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的工作。从1830年到南北战争以前,城市的兴起和产业工人数量的急
剧增加,要求推进公立学校教育。劳工大军由移民和转业农民来补充,
他们无力把子女送进费用昂贵的私立学校,要求实施免费普及教育。工
厂制度使许多16岁以下的儿童得以入厂劳动,童工教育也成为严重的问
题。
19世纪上半叶,工人运动提出争取教育权的要求,也是对公立学校
运动的一种推动力。当时曾提出“受教育应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的口号。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建立“新和谐村”的实验在美国工人
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欧文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实施初等义务教育。1825
年伊利诺斯州首次制定教育法,该法在序言中提出:公民的智力是社会
的财富和国家的力量,因此国家有义务办理公共教育来增进全体公民的
知识与发展他们的智力。这就为资产阶级提供了要求建立公立学校的认
识基础。事实上,人人到公立学校就学,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特别是对于一个移民众多的国家来说,更需要通过教育逐渐形成统一的
民族性。
1843年,美国教育家、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从德国考察
教育回来,建议由州政府来负责建立公立学校,以区别于原来由教会办
的慈善性质的小学。这是美国公立学校的开始。公立学校的建立不仅奠
定了美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也成为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
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地方税收制度,建立以州为主的
… Page 31…
领导体制。公立学校运动还包括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以及师资的培养和
选用。公立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师资成为重要问题。1839年在马萨诸
塞州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1853年在伊利诺斯州创办了第一
所私立师范学校。
确立地方教育税收制度的过程也是新教育观念确立的过程。首先,
免费教育是专门为穷人的教育这一思想受到冲击。过去,从慈善观念出
发,用公款使穷人的孩子接受最低教育,而有钱人子弟则接受另外形式
和内容的教育。虽然都受教育,实质上是不平等的。许多具有民主思想
的人士认为,这是违背教育平等原则的。他们主张人人都应当进入统一
的免费的学校接受同样的教育。因此,学校的经费也应由每个公民共同
负担,用征集教育税的办法来解决。地方税收制度的建立尽管遇到许多
障碍,但到南北战争时期,多数州都确立了地方税收制度。
建立以州为主的领导体制,就是由统管全州的教育机构来指导各县
市镇的教育领导机构,分配和管理州教育经费,收集和交流教育情报,
统一立法,形成全州统一的公立学校系统,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提高
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教育民主。因此,建立州教育领导机构成为公立
学校运动的重要目标。183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建立州教育委员会。随后,
许多州都相继建立了州教育委员会。
19世纪上半期的公立学校运动加强了资产阶级世俗政权对教育的控
制力,加速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到1859年,仅马萨诸塞一州就有公
立学校4000多所,成为初等教育的主体。通过这场运动,美国式公立免
费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引发了19世纪后期公立中学和州立大学的发展,
为美国统一的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一运动当时
主要限于美国北部及西部的初等教育范围,与实现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
和世俗化理想尚有很大差距,并且根本没有涉及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教育
问题。
(2)中等教育
①文实中学的发展。1800年以前,美国有100多所文实中学;到1830
年增至950所;1850年迅速达到6000多所,在中等教育领域占据了绝对
的优势地位。
文实学校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倡导的,1751年在费
城开始创办。它的出现标志着美国中等教育一个重大运动的开端,是美
国社会实际需要和国际上实科中等教育思潮影响的结果。美国原有的拉
丁文法学校教授的课程纯粹是古典的,是专为升入学院作准备的,已不
能适应当时美国工商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了就业,有关的工业、商业知
识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的响亮口号是“训练学生投入生活”。文实
学校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很适合当时的社会潮流。当时由于公
立小学的增加,急需增加小学师资,许多文实中学承担了培养小学师资
的任务,这也是它一度兴旺的直接原因。
文实中学把培养青少年就业本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还在中等教育
领域首开男女同校之风。文实中学在美国教育史上成为古典中学向实科
中学过渡的桥梁。它之所以成为一种过渡性的教育机构,因为这种学校
是私立的,至多是半公立的,要收学费,它不能给予更多的人接受中等
… Page 32…
教育的机会。另外,当时为升学作准备的古典科目仍占上风。到南北战
争之后,文实学校逐渐被公立中学所取代。
②公立中学的产生。公立中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美国中等教育史上
的又一重要事件。第一所公立中学于1821年5月在波士顿正式开办。这
种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没有愿望也没有条件获得古典教育的人”,学校
为“准备成为商人和机械工人的青年提供较之任何公立学校的教育更好
的教育条件”;学制三年;不设任何宗教课程,也不设拉丁语和希腊语
等科目。由于这些特点,公立中学又被称为美国的实科中学。
1827年1月,马萨诸塞州颁布学校法,条文中虽然没有使用“中学”
一词,但内容大多涉及中等教育,因此又被称为“中学法”。该法影响
很大,被美国教育史家看作“美国中学的实际起源”。宾夕法尼亚、康
涅狄格、俄亥俄、新泽西等各州也都颁布了类似的法令。
公立中学的发展初期并不顺利。在一些地区,许多人满足于初等教
育水平或文实中学把公立中学看成是“多余的学校”,是额外的负担。
当时一些思想保守的人反对公立学校运动,成为公立中学发展的严重障
碍。即使在先进的马萨诸塞州,30年当中只建立十几所中学。在南北战
争之前,公立中学的发展一直落后于文实中学。但到19世纪后期,终于
出现了公立中学大发展的形势。
(3)高等教育
美国早期的高等教育机构几乎都与基督教各宗派有联系。1800年以
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机构向横广发展,要求公立,主张课程搞
选修制,要求举办工农技术教育。
19世纪早期,美国教育家就开始寻求改进高等教育的办法,对高等
教育的所属权存在着严重争议,是应该掌握在联邦和各州手里,还是应
该归于各个宗派,莫衷一是。一些自由主义者主张联邦开办国立大学,
但是美国的国立大学始终没有开办起来,只建立了一些州立大学。第一
所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到1860年,美国已有州立大学17所,初
步形成了从初等到高等的公立学校体系。但是,这时私立的或教会的学
院或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19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工业革命和民主自由思想的冲击,德
国式的现代大学成为美国大学的样板。在此期间,高等院校规模扩大,
数量增加,到1855年,全国高等院校约有300所。值得指出的是,美国
这时的高等院校向女生开放,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
关于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否办研究生院、教授的地
位及学术管理,也有各种见解。1818年,杰弗逊在关于弗吉尼亚大学校
址、课程计划和政策的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目标是:“造就国家繁荣
和个人幸福是赖的政治家、立法家、法官;阐述政府的原则和结构、阐
述规定各国交往的法律、阐述为我们自己政府市政上制定的法律、阐叙
健全的立法精神;……调和和增进农业、制造业、商业的兴趣,并且借
助很有见识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给公共工业一个自由范围;发展我们青年
人的推理能力,丰富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的道德,给他们灌输美国和
秩序的箴言;用数学和物理科学启迪他们,增进技艺,论叙健康、生存、
人类生活舒适等问题;总的说,形成青年反思和正确行动的习惯,使他
… Page 33…
①
们对于别人是美德的榜样,在自身是幸福的榜样。”弗吉尼亚大学在课
程中增加了现代语文、数学和自然哲学等学科的比重,允许学生自由选
修各种课程。
杰弗逊的大学理想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注意。它的目标充满民主
共和主义精神和功利性,这些目标强调高等教育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明
确而具体的作用,甚至主要着眼于世俗的社会政治生活,而很少宗教色
彩。因此,这是美国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这一时期哈佛大学也进行了课程改革,在部分系内实行选科制和按
能力分班的措施。后来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与古典课程并行的现代语文及
现代科学课程。
19世纪美国出现了出国留学热,近万名青年远涉重洋而就学德国。
50年代后许多学者返回美国,大力宣扬和效仿德国,发展美国大学教育,
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南北战争以前,工程技术教育也已开始被人们重视。1824年开办
了第一所独立的技术学校——伦塞勒多科技术学校。这所学校在19世纪
为美国培养了许多第一流的技师。工程和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在课程
中,引起了一些老牌文理学院的重视,许多学院也开始举办独立的工程
系或学院。1845年,协和学院成立土木工程系。1847年,哈佛学院成立
劳伦斯科学学校。185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采矿、技艺及制造业系。
这一时期美国技术教育运动出现了高涨的势头。1865年马萨诸塞理工学
院的建立对技术教育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世纪下半叶,美国技
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这类高等院校使应用科学和机械技艺在学
院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使美国的高等教育摆脱了纯古典的和形式主
义的传统。许多院校还非常重视农业科学教育,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2。南北战争以后的美国教育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战后美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美国由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
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点的教
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在教育上一直实行地方分权制,没有形成国家统一的领导权
限。在殖民地时代,教育行政领导权属于各殖民地地方当局(即独立后
的州),在州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成立州教育委员会,作为一个州的
教育决策机关,依据州教育法来确定本州的教育政策,监督本州的教育
实施。1812年,纽约州开始设置“州教育督察长”,为一州的主要学校
教育专员,负责监督并全面领导公、私立学校的教育。
在州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分设学区,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学
区划分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实行的是乡学区制,6户以上的乡村就可以
组成一个学区,选出3人为学区董事,负责管理学校、聘任教师、选用
① 转引自滕大春主编的《外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339 页。
… Page 34…
教材、征收教育税金和议定学校规则等,还要召集家长商讨重要问题。
乡学区范围过小,人力财力都遇到许多困难。1853年,从马萨诸塞州开
始采用镇学区制,以后又发展为县制学区,设县教育委员会和县教育局
长,负责整个学区的教育行政、经费及学校教育的领导和监督。它是仅
次于州的教育行政单位。由于10万以上人口的工业城市不断增加,1870
年以后又产生了市制学区,直接受州教育行政机关统辖。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根本没有中央一级的教育领导机构,宪法明确
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战争后有人提出设立中央教育部的议
案,被否决。后来设立了教育总署,附属于内政部,1870年改称教育局。
这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对各州并无实际的行政领导权,它主要是一个教
育情报咨询机构。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未授予合众
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由此引伸出美国教
育是属于州的权力。这也是美国教育实行州分权制的法律依据。美国宪
法不规定教育问题,中央不对全国教育实行领导,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少
见的。美国在教育领导上一直实行地方分权的形式,在全世界也是最典
型的。
①义务就学法。南北战争以前,只有马萨诸塞(1852年)和纽约(1853
年)两州颁布了义务就学法。1865年以后,各州都陆续制定义务就学法,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义务就学法是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教育法规,学期年限、实
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州的义务教育一般截止到入中学以前,义务教育
年限不完全相同,多数为8年。义务就学法的实施是非常艰难的。尽管
如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7—15岁儿童的75%已经上学。这
一时期,美国教育家哈里士(1835—1909年)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教育系
统的主张,即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学院,这对在美国形成“教育阶梯”是
极大的推动。小学则是这个“教育阶梯”的第一层。到1900年,8年制
的分级学校是美国小学的基本类型。
②公立中学合法地位的确定。美国“中学”是在19世纪20年代出
现的,到60年代,全国共有中学300所。把中学纳入公立教育的行列非
常艰难。在南北战争后的最初几年,扩充公立中学遭到纳税人和宗教集
团的强烈反对。70年代关于公立中学引起许多诉讼。1874年的卡拉马祖
案影响面很广,最后,裁决肯定了教育委员会征税办公立中学的合法权
利,确定了中学在公立教育系统中的法律地位,地方教育委员会获得了
按需开办中学的自由。州立法机关也通过法律允许地方教育委员会办中
学,要求人口稠密的地区一定办中学,并给这样做的学区以帮助。1873
年缅因州通过了中学法,1875年威斯康星州制定了类似的法律,并拨款
援助中学。中学原为3年制,后来改为4年制,与小学相衔接构成了“8
—4制”,成为美国“教育阶梯”的中间阶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受到
西欧学前教育的影响,也开始重视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一些教育研究
机构加强了对幼儿心智发展的研究。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波
迪在波士顿开办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一般认为它是美国第一所幼儿
园。1873年,圣路易斯州首次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系统的一
个组成部分,成为美国公立幼儿园教育的开始。此后各州纷纷效仿。幼
儿教育构成了美国教育的第一阶梯。
… Page 35…
(2)高等教育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修业年限
增加,教育质量提高,许多高校兴办研究生院,大学开始兴起。这一时
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追求实用原则,从工商业发展的需
要出发,广泛兴办农工学院;二是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发展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