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阴贪着抓取,心即迷而不觉,如患大病、如生毒疮、如刺穿身、如被刀杀,烦
恼缠锁,不得自在。正观五受阴无常变异,执取即苦,缘起性空,非我、非我所、
不相在,乃至念念明觉,心不染着。如此正知、如此见证,能令知见清净。”
    听了这番解说,该比丘仍然不明所以,心中疑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覆,所以
闷闷不乐。他无计可施,于是去拜见佛陀,恭敬行礼后,于一旁坐下,禀告佛陀
说:“世尊!我今日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比丘如何知、如何见,得知见清净?’
百思不得其解,故去请教其他比丘,三人所说,各各不同,我已一一向您禀明。
我听闻他们的解说,未能意解心开而生欢喜,故来请教世尊:‘比丘如何知、如何
见,得知见清净?’”
    佛陀告诉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种会开肉色花的植物,名叫‘紧兽’。有一
个人,从来没看过。他很想知道紧兽的形色,于是四处请教看过这种植物的人:‘你
看过紧兽吗?它生成什么模样呢?’
    一人答:‘紧兽是黑色的,看起来像被火烧过的柱子。’对方看到紧兽时,它
就是这模样。但是他不满意这样的答案。
    他又去问第二人,那人答:‘花赤色,平敷开放,外观看起来像肉段。’对方
看到紧兽花时,它正是那个模样。但是他仍不满意这个答案。

231 明王善治

232 守护六根如来禅

    又问第三人,那人答:‘果实毛长而下垂,像合欢树结的果。’他同样不满意
这个答案。
    又问第四人,那人答:‘紧兽的叶子青青、滑滑、长而宽广,像尼拘娄陀树(榕
树类,枝叶横张,气根下垂,果实可食)。’他同样不满意这个答案。
    你就像这名想知道‘紧兽’模样的人,处处追问,人言言殊,不信人言,处
处更求。其实,那些人是根据自己当时的亲身见证,如实回答,因为所见不同,
当然说法各异。诸比丘也是一样,若是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正知当下,心不放
逸,因缘于当时所思惟的法义,而永断烦恼、得心解脱,自然会随着他们所见证
的法义,为人演说。”
    “你现在再听我举例说明,明智的人能够由此譬喻,解开心中的迷惑。譬如
边地有一位英明的国王,很擅长治理城壁,城门坚固,对外通道都很平正。在四
个城门,设四个守卫,各各明察秋毫,过往人等,难逃法眼。在城中,有条交又
大道,路口放一床座,城主端坐其上。有使者,自东方来,问东城门的守门人:‘城
主在哪里?’守门人如实答:‘城主在城中,端坐交又路口床座上。’东方使者闻
言,依指引前去拜见城主,接受城主的教示、命令,循原路而返。南、西、北方,
有使者远道而来,各问南、西· 北城门的守门人:‘城主在哪里?’他们同样如实
答:‘城主在城中,端坐交又路口床座上。’使者们闻言,都依照他们的指引见到
城主,接受城主的教示、命令,再循原路各返本处。”
    佛陀告诉比丘:“我说这个譬喻,现在就说明其中的义理
    城;譬如色身,由四大、四大因缘和合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是无常
变异、磨灭败坏的现象,如前‘箧毒蛇譬经’中所说。
    善治城壁:譬如正见。正确的知见,是人生的导航,让我们不致偏离中道,
没入无明的恶水之中。就像好国王能够妥善的治理城壁,一位好修行人也要能够
善护身,以正见为本,避免造作恶业损减慧命、承受恶报。正知见,就是如实了
知因缘法、四圣谛、及“布施、持戒、发愿自利利他”。
    交道平正:譬如内六入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们是城(色

233 明王善治

234 守护六根如来禅

身)和外界(即六尘,宇宙各种现象)联络的通道。明智的国王,知道交道的重
要性,所以把它们建设得平坦正直,使它们保持顺畅,平时便利通行,战时易于
防御。就像好的修行人,时时觉察自己的六根通道是否明觉。他们收摄六根常常
保持在平正的状态,无偏颇,无取着(有所取着分生障碍),若产生贪、瞋、痴等
邪念,也容易觉知,立刻离断。
    四城门:譬如四识住,识住于色、受、想、行四受阴中。有城才有城门,有
色身才有四识住。色、受、想、行四受阴,像城门一样,接收外界的讯息(触六
尘而生受、想、思)进来,经过意识的解读之后,再转化为身、口、意的行为模
式反应出去,和世间万法互动。识缘色住,今众生能透过六根的运作,接触、显
现六尘;识缘受住,令众生能觉受六尘;识缘想住,令众生能思考、分别六尘;
识缘行住,令众生对六尘产生各种冲动反应,表现于身、语、意等种种行为。
    四守门人:譬如身、受、心、法四念处。他们守护着色、受、想、行四城门,
对一切起心动念了了分明。四念处是:(一)身身观念处心念如实观察色身的一
切生理状态,例如呼气、吸气、行止、酸麻痛痒等,都了了分明;正观色身无常、
无我,不贪爱、不排斥。(二)受受观念处心念如实观察一切觉受,例如苦受、
乐受、不苦不乐受,都了了分明;正观觉受无常、无我,不贪爱、不排斥,平等
舍离。(三)心心观念处心念如实观察内在一切起心动念,对于善念、不善念都
了了分明;正观心念无常、无我,有贪,觉知贪,离贪;有瞋,觉知瞋,离瞋;
有痴,觉知痴,离痴。(四)法法观念处心念如实观察一切世间现象皆无常、无
我;专精思惟因缘法、四圣谛、七觉支,择善法(慈、悲、喜、舍)离欲恶不善
法(杀、盗、邪淫、妄语、五盖),念念向于舍,明觉而无所取着。
    城主:譬如识受阴。城主坐镇城堡中,是指心意识对色、受、想、行的状态,
予以觉知、分别、记录、判断,既而形成身、口、意的反应,而如此持续、返馈。
    使者:譬如正观五受阴、六入处,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使者,就
像法筏,知道如何越度轮回苦海、朝向清凉彼岸。他们自四方(色、受、想、行)
来,去拜见城主,是提醒识(城主)缘色、受、想、行时,必须逆流(欲贪流、

235 明王善治

236 守护六根如来禅

有续流、错误知见流、无明流)而上,保持正念,正观一切现象无常,依法次法
向(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逐步净化心意识,乃至无明灭,明生,识
无所住。城主若依法作意,心意识明觉,即见我空、我所空、万象缘起性空,以
明觉本心回向、教令使者。
    如实言:譬如苦、集、灭、道四圣谛。四守门人如实言,是指当正知正念身、
受、心、法的一切现象时,就会看见一切现象无常、刹那生灭,抗拒这样的自然
法则,必生苦受。有抓取,苦就聚集。停止抓取,苦就灭了。透过现象界的生生
灭灭,看到现象本非实有而自证寂灭清凉的空性,进而停止抓取。这样的境界,
要修证八正道才能达到。
    循原路而返:譬如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
正定)。众生累世以来,受到无明覆盖,心意识陷于贪、瞋、痴的处境中,如同迷
途的旅人。八正道,是净化心意识的方法,能令知见清净。精进修行八正道,就
可以让被覆盖的明觉显露,帮助我们看见本来面目。
    上述譬喻说明:好的修行人,就像那位国王,具有正知见,敬畏因果,所以
精勤收摄六根,远离欲恶不善法,不敢放任心识随着恶习起舞。于触境时,如实
觉察身、受、心、法的一切状态,用四念处守护色、受、想、行四阴俱识,如实
知其苦、集、灭、道。于一切显相,正观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净化心
意识,乃至念念明觉,不再抓取。识不住着色、受、想、行四阴,色、受、想、
行也就停止了无明的蕴集造作。这条令知见清净、返回本心的路,就是八正道。”
    佛陀告诉比丘:“如实知见上述法要,能令知见清净。大师应当教导弟子的,
我现在都已经做了,这是哀愍你因蒙昧无明所受的苦,希望你早日解脱!你应当
如我在‘箧毒蛇譬经’中所说的,好好修行,精勤禅思,切莫放逸!”
    当时,这名比丘遵循佛陀教示,专精思惟,正知当下,心安住不放逸,更加
精勤修持清净的身、口、意行,乃至灭尽有续的无明冲动,证阿罗汉。

237 明王善治

238 守护六根如来禅

【第三一篇】
漏、无漏法经
    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乐着,不可念色而起憎恶,不住身念处,
    而起种种恶不善法,不无余灭,不无余永尽。名有漏法。
    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乐着,不可念色不起憎恶,系念而住,
    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已起恶不善法无余灭尽。名无漏法。

239 漏、无漏法经

24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一六经、大正本一一七六经、佛光版二七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释氏人间游行,至迦毗罗卫国,住尼拘娄陀园。
    尔时,迦毗罗卫释氏作新讲堂,未有诸沙门、婆罗门、释迦年少、及诸人民
在中住者。闻世尊来至释氏迦毗罗卫人间游行,住尼拘娄陀园,论苦乐义。“此堂
新成,未有住者,可请世尊与诸大众于中供养,得功德福报,长夜安隐,然后我
等当随受用。”作是议已,悉共出城,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诸释氏演说要法,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时,诸释氏从座
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释氏新作讲堂,
未有住者,今请世尊及诸大众于中供养,得功德福利,长夜安隐,然后我等当随
受用。”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诸释氏知世尊受请已,稽首佛足,各还其所。即以其日,以车舆经纪,
运其众具,庄严新堂,敷置床座,软草布地,备香油灯。众事办已,往诣佛所,
稽首白言:“众事办已,惟圣知时!”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园绕,至新堂外。洗足已,然后上堂,于中柱下,
东向而坐。时,诸比丘亦洗足已,随入讲堂,于世尊后,西面东向,次第而坐。
时,诸释氏即于东面西向而坐。
    尔时,世尊为诸释氏广说法要,示教、照喜已,语诸释氏:“瞿昙!初夜已过,
于时可还迦毗罗越。”
    时,诸释氏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知释氏去已,告大目揵连:“汝当为诸比丘说法;我今背疾,当自
消息。”时,大目揵连默然受教。
    尔时,世尊四亵郁多罗僧,安置胁下,卷襞僧伽梨,置于头下,右胁而卧,
屈膝累足,系念明相,作起想思惟。
    尔时,大目揵连语诸比丘:“佛所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

241 漏、无漏法经

242 守护六根如来禅

净,清白梵行。我今当说‘漏、不漏法’,汝等谛听!”
    “云何为‘漏法’?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乐着,不可念
色而起憎恶,不住身念处,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少分智,而起种种恶不善法,不
无余灭,不无余永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比丘如是者,天魔波旬
往诣其所,伺其虚短,于其眼、色即得其阙,耳、声,鼻、香,舌、味,身、触,
意、法,亦复如是,即得其阙。譬如枯干草积,四方火起,寻时即烧。如是比丘
于其眼、色,天魔波旬即得其阙,如是比丘不胜于色;于耳、声,鼻、香,舌、
味,身、触,意、法,受制于法,不能胜法。不胜色,不胜声、香、味、触、法,
亦复不胜恶不善法诸烦恼,炽然苦报,及未来世生老病死。诸尊!我从世尊亲受
于此诸有漏法,是名‘有漏法经’。”
    “云何‘无漏法经’?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乐着,不可念色
不起憎恶,系念而住,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已起恶不善法无余灭尽。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于其眼、
色伺求其短,不得其短;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伺求其
短,不得其短。譬如楼阁,墙壁牢固,窗户重闭,泥涂厚密,四方火起,不能烧
然。斯等比丘亦复如是,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伺求其短,不得其短。如是比丘能
胜彼色,不为彼色之所胜也;胜于声、香、味、触、法,不为彼法之所胜也。若
胜于色;胜于声、香、味、触、法已,亦复胜于恶不善法烦恼,炽然苦报,及未
来世生老病死。我亲从世尊面受此法,是名‘无漏法经’。”
    尔时,世尊知大目揵连说法竟,起正身坐,系念在前,告大目揵连:“善哉!
善哉!目揵连为人说此经法,多所饶益,多所过度!长夜安乐诸天世人。”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所以者何?
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槃;乃至信心善男予,在
家、出家,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43 漏、无漏法经

244 守护六根如来禅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世尊在释迦族国土游行,走到迦毗罗卫国(位于北印度,佛陀
出生地,释迦族之国土,尔后被憍萨罗国毗琉璃王所灭,并归憍萨罗国),住在尼
拘娄陀园(位于迦毗罗卫城南,佛陀证道后归国时,即在此处为父王等人说法)。
    那时候,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氏族,建造了新讲堂,还没有沙门、婆罗门出家
人、释迦族年轻人、及其人民在里面居住。他们听说世尊来到释迦族迦毗罗卫国
游行,住在尼拘娄陀园,演说苦、乐的义理。他们心想:“这新居落成的讲堂,尚
未有人居住,我们可以恭请世尊和大众,都来这里居住并接受供养,这样,我们
就能得到布施的功德福报,长夜安稳,并且可以随时接受世尊的开示、教导。”
做了这样的结论后,就一起出城,来到尼拘娄陀园,恭敬地向世尊稽首礼足,退
坐一旁。
    那时候,世尊为诸释迦氏族演说精要法义,开示教导,使他们充满法喜。说
法后,即沉默静坐。这时,诸释迦氏族从座位站起,整理衣服,向佛陀敬礼,右
膝着地,合掌,禀告佛陀:“世尊!我们释迦氏族新建讲堂,至今尚未有人居住,
现在恭请世尊和大众,都来这里居住并接受供养,我们也能得到布施的功德福报,
长夜安稳,并且可以随时接受世尊的开示、教导。”世尊听后,默然接受邀请。
    这时,诸释迦氏族明白世尊已经接受邀请,于是稽首佛足,各自归还住所。
那天,他们就以车辆装载、运送各种所需的用具,布置新讲堂,安置床座,在地
上铺放软草,准备了香油灯。万事俱备后,前往尼拘娄陀园,稽首礼敬,禀告佛
陀:“万事俱备,恭请佛陀前往新讲堂的时候到了!”
    那时,世尊和大众前后围烧,到达新讲堂。世尊洗足后,登上讲堂,在中柱
下东向而坐。这时,诸比丘也都洗足后,跟随进入讲堂,坐在世尊后方,西面东
向,次第而坐。这时候,诸释迦氏族,即于东面西向而坐。
    那时,世尊为诸释迦氏族广说精要法义,开示教导,使他们充满法喜后,告

245 漏、无漏法经

246 守护六根如来禅

诉诸释迦氏族:“瞿昙(释种之姓,佛陀在此称呼诸释氏)! 初夜已过,你们可以
回去迦毗罗越了。”
    这时,诸释迦氏族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那时,世尊知道诸释迦氏族已经离闻讲堂,就告诉大目揵连:“你应当为诸比
丘演说法义;我现在背痛,需要休息。”这时候,大目揵连默然接受指示。
    那时,世尊将郁多罗僧服(即上衣)折成四叠,铺于腋下至肋骨尽处,再卷
起僧伽梨(即大衣),枕于头下,右胁而卧,弯屈膝盖,左足叠放在右足之上,系
念光明想,安止在明相中,作意起身的觉想思惟。
    那时候,大目揵连告诉诸比丘:“佛陀演说的法义,从最初的基本义理、过程
推衍、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致连贯的,法的义理、法的滋味,皆纯净圆满,都
能使人的身、口、意行清净无瑕。我现在就要为你们演说‘有漏、无漏法’,你们
要仔细的听!”
    “什么是‘有漏法’呢?愚痴无闻凡夫,当眼根接触色尘时,对相应的色尘
产生喜贪、乐着,对不相应的色尘产生排斥、憎恶,不能正知正念色身的生理状
况,没有一点心解脱、慧解脱的法住智慧,而生起种种贪、瞋、痴等欲恶不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