,
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夜晚,蓬子菜花竞相开放,满山遍野布满黄灿灿的花朵。
于是,当年的小麦获得大丰收。此后,罗马尼亚人便视蓬子菜花为谷物女神
色列斯的化身。
每年,当蓬子菜花盛开之时,人们便争相采摘,把它编成花环作为吉祥
物挂在大门前,挂在果树上。有的地方甚至将花环抛到房顶。如果花环不滚
落下来,就预兆全家平安无事,出嫁的姑娘将美满幸福。
恒河沐浴的由来
在恒河沐浴,是印度教徒一生中须作的大事。每日在恒河岸边,都可以
看见无数沐浴的男女印度教徒,男的光着上身,女的身裹纱丽,缓步走向水
… Page 22…
中。他们脸色虔诚,双手合十,朝着朝阳升起的东方,口中低声诵着神的名
字,然后按照印度教规在水中浸洗3次。有些至为虔诚的印度教徒一天要在
恒河中沐浴3次,向神表明心迹。当然,居住较远的印度教徒不可能天天到
恒河沐浴。他们就在附近的河流中沐浴,以表虔诚。
印度教徒们之所以要在恒河沐浴,是因为他们深信恒河是一条圣河,它
是天女下凡化身而成的。
据印度教经典 《往世书》说,不仅人,甚至连动物、昆虫等生灵若死在
恒河中,皆可得到解脱。朝拜恒河可使人增加知识、财富、寿命和荣誉。恒
河水可涤除一切罪恶。甚至恒河里的污泥,若放在人头顶上,即可使人聪慧
异常。印度教徒笃信:家里放一小罐恒河水,婚礼上洒点恒河水,生前喝一
杯恒河水,死后将骨灰撒在恒河里,都是一种幸福。
玻利维亚人四季戴帽子的由来
世界各地到处都有帽子,戴帽子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习俗。但玻利维亚人,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天晴天阴,不论刮风下雪都戴着帽子,甚至认为,小孩
子可以光着脚走路,却不可以不戴帽子。像玻利维亚人这样酷爱帽子的确有
些稀奇了。他们这种奇特的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玻利维亚人认为,帽子是保护头的。头又是人体的最神圣的部位,是灵
魂的庙宇。玻利维亚有句俗语,戴上你的帽子,不然,你的头会熔化的。
玻利维亚有些地区,帽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招魂工具。比如,一个人不
小心,把头重重地磕了一下,人们便会认为这个人的魂已被撞跑了,离开了
人体。于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