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二人土上坐
(三)冻雨洒窗
(四)竹寺等僧归
(五)閒看门中月
(六)四门同圖
(七)此木为柴山山出
(八)踢破磊桥三块石
(九)寸土为寺
(十)或入園中
(十一)大丈夫半节人身
无情对
(一)三光日月星
(二)五风十雨梅黄节
(三)杨三已死无苏丑
寓意
谜语
同韵
手语、顶针
数字
(一)花甲重开
(二)收二州
(三)万砖千瓦
(四)一叶小舟
叠字变音
叠字时令
街名
人名
(一)孙行者
(二)欧阳修作诗成于三上
地名
地名回文
应答
(一)风吹马尾千条线
(二)小子牵牛入户
(三)四水江第一
(四)投水屈原真是屈
(五)山径晓行
(六)汗血名驹
(七)鸠鸣天欲雨
(八)水底日为天上日
(九)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十)画草发生
(十一)沽酒欲来风已醉
(十二)大雨淋漓
(十三)枕耽典籍
巧释
复字
缺字
(一)童子六七人
(二)未必逢凶化
(三)袁世凯口千古
(四)一二三四五六七
隐字
嘲讽
讽不学无术者
讽洪承畴
讽寺僧
讽贪官
讽团总
讽李鸿章、翁同龢
讽慈禧太后
讽庸医
(一)不明才主弃
(二)新鬼烦冤旧鬼哭
讽杨森
讽财医合庙
讽求神得雨还愿演戏
自嘲
穷教师自嘲
谐趣
花名
药名
(一)白头翁牵牛过常山
(二)白头翁
(三)三尺天青褂
药花虫鸟
摹状
虚字戏对
标点
词牌
巧对
偏旁(一)
张玉书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张玉书,为清代名臣。有一次,张到一家酒楼饮酒,要歌姬侑酒,不料,壶中酒尽,倒酒时只滴了几点,歌姬见此情景,便出了这个上联。联语前三字的偏旁,正好是后面的”一点两点三点“,(冰异体”水“)。张玉书正在绞尽脑汁思考时,恰巧楼下传来了卖花人的叫卖声,张随口对出了下联。下联开头的”丁香花“三个字,分别是”百“字、”千“字、”萬“字的头,与上联配合对应贴切、工稳。此联运用偏旁作联,甚得妙趣。 (叶美云)
偏旁(二)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迁迷道,速回莲径遂逍遥
据《坚瓠补集》载,上联是袁炜之父所山。原文为”宦官寄寓穷家,寒窗寂寞“,后经衍化修改,遂成此上联。对联选择部首相同的字,立意造句,务求奇巧,属对十分困难。有一士人苦思冥想,才对出了下联。上联就眼前处境,写出了一位寒士飘泊、孤独、凄清的遭遇与心情。下联全是带”辵“(Chuo)的字,同上联一样,也是省去主语。由于”远迁迷道“,未免有失去方向之虞。”莲径“可达”莲邦“(西方极乐世界),带有禅味,劝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才能逍遥自在。对句比出句的内涵丰富得多,且平仄基本协调,对仗也很工稳。 (张 迈)
四方
纪昀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据说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南巡时到了顺天之通州(今北京东郊通县),曾出上联,令侍臣属对。河北通县与江苏南通,分称南、北通州,而”南北“又指方向,”通“为动词,把上句文意连在一起,意思十分显豁.出句中的方位词有六个,其实只有”南“、”北“二字,都是重复使用,这就增加了属对的难度,所以众官一时对不出来,而纪昀却信手拈来,出口成对。”东当铺“、”西当铺“,说明当铺甚多,民不聊生,隐含讽谏之意。”东西“指物件,已不作原来的方位词用了。联语对仗工稳,立意巧妙,堪称的对。 (延 培)
四季四方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以冬、夏、春、秋四季立意遣词。”夏侯“复姓,系作者假定的姓氏,”读春秋传“是假定的情节(《春秋》是五经之一,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这样巧嵌”冬“、”夏“、”春“、”秋“四字,给属对者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下联从”东“、”南“、”北“、”西“人手,敷演成句。”南京人“系假定人物,”唱北西厢“,系假定情节。
《西厢》,元杂剧剧本,是元人王实甫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编的一个杂剧。后来,明代的李日华又改编为《南西厢记》。所以有《董西厢》、《北西厢》(即王西厢)、《南西厢》之别。联语以时对地,以读对唱,对仗基本工整,特别是嵌以四季、四方之词,可谓巧思,但略嫌穿凿,是为不足之处。 (延 培)
四色四方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传说,某财主好联对。一天,乌云压顶,家里一团漆黑,随口念了上联。住在隔壁的一个穷秀才恰好推门进来,顺口答了下联。
财主说:”借点东西不难,只要你对出下联。“秀才说:”我不是已对厂吗?“财主才恍然大悟。像这样的联叫”顺口对“,也是对联的一种。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载,一次帝见解缙说:”色难“,令其对,缙说:”容易“,过了一会,帝说”怎么还未对出?“缙说:”不是对了吗?“帝始悟。因”色“指脸色,”容“指面容,”色“、”容“相对,”难“和”易“也相对,亦属这种对子。顺口对,很能显示人的才华。你问我答,对答如流,顷刻而成,虽曰”顺口“,实亦煞费苦心。 (黄毓钟)
比喻
王尔烈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城內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据说王尔烈少年时与老师同学郊游,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随口吟了这句上联,要求学生应对。王尔烈对出了下联。上联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郊外黃花满地的美景。下联前一个”钻“字是名词,后一个”钻“字也是动词。城内白塔为圆锥状建筑,说它如玉钻钻天,工巧自然。联语就地取材,都是写眼前景物,比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延 培)
隐射、比喻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视察太学,见案上有藕,就出了上联令对。有个江西学生以梦中闻语”七窍比干心“为对。太祖大为称赞,赐之以官。事见清褚人穫《坚瓠集》。藕白而微弯有节,且多孔,故以美人西施之臂作比。藕中又多孔,故以殷纣王忠臣比干的心为喻,因传说比干心有七窍。”一弯“与”七窍“,一状外形,一写内部。比喻贴切,描形绘色而蕴含深意。 (张 迈、美 云)
五行(一)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这是一副”五行“巧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它们相生相克。古人认为万物都是由以上五种物质组合而成,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上联五字都是形声字,每字偏旁恰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要求对句也必须具有这个特点,所以很有难度。后有人游览广州镇海楼,见楼下山坡遗有旧炮垒而得启发,对出了下联。下联五字偏旁与上联同,左边都是火、金、水、土、木。上联写出了大自然绿柳含烟、池塘生碧的秀丽景色。下联写出了镇海楼的特色。锁、镇二字用得尤其传神。 (叶 云)
五行(二)
烟锁池塘柳
茶烹凿壁泉
上联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传为”绝对“,据说罗大经曾记之于《鹤林玉露》,近代始有人对出下句,其中以”茶烹凿壁泉“为最浑成。上句五行居左,而所对则变换位置,更见巧思。
出句风雅绝伦,空濛缥缈。对句亦清新隽永,心裁别出,而却如一气呵成。 (刘乐孙)
双关(一)
陈白阳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唐寅,明代著名才子。一次,与朋友陈白阳到郊外游玩,行至前庄酒店,唐就作了这副上联,请陈对答。出联第一分句写眼前景色,第二分句用设问的语气,说这是谁家的庄子?含有惊叹之意,而《庄子》又是书名,一语双关,给属对增添了难度。陈伯阳一时不知所措,到了酒店,陈抬头见墙上写的”杜康传技、太白遗风“的大字时,才有所悟,对出了下联。下联第一分句也写眼前所见;第二分句也用疑问语气写道,这是哪个汉子书写的呀!也含有赞叹之情,而《汉书》也是书名,同样是一语双关,跟上联手法一致,丝丝入扣。本联的构思巧妙在于利用双关语,使含义耐人寻味,而得妙趣。 (美 云、张 迈)
双关(二)
陈震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据《古今谭概》和《坚瓠集》所载,此联为陆容、陈震戏嘲之作。
陆容和陈震都是明代人。陆容曾任浙江布政使,陈震作过国子祭酒。陈震少年显达,但身材瘦小,于是出句便借猿猴截木为材料,意在引出对锯(谐音对句),嘲笑对方是”小猴子“;而陈震亦不甘示弱,借马陷泥中为题,引出”出蹄“(谐音出题),因陆容年纪较大,故戏称他是”老畜生“。一个说他不敢对句,一个说他不敢出题,滑稽诙谐,妙事妙语。构思奇特,双关语用得非常灵活贴切。 (延 培、张 迈)
顶针双关
魏源
油蘸蜡烛,烛內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魏源,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据说湖南邵阳家乡有个举人常抄袭别人的诗,冒充为自己作品,向人炫耀。十一岁的魏源揭穿了此事,举人恼羞成怒,用顶针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写了上联.要魏作答。心中有火,表示对魏源的厌恶不满之意。魏源也用同样手法吟出下联,加以回敬。纸糊灯笼,暗喻举人腹内并无多少学问,一戳即破。眼里无珠,实际上是讽刺这位举人老爷有眼无珠,不知天高地厚。举人听了,觉得丢丑败兴,无可奈何。 (张 迈)
谐音双关(一)
林大钦
孔子生舟末
光舞起汉中
林大钦,明嘉靖年间状元。某年被派往湖北任主考官。傍晚拟渡汉水,却无船只。恰芦苇丛中有渔翁划小舟而来,林求渡,并显示自己主考身份。渔翁有意试之,指船尾小孔,笑出上联,令对。
孔子是”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属春秋末期(泛称周末)。而”孔子“又有孔眼之意,一语双关。林一时无以对。忽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道闪光,自汉水对岸飞舞而起,林灵机一动,应了下联。光武是东汉王朝刘秀开国年号。西汉来年王莽篡权,引起农民起义,刘秀起兵平乱后称帝。”光舞“亦双关。此联运用双关手法,舟(周)、舞(武)同音异字,而成妙联。 (周 监)
谐音双关(二)
唐寅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纤夫笑颜回
据说明代著名才子唐寅有一次在田埂上观赏风景,忽见一位老农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因为田埂太窄,必须有人让路。老农出了个对子,说对得上,我让路,对不上,你让路。上联的意思极为明白,即一担河泥拦住了您的去路。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重泥“谐音”仲尼“,即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性情鲁莽,勇力过人,孔子经常劝阻他(见《论语.先进》),因而出句又含孔子当年劝阻子路之意。唐寅听后,愣了好久,对不上来,只好让路。后来,他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地往回走,突然触发灵感,仍用双关手法写出了下联。下联表面意思是纤夫们笑逐颜开地回家。而”纤夫“谐音”庆父“,春秋时代鲁国的权奸,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指的就是他。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人称”复圣“,因而全句又隐含当年鲁国权奸讥笑孔门贤人之意。联语虽写眼前景物,却暗含鲁国历史故事,是一副难对、巧对。 (延 培、张 迈)
谐音双关(三)
程敏政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说明朝宰相李贤有一幼女,爱如掌珍,欲招一才童为婿。时有程敏政,自幼颖悟,十岁时以神童被推荐到京师,李贤一见大喜,便决定选为东床。于是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了上联,程即答下联。
李贤见他才思敏捷,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副谐音联难度很高。
荷、藕均系果品,且荷、何同音,藕、偶同音,意思双关,而”何“又是疑问代词,带有征询的口气。下联也必须相应对以两个意带双关的实物,且须作出明确答复,才符合要求。对句回答得体,从字音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调抑扬,合乎规范,而且对句直破上联之意,答复肯定。意思是说,大人许婚,小辈三生有幸,还需要什么媒人呢?这是巧用谐音双关手法的典型例子,也可算是中国封建婚姻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 迈)
谐音双关(四)
金人瑞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作者本姓张,名采,因顶替应考改姓名圣叹,后绝意仕途,为人狂傲有奇气,与长洲的秀才们攻讦吴县县令不法,群哭于文庙,竟被巡抚拘禁狱中,妄加罪名,问斩抄家。他遭此冤案,自是愤慨不平。据说这是他临刑前口占的一副对联。莲子,果品名,莲与怜谐音,”苦“字双关,兼言滋味与情感。圣叹此语说的是,怜惜儿子受到连累,难以抑制內心的痛苦,梨儿也是果品名,梨与离同音,”酸“字双关,兼言味觉与感情,即父亲与儿子生离死别辛酸凄楚的心情。联文立意新颖,造语看似平淡,其实精深,是不可多得的谐音联。 (张 迈、美 云)
谐音双关(五)
解缙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出句者已佚其名,此句列举三种植物:蒲,一种水草,属草本,《本草》称作香蒲。桃叶,木本。葡萄的读音又与”蒲“”桃“两字读音相同,是谐音双关,末四字概括点出植物性质,作为小结。解缙的对句,以”梅“、”桂“,分别对”蒲“、”桃“,以”玫瑰“对”葡萄“,而”玫瑰“同样与”梅“”桂“同音,也是谐音双关,与上联手法一致,铢两悉称,关合巧妙。梅为花魁,香在春天;八月桂花,香在秋天。故以春否、秋香作结,与上联相互照应,思路严密。纵观全联,一叶一花,状其实体,草本木本,言其性质;春香秋香,写其气味。联语虚实相间,而得奇巧之趣。 (张 迈、美 云)
谐音双关(六)
陈洽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明朝学者,有文才。他幼年聪慧,据说,有一天陈洽与其父到江边散步,见江中两船竞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远远超过了摇櫓的。其父就出了上联令儿子试对。陈洽心想,出句字面虽是说船行速度,而”櫓速“与三国东吴大臣”鲁肃“谐音,”帆快“与西汉人将”樊哙“谐音,对起来有一定难度。一会儿,江岸忽然传来牧童吹箫奏笛之声,悠扬悦耳。陈洽得到启发,立即对出了下联。”笛清“与北宋名将”狄青“谐音,”箫和“又与西汉名臣”萧何“谐音。从评论历史人物的角度看,鲁肃未必不如樊哙,狄青也未必不比萧何。然而父亲从划船事引出”文不如武“的看法,儿子也从奏乐事引出”武不如文“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旗鼓相当。再从声律角度看,出句”两船并行“是仄平仄平,两个平声,音韵未协;而对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齐奏“,则是仄平平仄,一平一仄,完全合律。正体现了后来居上。是利用谐音创作的一副绝妙联。 (美 云)
谐音双关(七)
袁枚
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
灯笼灯笼,紙壳原来只防风
据说袁枚在任江宁知县时,一天来到一座占寺,见一面堂鼓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寺僧有感于此,出了这个上联求对。上联既状物写实,又谐音双关,并嵌有陈皮、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