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回。让我们再往下推演。”他停顿一下仔细思量。“我们还能再往下推演吗?接下来还有东西吗?意识中所有已知的层面是否已经终结?此处是否就是自我的底层了?这是不是意识的整个结构,心智所有的内容?”

  有人问道:“支撑它的是什么?”

  克里希那吉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支撑它的就是它自己的活动。埋在下面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超越这欲望之网?”

  “把心关起来。”罗回答。

  “把心关起来的是谁?难道不就是那颗心吗?”克里希那吉的反应非常迅速。“到底该采取什么方法?一旦认清意识的真相——不是字面或理论上的认识,而是真正认清了真相——欲望不就停止了吗?我只要一费力想克服这真相,我就破坏了它。我不能有任何欲望,除了不着意之外,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应该关心的是我的自我、我的烦恼和我的真相。”

  某天清晨克里希那吉说:“我们能不能再探讨一下意识?昨天我们从意识的外围逐渐探讨到中心,有点像顺着漏斗往下走。今天我们能不能反过来从中心探讨到外围?我们能不能从内向外推演?”

  “这个自我的中心真的存在吗?”罗质疑。

  “只要专注于一个焦点,中心就存在。外围一旦动摇,中心就形成了。自我中心奠基于外围上的点,这些外围上的点包括一个人的名誉、财产、妻子与声望等。这些点不断地被加强。这些外围的点上一直有活动在进行,自我经常害怕这些点会被破坏。”

  “没有这些中心点,我能不能活下去?”罗问道。

  “如果我从中心开始研究,我得先知道中心到底在哪里。其实根本没有一个自我中心,存在的只有觉性罢了。意识的外围制造出了一个中心,因为有外围,我才知道有个中心的存在。外围就是专注的焦点,自我中心就是由这些局限制造的。外围一旦去除,哪里还有中心呢?”

  “我们有能力去除外围吗?”我质疑。

  “如果你的心能在觉性中活动而没有自我感,你就不会有记忆。你一旦朝向外围活动,记忆就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考都是从外向内的。没有自我感的思考一定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必须习惯从内向外的思考方式。”

  “那些焦点怎么办?”我问道。

  “就像从篱笆的下面溜过去一样,篱笆的本身已经无关紧要了。观察这些外围上的点必须视若无睹。我们却总是立刻跳到外围,陷入自我的习性中。我们无法形成没有自我感的习性。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二部分

  第15章 圆融自性本无碍(2)

  “从外围朝向中心的活动往往使我们陷在自我感中。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变成了缩小的焦点。惯性思考都是外围的活动,其实根本没有一个可以被认得出的焦点。自我感往往和这些焦点有关,从外向内的活动制造了这种自我感。

  “我愈是能安住于觉性中,愈是能认清没有自我的事实。”

  第二天早上我们仍然继续讨论。我们问克里希那吉:“意识的外围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那些篱笆是如何造成的?它们的材质是否有别于那没有焦点的中心?”

  “你们为什么要停留于外围?你们为什么不能安住于觉性,去发现它的芬芳?你们为什么只关心外围的篱笆?”他回答我们。

  “我费尽千辛万苦想要去发现它的芬芳,但是它似乎是无法了解的一件事。阿秋建议我以游戏的心情来面对它。”弗洛斯特夫人如此回答。

  “你为什么陷在时间感中,为什么如此费力?”克里希那吉问道。

  “因为我的心硬得像石墙一样。”

  “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请仔细听一听问题出在哪里。”克里希那吉说。

  “问题出在我的妄念。”弗洛斯特夫人回答。

  “换句话说,你一直想得到解答。你的妄念就是你的阻碍。那堵石墙上都是概念,你已经习惯于思考了。你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放下?”

  “我不知道该如何放下。”弗洛斯特夫人回答。

  “为什么?对你而言,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事。你一旦无法按照旧有的窠臼思考,你就迷失了。忘掉所有的思想!以游戏的心情来面对。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能不能不从那堵墙,而是从没有中心的状态出发。困难在哪里?”

  “我很清楚我们还到不了那个阶段。”弗洛斯特夫人开始有点焦躁不安。

  “根本没有什么阶段不阶段。你为什么执着于外围,然后又想从外围移向中心?放下这个执着,你的外围太满了。放下它,假装你现在正要进入一个崭新的房间。你一发现外围,立刻就想制造一个中心。你称这个中心为上帝,然后你逐渐接近它。但是去除了外围,中心就不存在了。陷在思考的习性中,你是不会有什么创见的。困难不在觉性中,而是在外围。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认清真相。”

  “从外围观察就像透过望远镜在看一样。处在觉性中则是流畅无碍的。”南迪妮说。

  “那些焦点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一种辨识力?篱笆是什么?如果你从没有焦点的状态观察,那篱笆又是什么?应该是心识活动的停止。流畅无碍的觉性是不是外围心识活动的停止?心识活动的停止仍然是外围篱笆上的焦点,在这种状态下,我还是陷在篱笆之内。

  “昨天讨论结束后我就入睡了。正当我要醒来之时,我感觉自己好像从遥远的地方逐渐逼近一幅极为精密的图案。我躺在床上看着这幅图案,看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着它就消失了,而我也醒来了。心识活动一旦停止,图案便形成了,接着我又从这个图案中开始产生活动。刻意停止心识活动或者逃避本来面目都会造成哀伤,我一旦认清觉性与外围的焦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心中的挣扎就停止了。刻意想停止外围的焦点,其实也是一种焦点。愈是想和这些焦点搏斗,就愈会加强这些焦点。”克里希那吉说。

  “制造这些焦点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流畅的觉性变得具体化了?”我问道。

  “是不是因为受到了压力或反面的力量?”罗质疑。

  “你们的觉性和我的觉性难道有分别吗?”克里希那吉反问。

  弗莱德曼提出一个疑点:“障碍为什么会产生?障碍难道是虚妄的吗?”

  “障碍为什么会产生?我的四周起码有二十样事情正在发生。有的时候我的观察相当广阔,有的时候又十分受限。”罗说。

  “觉性遇到障碍,于是身体的神经产生了反应,这难道不可能吗?产生的很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反应罢了。你问我一个问题,我只能在自己的局限内回答你的问题,于是流畅的觉性就受阻了。外来的挑战造成了身体的反应,于是产生了局限。即使流畅的觉性受阻,我也得接纳,因为这就是人生。”克里希那吉说。

  “觉性受阻是什么状况?”罗问道。

  “也就是注意力缩小到一个焦点上。浩瀚无边的河水突然窄化成一条小溪了。觉性是没有焦点,没有局限的;它是浩瀚无边的。有焦点的注意力就是把觉性窄化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驻留在一个焦点之上?这才是我们该提出的疑问。在你们问我问题的那一刻,焦点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然而我们为什么要允许觉性具体化?”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讲述下去,他要求我们和他的心并驾齐驱。

  他说:“那浩瀚无边的觉性中没有积极的心态。只有在具体化的状态中才有积极性。无我的状态是消极无为的,当消极无为的状态受到挑战时,积极的行动才产生。积极的状态必然会制造一个相反的情境。”

  “积极的状态有没有业力?”罗问道。

  “真正的解脱存在于消极无为的状态中。我们一旦脱离这个状态,我们就迷失了。如果进入一个缩小的焦点,我们也同样会迷失。我们只能从消极无为的状态中观察事物。然而觉性为什么会具体化?”他停下来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不妥?具体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我的疑惑是,人心为什么停留在具体化的状态?我一旦领会了消极无为的途径,我就从具体化或缩小焦点的状态中解脱了。我认清心中的烦恼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不再执着了。”

  “是不是因为我们把空性和烦恼一分为二才产生了障碍?”罗问道。

  “如果能处于消极无为的状态就会有解答。我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不能安住于消极无为的状态?坏就坏在我总是不停地量来量去。只有大智若愚的人才能成道,小心翼翼的人是没有机会的。”克里希那吉说。

  克里希那吉接着说:“什么是识能?我们所谓的意识和能量有什么关系?窄化的活动是我们熟知的,例如恐惧、欲求或自我升华,我们也知道辨识的各种理由和原因。这识能到底是什么?很显然这股大能没有局限,没有范围,也没有相反之物。整个意识场都是能量。”

  “每当我们企图检查这股能量时,检查者就变成了缩小的焦点。”罗说道。

  “空寂是什么?让我们从不同的途径来探讨这股大能。空寂到底是什么?你们现在的心空不空?你们要如何才能发现空寂?你们的心吵不吵?你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是空的?”

  “没有焦点而又流畅无碍的觉性就是空寂。”罗说。

  “不要下定义。我能辨别空寂吗?我能经验它吗?我能以观察者的身份说‘这就是空寂’吗?”克问道。

  “当我没有注意的焦点时空寂就出现了。”罗回答。

  “你所谓的没有焦点是什么意思?不要用言语来表达,你要用心体会空寂,同时还要观察自己如何去体会,去经验它。”克里希那吉握着罗的手,引领他一同进入那寂然无为的领域。

  “空寂到底是什么?你如何体会它?仔细听着,别的什么都不要做。你现在正在体会它,还是你正想用言语来形容它?”他停顿了一下然后问道,“你能看出其中的差异吗?好好体会一下空寂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空寂是求不到的,因此先得放弃所求之心。”阿秋说。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二部分

  第15章 圆融自性本无碍(3)

  “你们总是先画一幅图,再把事物嵌在这幅图中。我要你们真的去发现空寂是什么。”克里希那吉节节进逼。

  “我记得以前曾经体会过空境。”弗洛斯特夫人说。

  “那并不是空寂。空寂到底是什么?有人问我什么是识能,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说让我们一同进入空寂。这是一项挑战。然而空寂到底是什么?我对它是否持有先入为主的意象,或者我真的体会到了,既然你问我,我就试着和你沟通?”

  “不要企图体会它或不去体会它,放下就对了。”罗似乎在一瞬间接触到了无碍的空寂,暂时与它合一了。

  “放下你们的概念,直接体会这空寂。”克里希那吉说,“我要不是在想象,就是真的处于空寂中。空寂是无法经验的。你们的妄念通常立刻会生起。简单一点,放下你们的妄念。然而妄念为什么总是比空寂早一步生起?”

  “因为心智是如此的灵巧。”阿秋说。

  “这不能算个答案。妄念为什么会先生起?我一开口问你们什么是空寂,你们的妄念就开始活动了。你们要如何才能发现空寂?通过喋喋不休的妄念显然是发现不了的。那么你们该怎么办?”

  “外围的篱笆就是由妄念形成的。”罗说。

  “空寂则是无限的。我想弄清楚能量到底是什么。能量本来可以是无限的,但是妄念总是先产生,因而遮蔽了空寂。空寂是无限的;空寂之中包含着妙有;妙有和空寂并不彼此矛盾。小孩的哭声也是空寂。噪音与空寂无二无别。如果空寂是广阔无边的,噪音便是空寂的一部分。

  “与空寂对立而具有业力的东西就不在空寂之中了。观察者其实就是机械化的业力,它总是从对立的方向观察空寂,于是它就脱离了空寂。此外认为一切皆空即是不空。与空寂对立的东西也许有自己的能量,但是它并不在广阔无边的空寂之中;这两种能量是截然不同的。

  “不与空寂对立矛盾的东西都是广阔无边的。和自己的能量相互对立矛盾的则是有限的,有限的东西虽然想找到广阔无边的空寂,结果还是找不到。

  “只要我能活在空寂中而没有任何抗拒之心,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产生矛盾。除了抗拒心之外,一切妙有都含藏在空寂中。制造漩涡的就是抗拒之心,它如同冲上天空的火焰一般。”

  “这空寂是否就是无限的能源?”罗问。

  “只要一受到局限,抗拒心便产生了。”克里希那吉说。

  “空寂是什么样的状态?”罗问。

  “在那种状态下我仍然嗅得到这些茉莉的香味。我听得到,也看得见。空寂之中没有矛盾,没有排斥。任何一种形式的抗拒都会破坏空寂。

  “对我而言,婴儿的哭声也是空寂的一部分,如果对这哭声产生排斥便脱离了空寂。空寂是无限的。一旦有抗拒心,排斥就产生了,于是噪音就成了被排斥的东西。知觉一集中焦点便是一种干扰,如果你专注在噪音之上,噪音就和空寂产生了对立。”

  “心中的价值系统一开始运作,对立的情况便产生了。”弗莱德曼说。

  “心中一有概念或想法,就是一种对立与矛盾。要想安住于空寂,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诚实。空寂既然无限,它必定是一种能量。它所以无限,因为它没有肇因。心智制造的能量则是有因有果的。空寂不属于心智所有,因此它的能量是无限的。”克停顿了一下。观察到我们脸上的表情,他接着说道:“不要把这些话诠释成你们自己的想法。心智根本无法了解不属于它自己的东西。空寂是无限的,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属于心智所有。在这种境界里,每一个噪音都是也都不是噪音。当矛盾对立产生时,心念就产生了,于是就制造了排斥力。”

  莫里斯?弗莱德曼说他正在体会一种彻底的厌腻感。他觉得克里希那吉要说的话他都知道,因此毫无新意可言,他已经无法忍受下去。

  罗?萨希布说他虽然还不满意,但是也想远离克里希那吉。他觉得这样呆坐完全错了。

  南迪妮说她也有同样的感觉。如果她能了解克里希那吉的话,不凡的事早就发生了。她一直在等待这件事的发生,然而什么动静也没有。

  阿秋说她和罗有同感,我则觉得一片死寂,完全动弹不得。

  克里希那吉说:“简而言之,你们全都在等待某件事的发生。有的人技巧虽有,却缺乏冲力,他们正在等待冲力的产生。有的人具备冲力,却没有技巧,因此他们也在等待。还有的人觉得一片死寂,他们正等待别人给他们生命,好让他们产生行动。

  “你们为什么等待?你们等待的又是什么?你们是不是在伺机而动?因为不能确定,所以在行动之前想先得到凭据。你们如何能得到凭据?你们仍然陷在已知的行动和结果之中。

  “在行动之前,你们想先确知那尚未发生的事,然而你们如何才能确知?你们根本没有在活,你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绝不是生活。罗已经脱离政界,他正在等待;他并没有真的在生活。

  “到目前为止你们面对的都是北方,我要你们转而面对南方。你们总想南北两方都兼顾。

  “你们为什么等待?为了要确知?到底想确知什么?是不是想确知自己的行动是崭新的?等待是死的,你们根本没有在活。活起来,行动,大步走。

  “罗!我告诉你,你已经得到了,大步走就对了。

  “我觉得某件事正在发生。如果我有个儿子,我愿意和他分享这件事。当你心中有爱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要与人分享。我告诉你,罗!把你的手伸出来。如果你要它,你就能得到它。

  “局部只要在整体中运作,它就是无限的。它一旦和整体对立,立刻就受限。在整体中运作的心是无穷尽的。”

  “能量到底是什么?它要如何才能永远自由无碍?”罗的脸显得红光满面。

  “如果心智不去局限它,它就永远是无限的。行动能不能从无限的能量中产生,而不是从心智中产生?如果能的话,那又是什么样的行动?当你看到路上的乞丐时,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不能。你自然会有行动的。只要在无限的能量中行动就不会产生问题。”

  第二天克里希那吉又问大家:“问题出在哪里?”他指着一瓶新鲜的康乃馨继续问,“为什么真的花不插而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