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04-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巾帼,且歌之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萧娘谓临川,吕姥谓僧珍,韦虎谓睿也。僧珍叹曰 :“若得始 
 兴、吴平二王为帅而佐之,何至为敌人所侮若是?”因谓宏曰: 
  “王既不欲进战,不如大众停洛口,分遗裴邃一军去取寿阳, 
犹不至为敌所笑 。”宏不听,下令军中曰:“人马有前行者斩。 

… Page 203…

南朝秘史                                                         ·198· 

 ”于是将士无不解体。 
      魏将杨大眼谓中山王英曰 :“梁将自克梁城已后,久不进 
 军,其势可见,必畏我也。今若进兵洛水,彼自奔败不暇矣。 
 ”英曰:“萧临川虽騃,其下尚有良将,韦、裴之徒,未可轻 
 也。宜且徐观形势以待之 。”于是彼此各不进兵。俄而,一夜 
洛口风雨大作,恍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临川以为魏军大至, 
惊得神魂飞越,从床上跳起,急呼左右备马,遂不暇告知诸将, 
 带领数骑,潜从后营拔开鹿角,冒雨逃去。及将士知之,宏去 
 已久。于是合营大乱,各鸟兽散,弃甲抛戈,填满道路,疾病 
赢老之属,不及奔走,狼籍而死者近五万人。宏乘小船,连夜 
渡江,至白石垒,叩城门求人。时守城者临汝侯渊猷,登城谓 
之曰 :“百万之师,一朝鸟散,国之存亡,尚未可知,恐有奸 
人乘间为变,城不敢夜开 。”宏无以对,腹中饥甚,向城求食, 
城上缱食馈之。及明门始开,宏乃人。时昌义之军梁城,张惠 
 绍军下邓,闻洛口败,皆引兵退。魏人乘胜逐北,至马头垒, 
 一鼓技之,载其粮储归北。 
      帝闻师败,征宏还朝,敕昌义之守钟离,急修战守之备, 
命诸将各守要害,整旅以待。廷臣咸曰 :“魏克马头,运米北 
 归,当不复南向 。”帝曰:“不然。此必欲进兵,特为诈计以 
 愚我。不出十日,魏师必至 。”冬十月,英果进围钟离。魏主 
 恐不能克,复诏邢峦合兵攻之。峦以为非计,上表谏曰: 

      南军虽野战非敌而守有余,今尽锐攻钟离,得之则所利无 
 几,不得则亏损甚大。且介在淮外,借使束手归顺,犹恐无粮 
难守,况杀士卒以攻之乎?若臣愚见,宜修复旧好,抚循诸州, 
 以俟后举。江东之隙,不患其无。 

… Page 204…

南朝秘史                                                        ·199· 

      书上,魏主不许,命速进军。峦又上表曰: 

      今中山王英进军钟离,实所未解。若为进取之计,出其不 
 备,直袭广陵,克未可知。若止欲以八十日粮取钟离城,臣未 
 见其可也。彼坚城自守,不与人战,城堑水深,非可填塞。坐 
 至来春,士卒自弊。且三军之众,不赍冬服,脱遇冰雪,何以 
取济?臣宁荷懦怯不进之责,不受败损空行之罪。 

      魏主不悦,乃召峦还,更命萧宝寅引兵会之。 
      却说钟离北阻淮水,地势险峻,英乃于邵阳洲两岸,树栅 
立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杨大眼据北岸,萧宝寅从中接应, 
 以通粮运。其时城中兵才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随方抗御。 
魏人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蹙其后,人有未及回者,与 
土同填堑内。俄而堑满,乃用冲车撞城,车之所及,声如霹雳, 
城墙辄颓。义之用泥补之,冲车虽人,而城卒不破。魏人昼夜 
 急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短兵相接,一日战数十合,前后 
 杀伤万计,尸与城平,而义之勇气不衰。 
      先是帝闻钟离被围,诏曹景宗督军二十万救之。时方各路 
 调兵,命候众军齐集,然后进发。景宗恃勇,欲专其功,违诏 
 先进。行至中流,值暴风猝起,覆溺数舟,舟人大恐,只得退 
还旧处。帝闻之曰 :“景宗不进,皆天意也。若兵未大集,而 
 以孤军独往,魏军乘之,必致狼狈。今破贼必矣。”至是更命 
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景宗节度。睿得诏,刻日起兵,由阴陵大 
 泽行,凡遇涧谷,趣用飞桥以济,军无留顿。诸军畏魏兵之盛, 
 皆劝睿缓行以观变,睿曰:“钟离被困,凿穴而处,负户而汲, 
朝不保夕。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魏人已堕我腹中, 
 卿曹勿忧也 。”旬日至邵阳,与景宗军合。帝豫敕景宗曰:“ 

… Page 205…

南朝秘史                                                         ·200· 

韦睿,卿之乡望,直善敬之 。”景宗见睿,待之甚谨。遂共进 
 兵,睿军居前,景宗居后。将近钟离,窖停军一日,即去魏城 
 百余步,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偏将冯道很走马步地, 
计马足多少,以立营垒,不失尺寸。比晓而城立,元英见之大 
惊,以杖击地曰 :“是何神也?”是时梁军人马强壮,器甲精 
 备,魏人望之夺气。景宗虑城中危惧,募人潜行水底,赍信人 
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却说魏将杨大眼,自恃其勇,将万余骑来战。睿结车为阵, 
 大眼聚骑围之。睿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胸,矢贯大 
 眼右臂而走。明旦,元英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 
麾将卒,一日数战,左右壮士,皆遣出斗,勇气弥厉,英始退。 
俄而魏师乘夜来攻,飞矢如雨。或请睿下城以避箭,不许。军 
 中惊窜,睿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魏兵亦退。初,梁军士过 
淮北伐刍藁者,皆为大眼所揭。景宗募勇敢七千余人,筑垒于 
淮北,去大眼营数里。大眼来攻,景宗亲自搏战却之。垒成, 
 使别将守之,魏军有抄掠者,皆擒以归。自后梁人始得纵刍牧。 
睿谓景宗曰 :“敌所恃者,以桥跨淮,使首尾相应。今欲破其 
 军,必先断其桥 。”景宗然之,乃豫装高舰,使与桥等,为火 
攻之计。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计已定,闭垒不出。魏人莫 
测其故,疑为畏己,军心渐懈。时交三月,大雨连日,淮水暴 
 涨丈余。睿下令,使冯道根、裴遂、李文钊三将,各乘斗舰, 
 同时竞进,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油,乘风纵火,以焚其桥。 
风怒火盛,烟焰蔽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呼声动天,无不 
 一当百。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英方攻城,见桥断, 
梁兵大至,戒令军士无动。忽见杨大眼匹马单枪,冒烟突火而 
 至,呼曰 :“军败矣。宝寅烧营遁矣,四面皆梁兵,不去恐为 
所擒 。”言毕,鞭马疾走。英惧,亦脱身弃营遁。于是诸垒皆 

… Page 206…

南朝秘史                                                         ·201· 

 溃,悉弃甲仗于路,投淮水死者十余万。昌义之闻魏师败,不 
 暇他语,俱叫道 :“更生!更生!”诸军乘胜逐北,斩首无数, 
缘淮百余里,尸相枕籍。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牛马不可 
胜计。 
      捷闻,举朝相庆。帝喜谓群臣曰 :“吾知二将和,师必济 
 矣 。”诏增景宗、韦窖、义之等爵邑有差。义之深感二将救援 
之德,因宴之于第。酒酣,没钱二十万,供二人呼卢费。景宗 
掷得雉,睿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 :“异事。”遂作塞。 
 又战胜之后,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帝尤以此贤之。 
 后人有诗美之曰: 

      疾扫强邻百万兵,孤城欢洽庆重生。 
      功高阃外甘居下,大树风流属韦卿。 

      却说魏自败后,收兵北去,边将皆怀反侧。有悬瓠军主白 
 早生,本南人,素有归梁之念,今乘魏师败北,据城以叛,遣 
 使求援于梁将马仙琕。仙琕以闻,帝命援之,仙琕进军三关, 
遥为声援。魏闻早生叛,欲遣将击之。时元英、萧宝寅,皆以 
丧师罢职,于是复起用之,引兵伐悬瓠。二人昼夜疾进,早生 
 不虞兵至,迎战大败。魏师直薄城下,一鼓拔之,遂斩白早生。 
 于是乘胜前趋义阳。时马仙琕据三关,严兵拒守。英将取之, 
 先与宝寅计曰 :“三关相须如左右手,若克一关,两关不攻自 
破。攻难不如攻易,宜先攻东关 。”又恐其并力于东,乃使宝 
寅率步骑一万,向西关以分其势,自督诸军向东关,六日而拔, 
 西关亦溃。仙琕见三关俱失,势不能敌,亦弃城走。先是帝遣 
韦睿为仙琕后援,睿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开大堑,起高楼, 
众颇讥其怯,睿曰 :“不然,为将者当有怯时,不可专勇 。” 

… Page 207…

南朝秘史                                                        ·202· 

元英急迫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梁亦有诏罢兵, 
 自是各守疆界。今且按下。 
      却说南海之外有一千陁利国,去中原不知几万里,从来未 
通中国。自国王以及臣民,皆崇奉三宝,敬信佛法,缁衣寺院, 
遍满国中。其王跋陀罗,事佛尤谨。忽于梁天监元年四月八日 
 夜,梦一老僧谓之曰 :“中国有圣主出,十年之中,大兴佛教, 
 汝若遣使中国,称臣纳贡,则佛必佑之。土地丰乐,商旅百倍。 
若不信我,则境土不安 。”陀罗初不之信,既而又梦此僧谓曰: 
  “汝若不信我言,当与汝共往观之。”乃携之而往,足下冉冉 
 生白云,倏忽之间,过大洋,至中国。见一处朝庙巍峨,宫阙 
壮丽,文武百官,跄跄济济。一人端拱殿上,果然龙凤之姿, 
 帝王之相。老僧指之曰 :“此即圣主也。”不觉为之屈膝,跪 
而遥拜。既觉,心异之。陀罗本工画,乃写梦中所见梁帝容质, 
 一应威仪气象,饰以丹青,遂遣使入朝,奉表纳贡,献玉盘等 
物,并所绘画本以为信。使者在路,历二载,始达建康。既进 
表,帝大骇,以为千陁利自古未通之国,今乃闻风向北,航海 
梯山而至,其王跋陀罗,又于梦寐先觐我颜,验之画本,一一 
相符,此真千古罕有之事,而佛法大兴之验也。遂礼待使者, 
 厚加犒赏,另绘帝像一本赐之。使者大悦而去。帝自是崇信释 
 典,建立寺院,招引高僧,朝夕持诵,以信皇祚。佛法之兴, 
全由于此。那知佛法虽兴,只因一念不仁,生出一件事来,费 
 了无数钱粮,害却无穷性命。究竟一败涂地,后悔无及。 
      你道事从何起?时有降臣王足,本仕魏为将,曾随邢峦伐 
汉中,为前部先锋,败梁将孔陵于深杭,鲁方达于南安,任僧 
褒于石固,所向摧破。于是梁州十四郡地,东西七百里,南北 
千里,皆人于魏,自以为功劳莫大。而魏自胡太后当国,权贵 
用事,官以赂进,政以贿成,邢峦被才见黜,足亦不录其功。 

… Page 208…

南朝秘史                                                        ·203· 

 于是心怀怨望,弃魏投梁。梁虽纳之,亦未获重用,常思建一 
 奇策,以为进身之阶。然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一日,帝集群臣 
 问及御边之策,足遂出班奏道:“前者魏取汉中,至今未复, 
 实以鞭长不及,故挫于一朝。然臣料魏政不纲,武备日弛,虽 
得汉中,终必复失,安能与陛下相抗?臣今者委身明主,愿陈 
 一计,可不劳攻伐,使敌人坐失千里之地。陛下失之于汉中, 
 可取偿于淮北,愿陛下采纳臣言 。”帝问:“计将安出?”对 
 曰:“寿阳去淮甚近,若堰淮水以灌其城,则寿阳不攻自破矣。 
 ”帝大奇其计。 
      先是天监十二年寿阳久雨,大水入城,庐舍皆没。刺史李 
 崇勒兵泊于城上,水增未已,乘船附于女墙,城不没者二板。 
将佐劝崇弃寿阳,保北山。崇曰 :“忝守藩岳,德薄致灾。淮 
 南万里,系于吾身。一旦动足,百姓瓦解,扬州之地,恐非国 
有。吾岂爱一身而误重任,但怜此士民无辜同死,可结筏渡之, 
 使就高处,以图自脱。吾则誓与此城俱没。幸诸君勿言 。”时 
有治中裴绚,率城中民数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只道崇 
 已还北,寿阳无主,因自称豫州刺史,请降于梁。梁将马仙琕 
遣兵迎之,而崇不知其叛,遣使单舸召之,绚闻崇尚在镇,大 
悔恨,然惧见诛,不敢归。因报曰 :“近缘大水颠沛,为众所 
推,今大计已尔,势不可追。恐民非公民,吏非公吏,愿公早 
行,无犯我锋 。”崇乃遣从弟李坤将水军讨之。绚败走,为村 
 民所执,叹曰:“我何面目复见李公。”遂投水死。梁兵亦退。 
      时淮南得以不失者,皆李崇之功也。原来崇为人沉深宽厚, 
饶有方略,能得士众心。在寿春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与同 
甘苦,寇来无不摧破,梁人谓之“卧虎 ”。帝屡欲取寿阳,惮 
 崇不敢犯。至是闻王足之计,谓筑堰可以制敌,遂欣然从之。 
 使将军祖晅、水工陈承伯至淮上相视地形。二人回奏淮内尽皆 

… Page 209…

南朝秘史                                                        ·204· 

 沙土,性不坚实,恐功不可就。帝弗从,群臣纷纷谏阻,帝亦 
 不纳。太子统谏曰:“臣闻水有四渎,所以宣天地之气,非人 
 力可得而塞。今敝民力以塞之,就使功成,亦非顺天之道。敌 
人纵受其害,内地亦未见其利。愿陛下熟思而深计之 。”帝曰: 
  “此功著成,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兼并之业,基于此矣。岂 
 可畏其难而不为?”统知帝志已坚,遂不敢再言。 
      且说统字德施,帝长子,即昭明太子也。生而聪睿,三岁 
 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通大义。年十二, 
 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 :“是皂衣何为者?”左右曰: 
  “是皆司狱之吏。”狱成,捧案来上,太子取其案视之,谓狱 
 吏曰 :“是皆可矜,我得判否?”狱吏以其年幼,随口应道: 
  “可。”太子取笔判之,凡犯死罪者,皆署杖五十。吏见其判, 
 大惧,只得以实奏帝。帝笑而从之。自是数使听讼,每有欲宽 
 纵者,即使太子决之。母丁贵嫔薨,水浆不入口,体素壮,腰 
 带十围,不数日,减削过半。每人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泪。 
 自加元服,帝使省理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所奏 
稍涉谬误,立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 
讨论坟典,与学士商确古今,文章著述,下笔便成。每一篇出, 
 四方传美。东宫积书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 
来所未有也。又爱山水,每遇幽泉怪石,则恰然自得。帝为太 
 子建元圃一所,穿池筑山,更立亭馆,今与朝士名流,游处其 
 中。尝泛舟后池,或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咏左思《招隐诗》 
 云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其高致类如此。今闻淮堰 
将筑,知民必被困,故劝帝勿兴此役。而帝方锐意为之,全不 
 一听。眼见万古长流从此断,两淮民命一时休。但未识淮堰之 
筑,若何起工,且听下文再述。 

… Page 210…

南朝秘史                                                           ·205· 

      临川懦弱无胆气,以之为帅,即有勇将,亦无所用,可知 
命帅之为要也。况敌将中山王英、杨大眼,皆称万人敌,非景 
 宗、韦睿智勇兼备,而又和哀协力,其势莫能支矣。梁武好大 
 喜功,听叛臣王足之言,兴必不可成之大役,以致生民涂炭, 
 虽有昭明太子之谏而不听,仁心荡然。魏之李崇,宽仁多智, 
坚确不挠,卒保危疆。古云“一将难求”,岂不信哉! 

… Page 211…

南朝秘史                                                         ·206· 

                              第二十二回 
             筑淮堰徒害民生 崇佛教顿忘国计 

      话说梁武不纳诸臣之谏,欲筑淮堰,大兴功役。发徐、扬 
之民,四户一丁,县官迫促上道。使太子右卫率康绚都督准上 
诸军事,专主其任。昌义之引兵监护堰作,统计役人以及战士, 
共二十余万。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合脊于中流。 
违者以军法从事。于是军民昼夜赴工,莫敢停息。魏边诸戍, 
 飞报入朝。左仆射郭祚言于魏主曰 :“萧衍狂悖,谋断川渎, 
上反天道,下拂人心。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 
 驱扑讨 。”魏主从之,乃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以 
 图进取。其时堰将成而复溃,两岸已筑之土,皆随流漂没。康 
 绚惧,或谓绚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