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月花号-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四章归家(1) 

  大约在1617年,莱登弥撒团的人开始意识到他们必须采取的措施。也许这是一个渐 变的过程,因为孩子的状况越来越让人担心。布拉德福德在谈到此事时用词古怪。许多“品质优良、谦恭有礼 的孩子”,以及从所有的艰辛苦难中学到优良品质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便已开始衰败,他们的勃勃生气正在 被他们自己的青春腐蚀”。更有甚者,许多孩子正在被“荷兰青少年的放荡作风”和“乖张秉性”所腐蚀。他 们正在被“坏榜样吸引到奢华和危险的道路上去”。这个同化过程在一个这样敬神和虔诚的弥撒团的眼中一定 是越来越严重的可怕现象——布拉德福德记录中说这个趋势引起很大的不安。有些孩子“去当了兵,其他的远 渡重洋,另外一些人加入了更加倾向于放荡和有损灵魂的职业”。 

  这个弥撒团正在面临的是时间本身的腐蚀性,看到的是弥撒团的成员在堕落和腐败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显然,在博爱、和平和同心敬神之外还发生了许多事。他们的下一代,原本应该做好准备接过神圣的火种的一 代人发现了宗教改革运动生硬古板的构架之外的世界,而且似乎更喜欢那个新的世界。 

  史密斯已经阐述了留在荷兰的危险性,他想把自己手下的弥撒团和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叫“孟诺教派”的 团体合并起来,“孟诺”派认为只有信上帝的成年人才应该接受洗礼。史密斯弥撒团中的有些人对此不满意, 结果返回英国去了(后来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洗礼教会)。剩下的人也作鸟兽散。布拉德福德曾经预见到的事最 终还是发生了,因为那时没有离开莱登的人后来不是返回英国或在荷兰的其他城市定居,就是与其他教会合并 。 

  有关离开荷兰的讨论和决定离开斯克卢比的讨论一样,是在暗地里进行的,妇女们没有发言权。弥撒团 的首领提出建议。他们在预测他们面临的危险的同时,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未来。布拉德福德清晰明了地描述他 们是怎样“在纷乱的思绪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磋商,开始倾向于离开这里,迁居他处”。他强调,这次搬 迁,既不是出于寻求什么新东西的好奇心,也不是一句“轻率的玩笑”,而是出于一些完全合情合理的缘由。 

  莱登的确是一个难以谋生的地方。许多来到这里的人和许多考虑要来的人无法适应这里的环境,有些人 对在这里谋生的前景很悲观,他们宁愿在英国蹲监狱。然而,布拉德福德称,就整体而言,这个弥撒团的人很 自觉地吃苦耐劳,但是他们必须考虑一个额外的因素:由于生活的艰辛,他们正在早衰:“不间断的操劳,加 上其他的灾祸和不幸”。再过几年,这个弥撒团有分崩瓦解或不胜自身负担的危险。 

  弥撒团内部的成员仍在不断地结婚,小孩子在不断地出生,但是这还能维持多久?人们担心这些孩子最 终会在一个同化的过程中完全彻底地变成荷兰人。卡杜克斯和van-de-Bilt所著《古城新客》一书中的班斯指 出,斯克卢比弥撒团不是非要正式申请才能在莱登定居,但是一旦莱登市批准这项申请,任何弥撒团里的遗孤 就不会被送回原住国——当然,这里指的是英国——这些孤儿将被送进莱登的孤儿院。“所以关于去留的讨论 一直在摇摆不定。在公共和私下的场合,进行过许多天的庄严祈祷和修行。最终,多数人决定他们必须离开荷 兰”。 

  还有一些其他事情必须加以考虑。按照布拉德福德的说法,他们无法在荷兰找到他们的天堂,但他们可 以在一个遥远的天涯海角找到这个天堂,“尽管他们应该为其他从事这项伟业的人们担当铺路石的角色”。 

  如果他们觉得他们必走无疑,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到哪里去?或者换个问题:到哪个遥远的天涯 海角去?有人谈到南美的圭亚那。那里看上去一定像是个不错的地点,至少沃特·罗利曾经著书写过这个地方 ,所以他们对这个目的地会有所了解——但是这个区域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所以过于危险。于是,人们的 目光转向圭亚那以北的地方,有人提议弗吉尼亚,那个地方,正如布拉德福德曾描述的那样,“英国人已经敲 开了大门,正在开始进去”。当时在莱登,人们对弗吉尼亚的真实情况的了解等于零。 

  他们脑子里想的是美洲的那些地广人稀的土地,那里地产丰富,由于没有文明人居住,适于(我们)定 居。在那里只有一些散布各处的、与野兽没有大差别的野人。当这个提议公诸于众时,人们权衡利弊得失,在 (男)人们中间反响各异,同时在他们中间引发了许多担忧和质疑。 

  离开英国来到荷兰,从一块平原来到另一块平原,也许是也许不是人生的最后一步棋。英国并不遥远, 假如他们哪天想回老家或者能够回老家都不是不可能。而三千英里之外的美洲可能真是一去不复返了——假如 他们到了那里:漫长的海路上的危险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那些年迈和“孱弱的妇女。气候、饮食的改变都会 影响他们的身体,带来病痛和严重疾病”。所以弥撒团成员中的担忧和疑问并不足怪。荷兰是一个文明国度, 即便如此,他们这一行人在这里生存仍然需要一番苦斗,不管怎么说,它是一个文明、富足的邻邦。而美洲则 是一个尚未开化的处女地,具有潜在的生命危险。那些渡海成功的人必须时时刻刻面对印第安人: 

第四章归家(2) 

  那些野人残酷、粗野,而且最不讲信义,这些野人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尤其残暴和无情。他们不仅仅满足 于杀人夺命,而且以最血腥的手段折磨人为乐。其手段有用贝壳生剐人肉,逐个斩断四肢关节;在受害者还活 着时,看着他们在火上烤自己的肉,然后一片片地啖食;还有其他类似的残暴行径。 

  这些描述足以“令(男)人发指”——布拉德福德没有在这些描述对妇女,特别是对母亲的影响上做文 章——但还有一个有关财政的考虑。有人因为此行的路费和购置在那里安家的用品需要一大笔钱而反对到美洲 。但是尽管如此,最终的决定已定——到美洲去。 

  就这样,一件令人称奇的事发生了。这项活动“事实上,简单地说,成了一次殖民探险,是按照当时这 一类活动的惯例资助和进行的。他们用不着自己去发现如何建立自己的殖民定居点。在他们之前已经有许多在 这个领域里的先行者。”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带给他们的兴奋劲过后,他们对这些殖民定居点的真正价值作 了清醒的衡量。地图制作师史密斯曾指出,正如罗马人在他们的帝国时代发现的那样,没有哪个殖民者可以依 赖现成的宝库供其享用。你必须为你需要的一切去努力。其后果是一种“类似商业的精神”。当时的殖民活动 的准则已经退化成程式化的教条了。 

  当时,弗吉尼亚公司在北美拥有很大的地产权,并在詹姆斯顿建了殖民定居点,英国国教教会已在那里 建立,以保证它的教义和仪仗在那里生根。定居点建在沼泽地附近疟疾流行的地方,由于长期干旱,詹姆斯顿 就此崩溃。 

  在那以后的几年中,弗吉尼亚公司给号称“数百或特别种植园”的殖民团体提供大片土地。定居者实行 自治、自行司法,并且与印第安人通商。 

  他们正苦于无处寻找准备去北美的人,突然一下子冒出来整个莱登弥撒团。1617年秋,莱登弥撒团派出 两个密使——罗伯特·库什曼(老家在唐卡斯特,与约翰·鲁宾逊之妹结婚)和约翰·卡弗——到伦敦与弗吉 尼亚公司联系。 

  卡弗和库什曼随身带着一份布鲁斯特和鲁宾逊字斟句酌写就的为一个私人组织申请美洲土地的文件。这 份文件是为了说服有异议者(国王、英国教会和弗吉尼亚公司)而写的。文件指出,莱登弥撒团不是造反出走 的草寇。他们要求“在考虑分配给他们的有限区域时,得到一般殖民团体所得到的所有特权”。 

  从实际效果上讲,这些要求将给他们以自治的权利,但他们仍然在詹姆斯顿和弗吉尼亚公司有名无实的 保护之下。这份文件共有洋洋洒洒的7个标有数字的大段落,但就是神来之笔也无法掩盖这是一份“不诚实的荒 唐文字”。“在这份文件中,他们强调了国王及其手下的主教们的行政权,但对他们的宗教权威却讳莫如深” 。文件是以花哨的文字结的尾: 

  7。最后,我们愿将当之无愧的荣誉献给诸位大人,以保证所有敬畏上帝的民众的精神团结,愿所有人的 心中都有的、但没有让其指导我们行为的和平理念永远长驻。 

  (签字)约翰·鲁宾逊 

  威廉·布鲁斯特 

  关于私人组织的属性需要很多说明,这份文件对此没有做什么掩盖。鲁宾逊和布鲁斯特提供了说明,同 时“用他们有时采用的天真和受委屈的态度”抱怨。 

  尽管那些针对我们的不公正的暗示让我们难过,但是我们为有还我们清白,还我们高尚人格的机会而欣 喜若狂。 

  鲁宾逊和布鲁斯特罗列了他们的教会的运作与正统教会在教义上的差异,但是,信中的口气将这些差异 说到最小的程度。布鲁斯特可能通过内部的关系感觉到离开莱登的压力正在增加。他给一个与弗吉尼亚公司有 关的清教徒埃德温·桑兹爵士写信。布鲁斯特在斯克卢比时曾有一座从桑兹的父亲传下的庄园房子;在他为威 廉·戴维森爵士供职时曾和桑兹本人见过面。桑兹接信后肯定回了信,因为1617年12月,布鲁斯特和鲁宾逊回 了一封堪称大声疾呼的自我辩白书。 

  首先,我们坚信上帝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为了他,为了他的事业,我们在多次考验中贡献了自己的力 量,按照我们单纯的(诚心实意的)逻辑,他是会宽宏地保佑我们的事业的。 

  第二,我们已经从哺养我们的祖国母亲那里断奶,并且在陌生、艰难的异国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是,我 们用耐心克服了大多数困难。 

  第三,从肉体的角度上讲,人都是勤劳、节俭的,我们可以放心地说,世界上任何团体(社会)里的人 们都是如此。 

  第四,我们的弥撒团是用最严格、最神圣的上帝的誓约连结起来的一个整体,我们非常留意我们所犯的 过失,我们基于公德,结成一个整体,每个人的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关心整体,同 时也互相关心。 

  最后,我们这些人不像其他人会为小小的挫折气馁,或者为一点点不适就想家。我们知道在英国时和在 荷兰时维持我们生活的娱乐活动。我们离开这里后会更加珍惜我们的艺术和专长。假如我们将来被迫(从弗吉 尼亚)返回故土,我们不会指望得到我们现在得到的帮助和享受的待遇,其实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现在他们正 在迫近他们的天命),即使在任何其他地方也不会为我们自己去追求这些待遇。 

第四章归家(3) 

  关于我们向你大胆陈述的这些动机,你也以自己的才华、以你所有的敬神的品德和对我们这些被人看不 起的人的亲切关怀为我们弥撒团中(那些准备去弗吉尼亚)的虔诚的朋友们讲解过,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们将不遗余力,将这些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我们不会再来麻烦您,但是因为听了你的讲经,让我们重新想起我们肩负的谦卑的使命——对于你所在 团体中任何祝福我们的人来说,按照谦恭平和的标准,我们也许过于大胆——我们就此告退,我们坚信你们及 你们的计划会得到万能的主的指引。 

  肩负重任的 

  约翰·鲁宾逊威廉·布鲁斯特 

  1617年12月15日于莱登 

  弗吉尼亚公司,无疑看到有利可图,已在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詹姆斯国王会让他们在美洲享受宗教自 由。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务卿罗伯特·农顿爵士在英王詹姆斯面前为他们陈情,对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也施加了 一些压力。但都无功而返。然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们确实赢得了一个让步。詹姆斯将与他们达成默契, 只要他们太太平平地过日子,就不会找他们的麻烦,但他不肯再前进一步,绝对不会授权予他们。 

  那是一个不稳妥的妥协。有可能是迫于来自内部的压力所做的决定,因为詹姆斯顿的情形一团糟,根本 无法像殖民地那样为大英帝国带来好处,如果它留下一个真空,西班牙和葡萄牙可能会来填补。可能还有另一 层原因:对詹姆斯来说,这些人都是些捣乱分子,在三千英里之外的一个野人出没的蛮荒之地,他们就闹不出 大乱子来。然而,有一次,他还真的问起这个弥撒团打算靠什么谋生,有人回答说靠捕鱼为生。他回答说,“ 谢天谢地,这可是个正当职业,这曾是耶稣门徒从事的职业呢”。 

  从莱登收集的零星史料表明这个弥撒团仍在试图成为一个防止团体成员东离西散的大本营。前面已经提 到,爱德华·温斯洛和伊丽莎白·巴克于1618年5月6日成婚。12月12日,布鲁斯特的千金之一佩兴兹·布鲁斯 特是理羊毛工托马斯·史密斯和安娜·克拉克斯顿订婚的见证人。布拉德福德的儿子约翰就出生在弥撒团初来 乍到时买下的一座房子里。 

  这时,斯匡托仍然和修道士住在一起,但是他想方设法获得了自由,打工挣了一笔回英国的路费。不管 在他被绑架出卖之后对英国人心中存有多少疑忌,他还是登上了一艘从布里斯托尔港出发去勘探纽芬兰的大船 ,担任翻译。 

  曾在费迪南多·戈杰斯手下干过的托马斯·德默尔船长此时正好在纽芬兰,俩人在那里巧遇。德默尔在 给戈杰斯的信中告诉他“原来的那个印第安人”已被找到,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德默尔将斯匡托带回英国, 在后来的那一次探险之前,他让斯匡托在纽芬兰公司里领上了薪水,该公司当时已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特许的 定居点。那一次探险有两个目的:在亨特制造的那场灾难之后,与印第安人媾和并重开贸易之门。斯匡托在这 两件事中能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在历史前台,在Dort召开的宗教大会上,一项旨在调解卡尔文主义者和阿米尼尔斯之间纷争的重大举措 正在进行之中。来自荷兰、瑞士、德国和英国的神学家齐聚Dordrecht城。除了荷兰本土的代表,共有来自8个 国家的26名代表。英国大使达德利·卡尔顿爵士的牧师约翰·黑尔斯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这次聚会。会议于 1618年11月8日开幕。就在这个月,荷兰通过了一项新法令,禁止散发煽动骚乱的印刷品。 

  在历史的后台,弥撒团内部的议论仍在进行,不管伦敦方面传来的是什么消息,(似乎)在1619年春, 最后的决定已经做好。4月8日,荷兰和西班牙之间签订的“十二年停战”的协议期满,又为离开荷兰增添了几 分紧迫感。假如西班牙再兴刀兵,一场血腥大战势在难免,假如西班牙获胜,罗马天主教将被强加到荷兰头上 。这两个可能性只能令这个弥撒团更加烦恼忧愁。 

  同时在后台上,又出了一些零星的事情。弥撒团中年纪最大的成员之一约翰·奇尔顿被一伙年轻人指控 窝藏阿米尼尔斯派的人而被打成重伤。与此同时,4月19日,布拉德福德将他在Achtergracht以北的房子卖了。 

  就在这时,以戈杰斯和德默尔为首的探险队到达新英格兰,5月间,他们驶到鳕鱼角湾,德默尔在斯匡托 长大的村子Patuxet处登岸。当时,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已死于流行病。斯匡托是唯一幸存者,他于是“半人半鬼 ”和Wampanoag部落的人混在一起。 

  5月8日,库什曼给莱登回信,传来由弗朗西斯·布莱克威尔率领的探险队在新英格兰遭受重大挫折的消 息——其实这是前一年冬天的事,显然库什曼刚刚听说此事。布莱克威尔是阿姆斯特丹老教堂决定派到弗吉尼 亚去的一个长老。他分裂了阿姆斯特丹的老教堂,曾在试图安排偷渡时在伦敦被捕,他靠出卖一个自己的追随 者而获释。库什曼描述那艘船遇到西北风,把船吹向南面,结果船偏离了他们预定的航线,船长和六个海 员奄奄一息。他们好像在来回寻找了好一阵以后才找到切萨皮克湾。 

  布莱克威尔首领死了。不错,一行人中死了130个人。听说这一船装了180个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他 们中间流行痢疾而且淡水短缺,所以有那么多人能够幸存堪称奇事。 

第四章归家(4) 

  这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