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迪威看到京沪报纸关于蒋介石“昨天已到长崎”的报道,和许多人的看法一
样,认为蒋不会善罢干休,将等待人们把他当作不可缺少的人物再请回来。
    就在蒋介石下野后,张作霖遂命令张宗昌、孙传芳沿陇海路攻击冯玉祥,沿津
浦路向南京反攻。
    南京方面,桂系指挥不动全局,局势相当混乱。冯玉祥的部队自顾不暇,无力
支持南京。南京以放弃让汪精卫下野并可来宁为条件,向武汉呼吁合作,共同出兵
对孙传芳作战。9月,宁方部队挫败孙传芳的进攻,汪却没捞到大权,便返回武汉去
了广州。10月,南京决定举兵讨伐唐生智。11月,讨唐战争胜利,桂系部队占据武
汉,结束了宁汉对立局面。
    1927年冬天,史迪威应《哨兵报》邀请,撰写有关中国局势的文章,因此,他
对中国局势的变幻有了更深一层的观察和了解。他和编辑都认为,中国正在痛苦中
挣扎,处于这个国家中的报纸,应该认识周围的环境。他们赞同公使馆对国民党所
持的怀疑看法,不赞成美国国内一些“感情色彩很浓”的人物的见解。这些人对中
国一无所知,以美国利益论说中国革命,只能导致误解。报社希望史迪威每周写一
篇头版的文章,介绍中国的风云人物。
    史迪威写的第一个人物是张作霖。对这位1875年出生的奉天海城人,他认为他
的发迹主要是在1904—1905年,在打了19个月的日俄战争中,他包揽并垄断了日、
俄双方共50多万军队的粮食、军需买卖,聚敛了大量的钱财,使他登上军阀宝座有
了雄厚的基础。史迪威经过一步步考察之后。为《哨兵报》撰写了可供几个月连载
的《张作霖小传》。
    这时,张作霖已把北方各省督军的军队统一为安国军,拥兵60万。其方针和部
署是:京汉、津浦采取防御;正太、京绥采取攻势;张宗昌为津浦路总指挥,孙传
芳为鲁西、大名方面总指挥,张学良为京汉、正太方面总指挥,张作相为京绥路总
指挥。至于关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还拥有充足的后备兵力。坐着北京执政
官第一把交椅的张作霖,又有如此重兵,也像当年的袁世凯那样,做起了当皇帝的
美梦。主持政务时坐的是帝王宝座一般的椅子;外出时也仿效帝王规格,金沙铺路,
街上行人要回避,店铺要关闭门窗。清朝贵族和遗老们,见此情景眉开眼笑,升腾
起恢复旧日天堂的希望。日本人在北京和华北的活动更加猖狂、放肆。然而,史迪
威的考察结论认为:张作霖是注定登不上王位的。他的前途并不光明。
    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第一要事是操办和宋美龄的婚礼。这位41岁的新郎官,
不惜重金,搞了两次婚礼,先在宋家按基督教仪式举办,接着在大华饭店舞厅里举
行盛大的世俗婚礼,宾客达1300多人。美国亚洲舰队司令布里斯托尔上将和外国领
事到场致贺。法国报纸讽喻说,蒋宋联姻,不仅是枪杆子和钞票的结合,而且他通
过来氏家族可以进一步和美国拉关系。
    在此期间,呼吁蒋介石复职最积极的,要数冯玉祥了。蒋和宋美龄蜜月期间,
阎锡山与冯又联名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请蒋复职。这样到1928年2月,
在蒋介石主持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通过决议,恢复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之职,并兼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把党政军大权集
于一身才重提“北伐”。
    北洋军阀中“治军有方”的孙传芳,这时已率主力五六万人攻占了徐州。冯军
和蒋军立即从南面和西面两面夹击,又把徐州夺了回来。蒋介石感激冯玉祥的鼎力
相助,赶到郑州和冯结拜把兄弟。
    蒋介石如此急着和冯玉祥拜把子,是为拉拢住势力最强的冯氏军队,进行军事
整编。这样,蒋、冯、阎、桂四大新军阀的部队,到4月便实现了军事编制的统一。
第一集团军4个军团17个军和1个骑兵师,由蒋介石兼总司令,沿津浦线北进,循泰
安、济南、沧州直驱天津;第二集团军5个方面军16个军,由冯玉祥任总司令,在京
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地区作战,自新乡以北北上,右与第一集团军,左与第三集
团军联系,会攻京津;第三集团军6个军和1个炮兵团,由阎锡山任总司令,沿京绥
线及京汉线以西地区前进,同各集团军会师京津。桂系部队为第四集团军,有8个军
和2个独立师,由李宗仁任总司令,循京汉路,经郑州、新乡向正定、望都一带集中,
为第三集团军的后援部队。为了给粤系一个地位,任李济深为总参谋长,到南京就
职。蒋的总司令部设在徐州,主持全面军事工作。冯玉祥坐镇开封督师
    4月10日,“北伐”军开始总攻击。此时,张宗昌的精锐部队早已被冯军歼灭,
这次开战仅一天即全线溃退,张宗昌乘装甲列车一溜烟地撤退,由济南而德州,最
后退到了滦州。孙传芳不知道张宗昌已逃跑,按原计划猛攻蒋军并连克蒋军的丰县、
沛县,向徐州逼近。蒋介石急电冯玉祥援救。冯派出孙良诚、石友三率预备队反击,
收回丰县,击毙孙部袁家骥军长,又在鱼台取得大捷,使孙传芳部溃不成军,再无
力应战。至6月初,孙在北京发通电下野,残部向冯军投诚。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发
表出关通电,并于当夜撤离北京。列车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参
谋长河本大作预设的炸药包炸毁,张作霖当即身亡。关内奉军由张学良、杨宇霆率
领撤回东北。
    驻天津的美军第15步兵团,看到开往东北的张作霖的专列,有20节车厢满载财
物,后面跟着京奉线拥有的绝大部分车辆。一连三天,机车、客车、豪华卧车和货
车拉着奉军从天津站隆隆驶过。天津租界的各国驻军立即填补了天津站的权力真空。
天津市和北京市一样,由北洋元老和商会组织了维持会管理市面的行政秩序。根据
以往经验,第工5步兵团的防卫训练一直抓得很紧,卡斯特纳将军的要求非常严格。
    日本一个师团突然侵占济南,美军兵营立刻紧张起来。巴特勒和卡斯待纳将军
奉命组织海军陆战队和第15步兵团在营区进行联合警戒演习。史迫威跑前跑后,协
调各方关系,使演习很顺利,对于防范日军在京津妄动起了重要作用。
    这次危机过后,巴特勒的海军陆战队南行归队了。但又发生了更紧急的事件。
原来张作霖撤离北京时留下的后卫旅,由北京商会和英、美等5国公使馆作保,待南
军到后准予安全撤走。但这支部队撤到通县以东时,却被冯玉祥的第三方面军总指
挥兼第6军军长韩复榘解除了武装。5国公使为此去见韩复榘,韩非常恼火,说这事
用不着外国人管!并命令卫兵把公使们赶了出去。外国公使门还没有在中国人面前
碰过这样的钉子,以至恼羞成怒,向南京政府提出抗议。冯玉祥知道了,则向南京
致电,指责公使团袒护敌人。美国公使担心冯军有更激烈的行动,立即要第15步兵
团紧急戒备,做到随时可到北京援救。幸好事态没有发展,很快平静了下来。
    史迪威晋升中校时已过了45岁。但团里的《哨兵报》发表了专文表示祝贺,赞
扬史迪威是“驻华美军中最著名的军官之一”,是第15步兵团的中国问题专家,起
了教师作用。这时,他不仅担任了语言学校校长,每月还要在娱乐厅介绍一次中国
形势,听众称赞他是“才华横溢、眼光敏锐”的演说人,他对中国局势和派别纷争
了如指掌。
    4月间,他曾发表一篇介绍蒋介石的文章,认为蒋是中国一个派别的首领,而不
是一个政党的首脑。但即使这样,他仍是一个能把中国局势整治好的人物,他若能
获胜,“那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自己的智谋”,同时他比他的对手“果断,精力充
沛”。
    对于起自徐州的“北伐”,史迪威认为,蒋已丧失了在广州誓师北伐时公众对
他的热情欢迎。他同资本家的联合,使他不得不镇压共产党和工农运动。他到处搜
查、逮捕、处决共产党人,制造白色恐怖,使原来相信国民党许下的改善生活的诺
言的人们,感到惶惑、失望;苛捐杂税仍很繁重,军队仍遍布各地,总之,和北伐
前没有什么两样。北方人,包括上层社会对蒋介石不熟悉,以为和北洋军阀没什么
不同。所以这个“北伐”是一次游行,而不是一次出征。
    就军事上看,冯玉祥的部队战绩显著。蒋军部队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光彩纪录,
先是被奉军追着跑,后是奉军弃城而逃了,蒋军才前进。史迪威认为,中国人作战
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的实力,指挥官擅长战略撤退。中国最“伟大的”战略撤
退大师是张宗昌。和各集团相比,他的兵力最大,有23个军,但几乎是不战即退,
退得最快。史迪威在文章中怀念并称道格兰特和潘兴将军的战略指挥,他们都坚持
在部队训练中灌输进攻精神。中国军队指挥上找不到这种精神,有的完全和这种精
神背道而驰。
    史迪威认为“北伐”中“最危急的局势”,是蒋介石5月初进入济南又退出济南
的事件。11日的《哨兵报》上发表了他对此事件的评论文章。事情的经过是:蒋介
石5月1日夜间率两个军进占济南。第二天,日军第6师团侵人济南,立即向蒋介石的
第40军发起攻击,蒋军一个营被歼灭,一个营受惨重损失。但是,第40军的另两个
师奋勇抵抗,直至压倒了日军气焰。而蒋介石却屈从于日本的恫吓,下令停战,派
出亲日派黄郛同日方和谈,并按日军要求,严令部队全部向南撤退,不许还击。5日
晚间,蒋介石恭恭敬敬让出了济南城,为三年后的“九·一八”东北军让出沈阳城
开了先例。侵入济南的日军这时更加猖狂地屠杀中国军民,他们闯进国民党战地政
务委员会外交公署,捆绑毒打南京政府的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其随员。蔡大义
凛然,提出抗议,被日军割掉耳、鼻;蔡宁死不屈,继续怒斥日寇,日军又将其舌
头、眼睛挖去。蔡公时等17名外交人员万分悲愤,以身殉职。8日,日军又炮轰济南
城,上千家民宅被毁为废墟。短短数日,中国军民死伤7800多人。这就是激起全国
愤怒的“济南惨案”。
    蒋介石逃出济南,到了党家庄清真寺里举行会议。冯玉祥立即从河南前线赶来,
黄郭等也参加了会议。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放弃“北伐”,与张作霖划江
而治,分“南北朝”。这个主张遭到了冯玉祥等多数人的激烈反对。后来议定:济
南问题通过外交办理,蒋暂返南京,军事由冯指挥。
    史迪威的文章推测说,这一事件暴露了蒋介石到东京和日本军界拉关系,得到
的不过是极为苦涩的果子。对张作霖后来的悲惨结局,也表露出担心和不祥的预感。
史迪威还指明,这一事件之后,必将发生“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事件”。然而,他对
于中国民众此时掀起的反日怒潮,没有给予多少同情。史迪威写道:中国人“可以
无动于衷地注视中国人对中国人采取极不公平和残酷的行动”,但是,一同外国发
生纠纷,“街头巷尾就到处可以看到爱国的雄辩家们在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地进行
反对外国压迫和争取本国人权利的宣传”。他认为,日本是个组织严密的国家,它
的具有现代装备的军队是很强的对手,日本人如果被激怒,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占从
天津到上海的所有要地,控制铁路和扬子江。万分不幸的是,史迪威言中了,10年
后这竟成了血腥的事实。自然这不是因为中国人激怒了日本人,而是由于蒋介石对
日本的野蛮侵略长期退让招致的恶果!
    5月上旬,由济南撤退的蒋氏第一集团军,在冯部协同下,绕道鲁西过了黄河,
推进到德州、沧州,再没有北进。被奉军抛3在滦东一带的张宗昌残部,由冯系的鹿
钟麟、阎系的商震和桂系一部联合进剿,将其全部缴械、肃清,唯张宗昌只身逃到
大连1932年,张宗昌窜回山东,被当时的省主席韩复榘派人所杀这是后话。
    7月,蒋介石在北平举行善后会议之际,张学良派代表来表示愿意服从南京国民
政府。这样,统一东北也不必用兵了。宋子文提出了《请政府克期裁兵从事建设案》;
蒋介石发出“裁兵”通电,指出“今日非裁兵无以救国”;冯玉祥也在《时局通电》
中提出“裁兵建国”的6条主张,强调实行孙中山的“化兵为工”,政权与财权统一,
反对“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外交。于是,蒋、冯、阎和李宗仁、李济深等国民
党政要人物开了个军事善后会议,但议决的不是裁兵,却是地盘分配。冯玉祥占鲁、
豫、陕、甘;阎锡山占晋、冀、察、绥和平、津两市;李宗仁占湘、桂、鄂及汉口
市;蒋介石占广东及华中、华东地区。桂系因为所得地盘太小而极为不满;冯系则
因为没有得到河北而愤愤不平。一连4天争吵不休,会议不欢而散。至于“裁兵”大
事,一直拖到12月19日,才在南京举行全国编遣会议。各报大肆宣传这个会议要讨
论军额编制,议定全国军费,规定裁留标准,厦定军官任免方法,筹办安置编遣事
项,限于6个月内完成,等等。
    然而,史迪威作为美军《哨兵报》的撰槁人和“观察家”,却已开始看到了编
遣是个“真正的问题”。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宣布了的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
实际上各派系的军队是在招兵而不是在遣散。他还说,现在人们总是期望国民党政
府取得最出色的成果,以为中国统一了,政府是称职的和负责任的,已经进入了建
设时期。然而,冷酷的现实恰恰相反。一些省份的军阀仍然在进行战争,国民党各
派系的冲突并未解决。史迪威依美国惯例和常规认为,在军队隶属文官政权以前,
遣散是做不到的。这样,本来应该用于工业化建设的80%的税收,却要用来供应部
队了!建设是谈不上的。
    尽管史迪威的文章远没有揭露出国民党新军阀们拼死争夺。互相倾轧之复杂和
严重,但与许多当时说蒋介石好话的国外舆论迥然不同,他直言不讳地说到了国民
党的痛处,并且再一次言中了。
    南京的这次编遣会议开了一个多月,蒋介石提出不含东北,全国共编50个师,
旨在消除异己。冯玉祥提出的编遣准则是“强壮者编,老弱者遣;有枪者编,无枪
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遗;革命有功者编,革命无功者遣”,意在保存自己
的强大实力。实力本来就小的阎锡山,提了个抑制冯,增强蒋,而自己实力不减的
方案。争来争去,会前的誓言都被抛到脑后。会议刚闭幕,李宗仁就查出蒋介石在
部署抢占桂系的地盘——湖南。于是,1929年3月爆发了蒋栓战争。桂系在南方的实
力转眼被蒋介石消除殆尽。就在史迪威准备离津归国的时候,驻平津的桂系部队被
蒋介石起用的唐生智,带来巨款收买了,编进了别的部队。司令白崇禧弃众逃亡,
由天津登船南下香港。蒋桂战争以桂系瓦解告终。
    8月,蒋介石召开编遣实施会议,即第二次编遣会议,强行削减各地方实力派兵
力。宣称不愿接受编遣者是“反革命”、“不革命”、“假革命”,杀气腾腾,引
起各实力派人人自危。阎、冯再次结合,10月10日冯部宋哲元领衔27名将领通电反
蒋,列举了蒋的六大罪状,宣布“蒋氏不去,中国必亡”,“仅率40万武装同志,
即日出发,为国杀贼”。于是,爆发了蒋冯战争。第二次蒋桂战争,蒋唐(生智)
战争,又相继而起。翌年,1930年,先是阎锡山深知蒋介石打败其他派系之后,必
将收拾自己,于是,以攻为守公开要求蒋“礼让为国”。国民党改组派、西山会议
派的汪精卫、邹鲁等代表人物,看到阎打出了反蒋旗子,纷纷为其打气。原第二、
第三、第四集团军的57名将领也联名通电反蒋,拥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阎、冯、李于4日通电就职。阎设总司令部于
石家庄,编桂军为第一方面军,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晋军为第三方面军,分别由
李宗仁、鹿钟麟和阎锡山任总司令,徐永昌任前敌总司令,还有石友三、张学良
(内定)、刘文辉、何键、樊钟秀分别任总司令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方面军。于4月沿陇海、京汉、津浦铁路向蒋军摆开了进攻阵势。南京的蒋介石也立
即调集部队,编作由叛冯归蒋的韩复榘和刘峙、何成浚、陈调元分别任总指挥的四
个军团,于5月发起讨伐阎、冯的总攻击。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原大战就此开
始了,双方共投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