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职业原无贵贱,只要安心务正就是他剃头唱戏缝衣裳不算低下
  品格应分高下,若是任意胡来哪怕你作官为宦做皇帝照样肮脏

  这是一副通俗联。因内容提及”唱戏“职业,故也属戏联。此类戏联,通常是夸赞剧团或演员的技艺,然而此联别开生面,道出”职业原无贵贱“,”品格应分高下“的真理。还指出,贵与贱,高与低,其分界线在于是”安心务正“,还是”任意胡来“,告诫人们要务正业,守道德。封建社会,人被分成若干等级,娼与优(即唱戏为业者)被视为最低下的行业,实属偏见。此联将贫贱者与高贵者等量齐观,是对封建等级观的突破,而将”剃头唱戏缝衣裳“与”作官为宦做皇帝“拿来作典型,使对比更鲜明,效果更强烈。  (潘金谊)

  戏台(十)

  做字中央古,古人物、古衣冠,古古今今,今鉴古
  戏字旁边虚,虚荣华、虚富贵,虚虚实实,实乃虚

  这是一副耐人品味的戏联。相传系清代一秀才演剧前应村人之请的即兴之作。含意深刻,对仗工整,手法奇特,颇具匠心。上、下句的起首字连起来,正是”做戏“二字。每句又先从字形结构入手,形象地描述出做戏是怎么回事。上、下句的后半部分,系本联之精华,指明观众应如何看戏,既要古为今鉴,戏中学理;又不能简单模拟,因艺术的真实不能混同于生活的真实。言简意赅,将内容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虚与实的关系讲得很透彻。读来深觉其意蕴之丰。艺术上的排句运用使联语延宕有致,充满节奏感。”戏“的繁体丰为”戲“,故云”旁边虚“。  (潘金谊)

  戏台(十一)

  徽班三合,生旦净丑,齐演抗日戏
  前村后店,男女老少,同唱爱国歌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浙江省武义县广为流传的一副戏联。徽班,即演唱徽戏的戏曲班社。三合,指演唱高腔、昆曲、乱弹三种戏曲声腔剧目的戏曲班社。连起来与下句的”前村后店“相对称,泛指所有的剧团、所有的地方。生旦净丑,以角色代全体演员。男女老少,概括了全部观众。此联对仗工整,通俗易懂,以火一样的热忱,反映丫当时一致抗日的主旋律,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心愿,联语充满了时代感。  (潘金谊)

  戏台(十二)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这是一副由看戏而生发劝戒做人道理的戏台联。旧时乡村里演戏,多在广场上站着看,人山人海,拥挤异常。此联劝看戏人,如果被人挡住了视线,”姑且“委屈一点”听“吧,站得高是”弗能“久的,劝得在理,劝得得体。不但如此,联语也从反面给”缺德者“画像,让形象本身说话,增强效果,且语意双关,活画出人生旅途中损人利己者的丑态。在词语运用上,后面用”何须“、”莫仗“,也和前面的”姑且“、”弗能“一样,掌握得很有分寸。  (潘金谊)

  戏台(十三)
  何绍基

  象以虚成,有几多幻影浮烟,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上联”象以虚成“的”象“,就是戏台上的形象,它是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艺术形象,故为”虚成“。这虚成之”象“,演化出多少幻影浮烟。这”幻影浮烟“,借指一幕幕人间”戏剧“,所以看戏当向”虚中求实“。下联说”味于苦出“,是说台上所表演的千古忠臣孝子,没有不饱经折腾和痛苦的磨练,尔后才苦尽甘来的。从虚到实,从苦到甘,颇含哲理。因为虚是从生活真实中概括出来的,它可反映生活又能指导生活;苦与甘是相对的,又是可以转化的,不是苦苦折腾,就难达到苦尽甘来的境地。联语以戏台写人生,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纪德裕)

  戏台(十四)
  瞿少岩

  面目总非真,借己证人,由他做作
  事情多不假,居今鉴古,要你思量

  上联言戏剧艺术的特点。由演员扮演角色,塑造典型形象。
  明知是”假“,无须当”真“,故可”由他做作“。借己证人,指借角色给人以启示.下联指出舞台演出的目的,在于借古喻今,使人有所鉴照,故观众应多多”思量“才对,可谓句句在行。”面目“”非真“还不仅由于演员扮角色又非角色,而且道出了旧戏常用”脸谱“的特点。”事情“”不假“也是一语双关:既能表示旧戏剧目以历史题材为主,又能说明艺术的真实是概括丁生活的真实。此联不仅描述了戏剧的形式,而且论及戏剧艺术的本质,是戏台联中颇具特点之作。  {张炳隅)

  戏剧演员
  梅兰芳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这是梅兰芳自撰的一副对联,据说他十分喜爱,把它挂在室內正面墙上。上联讲生活中的演员与角色的不一致性,突出了”非“丰。看我非我,演员演的既然不是自己,就必须深入角色,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角色,那么看到的”我“,就自然不是我的本来面目,而是角色中的我了。下联讲舞台上演员与角色的一致性,突出了”像“字。装谁像谁,梅兰芳一生扮演了不少角色,如虞姬、杨贵妃、王宝钏、穆桂英等等,不管是贫女、贵妇,或是叱咤风云的女将,功成名就的巾帼英雄,他都演得非常逼真,简直把一个个历史人物演活了。对联写出了在不同场合演员和角色关系。上下句各十一个字中,分别有六个”我“、六个”谁“;两个”看“、两个”非“,字形叠见而不觉重复,可谓新颖有趣,耐人寻味。  (延 培)

  乐器店

  秦楼有迹传萧史
  吴市何人识伍员

  本联以箫为乐器之代表,以与箫相关的两则典故来表情达意,达到为乐器树名的目的。上联言春秋时秦穆公为女儿弄玉所造的凤台还有遗迹。现在还流传着萧史的美丽传说。《列女传》说,穆公时,萧史善吹箫,能招来孔雀白鹤,弄玉爱之并结伉俪居于凤台,萧史教弄玉吹萧作风鸣,夫妇登龙跨凤而去。显然,上联用此典,极大地夸耀了乐器的神奇,作法上可谓一扬。下联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伍员(字子胥)的故事。伍员逃出楚国来到吴国,无以谋生,只得吹篪(音Chi,类似箫的单管横吹的乐器)乞食。联语写出攘攘吴市之中谁能识得曾是堂堂大将的伍员,暗寓着世俗之人难知雅乐,作法上叫”抑“。上下联对比强烈,萧史之得意对比伍员之落拓,秦楼之清寂对比吴市之热闹,从字面到理趣都呈现比较的色彩,由此生发而均切乐器之题。  (黄德金)

  碑帖店

  中华传妙墨
  妙墨焕中华

  此是网文联,语浅意明,通俗易懂,但不失之子俗。妙墨,碑帖的代称,是联语的核心。这不仅是对中国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的赞誉,而关键是同”中华“紧密相连,透露出”滴水见太阳“的信息。
  上联一个”传“字,贴切地道出了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显示了书法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下联一个”焕“字,绝妙地揭示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为民族争辉。因书法艺术”美“而能万代不息;因书法艺术”美“而能播芳世界。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包容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这正是本联努力表现的主旨。联语采用回文方式,使人们在反复回旋中加深对”妙墨“的深思、体验,在撰联手法上自有其佳妙与不同凡响之处。  (黄德金)

  纸店(一)

  价为三都贵
  名因十样新

  据《晋书》载,晋左思作《三都赋》,特地移居洛阳。他在家,随处放着纸笔,偶得一两句,就及时写出来,如此辛勤笔耕十年,才完成此作。书成之后,轰动当时文坛,一时”豪富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因以纸贵作为著作风行之典。上联”三都“。即左思《三都赋》。其意谓纸价昂贵是因《三都赋》风行于世。下联”十样“,有多种多样之意。其意谓纸铺所以出名,是因为纸张种类多而新。此联对仗工整,语意亦佳。  (希建华)

  纸店(二)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联语本欲说出售的纸张既正宗,花色品种又繁多,而作者以典故出之,遂别具一格。上联引入”薛涛笺“,甚是风雅。薛涛是唐代女诗人,幼年随父入蜀,喜在自己新制的小笺上作诗,这笺与薛涛之名联系在一起,自然为书写者喜爱,争相购买。下联的蔡氏指东汉的蔡伦,他改进造纸术,制造出”蔡侯纸“,相传他是我国造纸的始祖。”名高“二字,表示其纸张源远流长,古朴质实。联语风格典雅,旨明而文秀。  (黄德金)

  笔店(一)

  五色艳争江令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神笔相授,文思泉涌,这是本联意趣,充满了幻想的神奇色彩。
  上联”五色“即五色笔。江令,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他曾任吴兴(今福建浦城)县令。据《南史。江淹传》谓,江淹曾得神人相授的五色神笔,挥笔成章,后复梦自称郭璞者讨还五色笔,从此遂无佳句,人称”江郎才尽“。同样,《宋史.范质传》中也言范质生时,其母梦神人授五色笔,范质九岁便善作文。下联”管城“即管城子,是笔的别称。韩愈《毛颖传》说有人打猎,”围毛氏之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一个”花“字,又有梦笔生花的故事。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再次展现借神异之笔而具文才的神话。全联描摹笔的神奇不著一”笔“字令人惊叹,”艳争“、”春暖“都有生机盎然、人生得意的祝福,读来有高雅之致。  (黄德金)

  笔店(二)

  落处惊风雨
  挥来泣鬼神

  毛笔为书写工具。孔子云:”王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文人墨客须择笔,笔店则须大力宣传笔之功用,但此联妙处在无一”笔“字。联语化用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句,说是大笔挥来,使鬼神为之哭泣;大笔落处,使风雨为之惊恐。渲染挥落之神功,为笔店张目,气魄豪迈。此联运用夸张想像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新奇的意境,使人寻味不辍,深思不已,当然,这不能不归功于杜甫的神笔。联语巧用杜诗,写来高雅不凡。  (施绍文)


  医药卫生

  诊疗所

  只望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此为湖南湘乡地方一位中医自题联,贴于药铺门前。这位医生开药铺,不谈生财有道,但愿”人无病“,不惜”药生尘“。联语写出了这位医生的高尚医德和淳美的情操。此联与另一名医所撰”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题旨如出一辙。联语明白如话,而其内涵却纯美清新。  (施绍文)

  中药店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间人

  旧时药店常用药名为联,这副对联中的”当归“、”独活“,就是有益人体健康的二味中药。此处作动词。全联意谓,大好河山,方寸之地不能或失;其所用心,只为世间同胞健康生存。药店售药,本在治病救人,以药名含义,表药店之宗旨,最切行业特点,而且表明所从事业之高尚,造语亦甚工巧。  (施绍文)

  社会福利

  救生局

  中流沉溺始求援,何如走顺风时,帆休扯足
  近水楼台同仰望,切莫立高岸上,漠不关心

  救生局以打捞水上遇难者为主要任务,此联向两种人提建议。
  上联劝告船家,顺风船扯足帆,到江心沉了船才来求救,不如在顺风时把握航速,不扯满帆。下联劝告旁观者,对沉溺者要有”己饥己溺“之心,切不可袖手旁观,熟视无賭。联语讲的虽是救生的事,但也涉及做人处世的道理,工作顺利时,不要踌躇满志,必须留有余地;见人危难时,须有同情心,伸出援助之手,不作壁上观。联语言浅意深,说理循循善诱,颇能促人思考。  (陈建国、施晴阳)

  禁烟所
  江湘岚

  生死人,肉白骨
  拔云雾,见青天

  十八世纪末,英国商人向我输入鸦片,国民一旦吸食成瘾,便慢性中毒,终日迷醉于吞云吐雾之中,精神萎靡,骨瘦如柴,陷入半死不活的状态。上联写禁烟的重大意义是为了挽救烟民,使他们起死回生。”生死人,肉白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指死者复生,白骨生肉。下联写禁烟之效果,使烟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世界。拨云雾见青天,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今待拨云雾见青天,实乃曹植之幸。“联语全用典故,写禁烟题材生动形象。《对联话》评此联”十二字笼罩全题,呼之欲出。“  (张炳隅)

  育婴堂(一)
  陶澍

  父兮生,母兮鞠,俾无父母有父母,此谓民父母
  子言似,孙言续,视犹子孙即子孙,以保我子孙

  此联为清人陶澍题于安徽省某育嬰堂。兴办育嬰堂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方式之一,此联并不深究其创办意图,只谈作者直觉感受。上联意谓,人总是由父母生养的,使无父母的弃婴得到养育,这就是做百姓的父母。鞠,养育。《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民父母,见《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下联意谓,子孙继承祖先家业,把弃嬰视同自己的子孙,他们承传下去,就保证了黄帝子孙的繁衍昌盛。似,续,继承。《诗.小雅.斯干》:”似续妣祖“,即继承祖先家业之意。”以保我子孙“出自《尚书。秦誓》:”以保我子孙黎民。“此联善用典故,上下联各以父母、子孙四字引发,各自连下,笔转意绕,颇觉浑成。  (希建华)

  育婴堂(二)

  夫非尽人之子欤,从皇古追溯宗支,大抵形骸一脉共
  是亦穷民无告者,忍若辈横陈生死,自家儿女两般看

  育嬰堂为旧时慈善机构,此联亦正宣扬了”慈善“思想.上联根据一句流传极广的俗话”五百年前是一家“设疑答疑。眼前所见难道不是人家子女?若追溯到上古三皇宗族支派,他们的形体应是一脉相传的。下联要求人们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同发善心。若非穷而无告,谁肯忍将亲生骨肉横陈道路,轻易相拋。读来字字切合环境,令人心酸浩叹不已。  (侖永生)

  施粥厂
  朱彝尊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难

  据梁章鉅《归田琐记》云:朱彝尊归里居后,”岁饥,率同志为粥以食饿者,设厂市西古南寺,全活无算。后先生书此联榜于寺门。“
  粥厂,旧时官府或社会贤达施粥以赈饥民之处。联语以生活小事寓志寄意,谓世人皆有肚皮,然有饱食者却不知饥者之苦楚;人皆有差不多的颜面,原本也是一样的,劝得到机遇者勿笑错过机会者之不幸。此联不仅含蕴有致,且借题发挥,寓有对世态炎凉之斥责,流露出作者儒家仁爱之思想。  (希建华)

  北京福州会馆义园亭
  叶向高

  满眼蓬蒿游子泪
  一盂麦饭故乡情

  义园亭在北京宣武门外南下洼,昔日凡无主尸骸或外埠来旅而殁于京无力归棕者,葬于此园。上联说,眼看荒坟累累,长满杂草,使游子一洒同情之泪。下联说,今日来此以麦饭祭奠,只是略表同乡人的一点心意。游子,离家远走他乡的人。麦饭,以麦合麸皮而做的饭,引申为粗糙饭食。联语触景生情,情真意切,言词凄惻哀惋,对仗亦工。  (吴关镛)

















  谐 巧 类

  巧对

  偏旁
  (一)冰冷酒
  (二)寄寓客家
  四方
  四季四方
  四色四方
  比喻
  隐射、比喻
  五行
  (一)烟锁池塘柳
  (二)烟锁池塘柳
  双关
  (一)眼前一簇园林
  (二)二猿伐木深山中
  顶针双关
  谐音双关
  (一)孔子生舟末
  (二)一担重泥拦子路
  (三)因荷而得藕
  (四)莲子心中苦
  (五)蒲叶、桃叶、葡萄叶
  (六)两船并行
  (七)鼓架鼓架
  谐音回文
  析字
  (一)枣棘为薪
  (二)二人土上坐
  (三)冻雨洒窗
  (四)竹寺等僧归
  (五)閒看门中月
  (六)四门同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