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名成员负责掌握。上锁之后,还得用一张查帐人的封条把门封上。
这家银行还拥有一支庞大的警卫部队。配合这支部队的,还有一整套的电子监视系统及闭路电视监视器。每当金库大门打开或关闭的时候,电子监视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信号。警卫人员闻声而起,马上封闭银行的所有出口,加强对黄金重地的保卫。
����
Number : 3501
Title :美国总统的届、任和位
Author :洪其庚
Issue : 总第 46期
Provenance :世界知识
Date :1984。19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届”、“任”、“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意。过去我国报刊(包括本刊)有关美国选举的文章中,对这三个字常有混用的现象。
届——略同于“次”,用于表示定期会议、选举的次数。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4年,即每隔4年进行一次总统选举,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中途接任者与被接任者属同一届。1788—1980,美国已进行了49届总统选举。
任——有别于“届”,用于表示担任某官职的次数。
1980年当选的第49届总统里根,不是第49任,而是第40任。造成“届”和“任”数字之差的因素二:有人连任两届以上。有人未任职届满而由他人接任。具体情况如下:
1。两届一任。第1、2届,第4、5届,第6、7届,第8、9届,第11、12届,第21、22届,第32、33届,第42、43届,均是两届一任,即一人任职两届。
2。一届两任。第14、16、24届,均是一届二任,即因前任病故或遭暗杀自亡,后由副总统接任。
3。三届两任。第29届由两人先后任职,前任威廉·麦金莱是第28届总统连任,后任西奥多·罗斯福又连任第30届。
4。五届两任。第37—41届由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先后担任。
另外,第34、44届虽由两人先后任职,但后任又连任下届;第20、47届虽由两人先后任职,但前任为上届总统,这两种情况均算是两届两任,对总届次和总任次不产生影响。
位——指担任过美国总统的实际人数,此数与“任”数也是不一致的。格罗弗·克利夫兰是第22任总统,后来他又出任第24任总统,两任一位,因此,总“位”数与总“任”数相差一。
84年美国举行的是第50届总统大选,里根当选连任,他是第40任、第39位总统。
����
Number : 3502
Title :我国的八大菜系
Author :
Issue : 总第 46期
Provenance :知识窗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山东菜 黄河、黄海为它准备了丰富的原料,使它成为北方菜的代表。它分济南、胶东两派,以清香、鲜嫩、味纯见长,名菜有油爆大蛤、红烧海螺、荷花大虾等。
四川菜 天府之国是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它具有成都、重庆两种特色,又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尤以麻、辣为独持之点,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鸡、回锅肉等。
江苏菜 它以纵横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为原料来源,创造了银菜鸡丝、清蒸鲥鱼、清炖蟹粉狮子头、百花酒焖肉等名菜;注重原汁原汤,浓淡适口,甜咸适中,其中又分成扬州、苏州、南京三大派别。
浙江菜 包括杭州、宁波、绍兴三个支系,其中杭州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牡蛎羹、海瓜子等鲜脆软滑、香稣绵糯,清爽不腻。
安徽菜 有山珍海味齐全的皖中、皖南作后盾、有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等历史名菜。菜肴重油、重色、重火功。
湖南菜 由湘江、洞庭湖、湘西山区三种地方菜组成,以长沙菜为代表,口味重酸辣、香鲜、软嫩。名菜有腊味合蒸、红煨鱼翅、冰糖湘莲等。
福建菜 起于闽候,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方菜荟萃而成,以海味为主要原料,长于炒溜煎煨,注重甜酸咸香。
广东菜 包括广州、潮州、东江三派,以海味为主,兼取猪羊鸡鸭蛇猴猫,如烤乳猪、脆皮鸡,冬瓜盅,古老肉、竹丝烩王蛇等,清淡、生脆、爽口,得到“吃在广州”的赞誉。
除八大菜系之外,京、沪、豫、鄂……皆负盛名,清真菜、素菜等也风味诱人。据统计,我国各式名菜不下万种,而且色、香、味、形不断创新,风格各异。
����
Number : 3503
Title :从脚底板看人的直立
Author :平泽弥一郎
Issue : 总第 46期
Provenance :科普文摘
Date :1984。4
Nation :日本
Translator :庚镇城
脚底板是我们身上用得最多的部位。人的各式各样姿态都落在脚底板这个基础上。让我们领略一下脚底板的重要性吧。
脚底板,以那么小的面积支撑着整个身体并使之直立,它对人体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谁也不把它放在心上。
站立时如旋转的陀螺
高速旋转着的陀螺,看上去好像固定不动。这和人站立的姿势非常相似。如果你闭上眼睛,规规矩矩地并拢两脚站着,就能感觉到自己一边按一定方向画着圆,一边调整重心,力图保持全身的稳定。
假如将身体的重力线当成是陀螺的旋转轴,那么在身体某处就该有个支点。重心测定的结果,知道支点在左脚的脚底板上。将两脚并拢站立时,重心落在左脚底板上,吸气时重心向右斜前方移动,呼气时向左斜后方移动。而且,重心总是经常作顺时针旋转的。
用仪器记录下人站立时的脚底板形状并加以研究,可以获得一些有趣的结果。例如,小提琴演奏者的站立姿势和音色之间就有某种相关。我发现,在美妙的音色出现的时候,左脚的前脚掌常常并不着力,并且有节奏地拍动,其他部分则牢实地踩在地上。可是初学者拉琴时人站得笔直,音色也不佳。这就是说,站立姿势不好,就不会有好的琴音。
现代人的姿势是向后仰
在研究大约三千年前的古代人的足迹时,可以发现那时人的脚后跟窄而尖,五个脚趾张开。这是说明古代人的重心在前方的最好证据。大概为了便于灵活地转动身体,必须保持前倾的姿势。
现代人的脚后跟圆而宽。这表明重心移向了后方。
现代人将两脚并拢立正,以脚底板的长度作为100%,从脚后跟算起,人的重心点处在多少百分比的位置上呢?对不同年龄的人作了比较。发现在6岁到14岁的成长期中,从大约40%的地方开始慢慢地向前方移动,而后稳定下来,着落在大约47%的地方。到年老时,脊柱向前弯曲,肌肉和关节僵直,运动能力低下,可是重心位置却并不变化。即使90高龄老人的重心位置和年轻人也几乎没有差别。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想,成人的重心点如果不在47%的周围,就难以保持身体的稳定。
但是,此项测定是1960年得到的。到了1980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人吃惊的是,人的重心位置从20年前的47%后移到40%的位置上。这就是说,现代人的直立姿势在急速后倾。
直立能力从五十岁以后开始衰退
前边讲了在成人时期重心的位置并不由于年龄而变化,可是重心动摇面积(站力20秒钟时重心点的活动面积)却因年龄而大有不同。
面积最小的是20多岁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直立能力最强。按年龄排列,从6岁到20岁直立能力逐步发达,从20岁到50岁直立能力大体保持稳定,过了50岁以后直立能力则逐步衰退。
但是,考察高龄者时发现,直立能力在70多岁前是逐步衰退的,可是从80岁起却又开始增高。这当然不是年龄大之后直立能力会发展,大概是因为站立姿势好的人长寿者多的缘故。
婴儿的脚也有左右差别
婴儿刚生下来不久,如果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婴儿的脚底板。先从右脚试起,五个脚趾头会象海海葵捕捉食物那样,缩起来将手指抓住。可是,稍用力按压他的脚底时,孩子猛地将膝伸直,把手指顶回来。在左脚上也做同样的试验,结果,左脚只抓住一点点手指头,按压脚底时也几乎不顶回来。这种反射运动在生后2到3周时消失。女孩子大约三岁,男孩子三岁半时,左右脚在机能上的差别则以另外的形式反映出来。小孩子学会蹦跳,一开始总是以刚出生时反射迟钝的左脚作为轴心,抬起右脚跳跃,由左脚着地。
右脚是手艺人 左脚是艺术家
从6岁到50岁左右,男女都是左脚的接地面积较右脚的为大。这一定是因为左脚的支撑力强。举例说,就地踏步时,左脚的着地时间就较右脚为长。
再介绍一个考察左右脚差别的实验:让男女学生各100人在一条直线上行走。最初是要求左脚踩在直线上,右脚不限;接着按相反条件行走;最后,左右脚交替踩在直线上走。结果,感到左脚踏在直线上容易的人为多数。这表明由左脚决定行进方向的走法比较合乎自然。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让大家随便行走时,朝着行进方向的大体上是左脚。
明显地以左脚为轴心的人,在20多岁的青年人中居多,他们将左脚正对着目标朝前走。这样的人似乎有这样倾向:裙子和裤子的下摆往左边下坠。左脚穿的袜底也较右脚袜底容易脏。观看体育、舞蹈、戏剧等表演时,可以发现很多演员经常以左脚为轴心,用右脚做各种动作的。我在大学课堂上说明这点时常说“右脚是手艺人,左脚是艺术家。”
人是靠右大脑半球站立的
出现这种以左脚为轴心,右脚运动的现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由于受左右大脑半球的支与配呢,还是由于人体结构机制的关系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大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目前至少可以说,关于左脚的轴心性,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我研究了80组一卵孪生子和20组2卵孪生子(二卵性孪生子具有不同的基因)的直立能力和遗传有怎样的关系。最显著的结果是:左脚受基因的影响强,右脚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强。我们知道,右大脑半球支配着左半身,左大脑半球支配着右半身。这就是说,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右大脑半球中强。将这些事实概括起来的话,就可以提出:人是靠右大脑半球站立的。
结语——站立起来了的人
人由于直立而赢得了“手的文化”。随着手的发达,脑也发达起来,脑袋变大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脑袋变大竟成为使身体站立不稳的因素。在“站起来了的人”的身体中产生了必然的弊病。出现了许多在四足动物中看不到的病症,如脊椎滑动症、椎间盘脱出症、疝气、股关节脱臼、内脏下垂、扁平足等。这说明在人体中,有一些部分还未完全适应直立。针对这种情况,我的结论是,人类在今天还需要多作“站立练习”。并且,应该从婴儿一出生就要为教他正确地站立作准备。
����
Number : 3504
Title :“爱的魅力”辨
Author :金马
Issue : 总第 46期
Provenance :随笔
Date :1984。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一
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儿,不少在热恋期原本很有一些魅力的情人们,及至进了洞房,就象进了盘丝洞,招了魔障,那缕缕情思也不晓得被哪位无情的神灵一圈又一圈地盘了去,结果,使得两情婵娟依旧者实属少见,而“生育合作社”或“经济共同体”式的务实性“感情结构”,不无令人遗憾地成为不少家庭的主调,真象是应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典啦。
我没有考证过第一位给“爱情坟墓说”提供理论根据的权威人士到底是谁,不过,罗曼·罗
兰在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确实给某些有如此遭遇的人们画过像,他说:“初期的爱情只需要极少的养料!只消能彼此见到,走过的时候轻轻碰一下,心中就会涌出一股幻想的力量,创造出她的爱情,一点儿极无聊的小事就能使她销魂荡魄;将来她因为逐渐得到了满足而逐渐变得苛求的时候,终于把欲望的对象完全占有了之后,可没有这种境界了。”罗曼·罗兰在这里的限定范围是很明确的:对欲望的对象的企图占有者来说,初恋时所展现的爱的魅力,往往是会因欲望的实现——完全占有而告消失的。
同时,我也不晓得率先对“爱情坟墓说”进行驳斥的行家是哪一位,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确曾断然立论:“爱情赐予万事万物的魅力,其实决不应该是人生的短暂现象,这一道绚烂的生命的光芒,不应该仅仅照耀着探求和渴慕时期,这个时期其实应该相当于一天的黎明,黎明虽然可爱,美丽,但在接踵而至的白天,那光和热却比黎明时分更大更多。”这位文学老人的看法再明白不过了:婚姻非但不是爱情的坟墓,而且应该是爱情不断升华的起点。
不过,平心而论,这两位文学大师的貌似相悖的立论,其实从某个侧面、某种前提下来加以理解倒是统一的。婚后能不能保持和如何保持爱的魅力的问题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怪乎英国哲学大师罗素对此也不得不耍了个花招,他摊开双手,以无可奈何的神态和揶揄的口吻说:“婚姻就象一个金色的鸟笼,在外面的想进去,在里面的却想出来。”
二
笔者无意给两位文学大师关于恋爱、婚姻的议论和稀泥,实在说,他们的议论都是用心良苦、富含哲理的。照理说,“婚姻就是爱情”(燕妮语)。然而,如果一对恋人彼此所生发的“魅力”当真象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只是满足于“极少的养料”,而且因为“得到了满足而逐渐变得苛求”,以图达到“终于把欲望的对象完全占有”的目的,那么,这样的婚姻必然会转化成为爱的囚牢;进一步说,他们之间起始所产生、所拥有的所谓魅力,究竟是不是具备爱情的本质含义也很难说。
我就曾经结识过这样一对青年恋人,他们在热恋期间举止文明,衣冠楚楚,表面看来,彼此颇具一番魅力,可惜婚后不久即双双蜕变;男方变得粗暴邋遢,女方变得乘戾任性,以致化“魅力”为角力,常常唇枪舌剑甚至兵戎相见,吵得四邻不安。
可见,爱的魅力应该经历一个孕育、发现、验证的过程,谨防被橱窗式的爱情模特所迷惑,实为避免爱情悲剧的关键。
三
从词义学来看,魅者精怪也,旧时迷信以为物老则成魅,魅力一词无非是极言其吸引力之强烈也;魅力英译为attraction也可译为吸引力。如果我们综合中外词义而加以演绎的话,魅力,该是能使得受者着迷的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感召力了。成熟而稳定的魅力的品格已是如此神奇,当它和爱情这个迷人的精灵结合在一起时,自然更会显得美丽、神奇、丰富、令人心醉神驰了。
善哉!爱的魅力。但愿每个有情人都能成为拥有它的富翁但愿每对恋人都能让爱的魅力伴随终生。
四
青春确是爱的魅力喷涌迸发的年华,智者确应把它作为焕发爱的魅力的基点。
青春的丰采,它的灵与肉、健与美、力与智的蓬勃,为形成独特的、足以撼动人心的魅力提供了最充分、最值得珍贵的条件。(据生理学家研究,只有这个年龄段,香腺真的在分泌一种迷人的香味呢。)凡是经历过正常的青春发育期阶段的人们,也大多拥有过这个美好的精灵。俗话说的“十八岁的少女没有丑八怪,再丑的人儿也招人爱”,就是极言人在这个时期令爱神拜服的天然美好的情境。
青年男女一俟情窦初开,思恋的春汛到来,爱神就会悄然潜入他们心灵风景的画面,使那些司职激发爱的魅力的细胞们跃入高能的行列,在他们的人生途程上掀起一场优化自身形象的高潮。
爱的魅力对青春的美好塑造作用,罗曼·罗兰也曾做过生动的比拟,他说:“爱情使有些鸟显示出它们身上最美丽的颜色,使诚实的心灵表现出最高尚的成分。因为一个人只愿意给爱人看到自己最有价值的面目,所以他们赞美的思想与行动,必须是跟爱情塑成的美好的形象调和的那种。浸润心灵的青春的甘露,力与欢乐的神圣的光芒,都是美的,都是有益健康而使一个人心胸伟大的。”这段话,说明爱的魅力,不只是来自个人的生理、心理合乎逻辑的发展,还来自这个时期青年男女在集群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思春情愫的互相感染和相互聚发,以致使得他们所拥有的爱的魅力始终保特着高势能状态。这种青春的爱的魅力,它的辐射力是那么地强烈:一个悠然而逝的眼色,足以使爱的风暴的巨大潜能得到释放;一个极其轻微平凡的动作,也能招得意中人心灵中的爱神团团旋转……
青春,初恋,它所赋予的爱的魅力能量何以如此巨大?答曰:因为这种魅力来源于他们聚积于心中的慈母爱、同志爱和祖国爱的营养,是聚积于胸中的微睡着的情感火山的一次集中爆发。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