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合心 作者:苏秀(晋江2013.12.22完结)-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愿航行到远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来了又去的天鹅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个人如果被束缚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他会向世界发出最悲伤的声音
  Its saddest sound
  什么是最难的事?
  最难的事就是自己本身带着成见,还努力要把自己的想法装到别人的脑子里去。
  新学年的第一节课,我选择了这首保罗?西蒙的《老鹰之歌》给学生作为启蒙。然而并不成功。
  我第一次听这支歌,那是在一个炎热、沉闷的午后。当音乐响起,我脊背上冒出一层冷汗,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脑子里一片清明。那里高山巍峨岿立,岩石  ,天空蔚蓝深邃。在那只比天空低一点的地方,有一只鹰在飞翔、盘旋。我因此而喜欢这支歌。
  在那鹰的身上有自由的精神,你们感觉到自由了吗?
  没有。
  笑嘻嘻地跟着旋律哼唱,或者一边哼唱一边打着响指——或者打打瞌睡。而我希望能够在这些年轻的脸上看到洋溢着的热情;我尤其希望这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里有严肃和探索。
  然而我不能指责这些孩子无动于衷、死气沉沉。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如果只是某一些孩子没有这种渴求,那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一代人没有这种愿望,那是就是极其可怕的事情。当全社会都在想办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时候,谁来关心一下那种精神上的需要?
  我开始了一言堂——性格即命运——我只能如此。这个时候,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是最重要的,而我却只能用他们最厌烦的方式。那是因为我不是一个风趣的人,我不擅长表演这门艺术,并且坚持认为教学是严肃的,不能为了热闹的效果而娱乐学生。这种是该要注重教育的内容还是注重形式的争论,如果放在《笑傲江湖》里,必然是你死我活的刀光剑影。好在生活中,没有多少人有值得为之舍弃生命的信念,更没有多少人进而会为了信念奋斗不息。在这个娱乐至死时代,无论什么都可以娱乐,所以无论什么就都没有了道貌岸然的表面。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是不能靠娱乐的方式让大家在尖叫中记住的。那样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这个社会必须要有信念。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该怎样来说呢?自由!这是裴多菲宁可舍弃生命和高于生命的爱情奋力呐喊的;这是华莱士用尽最后的一缕气息拼死争取的;这是涌动在我们的血液里让我们来为自己也为这世界增光添彩的;这是表明我们活着的证明书。
  瞪大了眼睛,你们听着。我不是布道者,不是演说者,我不至于狂妄到敢以任何一个人的的精神导师自居。我不想那样。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为了琐琐碎碎的事找不到信念,我只是有一点感触而已,而已罢了。可是我有责任让你们懂得为什么必须要有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哪怕只有一点点这样的想法也好。至于什么是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我是没有资格在你们面前唠叨的;请你们能够静下心来看看哲学一类的书吧,或者在床头放一本《傅雷家书》,有时间翻一翻。作为拥有教师身份的我只想说,新课程就是要改变你们——让你们能够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公民。是公民,就要具备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你们这一代人将要以从未有过的一类国人形象站在过去的历史和将来的未来之间,站在我们和世界面前。这才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赋予在你们身上的责任,是从近代以来那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就不曾放弃过的对中国少年的期望。你们一定还记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谆谆教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第一点敬告就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对,说教的气息确实是太浓厚了。我看到有几个已经学生趴在桌子上。曾经有一个学生说“男儿要有报国梦”,我相信他的话,那是因为我了解他的为人。他就是那样有抱负的人。可是,这样的人,是卧龙凤雏一般的人物,在人群中是极少的;大多数的人,只要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弄好,就已经是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贡献了。我们更关心个人和家庭的未来是否会好。国家、民族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它们又好像是如此的遥远。既然我们认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利益大部分并没有被公正地分配,那么作为社会最基本组成的粒子怎么会为此而奋斗呢。“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是对的;并且无论放在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地区,它都是对的。但是要让绝大多数的人感受到这句话的真理,那就要公正,要关注到绝大多数个体的个体的体验。所以,我若是生活在熙宁年间,一定会和苏轼、司马光站在一起,做一个保守派。
  现在我知道我的话已经是被看做为大话、空话了。因为他们不太理解我所说的内容,或者他们不感兴趣。而我——可悲的是,我缺乏这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也许,我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在他们的时代,虽然我在努力想要去理解他们,可是,在我自己的心里,有太多我觉得应该坚持的东西。难道正是这些我所不愿意放弃的,造成了我听不懂他们的话、看不懂他们的眼神吗?然而,我坚持的是什么呢?我定义为人性。我曾经以为无论时代怎样变幻,无论地域如何改变,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可是,现在我疑惑了。也许日益发达的科技的确具有偷天换日的力量,它把一切都改变了。
  看着自己的学生,这些年轻的脸庞曾经带给我许多的感动。可是,现在,我还有必要像一个冒牌的哲学家一样夸夸其谈吗?不如说一些更现实的东西吧。就像我越来越把教师职业看做是一项谋生的手段,只是为了谋生而产生的众多职业种类中的一种一样,我的学生们似乎也越来越把学习看做是未来谋生的手段。我们都缺乏激情。
  好吧,让我试试……
  ……然而,为什么你们反对说教,却又对它毕恭毕敬?你们把自己该思考的和该行动的自由都交给了家长和老师。不懂我的话吗?举个例子,在学习的时候,你们有那种探索钻研的精神吗?实际上,你们不就是以自己的行为来表明:只满足于听老师讲,而不必要有独立思考?你们在意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否引起你们学习的兴趣,并以此来作为评价老师优与劣的标准。可是这种只能依靠老师而自已没有独立精神的学生,实际上是没有资格来评价老师的。因为他根本不会听课,他只是一部复印机,人云亦云,却还不懂得“云”些什么。于是,我们无一例外地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学习是乏味的,学习是一件令人多么疲惫的事情啊。
  人类的天性是学习,学习却被误解了;国家靠知识发展,知识却被被扭曲了。这一切无处申诉,更无法申诉——对于没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大众,再怎样能言善辩,也将会是一败涂地的结果。现在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接受教育和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了吗?我们无需一味地去模仿美国的自由和独立。难道我们自己的文化中没有这些吗?不,我们自己有这些东西。看看浩瀚的中国历史吧……
  ……还有,你们规划过自己的未来吗?你们是不是同样地把这个自由交给了老师和家长,自己只是在一边像个事不关己的路人(就像我家小雪常挂在嘴边的“是个打酱油的”)?然后,当你们离开了父母独自开始生活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意识到了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生活里,都没有你们自己的意愿。你们开始说“我只是想走我想走的路。”——自由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学会呼吸。
  你们还不明白吗?只有感觉到了自由和独立与我们同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命是无价的,学习是宝贵的,我们才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你还会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吗?你还会觉得学习是辛苦的事吗?如果这些都不再成为问题,那么以你们优秀的中考成绩作为基础,高中学习成绩就应该是出类拔萃的。而高中三年的最大收获绝不仅仅于此,关键是——你们拥有健康的身心,能够成为基本合格的公民。你们会在过马路的时候注意红绿灯的指挥;你们会在看到有人乱丢垃圾的时候过去制止而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多此一举;你们会热心公益;你们会更加看重荣誉;你们会更有主见,你们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也会发现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你们心中的价值。
  滔滔不绝的话,把学生们搞糊涂了吗?可是那些明亮的或者无动于衷的眼睛不是我所应该去左右的。我只能引导。选择的权利和行动在他们那里。
  这也是自由和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里有许多我的一家之言,还请见谅。相信您是大度的。




☆、第十九章

  课间操的时间在教学楼前见到袁杏,我同她聊起上课的情况。袁杏叹了口气,然后说:“你的脾气比我好,学生不听讲,你还能够保持风度……”
  我笑笑。“这可以被称为‘风度’吗?这只是无奈罢了。我说了那么多,学生们未必会放在心上;此外,我也有点怀疑他们听懂我的话没有。也许,在这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这个老师只会说空话、教训人的话。”
  “哦,会吗?学生对你的看法也许会很好呢。你不要以为现在的学生领教的棍棒多了,就会从心底认同学校倡导的方式。”
  “我希望学生会是这样的;我希望他们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承认强势,不要养成欺软怕硬的习气。”
  听了我的话,袁杏的嘴角牵出一丝微笑,她说:“你这句话要是让领导听到了,可就犯了大忌。我们现在崇拜的就是棍棒教学。刚才你说到教育,哪里有什么教育啊。我认同新课程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想搞好教育,假期的培训让我对开学第一课充满期望。可是,第一节课被玷污了,我美美地骂了一顿学生。我的脾气比你躁,我才不给他们讲什么大道理呢——都是十六七岁的人了,少说也上了九年学了,还这样!第一节课就不带书!根本就不重视我们这些课程——我的火气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更让人生气的是,我下课去跟班主任说,班主任怎么说的,你一定想得到。”
  是啊,我知道。这些时时刻刻被大大小小的考试和最后的上线率压迫着的班主任们无非会说上副课的时候带不带书没关系。只要能过会考——现在叫做学业水平测试——就行了。而这种考试嘛,对于需要760分以上的中考成绩才能进入蓝天中学的学生而言还不是小菜一碟?还有许多理科教师会认为文科政史地的学习方法只有背诵,所以在课堂上,只要能够应付过去40分钟就行了。政史地的课最好上,因为都是“混”的,只要会开口说话的人都能应付这些课的课堂,那些优秀的政史地教师,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要吵吵闹闹、在课后战战兢兢背诵的教师。
  袁杏气狠狠地说:“连老师们都是这种想法,这还叫我们怎么上课?什么新课程,还不是老一套?!”
  老于说过什么?老于不是早就说过首先得要有理念上的突破,一定要从观念上改变么?可是,观念的改变似乎并非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要害。现实当中理念的突破、观念的改变太难了。在这个酱缸中,大家对高考该咸还是该淡的看法没有什么变化;并且在课程改革和高考之间,所有的人(家长、领导、老师和学生)更看重具有实利性的高考;在看重高考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变的,那自然就是分数。
  袁杏继续发牢骚。“谁都不重视,到时候还要向你要求成绩必须好。备课麻烦、上课麻烦、作业麻烦——我们干着最难干的活,却拿着第三等的代课津贴,——只比音体美好一点,甚至还不如后勤上的教辅人员。每次高考完了,学生报志愿来问我,我从来都只建议他们去报英语、中文,千万不要报我们这个专业。再喜欢也不能报,就只是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吧。不要像我们一样学错了专业一辈子受气。可是我们这个专业也得有人来教学生啊……而且,我真的觉得,我们这些政史地音体美对于学生的成长确实是很重要的。政史教人明辨是非,地理让我们懂得世界、自然、和谐。音体美就更不用说了——身体健康、能够欣赏、能体会生活。数学呢,我只有买菜的时候才用加减乘除——当然,高华说过数学可以训练人的思维,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训练。可是啊,一些农村的老太太要比许多城市白领讲道理的多;而且,政史地就不能训练人的思维了吗?就不能教会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了吗?再说说英语——我的英语一直不好,应该说在英语方面没有什么发言权,可是正因为我花去了那么多的时间都没有能够掌握这一门外国语言,我才更加地怀疑英语教学的方向。我们怎么能够把一个在人与人交流时,需要运用起来生动灵活的工具变成了厚厚的习题册?我们的学生去努力钻研最正宗最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莫非是想要去抢国占外国人英语教学的饭碗吗?可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这些英语‘大师’却不能张口和人家交流,这岂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多少的时间花在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习题的训练上,不能游戏,不能休息,不能和家长交流,唉!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是不一样的,可是我们硬要大家都一样。我们的学生就像被装在一个瓶子里,只能按照一个模式生长。我们干嘛要把教科书编得那么难?干嘛人人都得成为科学家、政治家、麻省的MBI?为什么不可以去当技术员、司机、农民?干嘛不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锻炼?——我不想贬低那些‘主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就是要看不起‘副课’,好像这些课一无用处。如果真是一无用处的,国家为什么还要设置这些课程?——想一想,真没意思。”
  我常常会听到袁杏在工作方面的抱怨,但我知道我的这位朋友从来不会为了一己私利攻击任何人、任何制度,她的批评源自她的思索。这些思索无可避免地带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我尊敬能够思索的人。所以,差不多每一次,我都会支持她,可是这一次我准备反驳一下她。我说:“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当父母的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幸福;为了以后的幸福,现在就得要拼命学习。我们用一种把学习看成是接近幸福的捷径的目光来看待学习,也许,这是因为我们信奉目标要远大的缘故。难道你会放任妮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落下学习?你有这样的勇气——拿妮妮的将来赌一把吗?我想你不会的,所以每天晚上你会督促妮妮完成数不清的作业——这些作业中的一部分在你看来也许是多余的,可是你还是会要求妮妮认认真真地完成它们。”既然说道了妮妮,我就询问起刚升入初中的妮妮在新学校的学习。
  袁杏对妮妮的学习不太满意,她认为自己女儿学习的动力严重不足。“有时候我真的要崩溃了。我和梓楠都算是做事情很认真、生活还算是简朴的人,可是妮妮这孩子的身上怎么没有一点点我俩的影子?整天关心的是吃喝玩乐;看的书都是那种在穷困潦倒时候还是可以悠闲地做黑椒牛排,吃或者就是那种不用吃饭也要恋爱的校园小说。我给她看《德伯家的苔丝》,她就说看不懂;可是爱看的那些书呢,趁着晚上我们睡了她就偷偷的打开灯不睡觉也要看——让梓楠发现了,就挨了一顿打——唉!干什么都是个马虎,拖泥带水的。现在还没有考试,如果考试了,唉,我可不敢想这孩子会是什么成绩。她从来没有想过要争取班上的第一名甚至前十名。前几天,我和梓楠跟她谈了一下午,虽然她‘嗯嗯啊啊’的,可是我看作用不大。这孩子是个慢性子,干事情磨磨蹭蹭的,一点都没有那种争第一的劲头。”
  “其实妮妮挺好的,我觉得她就是一个现代很自然的女孩子的样子,你和梓楠偏偏要把她改造成为正统的淑女,这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袁杏悲哀地叹了一声,说:“我们要求她的,全都是最基本的,从来都没有过分地要求她干这干那。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