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action!管理开拍-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务:这么巧,1号也叫番茄蛋饭。 
    BEN:好吃吗? 
    场务:清清淡淡的,很好吃,对身体有益。 
    BEN:有什么益? 
    场务:维他命C特别高。 
    BEN:其他水果也有啊? 
    场务:其他水果哪有这么高啊? 
    (天仇要向外走) 
    BEN:喂,不收钱呐? 
    天仇:谢谢,二十五块半。 
    BEN:这么贵? 
    天仇:加底嘛。 
    BEN:不加底呢? 
    天仇:三十六块八。 
    BEN:不加底比加底贵呀? 
    天仇:哦,不加底十二块二。 
    BEN:那加底呢? 
    天仇:三十六块八。 
    BEN:你刚才不是说二十五块半吗? 
    天仇:是啊二十五块半。 
    BEN:今天早餐卖什么? 
    天仇:什么? 
    BEN:今天早餐卖什么? 
    天仇:火腿鸡蛋。 
    BEN:多少钱? 
    天仇:十二块二。 
    BEN:加底呢? 
    天仇:二十五块半。 
    BEN:早餐也有加底的吗? 
    天仇:你可以多加两条香肠嘛。 
    BEN:那我加三条香肠要多少钱呐? 
    天仇:不要吧。 
    BEN:多少钱? 
    天仇:我只是个送外卖的。 
    BEN:我问你多少钱? 
    天仇:我不知道。 
    BEN:多少钱! 
    天仇:我真的是个送外卖的。 
    BEN:你不是送外卖的。 
    没事儿侃两句—— 
    追问要看透对方心理,捉住机会就要紧咬不放,直到对方原形毕露。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虚伪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企业管理也深受其害,由于大家都伪装得太好了,以至于各位人力资源专家们都分不出真伪,最后请了个不称职的员工回来才大呼上当。所以,辨别真伪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像上边场景中的BEN大哥就是高手,几个追问就把天仇吓得语无伦次了。 
    背景资料 
    尹天仇是某演艺学院毕业的高才生,他有极高的表演天赋。入木三分的表情以及细致入微的模仿技巧经常让人难辨真伪。 
    话说天仇在演艺学院毕业后,一心想投身演艺事业,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但他平凡的外表及其他外界因素始终不被任何一家演艺公司接受。天仇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考虑转行,然而他又无法割裂对表演的热爱。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乔装应聘一些高层管理职位”。这些职位大多报酬丰厚,而且似乎并不需要运用到什么专业知识,业务上的东西又有手下来做。这一点可以满足天仇在生活上的需要了。另外,要应聘成功就要使招聘单位相信你有胜任的能力。当然,天仇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他有很好的表演才能,而这些面试就是天仇很好的表演舞台。 
    既有机会获得丰厚的报酬,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天仇开始应聘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职位。他考虑到这些企业大多不够规范,或者不重视面试等等。果然不出他所料,天仇多次得手,把面试官骗得晕头转向。最终摇身一变,就从一个“死跑龙套的”变为“白领一族”。下边就是天仇经过精心研究和多次实践总结出来的企业面试漏洞大全。 


第五部分 快乐管理
第17节 第一次亲密接触(2)
    企业人员面试漏洞大揭秘 
    面试已经更多地变成了辨别真伪的质量鉴别工作。面试很多时候是企业与应聘者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是了解“真实面目”的最好机会。因为现在每个应聘者在应聘前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外表的、内在的,海陆空三军全部出动,可谓煞费苦心。就是因为这种悉心装扮,使得每个应聘者都显得那么出色,那么雷同。于是企业招聘人员被蒙骗了,招了一个“影帝”而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用人部门发现不对劲,于是发飚,但是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某些应聘者的演技炉火纯青、渐入化境外,企业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 
    首先,一些上当企业的招聘工作十分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招聘程序,没有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用人部门具体要求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的招聘更多的是主观意志的产物。没有科学而明确的职位要求,面试起来就是无的放矢,很被动。另外,招聘程序不规范、不严格,没有全程跟进的考核程序,这就使得发现赝品的机会减少、时间延长。总之,不规范的招聘体系为后面面试的被动留下祸根。 
    其次,有些上当企业虽然有比较规范的招聘体系,但是由于执行时在细节上出现疏忽,这样也会让对手有机可乘。执行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重点,一切疏忽或放松都会让所有努力前功尽弃。企业的招聘人员在面试时经常会犯以下的小毛病: 
    (1)不做记录或者是不会做记录。记录在面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且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错误或偏差。一些企业往往怕麻烦,认为做记录不重要,但这些记录往往是分析应聘者是否企业所要的人的关键。有些企业虽然也会安排人做面试的笔录,但由于不重视或是没有经过培训,出现把握不住重要信息的情况。 
    另外,作为笔录人员,不仅要把双方交谈中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还要时刻注意应聘者的一些细节变化。例如,回答问题时的动作、表情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东西往往是识别真伪的重要方法。 
    (2)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面试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这又可能是最好的了解应聘者的机会。因此这短短的一二十分钟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很多面试官没有认识到这点,一些程序化的问题占了绝大部分时间。面试官机械地问,应聘者准备充足,机械地答,双方都打不起兴趣,最后面试只能是草草了事。有些面试官知道时间宝贵,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非常直白地问一些很尖锐的问题,应聘者情绪马上就紧张起来,有些更是不知所措,最后面试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3)草率地做出决定。这个现象大多发生在一些经验欠缺、头脑容易发热的招聘人员身上。他们大多被应聘者一时的“精彩表现”所折服。所以脑袋一发热,觉得“行了,就是他了!”这样就有了主观的决定,应聘者后面的表现如何也很难进入他的法眼了。 
    快乐的时光真是快,又到时候说bye bye了。由于天仇应聘的顶多是中层管理者,很多事都得亲力亲为,两个月使用期下来,他的尾巴就全漏出来了。最后公司才大呼上当,白白付了两个月工资打发他走。天仇就这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为了生活,我们四处奔波”成了天仇此时生活的最佳写照。在糊弄了几家公司后,天仇就纳闷:“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他思索良久后得出以下结论:“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是目标市场的选择出现了问题。老是骗这些中基层管理职位的确没什么意思,又容易被发现。对!要变通,胆子要大一点,步子也要迈得大一点。” 
    于是天仇下定决心向招聘CEO、CFO等高层管理者的公司下手。“风险大,收益也大,对自身演技的挑战也更大了”。天仇经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五十年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后,觉得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要找一个人合作才更有胜算。就在此时,改变他一生的“场务”出现了。他们可谓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都是偷天换日、欺世盗名之辈)。经过周密的部署后,他们决定向某民营企业家Ben大哥下手。Ben大哥的企业实力雄厚,企业发展一日千里,就是缺一个合适的总经理。天仇和“场务”认为Ben只是个野战型的企业家,没什么管理理论知识,公司里也没什么火眼金睛的人物。只要过了Ben这关就大功告成了,于是目标就这样定下来了。 
    Ben毕竟不是天仇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几十年的磨练哪是你一点小小的戏法就能蒙骗得了的。Ben不仅在生意场上是个老手,由于阅人无数,他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辨别真假人才的独门招数。 
    Ben哥面试技巧大放送 
    面试,顾名思义是面对面的考试,主要是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获得需要的信息的。那么,企业要想提高面试在整个招聘中的贡献率,应该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 
    企业要规范自己的招聘体系,让整个招聘与业绩考核、工作分析、培训等连成紧密的整体,发挥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重视面试在招聘中的作用也是必须的,企业要认识到面试是确定谁才是能为企业带来最多利润的潜在员工的最重要步骤。 
    企业要从面试中获得好的收益,还是应该从面试的技巧下手。面试官为了不至于“选错郎”,也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应聘者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下边是多位知名企业的资深招聘专家总结的面试经典问题: 
    ●激将式 
    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敏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猝不及防地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你的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的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 
    ●挑逗式 
    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已经掉进陷阱,因为面试官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测试式 
    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让应聘者作出回答。 
    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候选人很多,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应聘者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他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 
    ●“引君入瓮”式 
    在各种语言陷阱中,这是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 
    比如,招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一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应聘者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提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他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比如,应聘者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就暴露了应聘者的不宽容和狭隘。 
    ●诱导式 
    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作出错误的回答。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应聘者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他也许正脚踏两只船,“人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他回答“No”,又会说明缺少自信,或者能力有问题。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误导式陷阱。面试官早有答案,却故意说出相反答案。若应聘者一味讨好,顺着面试官的错误答案往上爬,面试的结论一定是: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 
    还有一种在面试中应用得很广的方法就是STAR法(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它的精髓就是通过追问应聘者的过去或亲身经历的具体情况来观察对方有没有作假以及反应能力。 
    《喜剧之王》上边场景中的BEN大哥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而且可以说是将STAR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场务(吴孟达)夸张的表情和做作的动作使他灵敏地察觉到有点不妥。但他并未阻止手下把真正送外卖的打死,这可以威吓场务,初步看看他的反应。后来假送外卖的(星爷)出现了,BEN大哥设的这个场景更是大派用场。首先,经验丰富的场务也变得异常紧张,他慌忙让星爷走,进一步印证了BEN的疑惑。于是,BEN开始用STAR法对星爷盘问,问题看似简单,星爷事前也作好了准备,但是在BEN大哥设下的场景中(满地的血使得星爷紧张得头脑一片空白),经过几个追问就原形毕露了。 


第五部分 快乐管理
第18节 节约人才,从管理开始
    节约人才,从管理开始 
     ——四眼田鸡“人才高消费”的血泪史 
    人才高消费是近年来我国大陆出现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似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也蔓延到香港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在很多港台电影、电视剧中都有体现,《喜剧之王》就是其中之一,下边这段对白大家肯定也还记忆犹新。它也是侧面反映人才高消费的经典场景。 
    场景n+2 
    人物:四眼田鸡 导演 基哥 
    四眼田鸡:拍戏呀? 
    导演:不是,是儿童卡拉OK。 
    四眼田鸡:小朋友唱的? 
    两人(齐唱):BELIBALA,BELIBALA,BELIBALA。 
    (天仇在远处,作出恼火的样子。四眼田鸡也作出恼火的样子,但还同时唱着儿歌。) 
    导演:你干什么? 
    (天仇作出黑社会指人的样子,四眼田鸡照作并一直保持这个姿势和导演说话。) 
    四眼田鸡:你知道吗,香港经济不景气。 
    导演:因为金融风暴嘛,都要怪那个索罗斯。 
    四眼田鸡:还有很多因素呢。东南亚经济大崩溃,印尼大暴动,新加坡大贬值,香港又负增长,很多企业都千疮百孔啊。 
    导演:我看呐,还会引起新一轮的全球骨牌效应的大衰退呢。 
    四眼田鸡:哎,你对经济蛮有见解嘛。 
    导演:当然了,我以前在香港大学读经济的。 
    四眼田鸡:是吗?我今年毕业的。 
    导演:是吗?我1996年毕业的,这张是我的名片。 
    四眼田鸡:原来是师兄啊。你好,你好。哎,怎么你现在在拍卡拉OK啊? 
    导演:没办法了。你现在做什么工作? 
    (天仇看他们说的很热闹,认为搞定了,就在一旁逗一个光屁股的小孩。) 
    四眼田鸡:我现在没事做,就先做黑社会喽。看到你们在拍戏,我是来收保护费的。 
    导演:基哥,有人来收保护费。 
    基哥:谁收保护费呀? 
    (四眼田鸡看着比自己高两头的基哥发呆。) 
    四眼田鸡:现在香港经济…… 
    (基哥一脚踢过来。) 
    没事儿侃两句—— 
    人才高消费是企业管理落后的产物。 
    从上边这个场景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人才高消费的主要诱因是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其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香港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进黑社会混,且做收保护费的工种,悲哀! 
    其实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为了生计进入黑社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四眼田鸡所入的这个社团也真是不知所谓。好不容易收到个大学生,居然分配去收保护费,真是难以理解。这从侧面反映出“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宏观经济不景气是诱因,微观管理落后才是根本。 
    背景资料 
    四眼田鸡,香港大学经济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毕业的高才生。他经过四年寒窗苦读后练就了一身本领,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亚洲金融风暴无情地袭击了香港。以四眼田鸡为典型的大学毕业生光荣地加入了失业大军的行列。在当时“尸横遍野”的大环境下,四眼田鸡还算乐观上进,他坚信凭借自己一身的本领,只要肯降低身价,从低做起,还是前途无量的。于是他进了洪哥的财务公司,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镜头转向洪哥这一边。洪哥是香港某大社团分公司的某一分部的小头目,手下有十多个下属。他掌权的部门美其名曰“洪财务公司”。由于恰好遇上金融风暴,香港出现了很多“负资产”,很多人被迫借债度日,于是洪哥的生意就蒸蒸日上了。日益膨胀的业务使洪哥深感人手不够。他看到满街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于是便突发奇想:“我也招几个大学生来顺应一下时代发展的潮流,既便宜好用又能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源层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