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满着阳光和阴影,嗓子变得沙哑,
所有这些老头,紫杉,菩提树,枫树,
满脸皱纹的柳树,年高德劭的橡树,
长着黑枝杈,披着藓苔的榆树,
就像神学者们见到经典保管者那样,
向他行着大礼,并且一躬到底地垂下
他们长满树叶的头颅和常春藤的胡子,
他们观看着他额上宁静的光辉,
低声窃窃私语:“是他!是这个幻想家来了!”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诗人自幼即表现出文学天赋,20岁因发表诗集得到国王颁发的年金,大约同时他开始写作小说。1827年,他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一跃成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829年,其戏剧《欧那尼》上演,奠定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的主导地位。1831年,诗人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随后的10年里他又写下了《秋叶集》、《微明之歌》等诗集。1841年,诗人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51年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诗人因参加反政变活动被流放海外,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了十几年的艰苦生活。期间诗人创作了《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等著名作品。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战败,诗人回到离别近20年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普战斗;在巴黎公社运动中,他坚决支持公社的活动,公社失败后,他积极营救公社社员。晚年,诗人精力仍很旺盛,1883年还发表长诗《历代传说》。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先贤祠”里。
名作赏析
这首诗写于1831年夏天。这时的法国刚刚取得七月革命的胜利,全国处在一片欢腾之中,诗人毫无疑问受到了很大的感染。而诗人创作的浪漫主义名剧《欧那尼》也一炮走红,在与保守的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诗人心情激奋,意气风发。
这首诗主要是诗人自己的思想表达。在诗中,雨果用自己的“英雄风姿”和“富丽堂皇的辞藻”表达了自己心中对自然界生命和诗人智慧的赞美和歌颂。田野是自然的象征和生命活动的美丽场所。诗人来了,带着一种赞赏的目光,带着一颗热爱万物的心。在诗人的心中,有美妙的音乐在流动着,在倾吐着。田野里的花木似乎也受到了诗人情绪的感染,它们摇首挥手,向诗人致意,欢迎诗人的到来。看那花,鲜红得足以使红宝石都失去光彩,层层叠叠的花瓣使开了屏的孔雀难以与其媲美。再看那些树,苍翠欲滴,繁密的树叶在阳光映照下容光焕发,在风的伴唱中婆娑起舞。紫杉、橡树、榆树等高大的形象代表着各式的德行和各样的高尚。这些在诗人的眼中出现,在诗人的心中播种着美好的东西。
诗人正是在它们的欢欣中,在它们的欢迎中写出了他的伟大智慧。那花的舞蹈是为了诗人的到来,那高大和茂密的树在低声私语,赞美大自然的精灵和诗人的心灵。在花的心中,诗人能作为情人,因为诗人的心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在树的眼中,诗人有着最神奇的想象力,幻想在诗人的心中飞翔,可以化为一首首赞歌。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诗歌的特点和风格。诗歌辞藻华丽,修饰和比喻层叠出现,意象繁丰而不乱,充实而略显雕琢。拟人手法的使用更是恰到好处,准确到位地写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一定层次上的融合。诗中正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表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典型特点。诗中表面上是在描写和赞美大自然,事实上是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情和诗人崇高而优美的心灵。诗人正是以这种华美清丽、热烈奔放的诗风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流风格,同时,诗中表现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也影响到了法国后来的诗歌风格。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35节 天鹅
纯洁、活泼、美丽的,他今天
是否将扑动陶醉的翅膀去撕破
这一片铅色的坚硬霜冻的湖波
阻碍展翅高飞的透明的冰川!
一头往昔的天鹅不由追忆当年
华贵的气派,如今他无望超度
枉自埋怨当不育的冬天重返
他未曾歌唱一心向往的归宿。
他否认,并以颀长的脖子摇撼
白色的死灰,这由无垠的苍天
而不是陷身的泥淖带给他的惩处。
他纯净的光派定他在这个地点,
如幽灵,在轻蔑的寒梦中不复动弹:
天鹅在无益的谪居中应有的意念。
作者简介
马拉美(1842—1898),法国早期象征主义诗歌大师。出生于世代宦官家庭。诗人很小的时候,母亲、父亲和姐姐相继离开人世,诗人成了一个孤儿,只是在外祖母的怀中得到一些关怀。中学时代,诗人迷上了诗歌。1862年,诗人开始发表诗歌,同年去英国进修英语。次年诗人回到法国。1866年,诗人的诗歌开始受到诗坛的关注。1876年,诗人的《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此后,诗人在家中举办的诗歌沙龙成为当时法国文化界最著名的沙龙,一些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是他家的常客,如魏尔伦、兰波、德彪西、罗丹夫妇等等。因为沙龙在星期二举行,被称为“马拉美的星期二”。1896年,诗人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诗人晚年的诗作晦涩难懂,成就不大。
名作赏析
诗人曾经说过:“冬日,那清醒的冬日,才是明净艺术的季节。”那样的冬天给了诗人怎样的共鸣,怎样的思考呢?是不是那样的寒冷正好刺痛了诗人的神经,让诗人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天鹅》写于诗人创作的早期,其时诗人正处于创作低潮期,生活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在那样的寒冷中,诗人的思考就深沉地刺进了世界的深处。
诗主要描写一只冬天的天鹅。诗的开头用来修饰天鹅的词都可以用来修饰天使,人间的精灵。然而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封的湖面上,天鹅在沉沉睡去。天空的积云还没有散去,显示着冰冷坚硬的铅灰色;湖面死气沉沉,寒冷冻僵了所有的声音。睡去的天鹅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华贵的气派,有着优美的内心梦想。天鹅仇视这寒冷和铅灰色的天空,天鹅的梦想在这样的天空上不能展现,也不想展现。天鹅受伤了,陷入深深的忧伤和痛苦中。
这样的处境就是天鹅的宿命吗?天鹅,摆动他白色的颈项——纯洁灵动的曲线,否认自己身陷泥淖之中。天鹅认为自己困留在这样的世界,是因为那天空,那没有生机的天空, 陷它于这样的处境。天鹅的梦想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它绝望了,梦想在自己的心灵中死去。天鹅纯洁的心灵,那份纯净的光让它只能在这样的寒梦中蛰伏,在沉沉的意念中守着自己的纯洁和神圣的美丽。
这天鹅也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天鹅梦想的破灭象征着诗人心灵受到创伤,天鹅的意念和信仰正是诗人的意念和信仰。在对天鹅的描写中,诗人的心也在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和深深的失望。诗人想在这令人失望的世界中蛰伏,保持自己高傲的形象,不惜以牺牲为代价。
马拉美是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最终完成者,他的诗歌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上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表现得极其完整而到位。诗中的天鹅、天鹅的姿态、结冰的湖面组合成的画面,描绘出的自然正是诗人和诗人所在世界的象征,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可能指向着一个更具精神性的世界。
诗歌在用词和音乐的追求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歌在语言的组织上韵律得当,有着明显的音响效果,体现了诗人自己所说的诗歌主张:要依靠音响的效果来组织词句。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36节 海滨墓园(1)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
它透过松林和坟丛,悸动而闪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里用火焰织成
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微沫形成的钻石多到无数,
消耗着精细的闪电多深的功夫,
多深的安静俨然在交融创造!
太阳休息在万丈深渊的上空,
为一种永恒事业的纯粹劳动,
“时光”在闪烁,“梦想”就是悟道。
稳定的宝库,单纯的米奈芙神殿,
安静像山积,矜持为目所能见,
目空一切的海水啊,穿水的“眼睛”
守望着多沉的安眠在火幕底下,
我的沉默啊!……灵魂深处的大厦,
却只见万瓦镶成的金顶、房顶!
“时间”的神殿,总括为一声长叹,
我攀登,我适应这个纯粹的顶点,
环顾大海,不出我视野的边际;
作为我对神祗的最高的献供,
茫茫里宁穆的闪光,直向高空,
播送出一瞥凌驾乾坤的藐视。
正像果实融化而成了快慰,
正像它把消失换成了甘美
就凭它在一张嘴里的形体消亡,
我在此吸吮着我的未来的烟云,
而春天对我枯了形容的灵魂
歌唱着有形的涯岸变成了繁响。
美的天,真的天,看我多么会变!
经过了多大的倨傲,经过了多少年
离奇的闲散,尽管精力充沛,
我竟委身于这片光华的寥廓;
死者的住处上我的幽灵掠过,
驱使我随它的轻步,而踯躅,徘徊。
整个的灵魂暴露给夏至的火把,
我敢正视你,惊人的一片光华
放出的公正,不怕你无情的利箭!
我把你干干净净归还到原位,
你来自鉴吧!……而这样送还光辉
也就将玄秘招回了幽深的一半。
啊,为了我自己,为我所独有,
靠近我的心,靠近诗情的源头,
介乎空无所有和纯粹的行动,
我等待回声,来自内在的宏丽,
苦涩,阴沉而又嘹亮的水池,
震响灵魂里永远是再来的空洞。
知道吗,你这个为枝叶虚捕的海湾,
实际上吞噬着这些细瘦的铁栅,
任我闭眼也感到奥秘刺目,
是什么躯体拉我看懒散的收场,
是什么头脑引我访埋骨的地方?
一星光在那里想我不在的亲故。
充满了无形的火焰,紧闭,圣洁,
这是献给光明的一片土地,
高架起一柱柱火炬,我喜欢这地点,
这里是金石交织,树影幢幢,
多少块大理石颤抖在多少个阴魂上;
忠实的大海倚我的坟丛而安眠。
出色的忠犬,把偶像崇拜者赶跑!
让我,孤独者,带着牧羊人笑貌,
悠然在这里放牧神秘的绵羊——
我这些宁静的坟墓,白碑如林,
赶开那些小心翼翼的鸽群,
那些好奇的天使、空浮的梦想!
人来了,未来却充满了懒意,
干脆的蝉声擦刮着干燥的土地;
一切都烧了,毁了,化为灰烬,
转化为什么样一种纯粹的精华……
为烟消云散所陶醉,生命无涯,
苦味变成了甜味,神志清明。
第二部分 外国卷第37节 海滨墓园(2)
死者埋藏在坟茔里安然休息,
受土地重温,烤干了身上的神秘。
高处的“正午”,纹丝不动的“正午”,
由内而自我凝神,自我璀璨……
完善的头脑,十全十美的宝冠,
我是你里边秘密变化的因素。
你只有我一个担当你的恐惧!
你的后悔和拘束,我的疑虑,
就是你宏伟的宝石发生的裂缝!……
但是啊,大理石底下夜色沉沉,
却有朦胧的人群,靠近树根,
早已慢慢地接受了你的丰功。
他们已经溶化成虚空的一堆,
红红的泥土吸收了白白的同类,
生命的才华转进了花卉去舒放!
死者当年的习语、个人的风采、
各具一格的心窍,而今何在?
蛆虫织丝在原来涌泪的眼眶。
那些女子被撩拨而逗起的尖叫,
那些明眸皓齿,那些湿漉漉的睫毛,
喜欢玩火的那种迷人的酥胸,
相迎的嘴唇激起的满脸红晕,
最后的礼物,用手指招架的轻盈,
都归了尘土,还原为一场春梦。
而你,伟大的灵魂,可要个幻景,
而又不带这里的澄碧和黄金
为肉眼造成的这种错觉的色彩?
你烟消云散可还会歌唱不息?
得!都完了!我存在也就有空隙,
神圣的焦躁也同样会永远不再。
瘦骨嶙峋而披金穿黑的“不朽”
戴着可憎的月桂冠冕的慰藉手,
就会把死亡幻变成慈母的怀抱,
美好的海市蜃楼,虔敬的把戏!
谁不会一眼看穿,谁会受欺——
看这副空骷髅,听这场永恒的玩笑!
深沉的父老,头脑里失去了住户,
身上负荷着那么些一铲铲泥土,
就是土地了,听不见我们走过,
真正的大饕,辩驳不倒的蠕虫
并不是为你们石板下长眠的人众,
它就靠生命而生活,它从不离开我!
爱情吗?也许是对我自己的憎恨?
它一副秘密的牙齿总跟我接近,
用什么名字来叫它都会适宜!
管它呢!它能瞧,能要,它能想,能碰,
它喜欢我的肉,它会追随我上床,
我活着就因为从属于它这点生机!
齐诺!残忍的齐诺!伊利亚齐诺!
你用一枝箭穿透了我的心窝,
尽管它抖动了,飞了,而又并不飞!
弦响使我生,箭到就使我丧命!
太阳啊!……灵魂承受了多重的龟影,
阿基利不动,尽管他用足了飞毛腿!
不,不!……起来!投入不断的未来!
我的身体啊,砸碎沉思的形态!
我的胸怀啊,畅饮风催的新生!
从大海发出的一股新鲜气息
还了我灵魂……啊,咸味的魄力!
奔赴海浪去,跳回来一身是劲!
对!赋予了谵狂天禀的大海,
斑斑的豹皮,绚丽的披肩上绽开
太阳的千百种,千百种诡奇的形象,
绝对的海蛇怪,为你的蓝肉所陶醉,
还在衔着你粼粼闪光的白龙尾,
搅起了表面像寂静的一片喧嚷。
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无边的气流翻开又阖上了我的书,
波涛敢于从岩口溅沫飞迸!
飞去吧,令人眼花缭乱的书页!
迸裂吧,波浪!用漫天狂澜来打裂
这片有白帆啄食的平静的房顶。
作者简介
瓦莱里(1871—1945),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公认的“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出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小城赛特。9岁时随父母迁居蒙彼利埃。1891年,诗人结识马拉美,进入法国文艺圈。1892年,诗人沉入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沉思中,离开诗坛十余载。1913年,在好友纪德的再三催促下,诗人开始整理自己早期的诗歌,在写作后记诗时竟一发不可收拾,在其后的3年里写下了五百多行。1917年,诗人将它以《年轻的命运女神》为题发表,引起法国诗界的震动。1925年,诗人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后,诗人在法国文化界担任了很多职务,经常出国讲学。1945年,诗人在巴黎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诗人的主要作品有《旧诗集存:1890—1900》、《幻美集》、《杂文集》等。
名作赏析
这首诗选自诗人1922年出版的诗集《幻美集》,为诗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中所说的海滨墓园确有其地,它就坐落在诗人的家乡,是诗人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地方。墓园雄踞于一座小山的山头,俯瞰着地中海,正是引人沉思的地方。我们似乎看到:诗人在一片烟水茫茫之中,在寂静的世界里,面临着大海,面对着那白色的排列整齐的墓碑——灵魂安息之所,心中波涛汹涌,从而奏出了这首雄浑美妙的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