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4-山水文心-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其芳用着绮丽的文字描画雨前的所见。此际风景并非一处确指的“自然”,而是倾情熔铸的意象,一片心灵化的山水,借以承载悱恻的情愫。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象征意义。他创造着诗化的风景。忆昔行船过长江,朝他的故园一望的情状,我犹可闭目浮想。河山无恙,桑梓也能依然吗?笔下意蕴,似乎只有凭直觉细斟才好。    
    苦闷的心绪最宜用唯美的情调宣抒,又不免文字的晦涩与意境的朦胧,得来一番明晰的阐析并不容易。我却是喜读的,不啻曼声长咏着宋人的婉约词。依我的气质和趣味,对过于明朗的东西是疏离的。我乐意在词语精到的组构中含咀情感的滋味,在字句巧妙的衔接中寻绎思想的脉理。细读之际,我的一切浪漫想像正不妨和作者的感怀思致相融一处。世上还有比这更畅心的赏阅吗?彼此的精神跨越时空的隔障,在风景里相逢。曾谙的学庭旧貌,只合去衬手上的书页;巴山夜雨、蜀水清波则长润着一颗文化灵魂。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人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论著︽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等    
    ︽雨前︾见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散文诗选︾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飘向星空的心语

    陈敬容的《星雨集》    
    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唱着生命的歌,是陈敬容散文闪熠的美丽光晕。    
    《陨落》唱响在她的青春岁月。北国的夜雨轻泛微音,撩湿一片思恋的伤情。那圆润的小雨滴,是溅落在她的心之湖上了。冷寂的月光下闪动着鳞片般的涟漪。惟其心灵的纯净,方能从喧杂的世界里捕捉到音乐般的雨声,且绽放诗的花朵。它不趋李商隐聊寄别绪的旧吟,也不像戴望舒的《雨巷》过于凄清,和宋玉的《神女赋》来比,似能得其仿佛。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便想到云雨巫山、夜梦阳台的传说和瑶姬飘飞的舞袖、流盼的美目。她忘情于“母亲眼中的凄迷的雨”,于是,哀愁像梦中的白发一般,无声地飘拂在她忧伤的想像里。    
    隔帘细雨乱流花。那似碧落仙子般悠悠飘临的,还有彩花般的往事清芬的秋草、冷艳的冬雪,她把伤逝的情绪融入静美的意象中,心灵的幽径旁摇曳的小花,是她青春际遇的象征。那时的她,对纷纭的世界还满怀亮丽的憧憬,却又朦胧地瞩望到生命的终点。而那一瞬,照例也闪耀着辉煌,宛若一颗金色的星子悄悄陨落于夏夜的郊原。生如绚烂夏花,死如静美秋叶。她在寥廓的夜空寻找银亮的雨和金灿的星,熔铸着蔚蓝色的诗魂。自然的音籁在她的笔下升华为对生命纯挚的歌唱。陨落也是一种伟大,正如牺牲和奉献能赢来不朽的光荣。新生与死亡同样充满神圣和庄严的意味,一种哲学的思考。    
    抒情是诗的特质,亦无妨在风景散文里运用。除了《陨落》,陈敬容的《手》、《渴意》、《投掷》和《黎明》等,也宣泄着积蕴的悲喜。她的另一些作品,已将叙事作为表现手段,酿造出淳美的诗意。《夜街》、《尼庵外》与《绿色和紫色》,描摹出一幅幅人生的片断。她拖着忧郁的身影,徜徉在仲夏夜的梦境里,读者可以呼吸到史托姆抒情小说《茵梦湖》那般感伤的空气。《夜街》中,醉人的春宵,山城弥漫着大自然的清芬与温婉,寥落的街面响着三个青年断续的醉语,调侃的谈笑又流露出对命运无望后的戏谑,连希冀都是苍白漂浮的,透视出那样一个年代里青年知识者的苦闷心境。被时代幽禁的,又岂止这些孤独的零余人?“尼庵就在我们的近旁一声无息地屹立着,禁闭在绝对的孤寂之中。谁令它要这样远远地远离着哀乐?这里面住着一些姊妹,当生命要求生叶开花的时候,她们幽闭在这里。”(《尼庵外》)诗人以女性天赋的同情,将笔触伸向青灯古佛下虚送韶华的小姊妹,揭示她们深刻的悲剧命运,又以临流的诱人暮色晕染着庵院之外大自然的清朗欢悦,愈衬出香火世界的沉重与死寂。尼庵,在这里获得一种象征意义。冲破牢笼,追求解放,是实现妇女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过程。    
    浓艳的青春色彩是明朗心绪的外化。《绿色和紫色》中,诗人将一抹碧绿泼洒得近于豪放。同样是吟唱着生命春天的歌,没有了《夜街》的谐谑和苦笑,《尼庵外》深蕴的那一缕微愁也淡去了,只剩下浸染着蓬勃绿意的欢乐,连叹息也浮上轻浅的笑痕。诗人只企盼清风、流云、泉影一类实感强烈的纯美意象,在心底咏叹一曲爱的恋歌,还混合着少女莫名的恼乱与兴奋。夜,流荡着紫色的风。绿色和紫色,诗人谱写出色彩的交响。男性的声音在暗夜飘绕,仿佛遥远的梵音,又像充满渴望的呼唤。游转的少女踯躅在青春的边缘,做着孤单的彷徨。终于,她以苏醒的意识取代了对方的声音,在飘溢花香的清夜投掷下一个紫色的欢乐。是青春之恋图吗?是,又不单纯是。流动的形象、朦胧的主题,使这首心灵之歌,产生了微妙的隐喻效果。    
    偏重叙事的风格,丰富了风景散文这一精雅的文学样式的表现力,开拓了题材范围。容量和涵盖的扩展,也增强了思想的深邃性和主题的掘进度。记游不独能唱出美丽的风月哀歌,亦可描画宽广的社会人生。    
    上述诸篇,均选自陈敬容的《星雨集》。它是一管黎明的牧笛,彩色的音符吹落心灵天空缤纷的花雨,清亮的溪水淌着昨夜星月的残辉,朝霞点燃殷红的希望。在梦与醒之间,潜含一丝淡淡的忧郁。    
    她歌唱属于自己的那片浪漫的星空。    
    陈敬容︵1917…1989︶女四川乐山人著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时间︾散文集︽远帆集︾︽星雨集︾译著︽巴黎圣母院︾︽绞刑架下的报告︾等    
    ︽星雨集︾见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十年散文诗选︾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老学闲笔贵清素

    汪曾祺的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    
    汪曾祺先生写散文的主张,是“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必的。且看《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一篇。    
    对人文古迹的写法,寻常的是要花一大篇摹格局,叙生平,缺少剪裁,若再加上滥施的感情,则难免冗漫、宽泛,如一本呆僵的行事账簿。这篇游记却写得相当省净,不枝不蔓。若以杜甫、苏轼、杨升庵的名气论,可以大有生发,但不必让一篇随感式的游记来承当。太累!    
    一篇千字文,写了三处地方,以游踪连贯三个段落,但每一段落里,又不受屐痕的拘牵,最刻意处是观感,间发议论。作者运笔之力不在客观景物,而是以心情作为本位的。关于杜甫草堂,文字含讽,很像一章杂感小品。他说杜甫草堂“现在是一群相当高大轩敞、颇为阔气的建筑”。那么,草堂当初的形制哪里去了呢?诗圣风雨艰危的情形更无从想像。这就于不动声色的议论中提出一个怎样修复古迹的问题,且关乎历史修养和审美意识。连纪念馆陈列的时贤字画,也被作者看出毛病:“画多是大红大绿的大写意,字多剑拔弩张的将军体,与杜甫、与草堂都不谐调。”他主张在这里“陈列的字画最好有点唐朝风格。字宜选用唐人写经、褚遂良、薛稷、欧阳询、怀素诸人体”。作者能书能画,才能够看出门道,如果换门墙外面的人来这里转悠,恐怕写不出这一段,写出来,观点也不会接近。这一段虽是平实文字,却可以见出作者文化根底的作用。最妙的一句是他看到有人提着录音机边走边放邓丽君的流行歌曲,方意识到所谓草堂其实是一座供人游览的公园。“我仿佛看见杜甫躲在竹丛里苦笑。”这是调侃的笔墨,读者观文至此,怀古忆旧而不能,也要发出无可奈何的喟叹。    
    如若一味地叹下去,易流于孤傲,行文亦无波澜。写三苏祠,依景物之托,文字转为客观的记述。这里还引出一段掌故,便是苏东坡未能吃上家乡荔枝的怅憾。文中还专门提到眉山的东坡肘子,这都很对径路。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好听一些的说法叫做美食家。作者对这位文豪的底细摸得很透,故来到这里,便有所联想。    
    桂湖升庵祠,作者只花了二百来个字,但显然带感情。他和明代的这位先贤在词曲谣谚上找到了一缕联络。然而作者并没有借此铺张,却转笔对桂湖作写意式的点染:一带高岗,三面平陆,岸植桂花。很客观,很平静,不事雕镂。最后以小诗收篇。文章似未完却已无文字可读;范围虽有一定,尚有余情可得。至于历史上的这三位大人物因何落脚于此,文章全无交代,实在也不关紧要。那方面的疑问,早被另外的书籍讲得极明白,找来一翻就清楚了。添在这里,反倒勉强。    
    这是一篇文化意味深邃的游记。文简约而底蕴精,写得很从容,很悠闲,是一位老人烟茶后的闲话,却又于冲淡中见沉郁,没有相当的学养是做不出的。汪先生说过:“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像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著,也写不了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己有点不好意思。”汪先生的文章有功夫,耐读,重在浸着很浓的文化韵味,且将浮词汰尽。    
    斯文清素,乃老学之闲笔耳!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有短篇小说集︽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论著︽晚翠文谈︾等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见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蒲桥集︾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附录(1)

    中国现代风景散文探美    
    风景散文自“五四”文学革命后,独开生面。或如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创造社,或如“乐意戴着脚镣跳舞”的新月社和“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社,都不乏对山水有情的骁将。对比古代记游之文,他们创作的风景散文,多乐观舒朗之情,少感时忧世之态,在中国旅游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诸家流派纷呈,彩丽竞繁;纵览这一时期的旅游文苑,柔韧的新枝上已坠满鲜灵的果实。    
    风 致    
    现代文学史上的写景名篇,不同于揭示社会病态和反映人生困厄的济世散文,常常要在忧愤深广的文学气氛中感受着灵魂的沉重。这些久在学界、惯以谈文诵史为业的人物,精神一旦飘游于乡野、溪涧、松林、花篱、山寺、残碣、渔梁、古渡、曲桥、水浪、晓风、暮雨之间,疲倦的心灵可以在短暂的歇憩中得到造物的抚慰。奔泻在纸面上的文思的飞泉往往喧响着本真的生命之音。郑振铎素以“真率”、“质朴”为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写于二十年代初的《北平》;仿佛踱着一个南方人悠闲的脚步,用冷静的眼光来打量古城的表面,虽然并未漏过对劳工、车夫所居的“杂合院”和僻巷里铺着稻草或破报纸的寒洞以及道旁施粥厂饱浸凄怆情感的写照,但是更多的笔墨却花在对北平风物的客观记叙上面,文字表露的正是一种随兴观览的态度。他写走入天安门内,触目的是“黄色的迎春花正在盛开,一片的喧闹的春意。红刺梅也在含苞。晚开的花树,枝头也都有了绿色。在这灌木林子里,你也许可以徘徊个几个小时,在红刺梅盛开的时候,连你的脸色和衣彩也都会映上红色的笑影”。他写什刹海的荷花荡:“夏天,荷花盛开时,确很可观。倚在会贤堂的楼栏上,望着骤雨打在荷盖上,那喷人的荷香和刹刹的细碎的响声,在别处是闻不到,听不到的。”继而入对门的北海,“如果,在晴天,倚在漪澜堂前的白石栏杆上,静观着一泓平静不波的湖水,受着太阳光,闪闪的反射着金光出来,湖面上偶然泛着几只游艇,飞过几只鹭鸶;惊起一串的呷呷的野鸭,都足够使你留恋个若干时候”。记游中不失述怀的调子,对照他那篇叙写“五卅惨案”之实的《街血洗去后》,因面对题材的不同而显出相异的情貌。    
    笔墨同是落在都市的风光,朱自清写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先表明所谈“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通篇读过,感到他也真似一位火气全消的长髯学翁,醉古不去。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皆化作潜于心底无法消解的怅憾。他得意于选一个微雨天或是月夜,上到玄武湖边的鸡鸣寺,“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摹状明故宫的遗墟,同其情调:“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同样和金陵之地相关,写旧景的《南京》与忆故情的《背影》,一个是在稍近凭吊的孤赏中勾画前朝遗貌,一个是在晶莹的泪光里怀恋慈父的恩情。无论绘景还是记人,朱自清都能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准确传达出体物悟情的精微感受。同为文学研究会作家,冰心的《青龙桥站》、王统照的《卢沟晓月》、许地山的《上景山》、俞平伯的《西湖的六月十八夜》、鲁彦的《旅人的心》等,都创造出思与境、情与景相谐相合的艺术风概,可谓“游目赏心之致,前人抒写未曾”。    
    现代风景散文作家无法割断连向柳宗元、苏东坡那样的唐宋大家的精神纽带,却又并非完全与先儒的传统情志对接,在对创作主体和文本形态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使作品的格调与情味显示新异的风华。    
    


全文连载完 谢谢关注附录(2)

    辞 采    
    “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别林斯基语),诗化的自然,是通过作家积蓄的文思和才藻创造的;具以质言,情致的完美表达,取决于驾驭词语功力的高下。现代山水游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成为一座兀耸的峻峰,是和那一代作家的学行、心智、识见、情怀尤其是深厚的用语修养分不开的。有资望以个性化语体自矜的,可以说到创造社的领军人物郭沫若。《女神》的狂飙突进式的浪漫气质在他的忆旅篇章中延续不息。文辞的俊逸,涉笔的清畅,到了自然的山水上面,恰好寄托他决无拘牵的意气。深寄乡情的《峨眉山下》,用在沙湾洲屿的一段文字,色彩相当鲜亮:“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作者着意提炼几个表明颜色的字眼,十分贴切地穿插配置,看去寻常的江中景色,信笔点染,就升华出诗画的美质,和陆放翁的《入蜀记》似乎也不难比较。身临异乡的江景,他依旧以抒情诗人的气性畅叙感怀,想像力和观察力相交聚,笔下又是一番画境:“漓水很清洁,水流很平缓,平稳地在两岸的山峰中纡回。有点微雨,更增加了情调。空气是凄冷冷的,远峰每半藏在烟霭之中,时有水鸟成群而游。整个的情景好像是在梦里。”作者仿佛闲坐于遮雨的船篷下,慢聊着自家游江的所悟。节奏疾徐有定、文气张弛适度、句式长短错综的语段,流动着一种音乐之美,最与连天的波光相宜。轻灵数笔,已臻纯熟的化境。作者勤于追求的章法之美,大约也正在这些地方。    
    论及风景散文的创作,郁达夫是实绩极丰的一位。为文的浪漫灵气和旧式才子的情调,似乎最宜融入他在浙西家乡的山水中去。以他清雅的、“不古而自古”的文句,几乎要写尽江浙纷繁的物色。特别是游浙的数篇散文,叙景兼述情,无一懈笔,江野山村之美倒也真切可想了。像严陵上“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钓台的春昼》);孤伫五峰书院的楼头,“只听得见四周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鸟飞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树,浮漾在楔形阔处的空中”(《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的微雨的寒村(《江南的冬景》);浙南山中“周围上下,只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