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商悍将-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苔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用颤抖着的声音几乎是吼道:“今后诸君要跟着我驰骋南北,为国报效!我们将无敌于天下!”台下也暴风骤雨般地响起:“吼!吼!吼!”的声音!士兵们一起把长戟高高举起,前面俨然是一道道铜墙铁壁!任何敌人碰到这面墙上,将注定被撞得粉身碎骨!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五章 滕国进出
(更新时间:2007…4…1 0:46:00  本章字数:3503)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于高粱杀晋怀公,遂于绛城即位,是为晋文公。这年夏,宋、晋盟于葵丘。是年,宋及楚平于柯。夏六月,曹国叛晋,晋讨之。当时,齐鲁两国关系紧张,宋成公见各国皆有事,无暇他顾,遂乘机大发兵攻打滕国。
当时,滕国是依附于鲁国的小国,民不过数万,兵不过数千,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国君滕文公虽然励精图治,无奈国小力弱,发展受阻,只得在大国之间周旋。各邻国对滕国都有吞并之意,但又惧怕为人所乘,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此时,宋国也是在其他国家都脱不开身的情况下,才乘机攻滕。
是年夏,成公命大司马公孙固为大将,公子目夷为军师,发兵三万自睢阳出发攻滕。宋国北部兵马皆归司马节制。
蒙邑令李青苔很快接到大司马一道命令,令其率本部兵马赶到滕国助战。青苔接命不敢怠慢,立即将城内诸事交付邑宰和城门都尉,自己亲率诸将,点齐九百兵马,北上驰援。
在六月的阳光下,热辣辣的太阳照在这支疾驰北进的部队上:前面是大队飞驰的重骑兵,连人带马都全副披挂,马头甲片上还有一个狼牙刺,战士们强健彪悍,按捺不住满脸的兴奋和渴望,看得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之后是三列并进的战车,每辆战车上有一名车手,左右两名甲士,他们盔甲明亮,斗志昂扬,车上战旗飘扬,斗大的“宋”字和玄鸟大旗猎猎作响,战车隆隆而进;之后是大批重戟兵,他们肩扛六米长戟,健步如飞;最后是肩背重弩的弩兵,弩箭呈优雅弧度昂首向天,箭头上闪烁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金属光泽。
而在整个部队最前面的一匹骏马上端坐一员大将:只见他雄姿英发,酬躇满志,身材挺拔,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他头戴玄鸟兜,身披大黑缕丝阵羽织,内着吞兽锁子连环甲,足蹬犀牛皮黑色战靴,身后三、四员大将簇拥而驰――-他,就是宋国下大夫、蒙邑令李青苔。
夏六月辛未,宋国大军抵达滕国鱼台城下。大司马公孙固派人给滕军下战书,约定次日决战。
次日上午,滕文公还在犹豫不决,最终先派出小股部队以探宋军虚实。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青苔早就按捺不住,催动战马,率领本部三百骑兵上前迎战。滕军久未征战,疏于战阵,哪里是精锐宋军部队的对手?不出片刻,五百多滕军就被消灭干净,还抓了70多个俘虏。
初战告捷!大司马公孙固大喜,连忙催督大军掩杀过去。滕军慌忙紧闭城门,宋军填壕而进,鼓噪攻城。两军杀成一团。
但攻城的时候宋军损失很大,滕军据城拼死防守,不断用滚木、擂石和烧瓶袭击攀城宋军,兵器相撞声、喝骂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宋军攻了几次,都没有进展,反而白白损失了上千人。大司马公孙固见攻城不利,连忙下令,停止攻城!
城外宋军大帐。司马公孙固、军师目夷正与诸将商议如何破敌之策。诸将各抒己见,大家意见不能统一。正在人声鼎沸之时,军师目夷好像有了什么计策,他高声叫道:“大家听我说!”
众将纷纷没了声响,目夷让大家附耳过来,轻轻地说出了一个计谋。大家听完后,无不眉开眼笑,就连一向谨慎持重的大司马公孙固也不住地点头,宽宽的国字脸上泛着兴奋的光芒。
到底是什么计策呢?
青苔由于没有参加军事会议,但也听说了这样神奇的计策,不禁也在揣测起来。
越来越怪的是,每当青苔遇到宋军的其他大将,大家对他好像都像见了鬼一样,敬而远之。搞得青苔摸不着头脑,越是摸不着头脑就越是想,越是想就越是摸不着头脑……
某天夜里,就连三里地之外的大傻狍子都听到了发自宋军大营蒙邑军大帐的那句痛苦无比的吼声:“我受不了了!”
青苔已经断定:由于初战告捷,包括大司马和军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嫉妒他,并且在进行一场反对他李青苔的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瞒着他,由各军分头进攻,好剥夺他立功受奖的机会!青苔越想越像,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心里恨恨地说:“我偏不让他们毒计得逞!”思前想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偷袭鱼台城!
虽然时间已经是夜里一更,虽然大部分宋军都已进入了梦乡,虽然……但青苔还是麻利地把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叫醒,而后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讲了今天夜里的作战计划:分四个方向偷袭,一旦有一方得手,其他几队立刻向这队靠拢!
当下简短的几句命令吩咐妥当之后,四支宋军别动队趁着黑夜就出发了。
行动进展得很迅速,青苔身先士卒,口衔尖刀,悄无声息地率先攀着挠索爬上鱼台南门,一刀剁翻一个措手不及的滕军,然后振臂大呼:“宋军登城了!”登上城楼,却已经发现,除了刚才剁翻的那个滕军外,其余守军早已逃之夭夭了。本想大杀一场的青苔心下有点不甘,但也没办法,于是招呼其他别动队成员陆续登上城墙,而后迅速打开城门,放大队宋军入城。
大司马公孙固早就安排好部队接应了,大队宋军迅速从南门攻进鱼台城,到天亮之时,宋军已经彻底粉碎了滕军的抵抗,活捉了滕国君臣,全部占领了鱼台城。
滕文公被解往睢阳,滕国遂被宋军占领。后来滕文公被放回本国,滕国遂成为宋的保护国。
战后成公论功行赏,大司马公孙固加封为襄陵君,公子目夷加封为睢阳君,下大夫李青苔晋升为中大夫、蒙郡令,镇守宋国北境,统领宋国北部兵马。
青苔坐在装饰一新的中大夫府里,忽然觉得对他们的计谋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
滕国战役后,青苔直接掌握了整个宋国北部的兵马,经过整编、整顿之后,形成了重骑兵、战车兵、重步兵和弩兵各三千人的规模,以自己、南宫奚虎、猛桊和狂邡分别统领之。
从此,三叶草家徽开始遍及整个宋国北部。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为报当年流亡卫国受辱之仇,遂发兵攻打卫国,导致大批卫国难民四处奔逃,许多旅居卫国的外国人也纷纷返回本国。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许多人还是被迫羁縻卫国,不得返回。
这天,青苔正率军巡视黄河,却发现河对岸人声鼎沸,大批百姓拥挤到黄河渡口,争夺为数不多的几只渡船,远方烟焰张天,俨然追兵大至。
青苔命人侦察,很快得知这批人是旅居卫国的宋国人、鲁国人,因为卫国战乱而欲逃归本国,而卫国人却要抓他们作为炮灰,抵抗晋国大军。眼见追兵已将至,青苔却还在举棋不定,对面可是卫国领土,如果贸然入境,即使是解救宋国百姓,只怕见了卫国官吏,不好计较。
正在进退维谷之间,青苔却听得对岸传来顿挫有致的激越悲声: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脐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只苇筏可渡河。谁说宋国路途遥远?踮起脚尖就能看到。)
(谁说黄河又宽又广?连一条小船也容不下。谁说宋国路途遥远?一个上午就能到达!)
青苔闻言,不禁眼角湿润,再也顾不得许多,连忙布置船只,派兵过河接应宋国百姓。时机也真是凑巧,宋军刚到达对岸,卫国追兵就到达了,青苔站在船头就指挥宋军对卫国追兵展开猛烈攻击,掩护百姓撤离上船。卫军没料到会有埋伏,死伤了几十人以后,乱哄哄地撤走了。
青苔也不追赶,只是指挥宋军救助落难百姓,协调船只,返回宋国。
当宋国船只满载难民返抵黄河南岸之时,青苔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吩咐手下侍卫,“给我把刚才唱歌的那人找到!”
很快,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的人就被带到了青苔面前,青苔仔细打量了他一眼:瘦削的身材,面皮白净,两道剑眉微微上扬,目光炯炯有神,气定神闲,自信满满。青苔暗暗吃惊:这么小身膀,怎么这么大的肺活量?
青苔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绕着这人转了几圈,半晌,转到这人面前,目光如炬,直盯着这人的双眼,“跟着我干如何?”那人眼皮也不抬,很爽快地,“没问题!”转身走了下去,边走边问外面的宋兵,“哎,你们在哪吃饭的?先领我去吃饭!饿死了!”青苔心里差点泄气:不会吧?难道是个……饭桶?
事实证明青苔的投资是正确的,这人名叫伊挚,乃是宋国睢阳人氏,据说祖上是商汤名相阿衡伊尹,此人能言善辩,通古博今,正可以做幕府与宫廷的联络官兼外务幕僚。青苔想着,不禁笑了起来。
大军凯旋回到榛原后,青苔马上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伯姬为榛原令兼军师,南宫奚虎为大将,猛桊、狂邡为副将,伊挚为随军长史,赞襄军务。同时,为了便于和宋军其他部队相区别,青苔将自己统率的部队称为“榛原军”,并将榛原作为军事征伐的大本营。
而整个国际形势的激荡,也越发波谲云诡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青苔却总感觉有一场空前猛烈大战的阴霾正在向自己,或许还有整个宋国悄悄逼近了……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六章 陈国侵攻战
(更新时间:2007…4…1 14:41:00  本章字数:3504)

公元前634年,成公四年。晋文公即位不久,成公就秘密派人与晋国接洽,订立了军事同盟,从而正式成为晋国的盟国。
晋文公为了争霸中原,积极扩军备战,矛头首先指向地处中原中心地带的郑国。这年夏,以郑国叛晋降楚为名,晋将先轸率军三万攻入郑国虎牢要塞,并在虎牢筑城,牢牢控制了郑国北部的战略要点,处于随时能对郑国进行第二次纵深打击的有利地位。
宋、郑在整个春秋历史上是世仇,为了争夺中原霸权,几乎年年征战,但在战绩上,宋国败多胜少,吃了不少亏。这次趁晋国出兵之际,宋国也决定趁火打劫,就在先轸大军攻陷虎牢的次日,大将公孙固统兵三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东面攻入郑国。
蒙郡令、中大夫李青苔的战略任务是:率军直插楚郑之间的陈国,并将陈国作为前进基地,监视楚军的动向;如果楚国援军出发,就在陈国坚决阻击,最少也要将楚军拖上10天――这十天宋国攻郑部队应该就已经能够完成任务了。
这天阳光明媚,草木葱郁,在宋国北部榛原城外的一片原野之上,战马嘶鸣,战旗猎猎,榛原军正在做战前祭祀先祖,祈祷战胜的仪式。在事先摆好的祭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黑牛、白马、三牲,蒙郡郡令李青苔正虔诚地将手腕般粗细的龙涎香插到面前的香炉中,然后一撩战裙,跪了下来,接着刷的一声,上万人的部队也都齐齐跪了下来,行三拜九叩大礼。
这时军中巫师出现了,他们宛如群魔乱舞般,口中振振有辞――-
“猗与那与!置我聎鼓!奏鼓简简,衍我烈祖!”
“有庺方将,帝立子生商!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昽。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夵尝,汤孙之将”……
仪式结束。青苔率先跨上战马,身后诸将纷纷跨上战马,青苔长戟一指:“兵发宛丘(陈国首都)!”
宽阔的原野上,从远处的地平线后面逐渐响起一阵闷雷般的声响,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猛烈,直到一杆大旗“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紧接着无数的骑兵跃出地平线,向前直冲过来;后面烟尘滚滚,无数辆战车若隐若现,一路风驰电掣;然后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的黑色头盔――榛原军全线出动了!
陈国宛丘北三十里。泌城小镇。
在下午阳光的照耀下,一个年轻人慵懒地躺在小河边的软草上,口中念叨着: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横个木条搭成门,虽然简陋,也可以安身。泌河流水哗哗,也可以暂时把饥饿忘掉了吧?难道人想要吃鱼,就一定要吃鲤鱼吗?难道人要娶妻,就一定要娶宋国美女?)
这年轻人一边吟唱,一边不住地叹息。据有关人士分析,这小伙大概是向某位宋国美女求爱不成,而在自我安慰。
小伙还在抒发万千感慨的时候,却听得远处烟尘滚滚,一片黑色的旗帜、人影,正铺天盖地朝自己这边飞速的直扑过来。端的是人喊马嘶,战车疾驰,战鼓震天。小伙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一直等到看清了黑色大旗上的“宋”字,才如梦初醒――“妈呀!”连忙向后撒丫子就跑,须臾之间,就被这黑色的风暴所吞没……
榛原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从榛原长途奔袭陈国宛丘。绕过一切边城、要塞、中小城市,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扑宛丘而来!
宛丘城。陈穆公正在许美人宫中歇息,忽然听得城外杀声震天,不禁从美人怀抱中挣脱出来,光着半截膀子,肥肥的大圆脑袋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来人!出了什么事情?”
如果说春秋时期诸侯军队中那个国家的战斗力最弱,那么基本上大家可以毫无疑义地把这顶帽子送给陈国。就在陈穆公终于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宋军已经斩将夺旗,率先攻破西门和北门,如钢铁洪流一般涌进城去。陈穆公等人还没等换上老百姓衣服,就见到大批宋军涌入内殿,面前一个威武刚强的宋国大将正按剑而立――此人正是宋国榛原军主帅李青苔。
楚军的动作也着实很快,就在青苔军攻下陈国的第二天,楚军就派出了斗犯为大将的五万援军,往郑国扑来。青苔闻讯,连忙分兵两千,命伊挚镇守陈国;自己则连夜率精兵一万,赶往郑、陈之间的咽喉要道――犀首关布防。
就在宋军完全控制关城的三个时辰后,楚军前锋就已出现在关城之外。大将斗犯对这座关城再也熟悉不过,对于这座由楚的属国陈国控制的关城,他已经率军往返不下十余次,每次楚国大军都是从这里北进中原,伐郑、攻宋、窥视中原的大军,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这一次,也不会有丝毫意外。他骑在马上,得意样样地催促部队赶紧行军,好赶在宋国部队到达之前赶到郑国,好迎头痛击晋、宋部队。
和往常一样,关城飘扬的陈国旗帜还丝毫没变,见楚国大军到来,守将连忙将南关口大开,放楚军进关。作者在这里要交待的是,此关分南北两个关口,关内不仅狭长,而且刚好被两山所夹,三辆战车不能并行。南北关门之间大概有两里多长,一般五千人的部队,也要经过半个时辰才能完全出关。
当五万楚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出了北关门,正杀气腾腾地朝郑国开进之时,斗犯却猛然发现身后的关门猛然“镗”得一声,关上了。千斤的铁门由于突然关闭,当场就夹死十几个楚军,就在身后楚军大惊的时候,北关门的陈国旗帜被突然拔掉,关城上呼啦啦竖起了宋国旗帜,隐藏在关城城墙的宋军一齐现身,而北关外也一阵炮响,一员大将横刀立马,拦住了斗犯去路。
此时,关城的南北两门已经同时突然关闭,除了一小部分楚军已出了北门,一小部分楚军还未进关之外,大部分楚军都被困在南北关门之间狭长的通道之内,这时在关内两侧高山崖壁上埋伏已久的宋军弓弩手一起现身,箭如雨下,朝着无遮无拦、措手不及的楚军倾泻而下,滚木擂石也滚滚而下,砸得楚军人仰马翻,死伤枕籍!
斗犯率领数千兵马刚刚出了北关,就发觉了身后的变故,马上敏锐地觉察到:糟了!中埋伏了! 不过他反应还算灵敏,也顾不上身后的楚军大队,他用戟一指前方,指挥楚军拼死向前冲去。但横在前面的宋军大将也不躲闪,只是微微笑着,并不答话。等斗犯离自己还有不到五十步远之时,宋将勒转马头,避向一边,然后一声炮响,数十辆插满刀刃的破陷车一齐推出,正堵住楚军去路,然后埋伏在关道两侧的弩弓手一齐涌了出来,密密的劲弩如飞蝗般朝楚军射来!
宋军对楚军的包围歼灭战在关内、关外到处可见,由于占据了有利地形,加之有部队埋伏,宋军逐渐占了上风。被围楚军很快就被歼灭大半,但剩余楚军还在负隅顽抗。因此战斗仍然异常激烈。
虽然关外的战斗很快结束,但关内的约四万楚军的抵抗仍然异常激烈。从下午一直战斗到晚上,战事仍然没有结束。
青苔在率军打扫好北关外战场后,押着数百楚军战俘,用大车装着并楚军大将斗犯及数千楚军阵亡士卒的首级返回了关内。
关内楚军仍在顽抗,青苔见不能迅速解决战斗,遂召集众将商讨对策。大将南宫奚虎献上一计,要将楚军一个不剩,彻底歼灭在关内!
夜半时分,宋军悄悄将干柴、芦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