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指挥权,让已到达的33万美军归福煦总司令指挥,投入英法联军全线作战。
潘兴将军作出这个重大决定时,史迪威已到凡尔登防线的法国17军实习。最先
在法国登陆的马歇尔则目睹了这惊人的一幕。他和步兵1师的赛纳特将军了解当时的
处境。赛纳特将军说,当时,英国第5军团已溃不成军,法军预备队换上去也伤亡惨
重。德军打开了一道60公里的突破口,英法两军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已被拦腰切断,
士兵丧失斗志,英军司令黑格失去信心,总司令福煦心急如焚。潘兴在周围一片沮
丧绝望的气氛中,接连24小时仔细研究了多种方案后,毅然放弃自己对美军的直接
指挥权,让美军按协约国军总司令的统一部署参战。马歇尔说,因为作出这个决定,
潘兴才“一跃而成为伟人”!因为在存亡攸关的大战中当一名配角,依照法国人的
命令行事,只有宽宏大度的伟人才做得到。潘兴的惊人之举,赢得了军官和士兵更
深的信赖和更高的崇敬。
史迪威得知潘兴的决定的同时,还听说他做了动人的讲话和颇具诱惑力的许诺。
说是凡少校以上的军官只要才干出众,就能得到飞快的提拔。史迪威虽然为自己的
军衔过低而感到难堪和烦恼,但他这时不能不把全部心思用在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
报工作上,无暇再想提拔晋升之类的事了。
德军的第三次进攻战役转向了法军战线。德军一改正面平推的打法,发动了一
系列的多点进攻。美军有8个师和法军一起作战,挡住了进抵到马恩河的德军。
接着,法国情报部门破译了德军的密码电报,法美军队得以事先在德军第四次
进攻的地点做好了充分准备,使德军想把亚眠、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联结起来威胁
巴黎的企图彻底失败。
7月15日,德军向兰斯两侧发动第五次进攻。仗打了两天损失16万人,虽然前进
了6公里,但后备兵力消耗殆尽,无力再继续战争。
美、英、法、比等协约国军队由福煦总司令统一指挥,使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达法国的美军已有89万人,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7月18日,以法
军4个集团军为主,加上美军8个师和英、意军各2个师发起反击,首先夺取了马恩河
突出地带。8月8日,以英军为主,用大批坦克为先导,对亚眠突出地带发动了突然
袭击,在联军围攻下,六七个德军师全军覆没。最后夺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便是
以美军为主的艰巨任务了。看到这次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的作战威力,使史迪威后
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缅印抗日战场上,奋力追求出现这样的态势,但没有成功。
这是因为国情不同,环境也不同了。
1918年8月,德军失败已成定局,福煦在结束战争的计划中,要求在9月7日开始
的第一个进攻行动,便是以美军为主夺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
潘兴为了发动这次进攻,苦心筹集力量,到8月10日,包括史迪威所在的第4军
在内的第1集团军终于建成了。这个集团军包括法国17军在内,总计50万人,是欧洲
战场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作战部助理参谋长马歇尔中校为这次作战拟就了主要计
划,史迪威则为制定这个作战计划提供了翔实而精确的情报资料。
为了做好圣米耶尔战役的情报工作,史迪威在英军战线熟悉了怎样组织以师为
作战单位的情报活动。之后,又到法国第17军实习了一个半月,掌握了一个军乃至
一条庞大防线的情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在法国17军实习期间,他和该军情报处长阿尔芒·贝洛姆少校在一个办公室工
作,但大部分时间他是到时时遭受炮击的各个要塞和指挥所去巡视,在壕沟、瓦砾
中爬行,在潮湿和臭气熏人的掩体里观察敌情。紧靠火线的地方为了盖住死尸而撒
下了大量石灰,地下坑道里到处是烂泥浆。但对职务的高度责任心,使他从不受恶
劣环境的影响。
贝洛姆少校很欣赏史迪威,认为他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人气概。在战
斗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史迪威却极为镇静。有一次敌前侦察,史迪威走到距德军
只有60码的地方,从上午9点钟一直步行到第二天凌晨2点钟才回到营地。白天他被
敌人的炮火压制在只能蹲两个人的掩体里,大约有近200发重炮炮弹落在偏左的地方;
夜晚他在德军打来的非常稠密的枪弹炮弹中穿行,有时掉在泥坑里。当别人问起他
这一天的经历时,他回答说:“非常有趣的一天。”
史迪威是第一个同法国17军共同作战的美国人。他的流利的法语成了他和法国
人建立融洽关系的桥梁,法国人帮助他熟悉了参谋工作各部门的情况,火线的步兵
作业,每一个梯队情报工作的组织、设备及活动。最有价值的是,他们安排史迪威
乘观测飞机作了一次飞行观测,这在当时是最新的侦察手段之一。史迪威成了美国
远征军第一个邀游蓝天的人。
40多天的共同生活,史迪威发现17军里老兵多,他们不仅能打仗,而且能说出
打仗的道理。他们对伙伴富有同情心,有位康托上校,66岁,秃顶,肥胖,胸前有
一排排的勋章,却仍戴一顶士兵帽子。他邀请史迪威吃晚饭,餐桌上有煎蛋卷、鱼、
米饭、蔬菜色拉、白葡萄酒、香摈酒、甜酒和奶酪。勤务兵按照惯例,先敬个礼,
然后恭敬地说:
“夫人请用餐。”
史迪威很奇怪,那个座位没有人呀!为什么叫“夫人”呢?
上校问史迪威:“你结婚了吗?”“结了。”史迪威回答。“你妻子在哪里?”
“在美国。”
老上校说:“不对,她在你心里,她就在这里。因此我要他说,‘夫人请用餐。’”
史迪威离开17军时,参谋人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送别宴会,由作战处、情报处
等三个处的处长按正式外事规格主持了宴会。虽然地处战场,但桌子上都放了花,
一大块精美的、上面雕饰了法国公鸡和美国鹰徽的奶油杏仁糖,放在史迪威的餐桌
中心。一晚上香摈酒不断,每个人都坚持要史迪威给他们签名留念。一位军官写了
一首充满激情的诗献给史迪威,史迪威用学到的许多法国俚语和美国人特有的幽默
致答词。法美两国军人在惨烈的战火中结下了友谊。
一直注视着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形势发展的潘兴将军,调动了史迪威的位置,对
他指明,为在这个地带发动攻势,情报工作是制定作战计划的中心环节。要求他在
8个星期内。建起各师的情报处和训练参谋人员的学校,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组织情
报活动,汇集各种资料。数据。
为了进行这些工作,史迪威不停地来往于各师师部之间,奔波于肖蒙、朗格勒
和设在纳夫夏托的第4军军部的路上。由他指挥运转的情报系统,自各个方面搜集了
有关敌军战线和圣米耶尔地形的考察资料,绘制和提供了各种比例与坐标数据的地
图。他们还根据诸多迹象对敌军兵力及活动规律和趋向进行了估计,并分发了有关
敌军各类炮火每天、每周发射情况及变化的综合分析材料。最后还为第1集团军攻取
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准备了总计15吨重量的地图。
如此繁多的情报项目,在美军作战史上是第一次,有些在美法联军中也找不到
先例。美国国内以巨大的财力、物力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军火工业虽然来
不及提供许多飞机、坦克,但根据情报提供的德军防御设施的精确资料。创制了便
于摧毁敌人混凝土地堡、地下掩体、山腰坑道等防御工事的直列装药的爆破筒,由
12毫米口径猎枪改制的大口径步枪,以及特制的剪断铁丝网障碍物的钢钳、钢斧等。
这些武器和工具,轻便、威力大、步兵好携带,适于突入敌防御纵深作战。士兵们
做现场演练时,得到观看的潘兴将军和军官们的热烈称赞。
圣米耶尔攻势打响前夕,史迪威晋升为中校。
潘兴将军和总司令部对情报综合分析后确认:圣米耶尔突出地带,是底线35英
里、边线各25英里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有多道防线,窄轨铁路纵横其间,使各前
沿、主阵地、野战炮、机枪阵地、弹药库、囤兵区、飞机场等联成一体。交叉火力
成网严密,阵地筑垒异常坚固。最后确定的打法是:出奇不意,突然袭击,第一步,
是借夜幕把14个师连同军需品秘密集中于侧翼。……
然而,美军的保密措施很不严密,巴黎街头都在传播、议论美军的调动。第4军
驻地纳夫夏托的理发师,对美军的调动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史迪威十分焦急。他夜
以继日地工作。他多是乘汽车到各个观察所看地形,有几次则乘气球踞高远望,为
部队顺利开进和集结及时提供了情报。
开始攻击那天,秋风秋雨骤起,道路泥泞,步兵负荷加重。史迪威更是通宵达
旦地工作。这是第4军第一次打大仗,马歇尔原先所在的美军首批到达法国的第1师,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参谋长的第42师,是这个军最英勇善战的部队。第4军的右侧
是第1军,那里的情报处长迈尔斯上校和他联系频繁,使史迪威更加忙碌。
炮火准备从凌晨1时开始。呼啸着飞驰的炮弹,如漫天冰雹落在圣米耶尔地带,
一直打了4个小时,火光照亮了暗夜。清晨5点钟,步兵在烟尘和秋雨中跃出战壕,
多路多点扑向德军阵地。史迪威不断接到电话和电报,得知全线向前推进很顺利。
步兵第1师和第42师打得很漂亮,但第89师打得很不好。史迪威很快到达89师指
挥所,发现这里的情况乱糟糟的,对下无联系,对上无报告,一切都茫无头绪。
他又转到了第1师。和89师情况截然不同,这里的参谋人员个个都很能干,一切
有条不紊,伤员躺在指挥所外面可以避风雨的地方,护士照顾得也很好。步兵随着
法军坦克,不顾榴霰弹连连在头顶低空爆炸,前仆后继地冲破了德军头道防线。士
兵们高兴地呼喊:“打得好!”第1军和第4军都出色地完成了全线第1天的攻击任务,
真是了不起的胜利!实际上,在攻击中第4军遇到了比第1军更顽强抵抗的敌人,但
他们英勇善战,在中午时分就到达了所有的目的地。
史迪威从一群俘虏中挑选了几名军官回到战俘营审问。审讯还没结束,便接到
去图尔的命令,让他调查德军打在那里的重炮弹弹坑的直径。他发了火,严厉训斥
了地形科的无知,无能!幸好,法军的飞机已夺取了制空权,美军第二天的攻击将
仍旧会很顺利的。
史迪威紧随攻击部队穿过烧毁的坦克、卡车、翻倒的炮架,还有惊恐的难民群,
进入了德军纵深阵地。原来,在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之前,德军由于兵源严重缺乏,
已决定从这里撤退,并立即拆卸了重型武器装备运回德国。德军头一两天的抵抗,
只是为了掩护撤退。因此,被德国军队占领最早,防御最坚固的圣米耶尔突出地带,
很快便被美军收复了。
美军的作战计划虽然用不着去执行了,但史迪威仍然勘察了。德军在这个地带
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详细情况,验证了原先情报中的重要数据,并且连轴转了两个昼
夜,写出了战斗总结报告。
在胜利的气氛中,第1军情报处处长迈尔斯上校接连几天每隔一小时就给史迪威
打一次电话,向他了解最新消息。有一天史迪威被惹烦了,便信口说了一句:
“对,德国氯气专家,大名鼎鼎的奥托·施米尔克泽被我们捉住了”
“快,把他的名字的字母拼给我听听,氯气这个字的字母怎么拼啊!快!”电
话中传来迈尔斯十分激动的声音。
史迪威没有料到,他为了搪塞迈尔斯,用德文“软干酪”这个词编造的一个德
国人的名字,却被他信以为真,还不厌其烦地追问起细节来。史迪威顺水推舟,也
来了个假戏真做。他煞有介事地加进一些合理想象的细节,回答迈尔斯的追问。
迈尔斯听完郑重其事地宣布,我这就派防化部队军官会见这个俘虏。当这位防
化部队军官抵达司令部时,接待人员告诉他,施米尔克泽博士已被押送到集团军情
报部去审问了。接着不断有人来找史迪威,他都以此法推托,使来者总也找不到这
个“博士俘虏”。没想到,消息却越传越广,以致路透社记者在巴黎、伦敦和纽约
的报纸上都发表了这样的报道:“据圣米耶尔前线消息,德国一位著名毒气专家被
美国军队俘虏。他是在准备使用毒气投射器时被抓住的。”
史迪威的骗局露馅以后,各军部、师部的参谋人员个个捧腹大笑,迈尔斯上校
成了人们谈论的笑料。乔治·马歇尔因公来到第4军时说到了这件事,并表示不欣赏
这种恶作剧。
1918年10月,史迪威的临时军衔晋升到上校,同时荣获为非战斗人员新设立的
勋章——“优异服务勋章”。第4军参谋长韦尔斯将军十分喜欢和钦佩史迪威,说他
有“非凡的才干”,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最能干的情报官之一”,“曾编入这个
军的每一个师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史迪威的情报处”。
这时,真正传来了“特大新闻”。福煦元帅指挥的法、美、英、比联军,经过
9月底的两次钳形攻势,占领了德军的两大交通枢纽,德军全线崩溃。比利时军队开
始收复国土。德国人要求停战了。
第4军乘胜进入德国科布伦茨地区执行占领任务,军部设在摩泽尔河畔的科赫姆
市,不断有德国的显赫人物来访。已任驻德美军作战部长的乔治·马歇尔,护送德
国皇太子韦尔士亲王来到第4军,指名要史迪威负责陪同皇太子。尽管史迪威对此十
分厌恶,但见这位皇太子不摆架子,举止文静,礼节周到,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反
倒随随便便和他谈天说地,东拉西扯起来。
皇太子向史迪威如实说了求和的经过。原来,德国政府为试探停战途径,曾派
人到华盛顿找威尔逊总统。威尔逊正犹豫不定时,德国鱼雷击沉了美国的客轮“伦
斯特号”。威尔逊勃然大怒,断然拒绝了德国的求和。到11月卫日晚上,德国国防
部长一行的汽车打着白旗,越过前沿阵地,直到第二天早晨抵达法国北部贡比涅森
林的雷通车站。联军总司令福煦乘坐的专列就停在这里。德国人一到,福煦即摆出
胜利者的姿态,以嘲讽的口吻问道:
“你们来干什么?先生们……”
“我们想听听您的停战建议。”德国人回答说。
福煦的火不打一处来,给了德国人当头一棒,他说:“噢!我们没有提过任何
停战建议,我们很愿意继续打下去。”
德国人无可奈何地表示:“无法继续打下去了,”请求福煦提出停战条件。
就这样,在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时,双方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结束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
韦尔士皇太子讲这段经过时,深感这是德国民族的莫大耻辱。也正是基于一种
报复心理,22年后,占领了巴黎的希特勒硬是把福煦坐的专列车从博物馆拉到贡比
涅森林,使法国人在原地,原车厢里签订了投降书,这是后话。韦尔士皇太子的这
次美军之行,使美军在科布伦茨地区执行占领任务方便了许多。
1919年5月,第4军建制被撤销。史迪威在远征军的任务就此结束,并准备回国。
美国于1918年底到达欧洲的200万远征军中,有50280人被打死,205690人负伤。打
得最英勇,伤亡也最大的是步兵第2师和海军陆战队。法国政府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
战队,命名那座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并在名义上将此山划归
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美军在欧洲大陆作战的 一处胜地。在负伤人数当
中,史迪威也被算了进去,因为贝鲁伯特弹药库的爆炸使他的左眼受了重伤。
潘兴将军和助手马歇尔还要到欧洲各盟国进行正式访问,远征大军则解甲归田
回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运兵船上,士兵们唱着:“巴黎游遍,看尽繁华,哪有心
思再种庄稼。……”其实,所谓“巴黎游遍”,是指有支美国军队跟着骑在马上的
潘兴将军等,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上参加了检阅,穿过了法国政府为给美军庆功
打开的凯旋门——这是普法战争后穿过这座高大的穹顶拱门的第一支外国军队。这
自然是美军的荣耀,但仅此而已。驻守在巴黎之外的美国大兵们,有几个到过巴黎,
见过什么繁华?正是:远征欧洲一年半,不见繁华见灾难;尸骨遍野血成河,伤痕
累累回家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钢铁将军史迪威
第六章 家居京华
流血负伤未补偿,战时军衔全撤光;
再辟新路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