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廷芳慌了,扶住他叫道:“中堂大人……”
“无妨……”李鸿章轻轻推开他,转对伊藤,以一种更委婉的口气说,“从两国长远的友好关系着想,我希望阁下能再做一些让步。”
伊藤博文以悲悯的目光看着他,“这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中堂大人向来是以务实著称的,怎么今日就不能正视现实了呢?你在这儿多拖延一刻,你的皇上和皇太后就多一分危机,你的同胞就要付出更多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
李鸿章沉默了。
他似乎真看见紫禁城燃起熊熊火光……
看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悲伤惊慌的面孔……
看见妇孺老幼倒在炮火之下……
他长叹一声,颤巍巍拿过薄薄几页纸的和约草稿。
那笔却重似千斤,他好容易提起来,正要落笔,却又放下——
李鸿章:“台湾暂缓交割行不行?”
伊藤博文:“不行。”
李鸿章:“反正已是贵国嘴里的肉,何必着急这一刻?”
伊藤博文:“饿极了,得马上吞进肚里!”
李鸿章:“赔款请再减五千万?”
伊藤博文:“不行。”
李鸿章:“两千万?”
伊藤博文:“不行。”
李鸿章:“无论如何请减一点,就当做我回国的旅费吧!”
“中堂大人……”伍廷芳再也不能忍受,悲愤地哭叫一声,跪了下来。
“大人……”中方所有的人都流泪跪下。
李鸿章坐在那里,慢慢地闭上了露在外面的一只眼睛。一滴浑浊的泪珠从他深陷的眼窝掉下来,落在浸透着血迹的绷带上,分不清哪是血,哪是泪……
一道惨白的闪电,头顶“忽喇喇”一声炸雷!
大雨倾盆。
第十三章 先生是汉奸(一)
北京,玉春院,
大雨倾盆。
一个人打着油布雨伞朝玉春院走来,伞打得很低,看不清这个人的脸,只听得他走路时带起的“啪唧啪唧”的水声。
他来到玉春院门口,正想进去,门洞里守门的伙计拦住了他。
这个人将伞收起。
伙计惊叫起来,“哎哟,这不是袁爷吗?”
袁世凯:“是我,沈姑娘在吗?”
伙计:“走了,打您从这儿一离开她也就走了,听说是搬到乡下去了,敢情您还不知道啊……”
袁世凯怔住了。沈玉英的声音在他耳旁响起,“你走后,我再不接客,再自个拿钱将自己赎出来,寻个清静的地方住了,一门心思等你来娶我……”
那伙计偏又话多,“我在这院里干了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有情有义的婊子,对您袁爷那可真是称得上死心塌地啊……咦,袁爷,你不是在朝鲜国当官吗?怎么又回来了?”
袁世凯懒得搭理他,正想离开,却见院内亮着灯光的房间里人声嘈杂,便停住了脚步,问:“那些房间是怎么回事?”
“嗨!还不是些来京会试的举子,说什么国家都要亡了,还考什么考?却跑到这儿来又哭又闹,哦,他们好多人都是冲着沈姑娘的名头来的哩!”
正说着,忽然那亮灯的房间房门开了,几个举子脚步踉跄走出来。
袁世凯连忙闪至一旁。
举子们从他跟前走过,呛人的酒气直扑到他脸上
“在外省就听说京城花魁沈玉英的名头,无缘得见,可惜呀可惜!”
“说她是为袁世凯守着身子,袁世凯什么东西?李鸿章门下走狗而已!”
“要不是袁世凯在朝鲜提供假情报,我天朝上国岂有被小小倭寇打败的道理……”
举子们走远了。
袁世凯打着油布雨伞,在雨中伫立良久。
……
夜已深,但馆驿内仍然是灯火通明。
举子们进进出出,更多的则聚集在厅堂里,一片忧虑不安的气氛。
“听说李鸿章和日本人在马关签订和约啦,就不知道是何内容?”
“李鸿章误国卖国,能有什么好内容?”
“也难说,他毕竟是我堂堂大清的臣子嘛!”
“如若条约欺我太甚,我等读书人就只有以死相争了!”
正说着,一个高颧骨,双目炯炯有神的中年举子站出来大喝道:“诸位光是书生议论有什么用,要紧的是拿出切实的办法来,才能挽狂澜于既倒,遏止国势的颓败!”
众人悚然一惊,不觉都对他望去。有人问:“还未请教这位仁兄尊姓大名?”
中年举子傲然道:“南海康有为。”
众人又是一惊,有的举子不觉低声道:“原来是康圣人,难怪,难怪!”
再看康有为身后梁启超等几个弟子,个个神情清朗,面露奇气,一时竟无人出声。
厅堂一静,就听得里间房里传出琅琅书声,还有人在临阵磨枪,背诵文章准备考试呢!
有的举子诧异道:“咦,这时候居然还有人读得进书去?”
有的举子愤怒骂道:“国势如此,这等人却只想着自己做官,真正是毫无心肝!搅了他!”说着,揎拳捋袖就要冲将进去。
康有为举手制止说:“他读书有什么不好?我们本来就是来应试的,应试了才能做官,做官了才能掌权,掌权了才能用我们的办法改良朝政!”
“说得好!”几个举子同时叫道。
“不过,”康有为话锋一转,脸上透出一股凛然神情,“眼下当务之急,却是制止卖国丧权条约的签订……”
“条约的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制止?”有人叫道。
康有为:“这位仁兄说得对,不过,我等既在京师,迟早会打听到的。只是祈盼各位会试后不要急于回家,总得于条约之事有个结果再说。”
众人轰然响应,“这个自然!”
康有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等读书人!”
……
紫禁城,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各门太监次递传呼:
“快,快呈上去!”
“快快!皇上正等着哩!”
“快快快,皇上在勤政殿……”
勤政殿,光绪和翁同龢等大臣焦急等待。
一名太监捧着文本匆匆跑进来,跪报:“禀皇上,李鸿章将《马关和约》的副本送来了!”
光绪:“快呈上来!”
太监将文本呈上。
光绪一把夺过,抖瑟着翻开第一页……
翁同龢等臣子们都紧张地注视着他。
看着看着,光绪的脸由煞白转通红,又由通红转煞白……最后,他倏忽站起,将条约文本往地上一扔,气得嘴唇直哆嗦,“丧权辱国!这个条约朕决不答应!”
翁同龢上前拾起条约文本,几个大臣立即凑上来。
……
颐和园,乐寿堂,
慈禧在和庆亲王奕劻聊天。
奕劻胡子花白,眼泡肿肿的,眼光老是游移不定。
慈禧:“自从这颐和园修好,我就打定主意,忙乎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自己的窝,我干吗不好好歇息几天?这样一想呀,那些个朝政啊,国事啊,一下子全抛开了,我在这园子里住得挺滋润的……”
奕劻:“太后舒心,臣等自然高兴,以后除了头等军国大事,臣等绝不会拿一些琐事来烦太后的。”
慈禧:“什么叫头等军国大事?什么事也不要来烦我!天塌下来有长子撑着,我现在一切都交给皇上做主了,也省得一些人老以为我揽权什么的。还有你,也要多帮衬着皇上,七爷走了,六爷的身子骨也不行了,我把你从郡王晋为亲王,就指望着你能做点事情……
奕劻:“臣庶竭驽钝,不负太后期许。”
慈禧:“我还是那句话,你能力是差一点,又喜欢贪点小便宜,但你没外心,这点就很难得……”
第十三章 先生是汉奸(二)
乐寿堂外,
光绪躬身候在那儿。
翁同龢上前对李莲英说:“烦李公公禀告太后,皇上求见。”
李莲英:“太后老佛爷说了,皇上若来请安,在门外叩个头就行啦,今儿个就不见了。”
翁同龢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塞到李莲英手中,赔笑道:“皇上不光是前来请安,还有批不批准和约的大事要请太后的懿旨,请李公公无论如何行个方便。”
李莲英看也不看,将银票往袖内一塞,说:“翁师傅这样说,出了事我可担当不起。好吧,您让皇上再待会儿,我这就去通报。”
乐寿堂内,
慈禧对奕劻说:“你瞧,说着他就来了,烦不烦?”
她转对李莲英,“你去给皇上说,条约批不批准,是战是和,都由他做主!”
颐和园,
光绪和翁同龢闷闷往回走。
终于,光绪按捺不住,又气又急道:“太后这是怕担着丧权辱国,败落祖宗基业的罪名,把责任往外推!她老人家把责任推给朕,朕又能推给谁呢?”
……
翁同龢府邸,群情激愤。
“李鸿章!”翁同龢高声对亲信弟子们吼道,
“和谈是李鸿章去谈的,条约是李鸿章签订的,丧权卖国的责任必须由李鸿章来承担!否则,一旦用玺,天下人就会将激愤的矛头对着皇上!”
“可是!”张謇迟疑道,“谈判的情况,李鸿章随时都电告了朝廷啊,说他一人签订了这卖国条约,恐怕难服天下人之心吧?”
“季直迂阔!”文廷式道,“虽然李鸿章将谈判情形随时电告了朝廷,可你难保他私下没做手脚?”
翁同龢也笑着对张謇道:“季直可能还不知道,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他娶的老婆是日本人。”
张謇惊得张大嘴巴,“有这事?”
翁同龢:“我也是才听说的,还有,丁汝昌在威海抓住个日本间谍,是他给放了;更有甚者,他让日本人来采运中国煤炭,自己从中牟利二百万银子……”
“汉奸!汉奸!”张謇早气得眼眶喷火,切齿道,“李贼不除,天理难容,我这就上折子,先把他参倒再说。”
文廷式说:“眼下各省举子聚集京师,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确是搬倒李鸿章的最好时机,只要我们的奏折一上,势必天下响应!”
翁同龢点头说:“道希说得对。”
他扫一眼在座诸人,脸色变得少有的严肃,“你们几个都是我的亲信弟子,我今天要把话挑明,我们和李鸿章之间,决不是什么党同伐异,也不是权利争斗。事关国之兴衰,社稷存亡,我等不挺身而出,更有谁人?更加上此番天赐良机,因此,要整我们就要把他整垮,叫他永无翻身之日!整垮了李鸿章,庙堂之上,我们就说得起话,我们说得起话,皇上也就能挺起腰板办事,也才能从根本上挽救国家。”
几句话说得大家激动不已。
文廷式率先表态说:“恩师以光明磊落胸襟,做高瞻远瞩安排,学生除紧跟恩师布置外,更复何言?”
张謇振奋起身,“学生这就去写弹劾李鸿章的奏折。”
“好,你们几个……”翁同龢对在座的另几个亲信道,“就去联络翰林院,督察院,联络的人愈多愈好,让他们都在弹劾奏折上签名。”
“是。”几个亲信躬身答应。
翁同龢:“道希你呢,现在就去举子们那里,会试虽然已经完毕,但我估计大家都心系国事,不会马上离开。”
“恩师的意思是……”文廷式有些迷惑。
“举子们乃国之精英,他们有权知道和约的内容。”翁同龢正色道。他跟着又补充一句,“这样才能形成上下、内外夹击之势。”
文廷式:“我这就去。”
……
二
馆驿
正如翁同龢所料,虽然有少数几个人在房间默默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但大多数举子仍然聚集厅堂里不肯散去。人声嘈杂,听不清些议论什么。
一个被派出打探消息的举子匆匆走进来。
人们一见他,顿时停止了议论,有人凑上前,问道:“怎么样?有消息没有?”
那举子摇摇头,说:“只听说条约副本已呈报皇上,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人们正失望,忽然有人惊讶叫道:“文大人?”
跟在那打探消息的举子之后,文廷式出现在门口。
他穿一件浅蓝长衫,手里拿一把折扇,显得很飘逸。
文廷式朝屋里的人点点头,含笑道:“我是来看我那几位江西老表的!”
一阵小小的骚动!
文廷式,翰林院侍读学士,名噪京师的文大人,亲自来看望他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同乡来了!立即,几位江西籍的举子又是自豪又是亲热地围了上去。
突然,屋角一个冷冷的声音响起,“国家都这个样子了,文大人还好兴致啊!”
文廷式一惊,目光不禁朝屋角望去,一个黝黑脸膛,三十来岁的举子昂然坐在椅子上。
江西举子忙介绍道:“这是台湾的举子汪春元……”
“台湾举子?”文廷式几步跨上前,一把抓住汪春元的手,还未说话,那眼眶兀自红了。
他这个不寻常举动唬得好几个人慌了手脚,汪春元也诧异地看着他,“文大人,你?”
文廷式哽咽道:“今日我们兄弟的手还能紧紧握在一起,明日就要被人生生斩断啊!”
汪春元脸色一变,“文大人,你说什么?”
文廷式扫一眼众人,提高声音,“事已至此,文廷式也不怕朝廷问我泄露机密之罪了——李鸿章和倭寇已在马关签约,和约最主要条款就是,我国向日本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辽南土地……”
第十三章 先生是汉奸(三)
话未说完,汪春元倏忽站起,“文大人,你说是要将台湾割让给倭寇?”
文廷式默默点头。
举子们哗然,一片嘶喊怒骂……
汪春元的脸变得没有一点血色,他慢慢往前挪了几步,猛然叫道:“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他一头向墙壁撞去,血花飞溅!
文廷式扑上去,一把抱住汪春元,喊道:“好兄弟,你要争!你要谏!你不能去死啊……”
他真正动了感情,说了一句便泣不成声。
所有的举人都悲愤莫名,人们七手八脚将汪春元扶到榻上躺下。一个举子高叫:“文大人,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文廷式站起,一字一顿地说:“上书朝廷,严惩卖国贼,拒签和约!”
举子们轰然道:“好!我等马上写呈文,递交督察院转请皇上御览!”
“督察院不转怎么办?”
“我们每人都写一篇,淹也要淹死他们!”
……
南海会馆,
“康党”弟子急得团团转。
“偏偏在这关键时候,老师不在,师兄,你说在这北京城里,他又没有几个熟人知交,能到哪儿去呢?”一个弟子问梁启超。
梁启超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突然一拍额头,“有了,他一定是去拜访那几位大臣去了!这样吧,我告诉你们这几个大臣的住处,咱们分头去寻……”
一座高大宅邸的门楼前,
康有为恭恭敬敬在门外等待着。
黑漆大门开了,一个仆人走出来,将几本书往康有为怀里一扔,拉着脸说:“我家老爷说了,你这都是妄言乱政的邪说,他看都懒得看!”
……
一座四合院门洞里。
康有为问守门人:“不知许大人收到我的信否?”
守门人乜斜着眼反问:“你是康有为?”
康有为:“正是在下。”
守门人不再说话,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布包交给他。
康有为狐疑地打开布包,里边是厚厚一叠信,一小锭银子和一张字条。
他拿起字条,一个不耐烦的声音说:“康有为,你应当把心思放在做正当学问上面,不要再和我拉什么老乡的关系了。这几两银子,权当你的信资吧。”
……
又一座朱门宅院,
守门的远远看见康有为,干脆“咣”地把大门给关上了。
康有为一愣,只得转身,怏怏往回走。
梁启超找到了他。
梁启超激动地向他讲述着。
康有为也激动起来,拉着梁启超往前便走。
……
督察院大门口,
人声鼎沸,衣冠塞道。
情绪激昂的举子们挥舞着手中的呈文,往来奔走,呼喊着:
“我们要上书皇上!”
“请拒和约!惩办李鸿章!”
“与倭寇决一死战!”
在汹涌的口号声中,康有为兴奋地大声对梁启超喊道:“士气可用啊!”
周围人声太吵,梁启超没听清,大声问:“老师你说什么?”
康有为凑在他耳边喊道:“士气可用,是我们出来振臂一呼的时候了!”
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