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廷式:“不知道却又怎地?” 
   李鸿章脸一沉说:“那你就连纸上谈兵都不配!我来告诉你,我‘定远’主力舰的航速是十四点五节,而日本‘吉野’舰的航速是二十二点五节,这也就是说,他想打你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撵上你,你想打他的时候,他一溜烟就跑了!而射速呢,我方舰队是五分钟开一炮,敌人的是一分钟开五炮,你说说,打起来谁吃亏?” 
   李鸿章几句话就把文廷式堵得哑口无言。提起兵旅之事,特别是新兴的海军,其他的大臣也没有一个人能插上嘴,朝堂之上不觉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第十章 彗星东来(五) 
   半晌,张謇不服气地说:“李中堂的口才,是连洋人都佩服的!不过,依李中堂所言,那我们难道在倭寇面前示弱不成?” 
   李鸿章:“示弱示强,那都是虚的。如今以我兵力而言,防守有余,主动出击则不足。因此,将朝鲜之军撤回,守住国门,当为上策。” 
   “不能撤……”好几个大臣同时叫出声来。 
   “不能撤!”光绪也开口道,“撤,这助长了倭寇的凶焰,陷我于被动。不过呢,李中堂所说,关于敌我实力的对比,也极有道理……” 
   他顿了顿,对李鸿章道:“你不是一直想购置一艘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吗?还有,朕曾经听你说过,希腊有两艘军舰出售,你想将它们抢购到手,今天朕就一并满足于你……” 
   光绪突然说出这番话来,不仅李鸿章懵了,朝堂上所有的大臣都懵了! 
   光绪挺直腰杆,神采奕奕地宣布:“朕决定,太后也有懿旨,即日从太后万寿庆典的费用中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充作军费!” 
   他话刚一落音,大臣们早已齐刷刷跪倒一片,感动得热泪盈眶道,齐声道“圣上英明!圣母皇太后万岁!万万岁!” 
   李鸿章也跟着跪下去,心里有万般感慨,早拿出三百万来,局面何至如此?嘴上却一句也不好说,只得道:“圣上和皇太后此举,定将极大的激励我陆、海将士的忠勇之心!然则现在拿银子去买军舰,再怎么着也来不及了。臣还是那句话,一方面请俄、英调停,一方面加强战备,才是万全之策。” 
   光绪不快地说:“李中堂一门心思寄托于请洋人调停上,究竟有几分把握?” 
   李鸿章:“我已和俄、英两国公使接触,他们都表示愿意出面调停。而臣更以为,日本畏惧俄国,甚于忌惮英国,因此,将把主要希望寄托于由俄国出面调停上。” 
   光绪:“那你就这样去办吧!不过有两点务必牢记,一、要谨防洋人没安好心眼,不要因为求他而上了他的当;二、不要因为调停贻误战备。” 
   李鸿章:“臣遵旨。” 
   五 
   天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衙门,李鸿章与俄国公使谈了很久了。 
   喀西尼叹口气,说:“日本人态度强硬,调解也难啊!” 
   李鸿章:“如果不难,也不会请贵国出面了。不过我可以向阁下许诺,调解如果成功,贵国将获得与中日两国共同解决朝鲜内政的权力。” 
   喀西尼笑起来:“是吗?这个许诺的确诱人!” 
   李鸿章严肃地说:“这不仅仅是许诺,‘言必信,行必果’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 
   喀西尼站起来,也严肃地说:“我国本来就希望远东局势维持现状,何况大人又有这样郑重的承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知大人,早在接到大人第一次调解请求时,我国政府就已开始对日进行交涉!” 
   李鸿章情不自禁地拉着喀西尼的手,喜道:“太好了,太感谢了……” 
   李鸿章又在会晤英国公使欧格讷。 
   欧格讷坐在沙发上,嘴里含着一根雪茄,认真听着李鸿章的陈述。 
   李鸿章:“……我最后要说的就是,如果贵国政府不愿出面进行调解的话,我们将寻求别的途径。” 
   欧格讷:“大人是想说,你们将去找俄国人?” 
   李鸿章:“为什么不呢?如果俄国人能帮助我们的话。不过,这对于贵国利益,意味着什么?恐怕阁下比我更加清楚。” 
   欧格讷沉思着说:“我将立即将情况报告我国政府,我想大英帝国是会考虑大人调解请求的……” 
   内厅,李鸿章喜滋滋地对盛宣怀说: 
   “即向总理衙门报告:俄、英等国均已正式应允出面调解,并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 
   他停了一下,又说:“那些个朝廷重臣,对我敦请洋人出面调停的外交手段,同声反对,就连皇上也不以为然,可他们哪里知道,我这‘以夷制夷’的策略,既受战国‘合纵连横’学说之启发,又与当今西洋世界风行的‘均势论’相糅合,不敢说是大手笔,至少是老夫的得意之作吧!” 
   盛宣怀高兴地说:“不损一兵一卒,能消弭战争于无形,当然是最好的啦!” 
   伍廷芳拿着厚厚一个大信封走进来,“大人,外面有一个客人想见您。” 
   李鸿章:“什么样的客人?” 
   伍廷芳:“一个年轻人,他说他叫孙文。” 
   李鸿章:“孙文?” 
   伍廷芳:“嗯,他说他是广东翠亨村人氏,是一名医学博士。” 
   李鸿章:“医学博士?他见我作甚?” 
   伍廷芳双手递上个厚信封,“他千里迢迢赶来,是想直接上书给你,这就是他强国富民的‘万言书’!” 
   李鸿章将那“万言书”往榻几上一扔道,“现在形势这样紧张,我哪有时间见他?等以后再说吧!” 
   …… 
   日本,长畸,目送着又一批士兵携带辎重登上军舰,驶离港口,伊藤博文长吁一口气,对陆奥宗光道:“帝国军队大批登陆朝鲜,还未开战前就占据了主动吧?” 
   陆奥宗光:“可笑李鸿章还在玩他那套‘以夷制夷’的把戏。不过,俄、英两国也真向我们提出了调停意见,是有一点小麻烦。” 
   伊藤冷笑道:“‘以夷制夷’?在国际关系中从来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替他人火中取栗,那是白痴才干的事啊!” 
   陆奥:“因此,我已向俄国暗示,如果他们帮助李鸿章的话,日本将靠拢英国;面对英国人我则说,我们出兵朝鲜,是为了阻止俄国人势力的南下,哈哈,这样一来,他们都乖乖缩回去了!” 
   …… 
   李鸿章宅邸,伍廷芳:“俄国和英国都变卦了,他们现在表示对中日争端爱莫能助,不愿与闻!” 
   李鸿章:“贼娘,这些天杀的洋人,把我骗得好苦!” 
   …… 
   长畸,陆奥:“我国政府已向中国递交第二次绝交书了,战争必须打起来!” 
   …… 
   李鸿章宅邸,李鸿章:“日本人虽然向总理衙门递交了第二次绝交书,但还是要想办法避免战争!” 
   …… 
   长畸,伊藤:“大本营命令,只要遇见清军,立即主动发起攻击!” 
   李鸿章宅邸,李鸿章:“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开第一枪!” 
   …… 
   渤海海面,“咚”地一声巨响,悬挂着日本海军旭光旗的“浪速”号射出了第一发炮弹…… 

   第十一章 天丧予 天丧予(一) 
   一 
   电报房,《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正在向报社发出电讯—— 
   “记者莫里逊报道:昨天,公元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在中国渤海的丰岛海域,日本军舰突然袭击了运载有一千余名中国步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掀开了这场中日战争的序幕…… 
   “一八九四年是中国的甲午年,如果将中日间本世纪末发生的这场战争,称之为甲午战争的话,那么,我想它将从根本上影响到这两个亚洲国家在下一个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的命运……” 
   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 
   …… 
   明治天皇颁发的宣战书说:“保全天佑践万世一系之帝祚大日本帝国皇帝示汝忠实勇武之有众:朕兹对中国宣战,百僚有司,宜体朕意,海陆对清交战,努力以达国家之目的……” 
   …… 
    
   光绪皇帝颁发的宣战书说:“日本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 
   …… 
    
   储秀宫,内内外外一片恐慌! 
   宫女,太监一个个忙进跑出,脸上挂着人人自危的神情。 
   李莲英站在殿前空坪上,挥舞着手大声嚷道:“都给我去找!就是把整个紫禁城翻个过儿,也得给我把它找到!要找不到,你们这些奴才一个个都得拿命来赔!” 
   养心殿,大殿内是一派亢奋气氛! 
   “挂这儿!这儿……对了!”光绪亲自指挥着几个太监,将从毓庆宫取来的康熙、乾隆戎装金甲,弯弓盘马的画像挂在了养心殿上。 
   他身边的翁同龢兴奋地说:“皇上对日宣战,使得朝野上下,人心为之振奋!圣祖和高宗在天之灵,也会倍感欣慰的!” 
   文廷式更是慷慨激昂说:“倭寇人口不足我十分之一,国土更是抵不得我一个小省,居然兴兵与我争衡,也太自不量力了吧!” 
   一个太监过来,“皇上,兵事地图已摆好了!” 
   “噢!”光绪疾步走向大殿另一侧,那里,一张大书案上摆放着军事地图。 
   几个军机大臣,还有张謇等围着在看图。 
   光绪走到地图前,马上问:“日本人的舰队到了哪里?” 
   一个军机大臣指着地图说:“回皇上的话,他们的舰队现在仁川、旅顺、威海一带的海面游弋,找不到确切位置。” 
   光绪:“找不到敌人怎么决战?命令丁汝昌快找啊……” 
   忽然殿外传来一阵大呼小叫的声音! 
   光绪恼怒地对随侍太监道:“朕正在这里商议军国大事,什么人敢在外面大声喧哗?将他们赶得远远的,各打四十大板!” 
   “奴才这就去。”随侍太监连忙去了。 
   文廷式指着地图说:“朝廷既然已对倭寇宣战,就应派遣北洋海军游弋于日本的长崎、横滨等海口,将第一道防线设到敌人的国门口去!” 
   翁同龢:“道希此计甚好!只可惜李鸿章一味迷信洋人,以为靠外交斡旋能免于战争。结果让倭寇控制了朝鲜仁川海面,我海军已失掉先机了!” 
   光绪气愤地说:“朕一再提醒李鸿章,不要因依靠洋人而耽误战备,他就是不听,果然上了大当!” 
   翁同龢劝慰道:“皇上也不必太着急,当今之计,除陆路火速增兵外,皇上可严饬李鸿章和北洋舰队,迅速出海寻找战机,寻歼日本人的联合舰队!” 
   光绪:“朕也是这个意思,可李鸿章却道日本的人力物力使他不能久战,所以战争初期宜谨慎,我北洋舰队应集中停泊,严密防备,不可轻率出战,以免中日本人的狡计。” 
   张謇忍不住大声道:“他敢违旨么?” 
   翁同龢:“依臣之见,皇上可干脆抛开李鸿章,直接指挥这场战争……” 
   光绪点头道:“嗯,你这意见……” 
   他忽然顿住,眼睛朝门口望去。 
   那个随侍太监满脸难色,站在门口。 
   养心殿外,一阵阵的喧哗声更甚。 
   光绪厉声问:“到底怎么回事?” 
   随侍太监嗫嚅道:“回皇上的话,在外面喧哗的都是太后宫里的人。” 
   光绪:“太后宫里的,跑到养心殿来干什么?” 
   随侍太监:“回皇上的话,太后老佛爷那只最心爱的鹦鹉不见了,李大总管命令他们,紫禁城内,不管什么地方,都要找遍……” 
   光绪默然半晌,问道:“就是那只会叫‘老佛爷万寿无疆’的鹦鹉?” 
   随侍太监:“就是那只会叫‘老佛爷万寿无疆的鹦鹉’。” 
   光绪忽然站起,“走,你们都随朕找鹦鹉去!” 
   养心殿外,光绪带着大臣们认真地寻找鹦鹉。 
   慈禧从那边缓缓而来。 
   光绪与群臣连忙跪下,“儿臣叩见亲爸爸!臣等叩见太后!” 
   慈禧诧异地问:“你们君臣不在殿内议事,都跑出来干吗?” 
   光绪:“儿臣听说亲爸爸心爱的鹦鹉不见了,出来帮着寻找。” 
   慈禧愠怒道:“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们还管这些小事做什么?” 
   光绪:“李鸿章说过,太后之事无小事。亲爸爸圣诞在即,儿臣要让亲爸爸开开心心过一个生日,不愿您有任何不快!” 
   慈禧脸上的怒意消逝了。她有几分意外,也有几分感动,对大臣们笑着说:“看皇帝说的!我再糊涂,这点轻重还是惦量得出来的。好了,你们快去商议军国大事……” 
   那边传来一阵欢呼,那鸟儿找着了! 
   二 
    
   皇极阁,这里也是修葺一新,张灯结彩。 
   殿前铺着方砖的地面上,一些太监在洒扫庭除。 
   李莲英背着手,低着头在方砖地上来回逡巡,像在寻找什么物件。 
   跟在他身后的小德子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开口问道:“大总管,您老这是在找什么呢?” 
   李莲英却不回答,还是低着头走来走去。最后,在最前面的方砖地上站住了,他用脚跺跺坚硬如铁的砖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小德子不敢再问,只是怔怔地望着他。 
   李莲英:“瞅着纳闷是不是?” 
   小德子老老实实说:“是。” 

   第十一章 天丧予 天丧予(二) 
   李莲英又开始走动:“老佛爷的六旬万寿庆典哩,眼看着就要到了,那一天,满朝王公大臣都得跪在皇极阁这坚硬似铁的砖地前,给老佛爷拜寿。告诉你,得跪两个时辰哪!” 
   小德子失口道:“啊,那怎么受得了啊?” 
   李莲英在小德子面前停下来,说:“嗬,小德子呀,看不出你什么时候心肠变好了啊?” 
   小德子忙道:“奴才只是,只是想……” 
   “就是要他们受不了!”李莲英恶狠狠道,“都是人,凭什么他们就锦衣玉食,美妾娇娃,特别是那些老东西,给我跪死几个才好!” 
   “大总管说得对!”小德子也兴奋起来,“头一个可恨的就是李鸿章。” 
   “好不了他!”李莲英说着,又回到最前面的砖地上,跺跺脚道:“他跪的位置就在这里,你去找一把凿子来,每块砖上都给我凿出一道道棱来,懂了吗?” 
   小德子会意地说:“哎,奴才这就去办!” 
   …… 
   清晨,阳光透过窗牖投射进书房,在方砖地上印下一片光亮。 
   李鸿章顶戴袍服,费力地挺直腰板跪在那片光亮之中。 
   红儿人还没进来,那清脆的声音却先在门外响起,“大人,到做早课,散步的时辰了!”她轻盈的身影随着飘进屋里。 
   看到李鸿章跪在书房中,她大吃一惊,惶急上前,扶住李鸿章道:“大人,你怎么了?” 
   李鸿章笑笑:“没事,我这在做早课哩。” 
   “你的早课不是散步吗?跪在这儿干吗呀?”红儿说着,就要扶他起来。 
   李鸿章轻轻推开她的手,“我这真是在做早课……” 
   看着红儿睁着大眼睛不解地望着他,李鸿章解释道,“皇太后六旬万寿大典的那一天,文武百官就得在皇极阁殿前大坪跪拜,要跪很长的时辰,爹爹已年过七十,怕是捱不过去,所以从现在起就得锻炼……” 
   红儿听得,大为不平地说:“世上哪有这个规矩?给她磕几个头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得叫您这般大年纪的人长时间跪在硬地上呀?” 
   李鸿章:“这是朝纲,乱不得的。” 
   红儿:“磕头跪拜是朝纲?” 
   李鸿章:“是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长幼有序。一乱了,朝廷也就乱了,国家也就会搞得一团糟。” 
   红儿:“我就不信!人家洋人不兴磕头跪拜,他们的国家怎么就搞得那么好?” 
   李鸿章不由得看她一眼,脸上荡开一丝笑意,“嗬,看不出你个小丫头片子,连洋人的事都知道几分了!” 
   红儿趁势撒娇地扶着他,“大人,起来吧!起来吧……” 
   李鸿章拉下脸说:“老夫这是在做正事,大事,你不要捣蛋!” 
   红儿做个鬼脸,正准备退出去,伍廷芳进来。 
   见李鸿章跪在地上,伍廷芳也是一惊,“大人,你这是……” 
   李鸿章动也不动,“有事?” 
   伍廷芳拿出一纸电文说:“中堂,朝廷越过您,直接给丁汝昌下达命令,命他出海寻找敌人的联合舰队,进行决战。丁汝昌来电请示您怎么办?” 
   “有这等事?”李鸿章一把抢过电文,匆匆看完,骂道,“贼娘!一定是翁同龢那班人搞的鬼!” 
   伍廷芳:“明知是他们搞鬼,可君命难违呀!” 
   李鸿章:“屁!将在外君命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