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性道德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起到了加强这种道德观念力量的作用。这 

  一点已经为人类学和考古学资料所证明。 

       旧石器时代中期一些尼安德特人遗址发现了最古的墓葬,如法国的圣沙 

  贝尔、莫斯特、拉·费拉西,巴勒斯坦的厄斯——斯虎尔,苏联的基克—— 

  科巴和切舍克——塔什等,说明尼人已经会埋葬死者。其中苏联乌兹别克的 

  切舍——塔什洞发现的尼人小孩遗骸,头骨周围是排成一圈的6对山羊角, 

  有的学者认为这说明产生了对太阳崇拜的萌芽,有的认为当时可能对这个尼 

  人小孩举行了葬礼。阿尔卑斯山的彼特斯赫勒洞和德拉亨洛赫洞,以及前文 

  提到的法国列古尔杜洞都发现有熊的头颅和肢骨,并且安放有序,被学者们 

  认为是产生了对野兽崇拜的宗教观念的证据。以上的墓葬发现表明,在旧石 

  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萌芽。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关晚期智人宗教遗迹的考古发现就更多了。在距 

  今约18000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墓葬遗址发现,山顶洞人遗骸周围撒 

  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还有燧石石器、钻孔兽齿、石珠等随葬品。民族学 

  资料表明,撒红色粉末是企求血的象征——灵魂和生命源泉永远寄于死者之 

  身,而安放随葬品则是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过人间一样的生活。与山顶 

  洞人同时代的法国南部的拉塞尔洞,出土了两万年前创作的一个右手拿着牛 

  角的妇女浮雕,被学者们认为是在主持与狩猎有关的宗教仪式。此外,在苏 

  联莫斯科东北部的逊戈也发现了两万多年前的身上撒有红色赭石粉的男人和 

  小孩遗骸。可见,在氏族公社萌芽和产生初期,智人便开始萌芽和逐渐产生 

  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2)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 

       大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跨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 

  中石器时代,即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主要有欧洲 

  的阿齐尔文化和马格尔莫斯文化,非洲的卡普斯文化,以及中国河南许昌的 

  灵井文化。这一阶段的劳动工具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进,弓矢和细石器的出现, 

  成了中石器时代的标志。劳动工具的更新、生产力的提高,使母系氏族公社 

  经过了一个发展时期。正如恩格斯所描出的那样,“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 

  段发生,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 

       ①婚姻制度及其社会关系。中石器时代的族外婚姻制度有了很大的发 

  展,大部分地区都由群婚形式转变成了对偶婚。当时的对偶婚还极不稳定, 

  这种对偶家庭也还很脆弱,虽已具有某些经济功能,却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 

  并未形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对偶婚初期,夫妻双方各住在自己母方的氏族 

  中,各自同本氏族保持着紧密联系,孩子只属于母方氏族,没有自己支配的 

                                                     ① 

  财产,母系氏族公社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 

       在中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财产的增多,使社会 

  组织愈来愈趋向稳定,氏族公社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地位更加巩固。人们已 

  经有了贮存食物的可能,用不着如以前一样因找不到食物而不断四处迁移。 

  这时尽管还未进入完全定居的村落阶段,但有关研究认为,氏族公社可能已 



① 参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 卷,第154 页。 


… Page 16…

  经有定居而成村落的某些萌芽。 

       公社氏族成员统一从事集体劳动,这只是一种仅限于大家共同对付相同 

  类型工作的简单协作,还没有出现任何社会分工。此前便开始存在的因性别 

  和年龄不同而出现的自然分工,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贯穿于整 

  个氏族制度的发展史。通常氏族成员被分成四组:小孩、老人、成年妇女和 

  成年男子,分工各有不同。这种自然分工的存在,并没有造成不同性别和不 

  同年龄之间的不平等。妇女同样享有崇高威望和突出地位,但男子与妇女的 

  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各自从事着自然分工不同却意义相同的有益劳动,共 

  同生存于集体之中。同样,老人和孩子在氏族内部受到尊敬和爱护。氏族内 

  部实行集体主义的生产原则和消费原则,氏族既是集体生产成果,又是个体 

  生产成果的最高所有者。 

       氏族的管理是在原始的民主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最高权力机构—— 

  全体成年人会议决定氏族各方面的重要问题,并选举或撤换酋长。酋长是氏 

  族的领导者,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妇女担任,管理氏族各项事务。酋长的权力 

  建立在个人威望和大家尊敬的基础之上,虽没有任何法律保障,但却是任何 

  人不能随意侵犯的。酋长代表氏族监督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言行,并惩罚违反 

  氏族准则者。母系氏族公社的这种权力结构,在本质上与阶级社会中的国家 

  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此,列宁曾作过如下概述:在与现代文明人类相距几 

  千年的原始社会里,“还看不见国家的标志。我们看到的是风俗的统治,是 

  族长所享有的威信、尊敬和权力,这种权力有时是属于妇女的——那时妇女 

  还不像现在这样处在无权的被压迫的地位——但是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什么 

  分化出来管理他人并为了管理而经常一贯地掌握着某种强制机关即暴力机关 

  的特殊集团……”① 

       早在母系氏族公社初期,族外婚制的产生就实际上“必须开始于两个氏 

       ② 

  族”,氏族公社不可能单个地存在,两个互相通婚的氏族便导致了部落的最 

  初萌芽。当时部落内部氏族公社之间的关系一般仅限于彼此通婚,部落还不 

  是一个稳定的统一整体。到中石器时代,长期稳定的通婚才使部落内部氏族 

  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巩固并复杂起来,出现了经常性的物品交换和经济协 

  作。部落已有自己的名称、领土、方言和文化习俗,但一般还没有部落自治 

  机构和部落首领,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社会权力共同体的特征,其作用仍不 

  如氏族显著,氏族公社的权力作用在社会生活占着明显优势。 

       ②道德观念与宗教。对偶婚的产生,使过去群婚时代的各种传统观念和 

  习俗逐渐被对偶婚制的观念和习俗所取代。如有的人类学家认为早在北京人 

  时代就有食人之风,古人化石中如在德国发现的埃林斯多夫头骨和在南斯拉 

  夫发现的克拉皮纳头骨,都被认为是由于吃人的目的而被用暴力打死的。到 

  中石器时代,随着食物的增多,不仅这种残忍现象已渐消失,而且老人作为 

  富有经验和对氏族有贡献的人,已越来越受尊敬和照顾。 

       早在氏族公社的最初阶段,人们对自然界就已经产生了模糊的神灵观 

  念。原始人类对自己的身体构造毫无所知,不理解生与死的区别,相信活人 

  和死人都有灵魂,而且认为自己身体之外的自然万物也同样具有灵魂。在原 

  始人类的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是最早的一种,它随着人类抽象思维的发展 



① 《列宁全集》第29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31—432 页。 

②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77 页。 


… Page 17…

  而变化,成为一切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上社会发展最缓慢的一些原始 

  部落,如塔斯马尼亚人、澳大利亚人和火地人等,都相信万物有灵。在万物 

  有灵论产生的基础上,中石器时代的拜物教和巫术也相应出现,人们给自然 

  万物赋予神奇的特征并加以崇拜,当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偶然与人的主观愿望 

  巧合时,人们更是错误地以为人可以按自己的愿望采用某种术行影响自然或 

  他人,致使巫术得以广泛传播。 

       同样,氏族公社初期就已萌芽的图腾崇拜此时也得到很大发展。图腾主 

  义宗教认为,每一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图腾是自己的共同祖先和保护神。 

  图腾的强大或衰微,分别象征氏族的强大与衰微。一般说来,氏族的图腾多 

  系某种特定的动物、植物及其它无生命物品或某种自然现象。例如,大洋洲 

  的毛利人在住宅门前的柱子上雕刻蛇、鱼、鸟等动物作为图腾,日本的阿伊 

  努人和西伯利亚的一些氏族以熊为图腾,奥斯蒂亚克人也把熊当作圣兽加以 

  崇拜。氏族的名字多以图腾动物为名,如大洋洲巴布亚人、斐济人和马克萨 

  斯人等的氏族都以自己的图腾命名。中国的氏族以动物命名的也很多,如黄 

  帝的氏族有蟜氏,神农的氏族神龙氏,尧的氏族有骀氏,舜的氏族穷蝉氏以 

  及曾与炎帝交战于阪泉之野的熊、罴、貔、虎,都是氏族图腾的记号。 

       共信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属于一个图腾集团,集团内部因亲属关系禁止 

  相互通婚。在这里,禁止族内婚的道德观念同图腾崇拜紧密纠缠在一起,谁 

  违反道德观念,就等于违反了图腾禁忌,就将受到严厉惩罚。每一个图腾集 

  团都有自己共同的图腾神话和图腾仪式,并有一个神圣的图腾中心保存图腾 

  圣物和举行各种图腾仪式。氏族成员都有保护图腾的责任,图腾集团内的氏 

  族成员互相帮助,谁受到伤害,全体成员便有责任为他复仇。这种血族复仇 

  的古老习俗在后来世界各洲的原始部落中都很流行。 

       图腾崇拜是对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人类现实经济生活的反映。从母系 

  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之后,图腾崇拜就逐渐减弱,或只保留一些残余形 

  式了。 

       这一阶段的宗教同时出现了祭神仪式。起初,每个氏族成员都可参加这 

  一活动,在祭祀仪式趋于复杂化后,主持仪式就越来越要求有一定知识和经 

  验。这样,一些最重要的祭神仪式便开始脱离一般的氏族成员而逐渐由酋长 

  执行,到后来则完全由妇女组成的专人负责。 

       (3)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恩格斯曾经指出:“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 

  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 

                                                                          ① 

  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增加天然产物生产方法的时期。”新石器 

  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表明人类社会已由蒙昧时代进入到了野蛮时 

  代。新石器时代属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在此期间,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得 

  到了空前发展,母系氏族公社转入了繁荣时期和全盛阶段。 

       ①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及村落的出现。劳动工具在新石器时代得到 

  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并能使用木锄和石锄栽培 

  某些可供食用的植物,原始农业便逐渐从采集经济中产生出来。这种农业还 

  处于最初的锄耕农业阶段。原始畜牧业是由狩猎发展而来的,到新石器时代, 

  绵羊、山羊、狗、猪和牛等动物都驯养成了家畜。人类居住的许多地区在新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 卷,第23 页。 


… Page 18…

石器时代都已产生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其中农业较早地产生于西亚、东亚、 

中美洲和秘鲁等地区,畜牧业则最早产生于西亚。 

     劳动工具的改进,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以及陶器的发明,使经常 

性的食物贮存成为可能,为定居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原先半定居 

的生活方式逐渐为比较永久性的定居生活所取代了,原始人类从此进入完全 

定居的生活阶段。人们的住所有了很大改进,并各具地方特色,如东欧的敷 

土木屋,瑞士的水上建筑和美洲易洛魁人的长形房子。与此同时,村落也开 

始形成,通常是一个母系氏族构成一个村落,如氏族人口太多,就分居在相 

邻村落。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完全定居生活的出现,以及村落的形成,极 

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当时的实际情况,可 

以从世界各地的考古材料中窥见一斑。 

    在西亚,伊拉克北部的萨威·克米·沙尼达遗址和沙尼达东南的贾尔摩 

遗址、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小亚细亚的沙塔尔·休于遗址、伊朗的阿里 

库什遗址、以及约旦的贝得哈遗址等地,都发现有定居的遗迹。其中贾尔摩 

遗址已经是农业村庄,估计有500人居住。耶利哥遗址是一个居民可达2000 

人的村落居址,居址围以石墙,有砖建的塔楼高8。15米。从遗址还可看出当 

时已有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此外,中美洲的墨西哥河谷和坦马利帕斯遗址, 

非洲上埃及的法尤姆遗址,欧洲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遗址、南斯拉夫的 

斯达利塞沃遗址和保加利亚的卡拉诺沃遗址等多处的考古发现都说明,新石 

器时代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已进入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的定居生活阶段, 

氏族制度走向其发展顶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极为丰富,解放以来发现的文化遗址数以千 

计,遍布全国各省区。其中,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发达 

地区,母系氏族公社较早地进入繁荣阶段。 

     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有山西省怀仁县鹅毛口、河北省武 

安县磁山、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陕西省华县老宫台、北京市东胡林村等遗 

址。黄河流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 

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在年代上约为公元前5000年到前3000年,至今发现 

的仰韶文化遗址约有1000多处,主要有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 

岭、邠县下孟村、华县元君庙,河南陕县庙底沟、安阳后冈、洛阳王湾、渐 

川下王冈等,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适宜发展农业和渔猎的地方。当时人们有 

了固定居地,建起了村落,过着定居生活。其中的西安半坡遗址总面积约5 

万平方米,位于西安市东郊10余里的浐河之畔,是一处比较完整的母系氏族 

公社遗址。半坡遗址中房屋建筑的密集分布和多层叠压,表明人们在此定居 

时间很长。根据已发掘区域的房屋数量推测,整个村落同时存在的房屋有100 

多座,可住400—500人,是一个大村庄。在半坡遗址的窖内发现厚达18厘 

米的腐朽的粟,可见种植面积和收获都有相当数量了。遗址中还发现两座饲 

养家畜用的圈栏遗迹,并有猪的骨胳,可见原始畜牧业已经开始。与仰韶文 

化同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还有黄河上游甘肃、青海东部的马家窑文 

化,代表遗址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其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住房遗迹,反映的当 

时的氏族制度发展情况与仰韶文化基本相同。此外,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兖 

州县也发现一处早期大汶口文化遗址——王因遗址。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嘉兴县马家浜、江苏 


… Page 19…

吴县草鞋山、上海崧泽(下层)等处,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和走向繁荣 

的阶段。其中的河姆渡遗址有四个文化层,下层文化就是距今约7000年前新 

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大量骨耜和人工栽培的水稻遗物, 

还发现大量家猪的上下颚骨,可见当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已达到相当的水 

平。遗址有大片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阑式木构建筑。这里出土 

的带有榫卯的构件,说明我国古代建筑上的榫卯技术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已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 

     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代表主要还有黑 

龙江昂昂溪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南海西樵山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